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佛是我们众生的大慈悲父


   日期:2014/8/1 11: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受持无量寿佛的佛名,就是依阿弥陀如来弘愿门而行。所以《观经》到了第十六观的下辈观,在下品上生与下品下生都有说到念佛,所以世尊自开散善的用意,是希望众生念佛成佛,因为靠着大慈悲父南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能令散乱心的众生得以解脱。

在诸经之中,世尊也有很多的开示,将佛与众生之间的关系譬喻为父子。为什么在诸经之中世尊要将众生与佛之间譬喻为父子呢?因为凡夫众生,于一切感情中,对亲情的感受是最为深刻的,所以世尊在诸经之中将佛譬喻为大慈悲父,众生是佛子,让我们众生感受佛与众生之间是非常的亲切、是非常的亲近。世尊在《妙法莲华经》开示说:

【汝诸人等,皆是我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

这段《妙法莲华经》的经文,我们若仔细体会,内心对佛的感受必然非常的亲切与亲近。因为世尊说“汝诸人等”——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皆是我子”——在佛的心中将我们众生当做是他的孩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们在无始劫以来,受到烦恼无明一切诸苦的压迫、焚烧,佛的内心非常的悲愍,所以说“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对所有众生都要救济、拔度,让他们能够出离三界的苦海。因为在三界六道的每一个众生,充满着一切身心的痛苦。世尊在《涅槃经》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种苦,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在人世间,什么人没有苦呢?如古德所言: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世尊在《僧伽咤经》也开示:

【佛观一切,愍之如子。】

佛观一切众生、悲愍众生,就好像父亲在疼爱子女一般。

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世尊也开示:

【如来慈父,无上世尊,世间妙药,世间眼目,于三界中,能拔其苦,施与快乐。】

如来是众生的大慈悲父,叫做如来慈父、无上世尊。佛是智慧究竟圆满的人,所以佛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是世间的妙药,佛是世间的眼目。我们如果没有念佛,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继续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死沉沦,我们就像在生病一样。所以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生死大病的阿伽陀药,万病总治的无上妙药。我们只要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解脱,就不用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死沉沦之苦。佛是世间的眼目,今天我们若没有念佛,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一直在三界六道中沉沦受苦,就好像一个人眼睛瞎了。眼睛瞎的人是很痛苦,他所看的世界是一片黑暗,三界六道就是黑暗毫无天日的世界。因为痛苦,所以佛是众生的眼目、是世间的妙药。

在三界中,“能拔其苦,施与快乐”,这就是佛的慈悲,拔除我们众生的痛苦,给我们众生带来究竟成佛的无上妙乐。

既然在诸经之中世尊开示,如来就是众生的大慈悲父,所以凡夫众生体会佛怜愍我们的那份慈悲心怀,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慈父若看到自己的儿女在受苦受难,当儿女向父母求救的时候,做一个慈祥的父亲,怎么会有不搭救的道理呢?所以佛既然是我们众生的大慈悲父,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够蒙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啊!这就是世尊自开散善的用意,令虽然是散乱心的众生,但念佛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这里,信愿要再说一个实例,让大家来体会。很多念佛的人没有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时,念佛修行是念得很苦恼,修得很苦恼,这位居士就是一个实例。这位居士叫做心莲,是一位无我纯真的本愿行者。她在《永恒生命的呼唤》里,说出她自己信受阿弥陀佛的心声。我们来看看她的心声,也体会体会,同样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在还未得遇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妙法之前,与得遇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妙法之后的心境不同之处。

心莲居士说:六字洪名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无尽的慈爱,如同父母呵护子女一般。父母对孩儿的劣根性都了如指掌,父母的爱是不会嫌弃孩儿的劣根性。阿弥陀佛了解我们有贪、嗔、痴的劣根性,故而欲救度我们出离六道轮回。

以我自己以前的体验来说,当我修行越精进的时候,我就越苦恼,因为发现贪、嗔、痴并没有消失,与佛的境界越离越远。心莲居士的这一番体会,信愿在以前也是一样。很精进用功的念佛,一天念佛六个小时,难道没有精进、没有用功?可是不知道念佛能往生的道理,不知道佛号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对我们众生绝对救度的誓言。因为不知道,所以怕念佛打妄想、起妄念,将来不知道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疑心就是对佛的名号,真实本愿义理不了解。

心莲居士说:佛就像是天上的星星、月亮,遥不可及。而我却是一个罪恶生死的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这种痛苦的心路历程彻入骨髓。后来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才知道,阿弥陀佛就是为了要救度无有出离之缘的人而存在,真是非常的感动。

我想起童年时的一段往事,听爸爸妈妈跟老佣人说,我出生后的一个月里,家中喜事连连,所以家中的人都叫我小福星。我从小时候就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所以我从小时候,就在爱的呵护之下长大。说真的我确实也很乖,从小自尊心很强,功课也不错,又善解人意。我常常骄傲地想,爸爸妈妈爱我也是应该的。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爸爸妈妈因为非常喜欢玉器、古董,所以我家客厅里面放置了很多珍贵的古董。其中有一只清朝时代的花瓶,非常的美观。这一天,我与妹妹在客厅玩,一个不小心那只花瓶被我推倒在地面,砰!一声,那只美丽的花瓶变成碎片。当时妈妈脸色全变了,非常的生气,唠唠叨叨地骂个不停。我心里想:惨了!懊恼自己的不小心,心想,也许从今以后,再也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疼爱了。当时我就哭了,头低低的,哭得非常的伤心。这个时候我听到爸爸对妈妈说:东西都已经打破了,生气有什么用呢?我们小的时候不是一样也会打破东西吗?我一边哭一边抬起头看爸爸,爸爸一脸慈祥地伸出了双臂,叫我:小莲过来!到爸爸这里来。爸爸用那宽广的胳臂将我抱在怀中,在我的耳边小声而温柔地说:小莲!不要哭,爸爸还是爱你的。当时我感动得哭得更厉害,那一刻我开始了解,爸爸的爱是非常的伟大,原来我在爸爸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从那一天起,爸爸是我最爱、最信任的人。因此在我的一生中,爸爸的爱充满了我的记忆。也许是我有一位非常慈祥的爸爸的缘故,当我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时,我很快的就投入了阿弥陀佛的怀抱中。我发现,原来我在阿弥陀佛的心中也是很宝贝。阿弥陀佛没有嫌弃我的一切,没有计较我的烦恼妄想,他为我发愿、为我修行。阿弥陀佛对我来说,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佛,阿弥陀佛绝对不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他是“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护我”,如同最慈祥、最亲切的父亲一样。

这是心莲居士,她在还未听闻南无阿弥陀佛本愿之前,念佛修行很苦恼,但在得遇南无阿弥陀佛本愿之后,体解这六字洪名佛的慈悲愿力深意,而欢喜、安心念佛。

佛是我们众生的大慈悲父,在心莲居士得到印证,因为这是她的体会与感受。那么我们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像心莲居士一样?我们是不是念佛念到很高兴、很感恩、很自在、很解脱?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或是一边念佛一边起净念、起正念?在我们心中是禅定的心在念佛,或散乱的心在念佛?问问自己便可明了。我们的心在念佛,是起智慧心、或起愚痴心?我们的心在念佛,是念念发菩提心为他人,或是念念自私自利为自己?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的念头,相信对很多念佛的人来说,只要私下互相探讨便可明了,原来念佛,大家都是在打妄想。凡夫众生就是如此。

像这种大家念佛都会打妄想的凡夫众生,难道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念南无阿弥陀佛内心起妄念,难道阿弥陀佛就不救度吗?念南无阿弥陀佛起烦恼,难道真的会继续六道轮回吗?只要我们念佛是愿生西方佛国,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绝对救度故。

佛是众生的大慈悲父,怎么会了解众生是充满烦恼无明,而用他果地上名号,要求众生念到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才加以救度?不会嘛!如果会,慈悲在那里?所以善导大师在疏文——我们前面也有探讨过,“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乘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念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啊!只要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有信、有愿、有行,怎么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要如何乘阿弥陀佛的愿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如同前面我们曾举例,一个人在矿坑下面,坐吊笼到矿坑口,就是乘着吊笼的动力,我们坐车就是乘车的力量,坐船就是乘船的力量,念佛就是乘南无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生命电视台是在大楼的七楼、八楼、十二楼,我们从一楼要到七楼、八楼、十二楼,我们要搭电梯。只要进入电梯里按七、八、十二,自然电梯的力量就将我们送到七楼、八楼、十二楼,这就是他力。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叫做他力。念南无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能够解脱的道理,也是如此。

也许一时之间要明白这个道理不是那么容易,只要好好来探讨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便可了解净土真实他力的教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慈悲)(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