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愿法师: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日期:2014/7/30 13: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以前常常听到儒商这个说法,最近这些年则又有佛商之说。那么,佛法或者佛教文化对商业运作、企业管理究竟有哪些积极贡献?可以发挥出怎样的功能?

著名佛教学者吴言生教授讲禅与管理(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管理的目标:回报员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管理分三种境界、五个层次。

初级境界:物的管理

第一层次:感性的管理——“自习课”

摸着石头过河,凭感觉和判断力来管理企业,一般初创的企业常常处于此层面上。

第二层次:理性的管理——“复习课”

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可以上升为理论层次,总结并优化,进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发展。

第三层次:量化管理——“数学课”

以数学模型、模式来考核成本、建立营销网络以及其他的管理活动,力求精确化、量化。

以上三种管理层次都属于器世间物的管理,不论它多么高深,都属于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东西。

中级境界:人的管理

第四层次:人性管理——“心理学课”

这是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管理,注重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员工视为资源之一。有了以人为本的共同合作,成就事业,员工对企业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

高级境界:自性的管理

第五层次:禅悟的管理——“禅修课”

这种管理境界,实际上已不需要管理了,因为已经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禅悟管理需要企业家自身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他自己已经开启了运用禅的智慧、佛法的智慧的能力,所以他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让自己并帮助员工开启内在的慈悲与智慧。这样既是工作,又是修行。这时企业的一切动力都是从自心流出的,员工自动自发地努力去做事,这时候不需要管理,但是却达到了管理的最好境界。达到这个层次,企业肯定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物的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物”,是赚钱的工具,那么他们只能发挥物的作用,员工也将以物质刺激为工作的动力。

人的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平等的人”,这时他们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这时以人情为动力。

禅悟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菩萨”,他就可以在你的企业里发挥菩萨的能量了,觉悟解脱成为动力。

所以,看待的角度不同,你得到的力量也不同。

三种境界,用另一种相似境界的说法来描述——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见财产和物,有我执。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执着于具体的物相,但还执着于“管理”,还有法执。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万事万物让它以本来面目发挥妙用,欢喜自在,有智慧有慈悲,前面的两种我法二执都不见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愿法师       禅悟管理)(五明学佛网:大愿法师       禅悟管理)  

 其它法师:如何处理家庭危机(大愿法师)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23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20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9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8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6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5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4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2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