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因布施大额存款被丈夫打死”看应如何如法布施


   日期:2014/7/28 16: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3年4月17日,唐某发现家中大额存款被取走,向妻子江某追问款项去向。得知虔诚信佛的妻子将此款捐给寺庙后,为追回存款,唐某便向妻子索要捐款依据,但遭拒绝。随后五天时间,二人多次发生口角。4月23日晚,两人再次爆发激烈争吵,唐某用木棍击打江某,致其面部、躯干部、四肢明显瘀血肿胀、皮下出血。24日早上,唐某发现江某倒在椅子上,双眼紧闭,医护人员确认江某已经死亡,遂拨打110报警。

经法医鉴定,江某系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出血、风湿性病(心内膜炎、血管炎)共同作用下,继发肺动脉血栓栓塞、脂肪栓塞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重庆永川区人民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负刑事责任,因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可以减轻处罚,其取得了其女的谅解,可酌定从轻处罚,遂以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

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重庆五中院日前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法制网报)

分析:此女子是不清净布施

一般来说,布施有三类,分别是: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是指钱财的布施供养,法布施,是能宣说佛法,令人听闻解脱烦恼。无畏布施,是指能施予人远离恐怖忧惧,例如安慰话语或关怀的态度,这些都是布施的种类。

上文这位信佛的妻子,热衷布施,但却忽略了家庭的原因,其布施的财富其实属于家庭共同所有,并令男女双方之间产生嫌隙,属于“不清净布施”。

布施必须注意的三要素

以为只要不吝啬自己的财物,将钱财多布施给他人就可以了。佛教如法的布施不只这么简单,菩萨在决定布施以前,有一些事项是必需要注意的;否则,布施与受施者不仅不能得到布施的利益,反受其害,如《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第十一”中,佛对善生菩萨说:

“善男子!……(菩萨修习布施等)有三因缘(三个要求):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福田净。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布施对布施者(施主)、接受布施的对象(福田)、所施的物,这三方面都有种种的要求:一者,施主在布施时心要清净(心净);二者,施主所布施的物也要是清净的(物净);三者,接受布施者,也应该是清净的福田,而不是染污、不净的毒田(福田净)。

即需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心净

心净,是指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心要清净,《优婆塞戒经》说:

“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

这就是说,菩萨布施的目的不是为了增益“生死善果”,不是为了获得来世的人天福报,不是为了来世身体健康生活富足,不是为了来世得到美满的家庭眷属,不是为了获得世间乐善好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要超胜他人;而是因为菩萨怜悯众生,要和众生广结善缘,而是为了要利乐、调伏众生,藉着布施的因缘而将众生引入佛法之中,而是要将布施所得的福德回向给今生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亦如是教导众生亲证菩提,以这样的心态布施才能称得上清静布施。比如,虽然布施给穷人财物,但是却不能以善巧方便,为接受布施的人种一点善根,或者不能将其引入佛法中来,就不是清静布施。再如,若布施是为了得到今生来世的回报,则布施等同于世间市井之人投资作生意,是将布施庸俗化了。当然,心不清静的布施,今生来世也能得到利益,但是只能得到世间法中的福报,不能得到佛教修行上的功德。

(二)物净

物净,是指菩萨所用来布施的物应是清静的,《优婆塞戒经》说:

“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

这就是说,菩萨用来布施的物,不能是以下几种物:

一者,所布施的物不是用偷盗、抢劫、逼迫、欺骗等违犯法律违背道德的方式获取来的,须是以合法合乎道德的方式获取的财物,如现在的一些贪官污吏,喜欢用贪污受贿的钱物布施,以求佛菩萨保佑,如果佛菩萨真的有灵,则会早曰让其东窗事发,以便减轻罪业。

二者,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以布施食物为例,不能用牛排、猪排等肉类,或者是含有葱蒜等五辛的食物,来供养三宝。也不能拿烟酒等对人身心有害的物来做布施。

三者,不能用多人共有的物拿来布施,必须是自己所有的物,如家庭财物属于家庭成员共有的,不是个人所有,在没有征得其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就把众共物取来布施,就犯了私自盜用公物的过失了,这样的布施就是物不净。

四者,所布施财物必須非三宝之物私自拿三宝所有的物作布施,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借花献佛”。出家的僧人,或者住在寺院的男女居士,若是想要布施众生时,不可以取用三宝的财物去布施。如有乞丐前来乞食,法师居士不能在没有征得常住法师同意的情况下,就将寺院的食物布施给乞丐,这成了侵呑三宝物而布施了,来世果报很严重的。此时最好将自己的食物布施给乞丐,如果要将寺院厨房里的食物布施给乞丐,要征得常住主事者同意以后才可以,或者先将食物布施给乞丐,然后自己事后再掏钱补赎也可以。

五者,不能“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菩萨出口成愿,不能将原来承诺布施给某甲的物,改变主意再布施给某乙,也不能将许诺布施给多人的物擅自改为布施一人,同样也不能将许诺布施一人的物擅自改为布施多人。

六者,所供养的财物不可以是通过骚扰、勒索、逼迫他人而得到的财物,必须是合理合法得到的物才是清静的,才可以用来布施。

用清静的物布施,才能得到布施的利益,否则连布施的物尚且不是清静,如何能以清静心来作布施,又如何能得到布施的利益?

(三)福田净

福田净,是指菩萨所要布施的对象(福田),也是清静的。《优婆塞戒经》说:

“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

所谓的八邪,就是违反八正道。

八正道是指:一者正见,二者正思惟,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精进,七者正念,八者正定。因此,八邪就是指:一者邪见,二者邪思维,三者邪语,四者邪业,五者邪命,六者邪方便,七者邪念、八者邪定。略解释如下:

一者邪见,狭义的说是指拨无因果,广义的说对佛法存有的各种不正确的见解,都可以称之为邪见。在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就是正见,因为只有掌握正确的知见,用正知正见指导实修,才能有效果,如果以邪知邪见来指导实修,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如果坚持以为自己的邪见是正确的(见取见),往往就会诽谤和邪见截然相反的佛法正见,那就犯下了诽谤佛法的大错了!

二者邪思维,就是不按照佛教所说的正理如实地思维,而是在邪见的基础上,所作的错误的思维。

三者邪语,也就是说违背世尊的教导,说一些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

四者邪业,就是指专干一些杀生、偷盗、邪YIN等恶行。

五者邪命,就是指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职业活命,如《优婆塞戒经》所说的从事“贩卖畜生、刀剑、毒药、烟酒、罗网,卖YIN,屠户”等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都是世尊所说的邪命自活一类。

六者邪精进,就是在没有佛法的正知正见的指导下,而努力地盲修瞎练。如印度教的苦行者,他们的确很精进地修行,只不过是在邪见的指导下,修行没有什么效果罢了!

七者邪念,即是对自己的邪见、邪精进等念念不忘,如邪教分子一直忆持邪教教主的教诲,念念不忘。

八者邪定,就是在邪见的作用下,离开佛教的智慧,单纯地修习禅定,或者将禅定当作是佛教的终极目标而修习者,如以定为禅。

存有八邪的人,就不是清静的福田!

佛子作布施种福田,以求累积福德资粮,有一种情况一定要避免,那就是一定不能种毒田!

世尊亲口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还有一些天魔投生到人间,长大出家为僧,利用僧宝的身份来破坏佛教,此即是佛说之“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肉”!这一些邪师、尤其是“狮子身中虫”,往往表现出博学,人品好,能说会写,著作等身等,甚至是采用暗示、明说、指使弟子说自己是“佛菩萨”转世再来,让人以为他们是佛教的“高僧”“大德”……总之,他们自有手段,能让人以为他们真的很有佛法证量,然后说一些相似佛法来误导初学佛子,或者干脆将外道法一一地套上佛教名词来假冒佛法,全面取代佛法!

此一类邪师,狮子身中虫,即是最毒最毒的田,布施给他们,即是帮助他们破坏佛法。布施给存有八邪的人,虽然所种的是染污的福田,来世尚有不清静的福报。如果明知是毒田仍然布施的,则不仅没有回报,而且获得的是地狱重罪。且和邪师结下因缘,则未来世恶报完毕以后,若因缘会聚,又会身不由己地走到一起,同流合污,又会犯下破坏佛法的恶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