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说7种增加功德的方法 |
||
|
||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逾阇江水边,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有一天,佛祖在阿逾阇江边带领500大比丘修行。 有位弟子叫做大均头,他在静修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有没有办法增加功德呢?还是说没有这样的道理?于是,均头比丘就去拜见佛祖,请佛祖开示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法办法可以增加功德的啊?希望佛祖开示。 有人说,不是说不要贪功德吗?为什么均头比丘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呢? 佛祖说法49年,不是每个众生都有缘从头听到尾的,时不时有不同层次的有缘人加入。 那么佛祖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的提问,就会用不同层次的内容去解答。 下面佛祖的开示,大约是针对均头比丘的根性来说的,对于我们精进群的师兄来说,你有这个条件去照着学,很好;没有这个条件去照着学,也不要紧,不必攀缘。 云何为七?于是,族姓子、若族姓女未曾起僧伽蓝处,于中兴立者,此初福不可计。 第1种方法:如果有人在没有寺庙的地方,兴建寺庙,这个福报没办法计算啊。 从无到有,这个是很难的事情啊。 有人说,那破旧的寺庙翻新重建呢?是不是功德就不大了? 那要看你的发心了,如果你看到寺院破败,希望重建,让更多信众受益,那这个功德也是很大的; 如果你把寺院翻新重建之后,是为了收门票赚钱,这个功德就要打很大折扣了; 如果你为了收门票赚钱,驱赶僧众,霸占寺庙,这个因果自负。 有人说,我看到网上很多人给我发qq信息,说哪里哪里要建寺庙,要我捐款,这个应该怎么办呢? 1 2 3 4 A B C D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食施彼比丘僧,是谓,均头,第三之福不可称计。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持床座施彼僧伽蓝者及与比丘僧,是谓,均头,第二之福不可称计。 第2种方法:给寺院及出家人捐助床座等生活用品,这个福报也是不可计量的。 第3种方法:为出家人供养饮食,这个福报也是不可计量的。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遮雨衣给施比丘僧者,是谓,均头,第四功德其福不可量。 复次,均头,若族姓子、女若以药施比丘僧者,是谓第五之福不可称计。 第4种方法:你为有需要的出家人提供雨衣雨伞,让他们避免被雨水淋湿,这个福报也是不可计量的。 第5种方法:你为有需要的出家人提供医疗服务,让他们解脱病痛烦恼,这个福报也是不可计量的。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旷野作好井者,是谓,均头,第六之功德也,不可称计。 复次,均头,善男子、善女人近道作舍,使当来过去得止宿者,是谓,均头,第七功德不可称计。 第6种方法,如果有人在旷野人烟稀少的地方,在缺少饮用水的地方,凿建好井,这样行脚游化的出家人就可以解渴,这个福报也是不可计量的。 第7种方法:如果有人在道路附近建造住所,让行脚游化的出家人可以借宿,这个功德是不可计量的。 佛祖当时说了这7条增加福报的方法,是不是就只有这7条呢? 当然不是。 我们应当明白佛祖说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你再去发散。 不要死抠字眼,说这个事情佛祖没有说过,那就没有功德了。 这里佛祖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如果你以平等心供养僧宝,那福报是不可计量的。 有人说,我只喜欢供养高僧,普通的出家人我不感兴趣。 有人说,我只喜欢供养我师父,其他的出家人我不感兴趣。 别人这样做,我们也不要批评他们,也可以赞叹他们亲近善知识。 但是精进群的师兄呢,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可以有更大的福报。 这个道理我们以前说过几次了,由于很多初学者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再说一遍。 当年唐太宗曾经对玄奘大师说:我看很多出家人,行为操守都不怎么样,好像不值得尊敬啊。 玄奘大师怎么回答呢?玄奘大师对唐太宗这样说: 昆山之玉多于瓦砾,丽水生金岂无泥沙。 土木雕塑罗汉,恭敬者有福。 铜铁铸于金容,毁之者有罪。 泥龙不能降雨,祈雨者须祷于泥龙。 凡僧尼不能治福,求福者必敬凡僧尼。 大概意思是说,玉石周边,当然也有石头,金矿周边,怎么会没有泥沙呢? 用土木雕塑的罗汉,你恭敬都会有福报; 铜铁铸造的佛像,你故意损毁就有罪业; 泥土造的龙本身不能降雨,你要祈雨的话,还得在泥龙面前祈祷; 普通出家人不能给你赐福,你要求福的话,必须要尊敬普通出家人。 核心是什么呢?你恭敬每个出家人,是因为他们是三宝的代表。是三宝的象征。 就好比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一样。 你尊重国旗就是尊重祖国。 不要用你的分别心去衡量这位出家人的修为有多高,这位出家人修为再高,也高不过佛祖。 你不去分别这位出家人的修为,你用平等心去对待,去尊重每一位出家人,就是用清净心恭敬三宝了。 所以呢,我们对待每一位出家人,都应当一视同仁的礼敬,都应当一视同仁的供养,尽量不要搞差异化。 有人说,不是说要亲近善知识吗?我就喜欢亲近我的师父,难道这个有错吗? 亲近善知识的重点,在于你多跟善知识学习,从他的言传身教当中受益,这个才叫做亲近善知识。 如果你不学,只是图个名声,那你即便天天在善知识面前晃来晃去,那对你也没有多大实际帮助。 我们亲近善知识,重点并不在于你在礼敬供养方面搞差异化,搞特殊化。 关于平等对等出家人,这是一种说法。 以后在增壹阿含经四十五卷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说法。 对于精进群的师兄来说,你发现自己没有用平等心去对待出家人的时候,你就应当反思自己,是不是贪心在作祟呢? 贪什么呢? 自己是高僧的弟子,贪图这个名声? 自己是高僧的弟子,贪图高僧给你特殊的加持? 自己是高僧的弟子,特别去供养高僧,贪图供养高僧的福报? 你这一贪,就容易出问题了。 希望精进群的师兄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能够以平等心去礼敬供养出家人,不要在这些方面搞特殊化。 至于你与哪位善知识特别有缘,对方教你的正法,你特别能听进去,能够激励自己的修行,那么你可以多亲近,让自己更好的学习佛法,精进修行,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末法时代,大家对出家人最高级的供养,就是你听经闻法,信受奉持,精进修行,往生极乐。 是谓,均头,七功德之法其福不可量。若行,若坐,正使命终,其福随后,如影随形,其德不可称计。言当有尔许之福,亦如大海水不可升斗量之,言当有尔许之水,此七功德亦复如是,其福不可称限。是故,均头,善男子、善女人当求方便,成办七功德。如是,均头,当作是学!” 佛祖告诉大家,这7种方法的功德不可计量啊。 就好象大海的水不可斗量一样,这7种方法的功德也是不可计量的。 不管你在哪里,福报如影随形。 大家要想办法修这些福报。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