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禹振声:佛用四种方法度化一切众生


   日期:2014/7/22 9: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我们在阅读佛经或相关佛学论著时,往往会看到四悉檀这个名词,又有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等,那么悉檀究竟是啥意思?在佛教历史上,悉檀原有多重含义,但在不断演变之后,只有一种含义最为普及,影响也最深远。在这个语义中,四悉檀是佛讲说正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普度众生的四种方法。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四悉檀,是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

悉檀,古释为“宗”,即对法或对教辩明宗要;有时也解作“成”,即所说义理无有乖反;有时也解作“理”,即诸法的理趣(见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四悉檀义”)。嗣后天台宗依陈慧思所说,以悉檀二字为梵汉总称,“悉”的意义是“遍”,檀的义译是“施”,四悉檀是“佛以四法遍施众生”(见《法华经玄义》卷一下等)。

四悉檀义出于龙树《大智度论》卷一,它的大意是:

一、世界悉檀,“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轴辐辋等和合故有车,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无别人。”又“譬如乳,色香味触因缘有,故有是乳。若乳实无,乳因缘亦应无;令乳因缘实有故,乳亦应有。非如一人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而有假名”。

二、各各为人悉檀,“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如经中所说,‘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更有《破群邪经》中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前者不信罪福,堕断灭见;欲拔彼断见,是故说“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后者计有我有神,堕计常中,是故不说有受者触者。

三、对治悉檀,“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重、热、腻、酢、醎、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瞋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过失名不净观,若瞋恚人观过失者,则增益瞋恚火故。”

四、第一义悉檀,“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过一切语言道,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诸法实相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如摩诃衍义偈中说:语言尽竟,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槃。说诸行处,名世界法;说不行处,名第一义。一切实,一切非实,及一切实亦非实,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名诸法之实相。”

论中并阐释了第一义悉檀与其余三悉檀的相互关系:

一、诸余论议、诸余悉檀都可以破,第一义悉檀则离一切过失,不可变易,不可胜。因此,其余三悉檀中所不能通的,第一义悉檀中都能通。

二、不仅第一义悉檀是真实,四悉檀各各有实。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悉檀故无,第一义悉檀故有;人等亦如是,世界悉檀故有,第一义悉檀故无。

三、四悉檀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实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有。

中土佛教中广用四悉檀义阐释经义和观法的莫过于天台宗,如隋代智顗《法华经玄义》卷一下、《维摩经玄疏》卷一,并曾对四悉檀作系统的论述,举其要点如下:

一、世界悉檀是在于随顺众生所欲乐闻,分别为说众生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各各不同的正因缘法,令得世间正见。因此,世界悉檀重在随众生乐欲。至于各各为人悉檀,是重在生善,对治悉檀是重在破恶,第一义悉檀是重在悟理。

二、第一义悉檀有两种。一不可说,是内证的一面,即是诸佛、辟支佛、罗汉所得真实法;二可说,是教法的一面,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四句,次第以对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四门,都令入实。

三、一悉檀通有四悉檀义。例如阴、入、界隔别,原是世界悉檀;但因缘和合故有人,即是为人悉檀;正世界破邪世界,即是对治悉檀;闻正世界得悟入,即是第一义悉檀。其余三悉檀,也同样具有四悉檀义。又四悉檀不同,通是世界悉檀;四悉檀遍化众生,又通是各各为人悉檀;四悉檀皆破邪,又通是对治悉檀;随闻一种皆能悟道,又通是第一义悉檀。

四、四悉檀是龙树所说,与《禅经》中佛所说四随义相符合。四随是:一随乐欲,二随便宜,三随对治,四随第一义。随乐欲举修因之相,从因得名;世界悉檀明得果之相,从果立称。随便宜是随行人所宜之法;各各为人悉檀是化主鉴机,照其可否。其余两种,名义相同。

五、四悉檀可对四谛。一直对一番四谛:约苦集谛明世界悉檀,约道谛能治明为人悉檀,约道谛所治明对治悉檀,约灭谛明第一义悉檀。二广对生灭(藏教)、无生(通教)、无量(别教)、无作(圆教)四种四谛,一一四谛都可对以四种悉檀。三总对四种四谛:生灭四谛对世界悉檀,无生四谛对为人悉檀,无量四谛对对治悉檀,无作四谛对第一义悉檀。

六、用四悉檀起观。如从假入空观时,先观正因缘法,殷勤乐欲;并用为人悉檀,令发善根;巧用对治悉檀,令断结使;由此研修,观慧分明,见第一义。如从空入假观、中道第一义观以及一心三观,也都同样要巧用四种悉檀。

七、用四悉檀起教。一、起四教、十二部经和顿渐经教:佛于生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小乘根性人说三藏教;于生不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三乘根性人说通教;于不生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别教根缘说别教;于不生不生不可说,用四悉檀赴圆机说圆教。又用四悉檀起三藏教十二部经、通教十二部经、别教十二部经、圆教十二部经,用四悉檀起华严教、三藏教、方等教、般若教、法华教。二、起大小乘论,例如天亲用别圆两番四悉檀造《十地论》通《华严经》等。又五通神仙种种诸论、释天善论、大梵出欲论,也都是用初番悉檀所作的方便利益。

八、用四悉檀起圣默然。四种四谛都是三乘圣人所证法,非是凡夫所能知见,由不能见而称其不可说,由不可说而名为圣默然。如《华严经》中约无量、无作两番四谛,以及不生生、不生不生法,明不可说、不可说,名为圣默然等等。圣默然即是不可说相,天台一家明义,有六种不可说相:一世间禅定二禅以上无觉无观不可说相,二外人见心所明绝言之理不可说相,三三藏教不可说相,四通教不可说相,五别教不可说相,六圆教不可说相。不可说虽同,解其义趣,实不相混。圣默然正为自乐,傍亦益他,都是由四悉檀而起,利益一切众生。

九、四悉檀的得和用。得是自证,用是利他。四悉檀独有如来究竟具得,微妙能用。下地或不得不用,或得而不用,或不得而用,或亦得亦用。称机才算是能用,差机就是不能用。如果不知人根,就不应当说法。

十、四悉檀的权实。三藏教和通教,教道证道都是权;别教,教道权,证道实;圆教,教道证道都是实。用此权实约五味教,乳教等有权有实,酪教只有权,法华只有实。法华开权显实,决诸权世界悉檀为妙世界悉檀,乃至决诸权第一义悉檀为妙第一义悉檀;妙第一义不隔于三,也就是决诸权悉檀,同成妙第一义悉檀。

四悉檀的主要意义在于称机说法,如智顗《摩诃止观》卷三下说:“佛知众生种种性、欲,以四悉檀而成熟之。”这样,佛说法就有了种种差别,如《摩诃止观》卷一上说:“圣说多端,或次说,或不次说;或具说,或不具说;或杂说,或不杂说。众生禀益不同,或次益,不次益;或具益,不具益;或杂益,不杂益。”而需要从四悉檀去了解佛说法意。智顗在《维摩经玄疏》卷二里,曾经评论地论师计真如法性生一切法,摄大乘师计黎耶识生一切法,认为“理无二是,二大乘论师俱禀天亲,何得诤同水火”。他说:“佛有四种之说,皆是悉檀方便入假利物,而诸众生颠倒不了,或执外人邪说四边,或执佛法经论四边,而生见著。……若解四悉檀意,如前异说,皆大利益众生、兴显佛法也。”

唐湛然继续阐扬了智顗的论点,他认为广用四悉檀义是天台一家消释诸经的特点之一,如他在《止观大意》中说:“经论矛盾,言义相乖,不可以情通,不可以博解;古来执诤,连代不休。今用四悉檀意,无滞不融,拔掷自在。”

四悉檀义不仅为天台一宗所重视,其他各宗也曾注意到。如隋代慧远《大乘义章》曾经提出下列说法:一、法中有性有相:生死涅槃因缘法相,名为世界悉檀;如实法性,说为第一义悉檀。一切二谛诸法无不是为人和治病,只就一切为人法中,当其门别,随物所宜,应病授药,即名对治悉檀。在一切对治门中,异门相望,互反不同,由此表现了为人的差别,即名各各为人悉檀。二、世界悉檀通于为人和对治,而不通于第一义谛;即说世界差别法门以为对治和为人,不说世界为第一义。第一义悉檀也得通于为人和对治,不通世界;即以宣说第一义谛治物心患,并彰其为人各各不同,而以深浅别异,不通世界。三、四悉檀摄末从本,要唯二谛;通说对治、为人,判属世谛,非是第一义谛。但是就第一义所明对治、为人,即是第一义谛,不属世谛。

唐代法藏曾以四悉檀作为“经论解释分齐生解方便”之一。如《华严经探玄记》卷三说:“或约世界说有,胜义为无,如第一(世界悉檀)说;或胜义为有,世界为无,如第四(第一义悉檀)说;或对异机说有,对余机说无,如第二(各各为人悉檀)说;或治此病为要,于余病为非,如第三(对治悉檀)说。皆须得其本意,法悉有用;随言混取,失意成谤。”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度化       禹振声)(五明学佛网:度化       禹振声)  

 净界法师:你是不是具足被佛度化的因缘 

 本法法师:行菩萨道 度化众生 

 传喜法师:度化千二百常随众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三)~C 师徒二人被度化 

 宏圆法师:宣说正法度化众生就是报佛恩 

 宏圆法师:宣说正法度化众生就是报佛恩 

 宏圆法师:宣说正法度化众生就是报佛恩 

 宏圆法师:宣说正法度化众生就是报佛恩 

 宏圆法师:宣说正法度化众生就是报佛恩 

 净土法门法师:自己修学真有成就,度化冤亲债主的能量就很大 

 宏圆法师:佛自住大乘,终不以小乘度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