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攀比是一种自扰


   日期:2014/7/17 22: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脑袋,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思想,而在这些思想里,经常纠缠不清、经常打架的有两种思想,一是本来的那个我的思想,二是另一个虚拟的我的思想。本来的我,即本我;虚拟的那个我,即虚我。这两个我经常会较劲儿,弄得心绪不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忧郁、纠结、苦闷便由此产生,谓之自扰。本我,是实实在在的我,出身、处境、能力、水平、思维是客观现实的;虚我,则是超出现实的一些想象的、假设的意念。这些意念的产生,常常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切实际的攀比而造成的,没完没了地攀比又达不到,烦恼便没完没了地相伴随。所以,攀比是一种自扰。

     人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互相攀比,攀比口袋里的糖,看谁的多,谁的是水果的,谁的是奶油的。口袋里的糖既多又是奶油的那个小孩儿自然洋洋自得,而其他的小孩儿,可能就会由此而自惭形秽,很不开心。这是本我和虚我不一致导致了本我的苦恼,本我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买几块水果糖已算奢侈了,可是那个虚我却想:为什么我家就不能多买些奶油的糖呢?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攀比谁长得帅,谁的家里更有钱,初入社会的时候就比谁家里的关系硬,谁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谁能挣更多的钱。再后来攀比谁的女友长的好看,谁开的车好,谁住的房子大。攀比都是攀那些比自己好的人。

     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本我是真实的自己,虚我是自我虚构的,是把比自己好的那些人作为参照点来与自己比较,是超越客观的事情,结果总是比不了,够不着。本我像是自己的舌头,虚我就像自己的鼻子,舌头总是够不着鼻子,急得团团转,实现不了的硬去做,自己糟践自己而不自知。不考虑自身实际条件,总认为别人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应该拥有,其实是很荒谬的。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与别人比,是攀比,其实有许多时候,虚我也与本我比,如:走进考场时许多题都不会做,走出考场时却觉得都会了,虚我就埋怨本我,抱怨本我,于是就后悔得不得了,这就是事后诸葛亮,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我折磨,在考场里紧张的环境里的那个我,与走出考场轻松环境里的那个我,思维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不能比。“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只有本我与虚我一致起来,才算是战胜了自己。由此可知,本我与虚我的纠缠不易消停,这也许正是自扰的根源。

     攀比,往往与盲目相联系,本身就含有不现实、不可能的成分。如果不是盲目地比,而是实事求是地比,则是正确的比。正确的比,能够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是能够比出正能量的,是不会烦恼自扰的,那不是攀比,是应该提倡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攀比       别人)(五明学佛网:攀比       别人)  

 净界法师: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只能影响别人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应该尊重别人的善因缘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信仰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若有佛来接引 

 心律法师: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 

 修行的目的是在改变修正自己,而不是为了改变别人 

 布施,不要以为是别人需要,其实是你自己需要 

 蔡礼旭老师: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 

 慧光法师:别人赞叹善法,是别人的功课 

 慧光法师:修道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法藏法师:原谅别人,就是释放自己 

 心律法师:攀比是痛苦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