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人生百日,体露真常


   日期:2014/7/10 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无量寿经科註第四回学习班-第3集

      深圳弥陀村同学:尊敬的师父上人,阿弥陀佛,早上好!师父,我们有几个问题求教您老。昨天第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问完,想继续求教您老。就是您讲到「人生百日,体露真常」,在这个状态下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只有妄想,也就是小婴儿那个状态。但是我们知道,没有执着、没有分别的情况下,那应该是菩萨,这个我们就很难理解,请您老慈悲开示。

  老法师:确确实实我们是看到了小菩萨,也能在这里体会到世尊跟我们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是佛从哪里看?就从这个地方看。如果他能真正保持,不起心、不动念是有的,这个是决定有的,能保持到不分别、不执着,他怎么不是菩萨?为什么保持不住?受环境的染污,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你看「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一百天,你看到那个人本善,他没有一丝毫邪恶,是真善。为什么是真善?善恶都没有就叫真善,有善有恶就不善,为什么?有分别、有执着了。他在这个阶段当中,最初的这个阶段,显示出人性本善,在佛法里面说,真正是佛的样子显示出来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祖宗可以说千万年前看出来了,看出来,他们就想到如何把这个本善能够永远保持下去,让他一生都不会改变。这是个理想,这很困难,为什么?他会长大,他会受外界影响,外界就是身外,包括家庭、包括父母。所以扎根教育谁来做?母亲来做,母亲一定要把他看好,从出生到满三岁,这一千天非常重要,要把他养成习性,所谓是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中国古代扎根教育的理念。

  《弟子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父母要做出来给婴儿看,他虽然不会说话,自己还没有能力行动,爬都爬不起来,他非常灵敏,千万不能看低他,他已经在认真学习。所以一切负面的、违背伦常道德的,决定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他所看到、听到、接触到的都是正面的。所以《弟子规》不是给小孩念的,是父母做出来让小孩看的。古代是大家庭,所以小孩很容易学好,为什么?人人《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活到老学到老,天天都在学,天天都在表演,所以孩子他所看到的全是正面的。现在的小孩生出来他看到是什么?父母不教了,父母都去工作,小孩交给保姆,保姆只要小孩不哭就好了,所以逗他玩。他看什么?他看电视,三岁之后他就看电脑、他就玩电动游戏,迷在这里面。这个东西的内容是杀盗YIN妄,完全违背伦理、违背道德、违背十善,换句话说,他全学坏了。他不以为那是坏,他以为那是正的、应该这么做的,价值观改变了,把正统的东西他认为是负面的,把杀盗YIN妄这些认为是正面的、应该学习的,学习会这一套在世间不会吃亏、不会上当。总是佔人便宜,不甘心吃亏上当,人人都走向竞争,人人都走向斗争,这个社会还能好吗?所以现在教育很不容易,非常困难。六十年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听到很难过。但是在当时对这句话了解并不深刻,十几年之后回想当时这一幕,我们有深刻的认知。那个时候还真有好老师,为什么老师不像老师?实在讲,没有真的学生,真正肯学的人没有了,所以老师上课也就不认真,没有人学。六十年之后的今天那更不必说,比六十年前差远了,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底下一代怎么办?

  人性本善的这一面我们看到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婴儿给我们表演了。所以说一切人都是圣贤的苗子,你要怎么样去培养他,像棵树苗一样,让他生根、让他茁壮、让他开花结果,这叫教育。所以教育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性相近、习相远来的。从婴儿看到,所以菩萨行里头有一门叫婴儿行,保持婴儿那样的天真那就是菩萨,于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于一切法不执着是阿罗汉,不但不执着,分别心都没有,这就是菩萨。分别心没有是什么?肯定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里头没有分别,这真正入佛门。再提升到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就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住实报土,智慧、神通、道力跟佛相比几乎是相同的,没有差别,只是不能回归常寂光,为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断了,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但是有习气,习气难断。这个习气没有方法叫它断,如果有方法就起心动念,那就迷了。所以他们不起心、不动念,怎么断?任运,随顺,不要去理它,根本不去想它,一想就错了,想就有分别执着。所以法身菩萨他们自自然然跟十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他现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相,无论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记住,都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圣人。

  我们今天说,六道里头再高明的,乃至于天人,色界天人、欲界天人,教化众生统统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他叫六道凡夫,他不叫圣人。四圣法界是圣人,为什么?他们没有执着,但是还有分别,还有起心动念。声闻、缘觉有起心动念,没有执着,有分别;菩萨、佛,分别没有了,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转八识成四智,觉悟了,真正觉悟,转识成智真觉悟。觉悟之后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还是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他所看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他在实报庄严土里面慢慢等,要经歷三个阿僧祇劫,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一断,实报土不见了,实报土也是一场梦,这个梦醒之后他就契入常寂光。入常寂光就跟十方一切诸佛融成一体,叫做法身。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有没有身相?没有,居住的净土有没有土相?也没有,光就是身,光就是土。光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所以我们实际上都是在常寂光当中,但是见不到常寂光。常寂光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为什么?他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时空都不存在,就在当下。这是佛法里头最深奥的部分,是哲学、科学里头的终极问题,最后的一个问题,他们还没有达到,还没有搞清楚,大乘经上说明白、说清楚了,这是真的、是永恆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这个东西我们有了概念,我们有理由能相信,我们怎样契入这个境界,靠自己断烦恼、证菩提是决定做不到的。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借重阿弥陀佛,要跟他老人家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我们都相信是非常快速证入常寂光,圆满菩提。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这一会要干真的,不是搞假的,不重经文、不重文字,我们要重实质的止观,也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放下,我们要着重在这上面。凡是障碍往生的全放下,凡是帮助往生的全力提起。帮助往生是信、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现代海贤、海庆老和尚给我们示现,这两个人都不认识字,都没有念过书,两个人的成就,我们看看六祖惠能大师跟他相比,差不多是平等的,只是遇缘不同,所以表法不一样。海庆、海贤如果在唐朝那个时代,他会像惠能那样的表法,惠能大师要生在这个时代,也就是海贤法师的样子,这说契机契理,机不一样。就跟老师,你看老师在抗战期间教学,讲真话,抗战胜利之后学生不想学了,就不讲真的了,我们想学真的,开特别课,到家里来学,契机契理。我们方方面面都认识,自行化他,一帆风顺,没有障碍,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不要名,不要利,什么都不要,世间人要的我们不要,我们要的他们不要,所以很好相处,没有冲突。世间人难相处是为什么原因?利害冲突,我们跟他没有利害,就是我们要的他不要,他们不要的我们要,所以没有冲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生       真常)(五明学佛网:人生       真常)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20~31)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10~19)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1~9)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