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关于往生的四个条件


   日期:2014/7/6 16: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讲往生的四个条件。我们现在修的净土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临终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要具足四个条件。念佛也是一种往生的方法,但是要具足很多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有四个:发菩提心、积累资粮、念佛、回向发愿。

  第一,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胜义菩提心,另一种是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我们念佛求往生的时候,若是有证悟空性智慧的摄持,这是最殊胜的。世俗菩提心也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如果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就要发愿行菩提心。最好有胜义菩提心,最起码要有世俗菩提心。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即使念佛再精进,往生的心愿再强烈,也不能往生,所以菩提心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这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有菩提心的摄持才算是大乘佛法。现在很多人也念佛,也求往生,但都是自私地念佛,自私地求往生。自己觉得人生苦、轮回苦,非常烦恼痛苦,想脱离、想逃避、想解脱,然后念佛求往生,这都是自私的。这样念佛求往生,是不会有成就的,也不可能往生。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众生。

  为什么说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众生呢?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可以亲近阿弥陀佛,得到阿弥陀佛的摄受和授记,与此同时也能得到成就,即得到了一地以上的境界,由此超出了轮回,获得了解脱,有了度化众生的能力,可以回来救度这些众生。

  有的人说:“我要往生,然后再也不回来了!当人太难了,人生太苦了。”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不能这样。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还要回来,那时我们已经解脱了,已经有智慧了,是为众生而来的。我们在人间或转生为其他道的众生时,可以利益、救度与自己有缘的众生。我们是要回来,在轮回中救度、帮助众生,但是不会受轮回之苦。很多佛菩萨的化身,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他们到人间转生为人,然后帮助和救度有缘众生。虽然他们在示现上是人,但是不会感受人间的苦;虽然在示现上有生老病死,但是不会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或者转生到其他道,比如转生为猫、狗等,但是也不会感受猫狗的痛苦,他们这样也是一种化现。

  有的人一听说往生极乐世界后还要回来,就害怕了。因为知道人生苦,做人难,自己深刻地感受过!不要害怕。等再转生为人的时候,不会感受人间的痛苦,还可以帮助有缘众生,包括自己的儿女、亲戚、朋友。我跟你们说过,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们,一定要为他们诚心地念佛求往生,因为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可以再回来,那时你就可以帮助他们,救度他们了。现在,即使你再为他们操心,再为他们烦恼痛苦,也不能救度和帮助他们。所以不应该贪恋他们,一切都要放下。

  我们为什么首先要发菩提心呢?就是要放下、断掉对世间,对父母儿女、对亲朋好友,对家庭的贪恋。否则,临终的时候,你心里想的都是他们,根本想不起来阿弥陀佛,所以就不能往生。临终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能想到阿弥陀佛,一心求往生,一定能往生,一定能亲见阿弥陀佛。但是这很难,那时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要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要永远地离开父母儿女、亲朋好友了,所以无法放下,无法断掉对这个世间的贪恋。

  临终最关键的是转换的时候,一想到儿女、家庭、亲朋好友等,会立即堕入恶趣辗转轮回,所以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不是想发就能发出来的,出离心、世俗菩提心都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发菩提心,要具备前提条件,就是首先要断除对轮回、对世间、对儿女、对家庭、对财产的贪恋,这就是出离心!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才可以发菩提心,这不是很容易的。虽然悉发菩提心很难做到,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否则不可能往生。

  现在很多人都说念佛法门方便、殊胜,还是念佛好。念佛法门确实如此,但你是不是这种根性的人?念佛法门很难修持,它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只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佛在经中讲得清清楚楚,能做到“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肯定能往生,它的真正含义是有菩提心的摄持。这里所讲的菩提心不是世俗菩提心,而是胜义菩提心。只有开悟证悟、明心见性以后,才能做到“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之前无法做到。这是佛菩萨的境界,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做到。“清净平等自在随缘”,能放下一切执着、妄念,才是真正的清净;能放下一切,不执着任何法,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真的,谁能做得到啊?“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就是胜义菩提心,就是有胜义菩提心摄持下念佛。

  我现在所要求的菩提心,只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是一地以下,处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行者所能发的心,一般的凡夫也能做到。我们念佛求往生的目的,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再回来,救度有缘众生。这个要求并不高。

  先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为了救度众生要精进修行,往生极乐世界。行菩提心是为了临终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念佛。发这样的菩提心不难,如果用心,都能发出来。

  我们不能为自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自己是过错。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就是以这种方式打开我们的心胸和心量。我们现在为什么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因为我们的心量放不开,心胸狭窄,什么也容纳不下,既不会忍也不会让,总是斤斤计较,总是站在一个角度,不会换位思考。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一切烦恼的根源是我执我爱。我们通过发菩提心,要断除自私自利、我执我爱。无论是发愿菩提心,还是发行菩提心,都是磨练心、训练心、纠正心的方式。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才能断除烦恼习气,才能容纳一切,圆融一切,这才是解脱。如果我们不能容纳、圆融,任何时候都是自寻烦恼痛苦,都是没事找事。

  你好好地观察思维一下,你看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哪里有不对?哪里有不好?都是自己的概念和想法而已。如果你会转心转念,都是好事。顺境来了是好事,在顺境中积福;逆境来了也是好事,在逆境中消业。积福消业是成就佛果的资粮!但我们就是不明白,就是愚痴!

  一说为众生发菩提心,有的人还这样想:“我为什么要为众生?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我不为我自己谁为我啊?”不是不让你为自己,只是你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你为众生才是真正地为自己,你能饶益众生才能让自己解脱。

  我经常跟大家讲,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去为众生。能为众生,能饶益众生才是真正地为自己,这样才能令自己得到解脱和成就。为众生实际上就是为自己,为众生做事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做事,让自己成就,让自己解脱。就像烧柴,火点上了,灰自然而然就有。如果不点火,想得到灰是不可能的。饶益众生像点火一样,自己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就像灰,不用特意想,也不用特意求。

  而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有些人信佛学佛也是为了自己,有的怕身体不好,有的怕工作不顺利,为了世间暂时的利益而整天在佛菩萨面前求,求健康,求平安。很多人都说:“我没有别的希求,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行。”健康平安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求也求不到。如理如法地修行,自然而然能健康、能平安、能发财。其实,真正的学佛是无所求,无所求才会有。

  我们的法语里讲:“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但我们现在都在颠倒,总是放不下,总是在心里挂念、执着。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所希求的?为什么达不到目的?为什么没有满足的时候?就是没有放下。我们从小到大、从少到老整天都在奔波忙碌,就是为了快乐和幸福。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没有放下,因为没有“本事”!有人说:“我有本事,我很聪明,我很有能力。”其实这都不是本事。“放下”才是本事,你没有“放下”,所以始终没有得到。我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家庭、事业、工作都能顺利,然而却始终不顺利,总有坎坷和挫折,其原因是我们没有随缘,总是攀缘。

  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放开自己的心量,完全为众生,饶益众生,通过这些方法训练自己的心,从而断除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这样我们才能解脱,因为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没有了。若能处处发菩提心,不再特意为自己的利益而希求,这时世出世间的功德和利益自然而然都能得到。

  我们一定要有智慧!我们学佛修行已经有好几年了,却始终得不到法益,始终没有获得成就,就是因为没有智慧。不懂佛理,没有找到目标和方向,还念啊修啊;今天跑到这里参加法会,明天跑倒那里参加法会;今天念这个,明天念那个……这都是盲修瞎练,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发菩提心非常重要,但菩提心不是想发就能发出来的,而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前提是将四外加行修好,在相续中真正有了出离心,再修皈依和发心,很容易成就。

  第二,积累资粮。我们的早晚课、受戒仪轨、会供仪轨前都有积累资粮的修法。佛在经中讲过很多积累资粮的方法,都包含在“七支供”里。“七支供”是积累资粮最好的方法,能做到“七支供”,就能积累福慧资粮。这在我们的《仪轨解释》里都有详细的讲解。

  顶礼支主要是对治贡高傲慢。顶礼有意顶礼、语顶礼、身顶礼。顶礼不是必须要磕大头或磕小头,主要是从心里顶礼。我们若是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了恭敬、谦卑,也是顶礼。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家里,在单位,要学会尊重别人、恭敬别人,这就是顶礼。不论是哪种顶礼,都是磨练心的一种方式,主要是训练自己断除贡高傲慢之心,能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时刻刻把别人放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

  供养支就是修舍心,舍得上供下施,主要是内心不吝啬,不贪着。无论是钱财、身体还是功德,都是自己的拥有,对这些没有吝啬心和贪心。

  我们现在所积累的财物都是无常的、不净的、有漏的,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有些人总是追求钱财,天天想发财,到处买彩票,希望能中大奖,却始终没有中奖——这是自己没有福报,这是贪财!要知道,穷人会变成富人,富人也会变成穷人,都是无常的。身体也是不净的,没有可贪着的。为了自己的身体,天天锻炼,吃补药,化妆,化得让人很难认出来,这也是贪——贪恋自己的身体!若是将身体一点点分开,哪有干净的?你们对自己的身体实在生不起厌患心,就到藏地的天葬台去看看,人身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干净的,没有一样东西是能留下来的,所以不要贪恋。我们所做的功德也是有漏的,没有什么可贪恋的。所以也要放下,修舍心。舍掉和放下是供养支的含义。

  “七支供”里还有忏悔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请求不入涅槃支、回向支,这些以前都详细地解释过,在其他书里也有很详细的开示,大家平时要多看。

  这些都是积累福慧资粮最好的方法。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地修持,边念边观想,边念边思维。思维非常重要,只念没有用,主要是在心里思维和观想。不是要练嘴,而是要练心。

  第三,念佛。念阿弥陀佛或其他的佛,如金刚萨垛佛、莲花生大士都一样。念一尊佛代表念一切佛。阿弥陀佛、金刚萨垛佛和莲花生大士,包括念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都一样,都是十方三世诸佛、三宝的总体。

  什么叫一心念佛?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阿弥陀佛的化现,都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都是一体的,展开说是一个,总体说也是一个,都是一尊佛,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地念,无论念哪尊佛,都是一心念佛;有分别地念,无论念哪尊佛,都不是一心念佛。

  或许你觉得,我不能念药师佛,不能念莲花生大士,我要念阿弥陀佛。因为临终的时候,是阿弥陀佛来接我!如果我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时候不来接我,我不是不能往生了吗?其实这都是凡夫的想法。佛菩萨哪有这些分别?“你活着的时候没有念我,念的是药师佛,我不去接你,你自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吧!”你放心,阿弥陀佛不会说这些话的。我们无分别地念,无论念哪尊佛都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体,莲花生大士和金刚萨垛佛都是他的化现,所以都是一样的。

  第四,回向发愿。回向发愿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到阿弥陀佛那里,跟阿弥陀佛一起住段时间,相处一下,看看阿弥陀佛的慈悲有多大,智慧有多高。不是在口头上说,而是发自内心非常地渴望和迫切:“我什么时候能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什么时候能见到阿弥陀佛?我什么时候能跟阿弥陀佛一起相处?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多好啊!”这种特别渴望和迫切的心念叫发愿。

  阿弥陀佛是真心想接引我们,但如果我们不是真心想去,到时候就会想:“我还是留在这里吧,儿子还没有结婚呢;我还是等段时间吧,女儿还没出嫁呢……”这样无法往生。所以,我们的愿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的愿相应。

  往生的四个条件,大家都一定要记住啊!若是具足了这些条件,往生就有把握了,临终的时候不怀疑,一定能往生。我们相信佛说的话,谁具备了这四个条件,临终的时候谁就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语是不会有错的,因为佛不会欺骗众生。我们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就有把握了,这叫临终往生有把握。有没有把握,你自己最清楚。

  我们现在主要修的是净土与大圆满法,净土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尤其是破瓦法更殊胜。破瓦法是我们临终的时候,通过中脉将自己的神识送到阿弥陀佛心间,也可以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最快速的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一切都具备了,如果再不精进,再不努力,就是自己的业障,这样能对得起自己吗?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学,好好地修;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往生)(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往生)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北部数位法师来访(81、9、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某法师率徒众来山请法(81、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对台北佛教净友参学会开示(8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