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根本真心


   日期:2009/1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八日 开示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就是「觉道」,觉悟的道路。菩提心就是根本真心,也就是不胡涂的心。胡涂心就是造业心、非觉道心。所以要认识清楚这条道路,容易走,还是难走?认清楚路程,才会达到目的地。再者,菩提心就是行住坐卧所应遵守的一种法律,这个法律就是戒。简而言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戒,戒有五戒(杀盗YIN妄酒),众善奉行是奉行十善。我们身口意,总共有十恶:身犯杀盗YIN,口犯绮语、妄语、恶口、两舌,意犯贪瞋痴。若能不做十恶,就是行十善。

身有三恶:杀盗YIN。其实有很多人不是不知善恶,但是仍然明知故犯。就拿杀生来说,多数人都知道杀害生灵是不对的,但是依然犯杀戒。偷盗是不告而取;明知偷盗不好,但仍然去偷盗。邪YIN就是贪图肉体上一种虚妄不实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假的,所以很容易把人迷了,却把真的快乐忘失了。这是世人的通病:真的无人认识,假的却人人趋之若鹜。所以说:「一天能卖十担假,十天难卖一担真。」世人就是这般奇怪!

我们的意业犯三恶:贪瞋痴。贪就是贪得无厌。有人在心里想,假如我得到一百万,就心满意足了!等得到一百万时,又想要一千万,甚至千千万,都不能满足这个贪欲。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终日忙忙只为饥 得了饱饭又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 便想高楼与美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 出入无船少飞机
 轮船飞机俱已备 又无官职被人欺
 五品四品嫌官小 三品二品也嫌低
一品当朝做宰相 更想面南去登基
  一日登基坐了殿 又想神仙下局棋

人一天忙忙碌碌,只为了饱腹;填饱了肚子,又想穿些漂亮的衣服,西装毕挺,好去结交上流社会的人士。等到衣食俱丰足,又想娶个漂亮的太太,或嫁一个英俊旳丈夫。既得娇妻、美妾或俊俏丈夫,又想坐轿车,或买一架名牌车,甚至出入坐飞机。汽车、飞机都得手了,又觉得自己无一官半职,被人看不起,于是又到官场去打转。五品、四品,乃至三品、二品官职还嫌小,终于做到一品官,就是大宰相、国务卿。但仍然不知足,又想做总统、做皇帝。一朝登上宝殿,做了皇帝之后,又想成仙,长生不老,与仙人下棋去!

这是形容我们人贪得无厌,纵然拥有家财万贯,又想执国家经济牛耳。到了你掌握全国经济后,甚至想掌握全世界的经济命脉。总而言之,在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贪名,一种贪利。贪名的用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名誉搞得大大的,贪利的挖空心思去赚更多钱。这都是贪心所使然。

心又有瞋毒。瞋就是瞋恨心、大脾气。所谓「缺德带冒烟」,脾气大的人,一天到晚好像头顶上冒烟,气冲冲的,这是缺德的表现。真正高贵的人没有脾气,就算有脾气,也必定要把它降伏,好好调剂身心,化瞋毒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

贪瞋痴三毒有连带的关系。人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贪欲,有了贪欲便向外驰求,见到好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得不到手便生瞋恨。一生瞋恨,就冲昏了脑袋,变成愚痴。这个痴毒,不是说像白痴的那种愚痴,而是说人不明理,昧于因果,心窍蒙蔽了。这三种毒是所有烦恼的根源,想要除烦恼,必先根断贪、瞋、痴三毒。

我们的口业容易犯四过: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就是华靡不实的风凉话,或不干净的语言,令人听后打不干净的妄想。妄语就是话不真实、撒谎。恶口就是用恶毒的语气骂人,令人受不了。两舌就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如两头蛇。

以上略释身口意的十恶,若能转十恶为十善,谨持不犯,就是守戒律。菩提心就是戒律的一个别名,戒律就是教你觉悟。菩提心是人人心中本具的善种子,如果能够不忘菩提心,你的善根就不会断;不胡涂,就是菩提心。好好培养增长菩提善种子,向着成佛的道路去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行善       积德)(五明学佛网:行善       积德)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仁焕法师:断恶行善念佛才有用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只有做对了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可惜许多人却都不懂得 

 蔡礼旭老师:行善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