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老实念佛


   日期:2014/6/12 17: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净则佛土净,念佛的根本目的是修清净心。

一句阿弥陀佛若念得好,成佛有余。

诚心诚意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发无上菩提心。诸位同修如果仔细研究大乘经论,就明白大师讲得一点不错,千真万确。因为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即可圆成佛道。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活着去的是一生而不是两生。我们往生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神志清晰,人没有死。福报大的人,还可以跟家亲眷属说佛来接我,我跟佛走了。这哪里是死呢?明明是活人嘛!走了之后,肮脏的身体不要了,丢掉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后有无量长的寿命,岂不是一生成佛吗?一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对你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啊!他们修了不知多少阿僧祗劫,吃尽了苦头才能到西方,你们这些人怎么一下子就来了!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圆满功德法,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一个不漏啊!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知道的人不多。你要不肯修这个念佛法门,去修其他法门,虽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有些法门颇为难学,并非凡夫之所能,唯有专心念佛,不要牵挂世间人和事,简单容易,只凭信愿行,一句佛号,就能圆证佛果,最为契机。

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功德太大了。有一些人,认为学佛修行,恐怕一句佛号太少,力量不够,不能成就,还要加一点别的,或者加禅,或者加密,自以为自己程度高,把念佛法门看轻了,不学这个法门,要学大经大论。殊不知他这个想法恰恰颠倒,完全错了。

“阿弥陀”三字是密语,是密咒,里面包含的意义无量无边,怎能说一句佛号太少,力量不够呢?这些都是因为对净土法门没有研究,没有深入的了解,才产生出这样的弊病。今天这个世界障难太多,真正聪明的人一心一意只有往生净土。

念佛是善中至善,万善之首,比起念佛,想善业或亲人都是邪念。

念佛法门实是不可思议,是一切法门的综合,是一切法门的精髓,真正明白的人,无不“净念相继、都摄六根”的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

什么是净念相继?“净”是心地清净,不怀疑,不夹杂。“相继”就是不间断。而都摄六根就是以一句佛号来收摄六根,此即摄心在一句佛号上而不动妄念。也就是说,念佛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乃是天下最聪明的人。达到这个地步,才是真功夫。无须假借其他方法,自能明心见性。临终时,必预知时至,上品上生啊!念佛求生净土是唯一至上之门、至上之道。无著菩萨、天亲菩萨、龙树菩萨、智者大师、永明延寿禅师等,一切通达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成就不可思议。下下根人除非不信,否则亦可达到上上智人的成就一样。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真正通达了,全都选择这个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殊胜无比、希有难逢、得真实利益的法门吗?

“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名号含摄一切法。念“阿弥陀佛”这句洪名,就是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念到、修到了。念佛就是修无量无边的善业福德。念佛是成佛唯一的方法。释迦摩尼佛就是念佛成佛的。

唯一能摆脱生死轮回、摆脱烦恼的方法,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条路,其他方法,我们完全用不上力。念佛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是一切修行法门里面最妙的法门。

佛法的修学,有从枝叶修,有从根本修,一句阿弥陀佛是根本的根本。我们一心称念,执持名号,业障必定一天天消除,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

    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为什么很少人相信?因业障太重了。佛号一天到晚不间断,这个灭罪不可思议。世出世法一切都舍得干干净净,紧紧抱住这句佛号,这就叫一心,你就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应了。我们念佛,佛念我们,佛无时无处不在。

真正的善,无比至善,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持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

应当把持名当作这一生唯一的大事来办,一天到晚昼夜不断。你死心塌地抓住这一句佛号,就等于开悟。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就叫净念。

念佛的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但一切善法、恶法不能夹杂,一切佛法也不能夹杂,一面还想参禅、念咒、读经、研究戒律、做法会,统统是夹杂,功夫就不能得力。

世法是因缘所生法,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法,因此世法不能执着,佛法也不能执着,《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执着,都把它放下,这些东西丝毫利益都没有,你要它干什么?

什么事情重要呢?老实念佛重要,你还想看看经,还想研研教,那你就是不老实。老实念佛的人,只有一句佛号,其他统统放下了。

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念佛号,一点疑惑都没有,什么杂念都没有,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也不管是否开悟,也不管怎样得一心,所有一切境缘都与我不相干,这样的人,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样发愿求生净土叫清净愿、坚固愿,没有第二个愿,这样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

如果妄念太多,不要理会它,专注在佛号上,善念、恶念都不要理会,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少了。昏沉时,经行绕佛或拜佛。

念佛是佛的境界,菩萨都不太相信。一心持名是正修,三福九品是助修、是杂行。若真正专得起来,助修、散善、戒律都不需要了,只有一句佛号,其他统统都没有,这样的人往生品位高。

口念有时会累,心中要常保持佛号,无论大声小声或金刚持,随自己调节,不疲不厌。到很疲倦的时候可以稍休息片刻,莫脱衣睡。不论老参或初学均应念念不舍不间断,是名“正定之业”。“正定”即“念佛三昧”,亦即弥陀经说的“一心不乱”。十方一切诸佛与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愿望相同,能如此做就是随顺佛愿亦为正中之正。三业之中持名念佛是正中之正。意业中之观想与身业中之礼拜,谓之“助业”。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中的开示。许多念佛方法中特别注重持名念佛,因其为一切诸佛菩萨所提倡。除了以上所说正助二行外,其余诸善,如三福九品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符合楞严经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念佛要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意旨。若行后杂行如三福等可能把念佛断掉了。虽可回向得生,仍属于杂行。总而言之,以念佛为正,以三业专注依正二种庄严为正,除此之外,经论上教我们的一切方式均属于杂行助行。如无量寿经三十二至三十七品均属杂行,但是很重要,因为我们专不起来,若身语意念念不间断专注在西方极乐世界,念念持名,怎么会有过失呢?既然不能专,就常打闲岔,所以三福九品就有必要,可以帮助正修。

真正念佛发愿求生的人,现前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种利益,功德的殊胜,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比的,直接得佛加持,不但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非常明显,我们如果细心留意,你不难觉察出来。才知道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的根基,连华藏世界文殊、普贤这二位菩萨都求生净土。

什么叫“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我们把它落实在念佛或者是读经,或者是听讲,你懂,你明白,这就是你有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愿行,一心持名。你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专持名号,你就有福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不少啊。因缘是指你遇到这个法门,能遇到因缘就具足了。

看破,即是一切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那是世出世法心里头绝不沾染,你多自在,多快乐。从哪里下手?从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听是非下手。古德讲的好,“知事多时烦恼多”,统统不看了,我没事,我没烦恼了。天天都没事,天天都天下太平,看到每个人都欢喜,这个多自在。

又给我们讲“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应酬多了,你的烦恼就多了。没有必要认识的人,我们不要认识;不必要的场合不必去;没事就到无人处散散步,念念佛,好自在啊。这都是古圣先贤真实的教诲,我们应当记住,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与人往来,应酬多了是痛苦,那是烦恼,诸位只要细心比比就晓得了。

起心动念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还有妄想、执著,哪来的菩提心?每次读经至此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总以为自己没指望。一向专念也许做得到,菩提心没法子发。这是一般大乘经论的说法。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跟我们讲“发菩提心”,是其他经论里所没有的。过去历代祖师也没有这种说法。他说,“真正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的创见、发明。他的发明有没有错误?如果我们深入经藏,就体会到蕅益大师这句话的真实性、可靠性。他一点儿都没有说错,只是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有发现。如果早发现,不知道多少人得度往生。因为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我们可以做到。如是念佛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就是法身大士。

我们仔细从“菩提心”这几个字观察。“菩提”是梵语,译成中文是觉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觉悟是对迷惑而说的,不觉悟就是迷。迷在五欲六尘,迷在名闻利养,迷在妄想执著,就不是菩提心。迷于人天福报,哪来的菩提心?所以真正觉悟的人,知道是真实的。知道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虚妄的,像《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知道一切都是虚妄的,是看破、放下,这个人觉悟了。觉心清净,世出世法一样都不沾染。

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永恒不变的,生到那个地方的人无量寿,树木花草也无量寿。他要真正发现,真正知道,决定求取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觉,是彻底觉悟。文殊、普贤、十方等觉菩萨,都是我们的好榜样。除非不知道,知道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不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才是真正发无上菩提心。

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会把世间一切人与事放在心上。心里还有世间的人与事,就没有菩提心。你虽然念佛,只有底下一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靠不住。心里真正对世间五欲六尘一切法,确实没有丝毫牵挂,念念都是弥陀本愿功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一种人念阿弥陀佛,是专念。

持名是正行,第十八愿确确实实是古今净宗祖师大德公认的,“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持名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个意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蕅益大师这个解释,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菩提心不难发啊。

“得生与否”,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不能往生,你去得成还是去不成,关键就在信跟愿。如果你真相信,你有强烈求生的愿望,那你就决定得生。这一句话,跟佛在大经里面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位想想,相应不相应呢?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就想到极乐世界,就想见阿弥陀佛,那就去了。相应啊,就决定得生。所以这个愿是关键。当然,愿一定要有信,他怎么会有愿呢?有信一定有愿,有愿一定有信。这是往生的关键。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告诉我们,那个世界有四土九品,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什么样的功夫叫深?这一句佛号把烦恼念掉了,无明也破了。那这个功夫就深了。如果说无明没破,烦恼也没断,这个功夫就浅了。烦恼虽然没断,但是我这一句佛号能把烦恼控制住,不叫烦恼起作用,这就能往生。我们常讲业障,这一句佛号能把业障控制住,叫业障不起作用,不障碍我们,那就能顺顺利利去往生。这非常要紧啊。我们这一句佛号,确确实实把烦恼控制住,因此早晚课诵念佛,是提醒自己,念兹在兹。心里面常常念阿弥陀佛,念西方世间依正庄严。

怎样叫功夫?我们是凡夫,是凡夫就有烦恼,就有妄想。烦恼跟妄想就叫做业障。这个东西一起来,妄想一起来,烦恼一起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烦恼压住了。妄想烦恼,烦恼就是贪嗔痴慢这个念头,那是烦恼。这个念头一起来,立刻佛号就提起来了,就把烦恼打掉了,不要叫烦恼继续增长,这就叫功夫。古德常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烦恼是念头,念头起来不怕。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它当然会起的,不可能说没有妄念。妄念起来不怕,怕的是什么呢?你那个佛号提起太慢了,怕这个。这个妄想打了半天了,这才想到念佛,这个不行,那个功夫就很差劲了。这妄想才冒出来,第二个念头就阿弥陀佛了,这个叫会用功,这个人叫会念佛。

所以这功夫浅深,是在这个地方看。浅深在经里面也跟我们分了三个等级,对浅深的等级。当然这是大分,不能细分。细分那是无量的等级,不只三个。这三个即是我们常讲的:“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理一心不乱是破无明,那个位次就高了,将来往生,生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这是次一等。烦恼断了,无明没破,生西方世界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呢,这是最浅的烦恼没断,但是他那个佛号管用,能把烦恼伏住。有这个力量,这叫功夫成片,就是确确实实能把烦恼伏住,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是功夫浅的。但是诸位一定要记住,最低限度也要把烦恼妄想要伏住,这才能得往生。

恭恭敬敬合掌“阿弥陀佛”,对一切人事物,一句“阿弥陀佛”平等了。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称作阿弥陀佛。我们的清净平等觉不难恢复,只要恢复清净平等觉,西方净土就是我们的自性净土,这样的人上上品往生。

要如何发菩提心?《弥陀要解》讲,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放下了,决定不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要练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学着不分别,要学着不执著。

假如我们的分别、执著,今年比去年淡了,你就有进步,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这个是你功夫得力了,功夫在进步了。假如你这个分别、执著、妄想、烦恼,跟过去没有两样,还是那么多,甚至于比从前还多。不学佛的时候没有烦恼,学佛的时候烦恼愈学愈多,那你就走错路了,你一定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或者在理论上出了问题。因为你学的所得的结果,跟佛法所讲的完全是相反。那个真正的学佛,你所得到的一定是心一年比一年清净,妄想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快乐,一年比一年有智慧呢?处事待人接物清楚明白。从前看人、看事都看不清楚,看错了,现在不错了,现在看得准了,那这就智慧现前了。所以学佛的好处,在生活里面就能够勘验的出来,这个是佛法真实的受用。到一月比一月清净,可以说你往生已经有把握。你能够每一个月都有进步,月月不相同,你往生决定是有把握的。如果到每一个星期都不一样,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清净,那就恭喜你老人家了,你可以自在往生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了。那个了不起,那真了不起了,决定可以自在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妨碍,随时都可以走的了,那生死自在了。

“远离分别”,那么这个分别与执著,有一些同修听了,他说那我对什么不分别、不执著,那不变成傻瓜了?那人家问我这是什么?不知道,不分别了。这个法到底怎么修法?佛教我们不分别、不执著是心上,心上不能分别、执著,不是讲的事上。事上是什么?你们分别、执著,叫它做毛巾,我也叫它是毛巾。这个毛巾呢,我没有执著它是毛巾,我也没有分别,是你们分别、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分别你这样说,我是随你说,我这个心里头绝对不执著它是个毛巾,不执著它是个黄色的,不执着,是你分别。要这个学法。

所以应用时是权智,善巧方便,恒顺众生。自己受用是实智,是真智慧,真智慧里头没有分别、执著,身心清净。今天是几月几号?是你们分别几月几号?我不晓得几月几号。你问我了,我随顺你们的分别,今天是十一月二十八号。这是你们的分别,我没有分别。现在是几点钟?八点半,你们的八点半,我没有八点半,这个样做法就对了,就没错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