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为什么跟亲人不能时时用一分欢喜的心面对他们?


   日期:2014/6/9 17: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都知道德蕾莎修女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仁人,一位值得我们尊敬、效法的贤者。德蕾莎修女曾经在跟人谈话当中提到,她说我们今天要跟不常见面只是偶尔见面的这些朋友们绽放笑容,笑脸迎人并不困难,反而跟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我们每天要跟他笑脸迎人比较困难。不知道大家听了德蕾莎修女这席话是不是颇有同感?我们来感受一下。每天跟我们朝夕相处,都在生活点滴当中帮助我们、关怀我们的人,我们不能笑脸面对他,他会不会有怨?我每天照顾你,你都摆一张脸臭臭的给我看,结果一、二个月到道场去做个法会,跟每个道友亲的跟什么一样,他们会不会不平衡?那铁定不平衡,跟家里人不亲,跟同参道友比较亲。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跟亲人反而不能时时用一分欢喜的心面对他们?比方说跟父母、夫妻,平常的时候都很好,突然有一点摩擦以后马上脸就很难看,也明明知道不可以这样,但是一下子情绪都转不过来。所以想到这里,我们真的认贼作父太久了。认什么贼当父亲?认烦恼贼、认习气、认贪瞋痴慢当父亲太久了。所以一感觉到不能再认贼作父了,一回光返照,这个习气就能够调伏得下来。所以《弟子规》说「恩欲报,怨欲忘」,愈亲近的人假如能做到这一点,保证每天都是欢欢喜喜的面对我们身旁最亲的人。都是因为怨欲忘忘不了,都因为记在心里,干扰情绪,而这个恩都提不起来。

  所以师长常说我们纯净纯善的心中不要放人的过失,这样的人最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够不够傻?还要再傻下去吗?这段话我们都很熟悉,师父已经讲过好多次了,不止讲一次。所以我们要当师长的好学生,要学颜回,颜回是怎么样?不二过,已经听懂这个道理了,当下就要放下。当下放下当下听话那是最好的「请佛住世」。所以我们了解到师长在他往后的岁月当中,师长特别强调要培养儒道释承传圣教的学生。到底在哪里培养?师父昨天告诉大家,大家有没有听懂?你们怎么一脸无辜的样子?师长说看哪里缘成熟,我们就在哪里培养。而师长也会在这个地方好好的来教导这些愿意所谓尽此报身要来弘扬圣教的人,尽此身心奉尘刹,有这样发心的人聚在一起,师长会给他们指导。当然这个地区也会成为弘扬儒道释的一个最重要的基地。

  所以请佛住世要从我们依教奉行来请,绝对不是每天只是在佛菩萨面前求,那个不如理、不如法。请佛住世最好的方法是依教奉行。我们刚刚提到了,在听师长教诲当中要放下自己的习气、成见,直接领受师长的甘露法雨。能有这样的心态,那真的每次听师父讲经的时候都会常生欢喜、常生智慧。所以当我们了解到纯净纯善的心绝不放人家过失,马上眉头就开了,本来眉头深锁,都已经纠成二、三条痕,马上就开了。诸位朋友,看我这个,都没有了,以前也很严重,以前会怨天怨人,现在知道要反省自己,现在知道要扩宽心量,量大福大。

  我们回到德蕾莎修女刚刚一开始给我们提的这个点。今天我们要观照得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们绝对不愿意、不欢喜看到跟我们最亲的人不能对我们面带笑容,反而是跟那些没有天天跟他朝夕相处、没有照顾他的人反而是更亲,这一般的人受不了。所以我们真正这颗替人著想的心、这颗报恩的心,要从身旁最近的恩开始下手。所以很多人就跑到印度去,看德蕾莎修女照顾的都是最贫穷而且病很重这些痛苦的人,看了她的一些文章都很感动,后来就有人坐著飞机赶到印度去对著德蕾莎修女讲:我们很佩服你,我们就跟著你干,你看要我们开始爱谁,我们就跟著你做。德蕾莎修女马上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吧!从你们身旁最亲的人开始爱起。所以这都是明白人的教诲。

  人的爱是有原点的。「君子务本」,不从这个根本、这个原点开始,那个爱都是假的,那个爱都是一时间慷慨激昂而已。所以爱的原点就是对父母感恩的这种孝心,从这里开始。推演到兄弟、夫妻、亲人。孟夫子讲「亲亲而仁民」,从亲爱父母、亲爱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么近的人我们都提不起爱了,那更远的人很可能是我们逃避了,甚至於是还带点虚荣心,不然怎么会远的人能爱,近的人爱不起来?那不可能。所以修道人最重要的是不自欺,自欺就是虚伪,自欺就跟真诚心违背,修道的本体就是至诚心、真诚心。

  所以「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小处不能调理,未有能治大者。亲者不能联属,未有能格疏者」,格疏就是比较疏远的人也能变得很亲近。这都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符合人情事理。所以近处不能感动,怎么可能去感动更远地方的人?小处不能调理,一个人连开水都不会煮,然后他以后可以经营一家企业,把组织带领得很好,大家相信不相信?不相信。但是现在我们在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就是这样培养起,扫地也不会扫,提水也不会提。上了大学还不会提水、还不会洗衣服的很多,然后就希望他以后拿到大学学位、当到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了,以后就飞黄腾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了,还能够带领组织,那会笑掉人家的大牙。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一集)  2006/12/20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1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家庭       )(五明学佛网:家庭       )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