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息思比丘的故事


   日期:2009/11/2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不能离开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不能离开与人相处,人与人相处,最令人欢喜的就是人人和睦,对人和睦才能过着欢喜的日子:反之,将会是满腹的怨气。而学佛,就是要先学习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什么样的人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就是具有宽阔的胸襟、充足的爱心和懂得善解、包容的人:而心胸窄小、我慢的人,往往无法与人和睦相处。

  在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是净饭王妹妹的儿子,叫做息思。他出家后,还带着王宫里的习气——优越感和我慢心。在僧团中,原本大家都很尊敬这群王子,而其它的王子们遇到人也都很高兴地与人打招呼,唯有息思,每次别人与他打招呼,他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因为他看不起别人。有人跟他说话,他总是动不动就面红耳赤、无法和颜悦色地对待人,他自以为高高在上,别人都算不了什么,所以一向都以这种态度对待别人。

  佛陀好几次远远地看到他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态度。有一天,佛陀就问一位年轻的比丘:“你们大家相处得是不是很和睦呢?”

  年轻的比丘回答:“还好。”

  佛陀再细心地问:“在僧团里面,有没有人比较特别,不能合群?”

  那位比丘说:“有啊!息思比丘我慢心强,在僧团里面很不快乐,因为没有人敢去招惹他,他很孤单。”

  佛陀说:“你去叫他来吧!”

  息思比丘听到佛陀找他倒也不敢怠慢,很快地来到佛陀面前,也很恭敬地顶礼。佛陀慈祥地问他:“你在僧团里的生活快乐吗?”

  息思无法回答,自己是否快乐呢?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佛陀又说:“你是不是不快乐啊?”

  他低下了头,佛陀就说:“你回头看看僧团的那群比丘?”

  他向外看到一群群的比丘都那么和颜悦色,相处得很和睦融洽。他回过来,低头忏悔说:“佛陀!我知道错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的贡高、嗔怒之心所引起的,所以无法与人群相处,才会过着不快乐的日子。”

  佛陀问:“为什么无法与人合群呢?你自己仔细再想想。”

  他自己静静地想了以后,向佛陀说:“佛陀啊!对别人我总是抱着轻视和我慢之心,而且每次看到别人欢喜地在一起,我就会生闷气,怒气不由自主地从心中生起,因此无法体会那分对人和睦的快乐。总之,可能是我傲慢、嗔怒之心太重了吧!”

  佛陀说:“既然你的身分在俗家和我有这分亲缘,那就更应以身作则,谦让和气,你身为王子还愿意出家实在很难得,应该好好把握时间用功;因为人身难得、世事无常,所以才会想来出家。既然出家了,更要时时抱着体念无常的心态;既然知道人生名利富贵都不是实在的,那还有什么好贡高傲慢的呢?你应该好好克服自我这种无明习气,要不然一失人身、万劫难再啊!”

  佛陀语重心长地说了这番话后,他深深地从内心忏悔。于是在佛陀面前说:“我一定会改过,从此刻开始我要痛改前非,过去的都是错的,从现在起我要用心学习,用智慧和慈悲来面对人群。”

  当时,在僧团中的修行人,有很多人难免都有偏差的心态,佛陀必须不厌其烦地一一开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能看到形形色色不一样的人生。一个常爱发脾气、看到人事物都无法起欢喜心的人多么可怜,即使再能干,但是若心量狭窄与人不和,别人虽然口服心却不服,惹得大家心中都有怨气,试想这样会和睦、快乐吗?这就是人格上的大缺点。

  我们学佛必须用平常心来学,不可贡高傲慢,嗔怒的习气也不要那么重;若有这种毛病,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我们会让自己孤立起来,这是多么不愉快的事。修学佛法若想立群处众,必须让人人欢喜,被人人所接受,如此才能度人。

(证严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我慢       )(五明学佛网:我慢       )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六章 忍恶无嗔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仁焕法师:贪嗔痴是痛苦与灾难的根本 

 陈士东居士:诛法广义——灭除贪嗔痴之妙法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卢志丹居士:一念嗔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 

 心律法师:用“无我”化解“嗔恨心” 

 体慧法师:贪嗔痴的解毒丸 

 正如法师:嗔心打开地狱门 

 传喜法师:贪嗔堕恶道 佛心令得度 

 法藏法师:我慢贡高,法变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