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夏法圣老居士:念佛要清清楚楚地念,还要清清楚楚地听


   日期:2014/5/20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要清清楚楚地念,还要清清楚楚地听 

夏法圣老居士

(夏莲居大德之孙) 

念佛的要领是什么呢?念佛如何能得真实利益呢?要领很简单,两句话。哪两句话?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就是要领。俗话说,你心诚不诚看你念佛,你念佛能真真实实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念,说明你有恭敬心。

但是有人没有时间,不可能坐下来用功,可能就是散念,这无所谓,但是散念的时候也要字字清楚。别人说了,我在公共场合,我不能清清楚楚念,我只能心里念,我怎么清清楚楚呀?实际上我跟大家讲,心里念一样能够字字清楚地在心中出现。

首先说明我们对佛陀的恭敬,而且是对这一句佛号的不可思议功德的恭敬。为什么还要听呢?就是说,清清楚楚地念,还要清清楚楚地听。如果不听只念的话,容易出现偏差,今天上午我已经跟净宗学会的同学我们谈过了,而且都是实例。这种例子还很多,我的祖上就出现过这个情况,我本人也差一点陷入这种境地,我们有些高僧在修持过程当中也出现这个情况。什么情况?念佛念得心静了、专一了、妄想没了,就是一句佛号念得非常清净非常清净,清净到一定程度,他是四大、能所统统都没了,所谓的连心都没了,他就入了空定了,入定呀,但是这个定没有能起到作用,只是一种空定,在禅宗来讲这种定就叫豁达空、断灭空,这不能出三界呀。

我们原来早期有位法师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吗?他的弟子都要烧他了,说师父圆寂了,我们要烧他。后来传到某一位高僧耳朵里去了,说你慢一点,我要去看一看,千万不要烧,到那儿一看,好,让他的侍者拿引磬来,在耳边敲引磬把他唤醒过来。进入空定以后什么都不知道,醒来以后,他说刚才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就跟睡着似的他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在我的祖上也出现了。就是我的姑祖母,是我祖父(按:即近代大德夏莲居居士)的亲妹妹,也是念佛入了空定,当时我祖父就让大家围绕着她继续念佛把她唤醒过来。

三十年前我念佛的时候也差一点进入空定境界,当时我还不懂得这个要领,就是说念佛要清清楚楚念,还要清清楚楚地听,当时我没掌握这个要领,只是一心在那儿念,差一点进入这种境界。

所以说你如果不听,很容易入到空定。但是只要你能够清清楚楚念、清清楚楚听,妄想分别逐渐逐渐都会消除,达到了所谓的你所念的、所听的什么都没了。那你说什么都没了,是不是刚才你说的定?也是定,但不是空定。在这种定的情况下,他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各种不同的境界,是因人而异。念佛人所出现的,大部分是佛号,一句佛号仍然在朗朗现前,这种情况是在你不可知的情况出现的。

别人说了,既然不可知,你说你想也没有了、听没有了、念也没有了,你怎么知道还有一句佛号朗朗现前呢?我跟大家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都读《心经》,《心经》一开始就有这么一句话,“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实际当时你不知道这朗朗一句佛号现前的境界,事后你出定以后,你会回想当时那种情况,为什么能回想到?因为当时那种境界你不是分别而知,是“照见”的境界。我们知道照的作用,不是我们的感觉,不是我们的分别,不是我们的感受,统统都不是,是离开了我们众生的分别心、众生的思维、众生的觉受,是一个智慧的“照”的作用,正是我们自性的显露,但是这种情况往往是刹那一现,很难把它保任下来。

我为这个事情曾经请教过黄念祖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说,你即便能有一句清净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不可思议呀,很难呀,不是真实用功的人,决达不到这种情况。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不管你是念佛、持咒、禅定,出现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原则上是绝对不能分别,不能去管它,更不能执著。再有希求心,还想要这种境界,一旦你有了希求心,必定是和六道的因缘相通,再出现的境界,还是我们的妄念所现,不是真正的殊胜境界。

如果说只是不是殊胜境界还好办,如果是冤家对头来找你报怨来了、来找你报仇来了,知道你有希求心,他就借着你有所求心,你想得到什么境界,他就给你示现什么境界,让你产生欢喜心,你这一动欢喜心,你就进入他的魔掌,非常危险。

所以过去讲,“境缘无好丑”,怎么办呢?“佛号一扫过”,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更不应该再有希求心。

那你说善的境界呢?善的境界你也没有必要去执著它。为什么呢?真正的善的境界是由于你自己念佛也好、持咒也好、用功也好,你的功德所感应出来的善境界,是你自己用功必然出现的一种境界,你不执著它,你的功德失了吗?功德不失呀,它跑不了。我们讲因果,是你的就跑不了。既然是你的功德所感应出来的,说明你用功上得力呀,你的功德给你记上功德簿了,还跑得了吗?跑不了了,那我何必去执著、分别呀?还分我的心,我用着功出现这种境界,我一分心,你的心不静了,念佛也不是一心了,持咒也不专一了,还影响我们的用功。

这还好办,顶多说在眼下我用功上受到一点影响,如果是魔境呢?你一执著一分别,利用你的希求心,他把你就抓走了,你陷入魔掌都不知道怎么陷进去的,你后悔都来不及。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啊,你上了他这个贼船了,进入他的魔掌了,你再想从他魔掌里跳出来,难上加难!这些年来我周围发现的走火入魔的,大部分是执著分别。因此说在我们用功当中,不管是善境恶境,一概莫管,你就抓住当前这一句佛号,你要是持咒,你就一心持咒,不管这咒持得好坏,我念这一句佛号,不管念得清净不清净,只要你能够清清楚楚念,清清楚楚地听,就必然得到殊胜境界,得到真实的法益,然后得到法喜充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要领窍决)(五明学佛网:念佛       要领窍决)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的功德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