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不要忽略了供养


   日期:2014/5/14 6: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不要忽略了供养

 

今天是母亲节,报答母恩。我们组织念了药师经,普门品,地藏经,上午供,供灯等,设了种种美味来供养佛。修行是报父母恩最好的方式。父母给了我们这个色身,我们做一份功德,父母就得到一份利益。如果用这个色身去造福,父母就解脱,如果造恶业了,那连父母都连累了。

唐朝时,黄檗祖师,他出家后母亲想念他,眼睛都哭瞎了。但后来因为他出家的福报,母亲去世后就升天了。他发了一个誓言,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在火化时,大家就看到他母亲升天。也可以证明说修行的功德。

要修道,需要功德,道是什么在养着,是功德。人有功德,鬼神都敬重你。功德就是不为自己的去奉献,就得到功德。许多祖师,不仅山神五岳神都拜他为师。好比智者大师,关公就拜他为师。智者大师在隋唐时,是三朝国师,而且关公亲自来祈戒,并发愿来护持三宝。这就是修道人的功德。

虽然说功德来自心,但外在的行为也是很重要。佛门把早晚课当做是功课,就是功德之课。修行不要学口头禅,一定要多念经,每天坚持念。不仅要念经,而且要斋僧,布施。上供下施都要做。佛门早上供天,中午供佛,晚上下施给鬼道众生。同时还要带领大家共修,做各种佛事,所以他们法相也特别庄严,因为功德福报都具足了。。

很多人会去上佛学班,也会念经,也承认其功德,但是对供养,似乎就不感兴趣。感觉买东西来供佛,有些像老太太的行为。这个是错啦。买东西供养,是给自己培养福报,不能小看。如果不修供养,以后福报就很贫乏。念经虽然能修到智慧,但供养不足,色身就不健康。

出家人在丛林中住,吃饭前都要供养。他们福报很大,跟这个供养很有关系。在家人有钱,应该多卖水果,粮食,水,花这些作为供养。这个供养很有必要,可以让你生生世世道粮不缺,色身健康。关于这个供养,在观音寺我看到许多老人,都拿着水果来供养。他们做的比年轻人好,老人家对佛有感情,这个感情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学佛要是对佛没有感情,想要长久,很难的。我们每次共修,负责供菜的都是刘师兄,她安排的供菜,而且都是精心去煮的,都是风雨无阻,两三年了,没有间断过。她的福报也很大,下巴很厚实,表示晚年很好。

有人念经会怕麻烦,拿着经,赶紧念。其实煮饭煮菜来佛,供灯,供水,这些都是修行,都是培福报的方式。不要执着说,念经功德很大,没空弄这些琐碎的事情。这样子就往往忽略了培养福报最好的机会。

想要修行谈何容易,首先要有道粮,身安则道隆。色身不安,修道就修不成。我们在寺院能吃上一碗饭,都是自己福报感召的。否则哪有那么容易。那你说吃一碗佛门的饭,也不容易。在家人供养钱,就是用钱去换修道人的功德。那你说出家人的功德在哪里?他能坚持早晚课,这就是功德。这个早晚课有供佛,供天,下施鬼道众生。这些事情,他们能坚持做,就是功德。

如果色身不健康的,一定要修供养,每天多买一些菜,水果来供佛,供完后自己去吃。尤其是中午时,如果能念供养偈最好,不能念也没有关系。供过佛的东西,无论怎么煮都很好吃,这个是龙天护法加持力拉。那晚上下施给鬼道众生的东西,就不要吃了。早上中午供佛的,都可以吃,而且最好要能供养佛后再吃。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1qsgh.html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忽略供养)(五明学佛网:学佛       忽略供养)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