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从哪里开?


   日期:2014/5/5 11: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百法》里面给我们讲二十六个烦恼,根本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这五个,后面加一个恶见,恶见就是见惑,把见惑变成一条,合前面五个叫根本烦恼,所有烦恼都是从它生的。「谓无始以来,积集重惑」,迷惑一世比一世严重;换句话说,你不能提升,你决定往下堕落。

你说我保在中间不动,保不住,不是升就是降,而且确实升得少、降得多。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从历史上来观察,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佛菩萨、圣贤全都是把教育摆在第一位。为什么?教他,他清楚了,搞明白了,他能往上提升;他要不清楚,一定随着烦恼转,随着烦恼习气转肯定往下降。

教什么?真的是戒定慧三学。戒的目的是帮助你得定,这目的;定的目的是帮助你开智慧,所以真正的目的是智慧。智慧从哪里开?决定是戒定。不是你读的东西多、学的东西多,那些,孔子说的「记问之学」,记得再多「不足以为人师」。为什么?你做不到,知道得很多做不到。

所以今天学佛变成什么?全是佛学,学的佛教的知识,不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是什么?全是自己的意思,那怎么行?不管用。开悟之后不一样了,开悟之后你展开经卷是自己自性流出来的意思,那是真的。因为我们的自性跟佛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

所以佛从自性里流出来的,我们从自性流出智慧来解它。不一样!那你要有智慧一定有定,定是什么?经题上的清净、平等是定,清净是小乘的定,平等是大乘定,后面那个觉是智慧,那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持戒可以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

所以说为什么要持戒?不是说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是,那是附带的,那不是第一个目的,那是以后的目的,附带的,真正的目的是得禅定、得三昧。三昧是枢纽,不是目的,从三昧开智慧,叫大彻大悟,这叫三学。

我们要不要开智慧?要不要入佛境界?要入佛境界一定要走这个路子,持戒、得定、开悟,没有第二个路子好走。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学戒、学定。定叫三昧,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叫念佛三昧,用《华严经》的方法叫华严三昧,用《法华经》的方法叫法华三昧。

三昧是一样的,你用什么方法得到三昧不一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成三昧。所以佛才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你一心专注。同时学几门很难,很不容易成就,一定要一门。这个现在人又不相信。一门真通了,一切就通了;一门不通,一切都不通。那我就多学几门,多学几门,门门都不通。

惠能大师给我们最好的榜样,他做出给我们看。大家知道,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他一生只听一次经,五祖忍和尚,在方丈室里头,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就那么一次。他一次就行了,一次没讲完,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他有没有持戒?有。从哪里看出来?从他待人接物,从他那种谦卑,对待一切人的恭敬,平等的恭敬,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从他那个善良、真诚,那都是持戒。

他有没有得定?有,他得三昧,他心里头没有妄想。怎么知道?如果有妄想,神秀那首偈子他看不出毛病。我们都觉得作得很好,「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好!五祖也赞叹,劝大家依这个偈子去修。可是他一听人念这个偈子,立刻就晓得没悟,还是凡夫。

他把那个偈子改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定慧,超过他了。要是讲经教这个东西他不如人,讲悟入真实境界他超过。五祖当时把他否定了,没开悟,也没有开悟。这是什么?保护他,怕人害他。这嫉妒障碍多重,一千四百年前的事情。现在更严重了,你想出人头地,一脚就把你踩死了。

所以自己要懂得保护,要学得像六祖惠能一样,谦下、谦卑,对人尊重,表现出来的是愚痴,叫愚不可及。所以这个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大道理在里头,不能不知道。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七四集)2012/4/5 檔名:02-037-027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智慧)(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智慧)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