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上师:道路多了反而走不通


   日期:2014/4/12 1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新年好!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策马扬鞭,马上如愿,马上如意!一般人春节都出去旅游,只有善根深厚的才会到寺庙里来听闻佛法。这说明大家的佛缘很深,在红尘里没有迷失方向。大家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很不容易,今天晚上专门让你们提问,我针对你们的问题作答。就像在会客室里聊天一样,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有关修行的、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等等,都可以。

:请师父谈一谈梦观禅、梦观成就。

:修梦观禅,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禅定基础,才能把日常的功态转移或复制到睡梦中。我们佛教有一句话叫:把动中的状态带到静中,把静中的状态带到动中,互相交换。有一部分人在静中能进入状态,捕捉到一点感觉。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那种感觉却没有了。而另一部分人忙忙碌碌,在动中能进入状态。但是关起门来静心,他的头脑又非常活跃,思想特别乱。所以在寺庙里修行,通常到了一定程度,师父会让徒弟们在动中和静中互相倒来倒去,达到在静中能进入状态,在动中也能进入状态,最后就如同古人所说的,行住坐卧都能进入状态。

梦观禅或者说梦观成就,是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在日常工作中能进入状态,为了争取更多时间所采用的修行方法。目的是为了达到白天在用功,夜晚也在用功;清醒时在用功,睡眠时也在用功。不知大家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白天你对某件事很用心,没有做完,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想着这件事?这就是梦醒一如、昼夜一如的忘我状态。

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达到忘我,忘掉自己的身心,忘掉周围的环境。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持续太久,太久了会出不来,也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但是,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状态,说明你还没有入道。修行,必须能进去,还能出来。如果在状态里出不来,怎么办呢?过去有些禅师要么对你大吼一声,要么打你一香板,惊你一下,把你从这种状态中唤醒。但用这种方式必须是针对用功进入状态的人,而不是极个别神经错乱的人。有些人用功进入了状态,出不来,就像做梦魇住了一样,怎么挣扎都醒不过来,需要一个外援接引的力量敲他一下或者喊他一声,他才会醒来。

实际上成就的方法很多,有定中成就、动中成就、梦中成就,不一定非要盘腿打坐或者拘泥于某种形式才能成就。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容易让自己放松、找到灵感、进入状态的姿势和方法。众生的根基不同,业力不同,所以祖师才设计了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让我们容易入门。就像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食物,不同的人吃了,身体反应不一样,有的人容易吸收,有的人不容易吸收,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不容易发胖。所以每个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吃适合自己的食物,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

:请问师父,熟睡的时候,我在哪里?

:我先问你,醒着的时候,你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所以你就处于迷失的状态。你醒着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怎么会知道睡着的时候在哪里呢?所以你要先问自己:现在我在哪里?

:可以答在极乐世界吗?极乐世界不是在心中吗?

:从理论上讲,你的回答是对的。但是佛法讲的是亲证,就像拿刀子割自己的肉一样,必须真切地感受到、体验到、体悟到,而且还要能做主。我们都知道佛性是清净的、圆满的。但这不是我们证悟到的,而是祖师爷告诉我们的,又有什么用呢?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家说生孩子很痛,我说:“我知道,我知道。”实际上我怎么可能知道呢?我是听别人告诉我的。所以理悟和证悟是有区别的。

过去,祖师不会让徒弟了解很多道理。因为道理了解得越多,你越不愿意去做功夫,越不愿意去亲证。所以当你出家以后,师父会选择什么时候让你听法,什么时候不让你听法,让你听到什么程度,到了什么程度让你听什么法。

过去的祖师通常怎么教刚出家的弟子呢?他会对你说:“你先去劈柴吧。”你劈了三年的柴,他又说:“你到菜地去种菜吧。”等到你会种菜了,他又说:“好了,你再到花圃去种花吧。”他让你干的活一个比一个细腻。劈柴是粗糙的,种菜相对细腻一些,养花更细腻。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工作都需要细心、专注,掌握轻重缓急。当你干这些活都达标了,都能达到专注忘我了,而且有了辨别能力,知道菜怎么种,花怎么栽培,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剪枝……你有了择法眼了,师父就说:“你到禅堂里来跟我坐一支香吧。”你坐一支香就开悟了。师父告诉你:“你开悟了。”你还不相信,到外面跟人一过招,就知道自己开悟了。否则,还不知道自己开悟了。

其实在劈柴、种菜、种花这几年的过程中,你散乱的心已经收回来了,粗糙的心也磨细了,我执也磨掉了。所以过程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过程。我们佛教有个专用术语——“路途即家事,家事即路途。”路途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路途。你忽略了路途,就达不到结果。你想要结果,我不能告诉你结果,我也无法教你结果,我更无法给你结果,我只能教你过程,教你路途。当你把过程、路途把握好了,结果不用说,肯定能把握好。

所以我看你能不能修法,就看你能不能干活,会不会忘我。如果在工作中你能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在修法的时候你也能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如果做最粗糙、最基本的事情,你都达不到专注忘我,做细腻的事情,你更达不到专注忘我。修行,越到后面越细腻。

:刚才打坐的时候出现一个现象,感觉身体里面有个东西“呜”地升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一样,我又高兴又害怕。这是什么现象呢?

:这是身体中枢的气在往上走,你感觉到身体是往下坠。如果中脉的气是往下走,身体就感觉是往上飞。它们是反着来的——气往下走,人感觉往上飞;气往上走,人感觉往下坠。出现这种情况,你只要放松就好了,不要恐惧。如果你恐惧,就把眼睛睁开,你会看到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里面的力量照样在循环,在冉冉升起。然后你还是继续闭着眼睛。因为闭着眼睛,尤其在功态中闭着眼睛,功态容易延续得比较久,能彻底把功态走完。如果睁开眼睛,外面的信息就会捕捉进来。你的眼睛往哪里看,你的能量就释放到哪里,你就把哪里的能量接收过来。

为什么静坐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这五根都关闭了,只有意根没有关闭呢?我们做梦的时候,是第六根,也就是第六意识,我们佛教称为“独头意识”在活动。第六意识不需要前五根来配合,他老哥一个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联想玩,幻想玩,做完。就像我们做梦的时候,做饭、装饭、吃饭等一系列的事情,第六意识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但是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必须有前五根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前五根关闭的时候,第六根特别活跃。因为前五根的能量都给了第六意识,也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才激活了第六意识。

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第六意识捕捉信息的能力、感受能力、接收能力都特别强。比如你轻轻喊他一声,他就听到了。他用眼睛扫你一眼,就像摄像机的镜头一样,一秒钟就把你扫进来了。我看你不需要看十秒钟,只要看一秒,甚至半秒,就把视线转移了。你以为我没有看你,实际上我早就把你看清楚了。一个修行人修到一定层次时,根本不需要用眼睛看人。因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形状、一种能量,声音也有形状、颜色、体积和重量。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通过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健康、荣华富贵、个性等,说明他的修行还很低,没有上层次。

二十年前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说声音有颜色、有形状,我不相信。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接触了一些修行人,慢慢地,从认识、理解,到真实地感受和体会到声音的确有能量、有体积、有颜色。为什么当我们恨一个人或者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对方能感受到呢?用现代科学很容易解释:我们的能量场、信息波传递过去了。既然是信息波,就有形有相,对方就能感受到。如果一个修行人能瞬间把六根关闭,又瞬间把六根打开,你的能量就是完整的。当你想把能量投向任何一个地方,或者想向某个人传达某种信息时,对方就能接收到、感受到。因为你的心是全然的、完整的,你的能量就是全然的、完整的。只有当你传递过去的是完整的、全然的力量,对方才能感受到。为什么常人在说一个人或者想一个人的时候,对方感受不到呢?因为他的心是散开的,散乱的,不是完整的,全然的。

:师父,我对六字真言特别感兴趣,也按您的方法念,念的时候观想头顶的莲花。有时候莲花显得特别清楚,有时候不是莲花,而是其他花,为什么会这样呢?

:出现什么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把花观想得很清晰,而且能定在这个画面上不散乱。

:是不是因为我发出去的音流的频率,与自然界的频率不一样,所以观想不出莲花?

:可以这么理解。频率不对,你里面的能量出不去,外面的能量也进不来,所以你就观想不出来。如果内外的信号相通,你肯定能观想出来。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佛,请师父指点。

:你只要学会做人就行了。学会了做人,你就学会了学佛,也学会了做佛。要学佛,真的要先学会做人。如果你连人都不愿意学,或者都没有学会,就去学佛,你再怎么学也不会有感应。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佛的人自认为学了十年,还没有感应,没有上路的原因。你认为你学了十年,但在明眼人看来,你只是浑浑噩噩打妄想打了十年,你的方法不对,理念不对。一个人的观念出了问题,想把所学的学好是不可能的。任何行业都有行业观念,或者说行业规则。你把行业规则搞错了,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进入这个行业的主流,永远都处在这个行业的边缘。

学佛修行,首先要虔诚。无论信什么教,修什么法,追随哪位师父,都必须虔诚。不虔诚,你的身心无法放松,你的磁场就打不开,释放不出去,外面的磁场也进不来,彼此无法交融。只有在虔诚的时候,你的生理和心理才是放松的。只有在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身心才能空掉,才会达到无我,你的磁场才会处于释放和接收状态。你的磁场释放出去,外面的磁场接收进来,内外相通了,彼此就融为一体了。这种状态不一定非要通过打坐、诵经,或者拘泥于某种形式才能达到,只要能捕捉到这种感觉,进入这种状态,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

:我打坐的时候,每当进入一点状态的时候,就会有干扰出现,让我的心散乱,胡思乱想,进入不了专一的状态。而且坐着坐着就开始动弹,总坐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你的心对修道不渴望。如果你真的渴望,把它当作你最重要的事,不可能突破不了。一次突破不了,难道十次还突破不了吗?那说明你的愿望太多了,追求太多了,有它也行,没它也行。就像万行一样,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我在修行上没有成就,我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我十六岁出家三个月,父母把我找回去。十七岁出家一个月,又被父母找回去。十八岁出家,父母生气了——把你找回来,你又跑了,干脆不找了。如果从十六岁算起,我已经出家二十八年了。我知道我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只有这一条路,所以我必须把这条路走通。

而有些人的选择太多了,道路太多了,结果一事无成。就像我的一些弟子一样,为什么至今仍然一事无成?就是选择太多了。修法也是如此。其实条件太好了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干一番事业?因为他知道他无依无靠,只有靠自己。相反,家庭条件好的,父母让他出去打工,创一番事业,给他一张银行卡。他带着卡出去打工,能打好吗?这样让他去打工,不是害了他吗?

所以,要想你的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要给他提供太好的条件。如果他是因你而站起来的,将来你走了,他还是会倒下。如果他是自己站起来的,无论你在与不在,他都不会倒下。当然,培养孩子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你有钱有能力,看到你的孩子倒下了,却不能去支持他,扶他一把,那是很痛苦的。就像今天我看到我的某些徒弟倒在那里,我不能去支持他一样。如果我支持他,我死的那一天,他还是会倒下。如果我不支持他,他是这块料子,趴在那里挣扎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最后都能站起来。他不是这块料子,就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了,我扶持他也没有用。也许你们会说:“你扶持他一下,他壮大了,将来就不会倒下了。”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你必须有这个慧眼,知道什么时候该扶持他,什么时候该由他自己挣扎着站起来。

所以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是很难教好的,必须把他放到社会上才能教好。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必须让他有不平凡的经历,有超常人的承受力。

:请师父指点我修行的方式。我以前有一种修行方式叫“上观念头,下观心”。但最近反而观不着了。

:上观念头,下观心?这倒挺有意思啊。念头就是心,心就是念头嘛。我要看你的心,就看你的念头;看到你的念头,就等于看到你的心。如果你真的能看到自己的念头,就能把握自己的心。其实,要想看到我们的心,就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衣着打扮,这些都是我们心的显现。想知道我们的心高雅不高雅,纯洁不纯洁,豁达不豁达,善良不善良,就看我们言行举止,也就是我们的为人处事,乃至我们的衣着打扮、容貌等等。

:师父,是不是穷尽道理必须通过打坐?

:不需要,应该说需要通过静心或者禅定。并不是盘着腿就叫静心、禅定,你要把静心和禅定想得更广义。盘腿只是静心、禅定的一种方式。刚才讲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静心、禅定的姿势。比如我有两个姿势是最容易进入状态的,一个是盘腿,一个是吉祥卧。其实我第一次捕捉到道的时候,既不是盘腿也不是吉祥卧,而是凌晨三四点在散步的时候。当时我坐得很累、很疲劳,一直没有消息,我就想:放松放松吧。于是就开始在山洞里散步。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感觉到上面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降下来,与我融为一体。从那以后,无论我是盘腿打坐,还是躺下睡觉,都感觉到与外面的能量是一体的,不再是一个孤体。有时候手挥一挥,感觉宇宙好像也在动。所以不一定要通过盘腿打坐才能静心。

为什么佛教、道教都注重盘腿呢?因为要想转变我们的色身,与盘腿绝对相关。通过盘腿可以激活我们生理的机能,增加我们身体的阳气,疏通我们淤塞的经络,让我们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衡……盘腿的好处很多,但都必须在放松的状态下。如果你的腿绷得很紧,反而适得其反。必须达到盘腿如同睡觉、散步一样放松,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你想通过盘腿达到预期的效果,你盘腿的状态必须和你睡觉、散步的状态一样,否则不会产生效果。

:三年前我放下工作,专心练习打坐的时候,观想到六祖惠能大师在我身边拿着棍子一棍子敲下来,当时感觉七轮全部贯通了。那个时期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执著,对周围的一切都无所住,没有痛苦,很自在。当时我的导师叫我去教国学,教小孩子读书。在接下来三年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坚持打坐,但清净的感觉时有时无。有时候在诵《心经》或者教学生读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整个身体非常轻安,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半年后我又到一个寺庙去专心修行。在那段时间里,我也感觉非常轻安,没有任何烦恼,很轻松、愉快,无论是走路、吃饭、做事,还是上厕所,都感觉很舒服,随时可以安详地享受在那种状态里。碰到事情,脑中自然会有答案,对事情也没有疑惑。但那时候没有碰到您,所以没有办法求证我那时的状态是顿见,还是我自己的想象。后来寺庙的缘分已到,我需要回到生活中,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自己心念的变化,发现自己从轻安到有点烦躁,坐不住。而现在是感觉红尘的考验非常大。请教上师我怎样才能度过这个时期?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继续安心工作就好了。你能把工作把握好,就能把握好这种状态。如果工作你把握不好,这种状态你也把握不好。我经常说我们和尚的工作就是打坐、诵经、拜佛。而你们在家居士把工作做好就是修行。你能把你的工作做好,突然有一天你换一种形式,到寺庙里来盘腿打坐,你肯定也会把打坐这个工作做得很好。其实我和你们一样都在工作,只是所做的工作不同,就看你们会不会做你们的工作,我会不会做我的工作。我相信今天我会做盘腿这个工作,明天到红尘中去做你们的工作,我也一样会做好。同样的道理,你们今天在红尘里能做好你们的工作,明天你们到寺庙里来做我的工作——盘腿打坐,你们也会做好。无论做哪一种工作,都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是靠心在做。你能把握到这颗心,外在的形式你肯定也能把握到。尽管外在的形式有差别,比如穿着袈裟打坐,或者穿着西装上班,但是这些工作都是靠隐态的、看不见的心在支配。所以要学会看住自己的心,降服自己的心,善用自己的心。

:弟子几年前被师父骂过一次,三天感觉到整个大地都是软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喜不悲,不像以前那么烦躁。我不知道那三天是进入什么状态,在那三天中我并没有念经、打坐。但是过了那三天,我又回复到没有被您骂之前的状态了。

:那说明你只记住了我三天,所以你就三天有状态。如果你记住了我三年,你就三年有状态。就像空有和尚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一样,所以我受用了二十六年。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说我想成佛。他看了我又看,把我看得毛骨悚然,然后说:“你这种人想成佛?痴心妄想!”他的语气我学不了,就好像从天上往下炸雷一样,震耳欲聋,把我整个人都穿透了!所以直到现在,只要我想开悟,想成佛,想弘法利生……也就是只要我想有成就,他的声音马上就会出现。他的意思是:以你这种心态、这种气量,想成就?痴心妄想!

:弟子记住了!

:我现在基本上行住坐卧能空掉。越练功越有力气,但是干活却没有力气,走路也走不动,身体很软,随时随地都感觉到没有身体的存在。

:这是修行的一个阶段和过程。我们人有没有力气就看我们的肌肉。我们身体的能量分布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的能量在肌肉里,这时候我们的肌肉会特别发达,特别有体力。第二个层次,能量进入我们的经脉,我们就没有体力了。但我们有爆发力,有胆识。第三个层次,能量进入络脉,这时候我们才有不屈不挠的心力,泰山压于顶而不弯腰、不眨眼的气定神闲,就是佛魔来了,也不喜不忧,不亢不卑,不被诱惑。别人再有钱,我们也不羡慕;别人的官再大,我们也不怕。因为这时候能量穿透到了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层次,我们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可是一般人连第一个层次都没有达到,肌肉的能量都没有激活。而你的这种情况说明你是处于第二个阶段,你的能量已经进入到经脉。进入这个层次的人会长寿,但还没有开智慧。只有进入第三个阶段才会开智慧。你这种情况还会继续,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师父慈悲,新年吉祥。弟子想请问如何对治漏丹?或者是不是根本不需要对治,只要功夫达到一定境界,自然就不漏丹?

:你多练我七节动功中的一个动作——“河住江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说的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到了这个阶段,饮食要吃得清淡。眼根、耳根、意根尽量不要捕捉外面的信息,不要听,不要看,甚至不要想。如果一定要想,你就打坐冥想佛菩萨,或者想一个什么图像。

:我住的地方在十字路口,那里的气我降伏不住,感觉比较躁动。到了一个好的环境,就会觉得比较安静。应该如何克服这种状态呢?

:你没有功夫嘛,所以就需要好的环境。你有功夫,风吹到你这里,你就变成一块板,把它挡住了。如果你没有这种定力,只能找一个U字形的模具——只有一个方向往里面进气或者往外散气,其他三个方向都不进气,也不散气。所以风水,也就是模具,对于初修行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养正堂的模具是“玉带维身”,这种风水格局是最容易沟通的。就算我不讲法,只坐在这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的能量场已经沟通了,你也没有问题了。因为你看着我,你的能量场就到我身上,我看着你,我的能量场也到你身上,你把无明给了我,我把光亮给了你,我们的能量互换了,你也就明白了。

所以过去的修行人向祖师请法,你提你的问题,祖师也不回答,就看着你。他一看你,他的心、他的能量,或者他的光就投射到你身上了。当你接收到他的能量场,你所有的无明就变成了光亮,他也就不用回答你的问题了。所以讲堂设置成这种“玉带维身”——面对面的格局,是最容易沟通的。古时候的讲堂,你只能听其声,不能见其人。因为古人有慧根,我执也轻,尽管没有看到祖师,但听到了祖师的声音,刚才讲到声音有音波,也就是他通过音波接收到了祖师的能量场,彼此的能量就互相交融了。再加上现在这种格局又能互相对视,能量交融就更加圆满了。

:请问师父,如果我感应到佛菩萨点化,比如点化我到什么地方去,我是按佛菩萨的点化去做呢,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

:还是由你自己定,只有你自己知道梦中是佛菩萨还是精灵鬼怪来点化你。这种情况在学佛人中特别多,总是说梦到佛菩萨来点化,或者某个特殊的人物来点化。佛菩萨哪有那么容易来点化我们呢?其实多半都是我们个人的颠倒梦想,受到外界某种信息暗示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修到一定高度,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我想答案你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你现在还有听者和受者呢?那说明你还没有突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为什么修行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修到某个程度时,内在释放出来的信息很容易与外界的信息产生感应。如果这段时间我们释放出来的信息比较单纯、干净,它相应的磁场、能量场的信息等级就高一点。如果这段时间我们释放出来的信息比较肮脏、低劣,那么我们对应的信息也会比较肮脏、低劣。所以有时候就会梦到阿修罗、恶鬼来点化。如果我们这段时间只释放虔诚的、善良的磁场,就会感应到仙人、佛菩萨、祖师的点化。如果更高一种境界,你无我了,没有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也就不存在谁来点化你,你接收到什么信息了。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不需要太在意。

:请教师父快速提升心灵境界、素质、修养的方法。

:如果告诉你没有方法,那是假的;如果告诉你有方法,那还是假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给了自己明确的定位,提升还会不快吗?之所以你提升得不快,无法成就,是因为你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下一步你就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去获取它、达到它。方式方法很容易找到,问题是,你是否真的渴望提升自己?是否真的渴望达到你所谓的理想和目标?其实多数众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谁也帮不了你。佛菩萨来到你面前,第一个先问你:“万行大师,你想要什么?你告诉我,我才知道怎么帮助你啊。”万行大师说:“啊呀,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菩萨说:“对不起,你是大师,我帮不了你!”

:经书上说:“活人不躺着,死人不坐着。”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是禅宗讲一个开悟者与一个为开悟者的不同状态。我活着的时候在用功,我死了之后谁在用功?如果我死了之后没有用功的人,那么我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去用功。因为无论你用功还是不用功,终究会死掉,那我活着的时候又何必这么辛苦地去用功呢?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用功,我问你们:谁在用功?你们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不一样。真的会用功的“那个东西”是不需要用功的。而在用功的你,用功也是白用功。实际上你在用功的时候,恰恰是没有用功;你没有用功的时候,才是用功的开始。照这个思路谈下去,恐怕在座的好多人都要糊涂了,好多人会说:“那我干脆不用功了,顺其自然吧。”你顺其自然更错。你用功也错,不用功也错,顺其自然还是错。那究竟该怎么办呢?只能按目前办,也就是按当下办。当下办好了,心安了,就是道。至于过去的、未来的,都不究竟,究竟的只有目前,只有当下。当你能与当下融为一体,你才能感受到那个究竟的、不生不灭的存在。

:您说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没有精进地苦修下去,没有用功到位,是不是这个意思?

:可以这么理解。我看你日常做事的风格,就知道你修行的风格;看你修行的风格,就知道你明天进入红尘做事的风格。如果一个人在红尘中做事,咬住目标不放,不达目标不罢休。明天他到寺庙里来修行,也是这种风格。这种人到任何地方、任何领域、做任何事都会成就。如果今天你在红尘里做事无所谓,顺其自然,马马虎虎,明天你来学佛,也是无所谓,顺其自然,马马虎虎。同样,你今天当和尚修行马马虎虎,无所谓,明天到红尘中做事也是马马虎虎,无所谓。这种人最可怕,做什么都做不成。一个人要成就,必须通过执著。因为执著的目的是为了不执著。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不努力。今天不努力,明天肯定要努力。所以世间上各行各业的成就,都是从努力到不努力,从有为到无为,从提起到放下。

:在红尘中特别容易被红尘所迷所转,如果想修行,是不是应该到寺庙里来专修呢?

:这要看每个人的因缘和根基。如果你的定力不够,环境对你可能就很重要。如果你有一定的定力,到哪里都能修行。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一棵小苗子你把它保护起来,让它长成一棵大苗,它可能就不会被风吹倒了。但有一种经不起风霜的苗子,尽管你用温室把它保护起来,让它长成大苗,当有一天它离开温室回到大自然中,还是会被风雨雷电摧毁、击倒。所以佛菩萨虽然普度众生,但还是需要因材施教。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有罗汉的根基、菩萨的根基、佛的根基。就如同我收徒弟一样,每个徒弟我都用一样的心对待他,用同一个方法教他。但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分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教他们了。刚开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用的可能都是同样的教材,也就是用同样的方法打基础。但到了高年级就要开始分班,用不同的教材了。而且越到上面分得越细,所用的方法和教材也就更有针对性了。

:用功的这个是被观者,不用功的那个是观者,是不是这样?

:可以这么理解。刚开始你先学会用功,等到你会用了,再学会不用功。

:四禅八定和梦观禅有什么区别?

:在梦中成就也要经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修完了,任何时候都能进入状态,在梦中也一样会成就,乃至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功夫也不会丢失。四禅八定是任何一个教派修禅定的共法,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要经过四禅八定。因为无论你修什么法,你的生理结构都不会改变。无论修什么法,都是为了协调我们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脉,平衡我们的阴阳,辅助我们的气血运行。所以只要通达生理结构和规律的人,都有智慧判别法门,判断他人的修行方法是对是错,乃至指导他人修行。所以过去的修行人都通达医方明——医学。

:我们在家居士修到一定阶段,有没有机会请您教我们啊?

:有机会。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到了一定阶段呢?

:你来了,我就能看到啊。我不会因为你是在家居士,就把你归入外围。其实任何一个修行人只要见到一个真修行人,都会把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因为只有给一个真修行人,他才接得住。其实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名,没有利,而是没有知音,不能进行心灵的对话。

:据说我们学东西特别笨,是因为之前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乱了。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头脑中以前收集的垃圾信息格式化,清除掉呢?

:通过每天静心,同时输入正知正见。比如每天要诵经,听闻佛法。正知正见输入多了,再配合静心,就是对我们头脑灵魂的一种整合和清理。两方面要同时下手,一个是从里面用功夫,另一个是从外面用功夫,内外一结合,我们的智慧很快就打开了。

:我老母亲三年前坐着去世了,这对她往生的去处会有影响吗?

:不管是哪种姿势走的,首先要走得安详、宁静、清醒。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神识才会往上走。如果走的时候很昏昧、很昏沉、很散乱,或者很惊恐,神识就会往下走,或者以一种散开的形式走。我们说一个人魂飞魄散,他是被惊吓,在恐惧中走掉的。所以我们学了佛以后要记住:我们的亲人临终要咽气的时候,就让他静静地躺着,不要哭哭啼啼,大呼小叫。如果你很感恩他,怀念他,就用很柔和的声音在他面前念佛。他生前是信观音菩萨的,你就念观音菩萨;他生前是信某某活佛、某某上师的,你就念活佛、上师的名字。无论他信谁,道理都一样。因为他生前信什么,念什么,这个名号在他耳根里熏染的烙印比较深,你在他面前念这个名号,他就容易感应、对接。

:请问什么方法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元气?

:诵经啊,打坐啊,做好事啊,都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元气。

:别的经我不会念,只会念《心经》。我不学别的经,只念《心经》行不行?

:可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