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确认知生命,正确对待今生


   日期:2014/4/9 16: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

   我们对于今生今世的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以为获得更多的财富、得到更丰富的物质,今生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如果我们的生命仅仅是这一生的时间,那我们可以花费今生的精力去追求今生的物质和财富。可惜非常不幸的是,这一生不是我们生命的唯一,我们的生命是无数生命的循环不止……

   这一生的时间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片刻,未来还有无数的生命在等待着我们。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这一个生命的片刻而付出,却失去了无数来世的幸福和快乐,这实在是得不偿失、愚痴之极的事情。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是看着眼前的短暂利益。

   佛法对于生命的认知是清晰而明确的。

   藏地很多修行人,只是追求每日温饱,把其余的时间和精力全部都放在修行上,他们的内心世界平静、充实而愉悦。当无常或者死亡来临的时候,他们早已准备好了,没有任何执著,没有任何牵挂,象微风一样轻松,无忧无虑。为什么他们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这些修行人对于今生没有太多的执著,对于未来也没有那么长远的计划。他们对待今生今世的方式,对于生命的认知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人身太过执著。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几个月、几天,但却好象我们还可以再活几千年一样,制定非常多、非常长远的计划。人的愚痴真的是无法想象。

   现在社会上,人人都想要发展、要创业,竟然还有人想在海上造“人工岛”……这些想法实在是没有必要。发展、创业应该在自己内心,从自己内心挖掘无限的宝藏、无尽的如来藏,这才是伟大的。对于人的愚痴已经达到如此的地步,我感到很无奈,但也许他们认为那个愚痴的人是我吧。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

   “密勒日巴看世间人都疯了,可是世间人却觉得密勒日巴疯了。”

   到底是谁疯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矛盾真是太大了!

   修行人在达到一定境界以后,对于世间和出世间是轮涅不二的。但在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首先是要放下对于世间的执著。但“放下”并不是“放弃”,这是不一样的,不要理解错误。如果一说放下世间的事情,就马上回去把工作辞了,父母也不管了,孩子也不要了,不是这样的,这样就是理解错了。

   那洛巴尊者说:

   “束缚你的是你对显现的执著,而不是显现本身。”

   这句话我们要明确。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执著就越少,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容易执著。

   巴珠仁波切曾经说过:

   “有一匹马就增长了对一匹马的执著,有一头牛就有了对一头牛的执著”,所以我们要保持少欲知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生命)(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生命)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十章 结语 禅与佛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八章 空与智慧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七章 顿悟与参禅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五章 从禅定到自由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四章 禅的悦乐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三章 纯真便是自在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二章 自己即是如来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一章 生命的微笑与实现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自序 

 普献法师:生命的座标 

 普献法师:生命的韵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