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才真旺姆关于出家的那点事


   日期:2014/4/7 10: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


自幼外婆信佛,但也是大家所谓的“迷信”,停留在仪式之上,并没有真正学习佛法的道理。小时候跟着她拜佛访寺,虽没有太大感受,但也是一个缘起的形成。
09年4月,我大二,开始没来由地亲近佛法。独自去市图书馆找佛法的书籍来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图解密宗》,在牛皮纸的本子上做了很多笔记。然后开始浏览一些佛法论坛,请来楞严咒每天诵读,也产生很多感应甚至奇迹,并有着明显的消业现象。但是因为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我渐渐发现,自己读经学佛还是无法解答我的诸多疑惑。
因缘巧合之下,我开始慢慢被其他修行领域吸引:西洋占星、灵性修行、水晶、塔罗、外星文化……真是各种法门接触了一个遍,也上过一些心灵成长的课程。这确实给了我一些感悟与成长。但还是在根除烦恼及解答宇宙终极疑问上,我渐渐发现这些方法的无力。在重重疑惑里,我和朋友同时醒悟,还是佛法最究竟。那时我在博客上写,宇宙啊,赐给我一个师父吧。一周后,2011年2月,我便遇见了上师。现在回忆起来,皈依上师三宝的那一天,是我生命中最重要最温馨的一天。同年8月,从上师所在的神山回来之后,我依教进入索达吉堪布的“菩提学会”学习,才算一点点明理,逐渐深入佛法。

2、为什么会选择出家?

图片

很多人佩服我出家的“勇气”。我常常回复说,就像有了金子自然扔掉废铁一样,根本不需要任何勇气。当我们逐渐进入佛法,通过学习、观察、实践,你会发现佛法句句真理,并真切臣服于佛法广博无边的智慧。那时,做出这个决定一点都不难。如微博中所写:
“每每有人问我为何会出家,总是不知该怎样回答。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亦不存在什么逃避。原因里,有对人生与轮回之苦的体悟(出离心),有为众生拔苦之渴望(菩提心),有对宇宙终极实相的探求(无二慧)。最后只能回复一句话:我出家,是因为佛陀说得对。”
当然,每个人因缘不同,不是所有学修佛法的人都会出家。通过佛法降低烦恼,在家做一个好人好居士也好。能够让自己安宁自在的生活,何乐不为呢。

3、“才真旺姆”这个微博名字是谁取得?有什么含义吗?

图片

 “才真旺姆”是我出家后法名的藏文音译,翻译过来是“持寿自在母”。是剃度那天大恩上师所赐。上师会根据每个人的特质取不同的名字。出家前做居士时的法名是“慈诚卓嘎”,“持戒白度母”之义。

34、出家这个决定是受家庭影响,还是自己某一刻的顿悟,还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图片

 “2012年7月,我第二次上神山。彼时并没有出家的想法。而上山之后,惊如上岸,一看山下,满满的全是漩涡。之前在世间,因所有人都在漩涡里转,一个赶一个,难有发觉,临至圣地,才突晓差别。记得那个早上,我在神山湿漉漉的清晨醒来,听见上了岸的自己说:我再也不想下去了。”这是微博里对这个问题的描述。
但是当时,虽然不想下山,也不想出家,因为知道自己心并不稳定。但是自己同时又很清楚,不想出家,是因为自己福报不够、业障太重所致。出家是需要大福报的。但在哪里集资净障最好?当然是在山上。于是我决定一直在山上待到能出家为止。
后来我和几个道友被上师派到上师的家乡学习藏语。非常美丽的一个藏地村落,加持很大,每天一打开窗,就能看见亚拉雪山。我百度了一下,“亚拉”是“舍得”的意思,有得要先有舍。一个月后,心已经从高山瀑布变成静水流深。之前刚上山时问上师,我可不可以出家,心里特别忐忑,就害怕上师让我出家,上师就回答:“哦……慢慢来慢慢来……”后来心定后再打电话问上师,我可不可以出家,心里一样特别忐忑,害怕上师不让我出家。上师回答说:“哦!很好的!很好的!”高兴的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拉着当时尚未出家的图丹蒋扬师就跳起来。蒋扬师是87年的,从山大研究生考取了南大博士,也是在那时发现自己本来就想出家,读什么博士。我们同一天剃度。

5、每天都吃些什么?自己做吗?

图片

 自己一间房子,自己做。常常停电,就拾柴烧火。菜由寺院统一下山采购统一分发,以白菜土豆为主,其他菜也会有,断菜的时候,便以糌粑或野菜为主。
这里虽然赶不上汉地条件,但相对于藏地其他寺院已经好很多。就是冬天麻烦些,要考虑菜的防冻问题,但还是常常被冻坏。比如土豆,最好是提前埋起来,不然几天后就冻硬了,太阳一晒化成蘑菇一样软软的样子,皮一剥就下来。去年预备过冬的土豆都冻坏了,就花几下午时间去皮、切条、用盐把水煞出来、再炸,这样就可以存放很久。有时没时间做菜,就直接抓一把来一炒就好。

6、还会还俗么?

 如微博所说:“你知道,当一个人已经醒了,就不可能再像睡时那样去执着梦境了。”也提到了在电影《黑客帝国》里莫斐斯让尼奥从红色和蓝色两个药丸中选一个,选蓝色的就可以在虚幻的世界里忘却一切,安静地活着;选红色就会发现世界的真相,但要面对各种挑战。在这两个药丸里,我们选择的是后者。但是发现和《黑客帝国》里的真相比较,我们的真相要美好多了。哈。

7、做出出家决定后,以前的社交圈子怎么处理?还经常联系么?

 最初出家时,因为心还不稳定,便断掉了大部分联系。后来随着内在的平和安稳,又感于佛法无边的利益智慧,非常想与更多人分享。13年5月,父母知道我出家之事并同意后,便恢复了微博,又因朋友需要一步步恢复了微信、人人、QQ。上师对此也表示支持。很多曾经的姐妹在各自的微博里说,在生活忙碌的压力与琐事中,有时一想到在这片纯净剎土安然修行的我,就会感到安心。
“记得庆毅说,他是一个守望者。而如今的自己,亦甘愿担当起这样的角色:在这方净土支起一盏灯。所有漂泊的你们,若累了,就回家吧。”这是我给他们的承诺。当然,你们也一样。

8、现在怎么看待亲情?多久和家里联系一次?

 因为非常感恩父母亲人给我的生养之情,所以要最大程度的报答他们的恩德。若无有来世,给他们今生的衣食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我已通过种种探寻发现确有来世无疑,那我要不要管?当然要管。所以我不仅要给他们今生的安乐,还要让他们生生世世都安乐。而对于一个大乘佛子,亲人的范围已然更广,所有众生都是我的亲人,所有亲人的安乐我们都要管。
“在世间时,每每发觉父母渐老,内心总会升起巨大的难过与恐慌。而如今出家,念及此事,反觉安宁笃定。也许,我想我已经可以把一份永不失去的﹑最好的东西给他们了。今逢中元,亦名报父母恩日。而包括你们在内的,我生生世世所有的父母。我也要把这最好的东西给你们。这是我的誓言。”
小时候其实和父母关系较冷淡。他们很忙,极少有交流沟通。反而自己出家、父母也学佛后,比任何时候关系都紧密。常常电话,或者在微信上联系。母亲参加佛法学习,不明白的问题会问我。父亲看到好的佛法文章,就转发给我。我们的心,现在才是真正到了一起,并不再会分离。

9、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小时候没有明确的梦想。只是好似有一个观察者,在体内一直醒着,从有记忆时便清冷明白的看着这个世间。很小的时候坐在姥姥自行车后座上,想着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小学时自己骑车上学,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人群中,我俯看着周围麻木的人群,好像看着一群深海的鱼,疑惑着为什么他们沉迷的那么深。所以若一定要说梦想,就是希望了达这个宇宙的真相吧。

10、能简单介绍下现在每天的生活功课么?

 早上五六点左右起床,各自做早课,八点共同上课听法;十一点左右下课,午饭;下午一般两节藏文课,有初学者,有翻译班,我负责教学。寺院有活儿时就要去做,尤其夏天居士多时,常常连轴转着忙碌。没事儿时下午四五点就回到自己的小房子里,我过午不食,省去晚饭,就看书背诵,准备第二天的讲考。有时晚上没电,就点上灯,做晚课。
“下雨的春天的晚上,在清油灯暖黄色的光里,听雨水悉碎打在帐篷上。感受此刻的甜蜜与温柔,带着宁静清明又无可寻觅的心。那么多生世里的那么多雨夜,有几个可以如今夜般如此的安宁澄静?心事了,牵挂无,尘世远,情线绝。只是在这里。一个人。在这神山的环抱里。有着略带疲惫的安心。”

11、在家修行、出家修行区别在哪?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暴风不暂住,亦如妄执水中月,分别计度以为实。’读此《心地观经》四句,深如己感。经言暴风,吾常喻旋涡。世间之人,心念念随境而转,无有刹那停歇;更认妄为真,自缠自缚,喜怒沉沦,苦苦冤枉。今出家一载,尘埃始落,心澜初平。方知寂乐真味。”
“借由出身体的家,达到出烦恼的家。以前在家时觉得在家也可以修好,出家之后才知道差别天地之大。经论里说,只有登地菩萨才能做到在家修行而不被境转。凡夫须择静地而安之。”
在家修行如陆上行舟,有太多身不由己。出家修行如水上行舟,“离恶境故惑减轻,无散乱故善自增。静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
所以我很佩服在家修行的居士们。因为要面对这么多生活的琐事和外境的干扰,他们明显需要格外强大的心力。

12、普通人理解的出家是看破红尘了却尘缘遁入空门,这种理解恰当么?您怎么理解“出家”?

 “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可能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听起来总有些凄婉避世的小乘意味。如梁启超先生在《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中所言:“佛教的信仰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不是独善;是入世,不是厌世。”
就像世间人为了以后更好的服务社会,先要在学校进行专门的训练,提升自身能力一般,在我看来,寺院亦只是一个学校。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入世度化众生,所以我们先要通过修行,令自己慈悲、智慧、能力具足,出家就是为了拥有这样“专业”修行及弘法的机会。
对于一个大乘佛子,众生皆为父母,怎能自己安乐让父母受苦?所以我们要报恩,更要以最好的方式报恩——将他们皆安置于解脱生死轮回的坚地。

13、现在的生活和预想中的感觉有落差吗,有没有被人质疑是作秀?

 没有“落差”,有“升差”,哈哈,就是比预想中好多了。在静地一心修行,自己成长的速度超过自己的想像,所以一年多后就可以被上师派下来尝试着弘法了,弘法时也比较顺利圆满。
只要与我们见过面、交谈过的,基本全都没有质疑,因为我们真的很真诚,佛法真理本身也不怕被怀疑。但是网上质疑的声音较多,尤其是我在网上所谓“火了”以后,每天面临着各种的指责与误解的声音。其实也不怪大家,因为现在人们了解正统佛法的渠道甚少,而且如今末法时代,一些寺院和出家人也确实不让人起信心。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有责任去做一个好的、如法的出家人,重新建立起出家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14、剃度一年多了,有过的不适应么?

 没有呀。反而在城市里生活,一直让我不适应。一放假就回东北老家青山绿水的村庄,要回济南的时候就会哭,喊着我不要回城市。现在到山上,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是对我是如鱼得水,才是回家一般。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我们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对自然与真理的追寻,摒除没有必要的物质欲求,回归纯粹的生活状态。在那种状态里,我们才能更加贴近自己的心。
“当学会了品味白水,便不再喜欢饮料;当吃惯了清食淡味,便不再热爱香浓;当居久了陋室静处,便不再羡慕繁华。兽般的欲求一天天减退,身体与精神获得洁净与解救,那个时候,作为一个人的特殊性才开始显化--在粗俗的感官享受之外,我们存在着与宇宙大乐连接的可能。”
这次下山弘法,除了放生讲法很少出门,偶尔出门去周围寺院转转,回来就大伤元气。很多居士来山上对我说:“真佩服你们,山上这么苦,你们也能过得下去。”我就说:“我更佩服你们,轮回那么苦,生活中那么多烦恼,你们也能过得下去。”哈哈。

15、这一年多是怎么度过的?主要做了什么?

 回答类似于第10题,每天都很充实,上课、教藏语、翻译、干活儿。有时有法会,就要准备与进行法会,有时居士上山,就要讲法、与他们交流。
因为寺院现在还在建设中,所以我们也要进行大量的劳动,建房子、扛木头、铺草皮、扛米扛面、铲地运土,包括法会时的做馒头、炸油条等等,粗活儿细活儿都会做。现在很多姑娘都喜欢自称“女汉子”,其实真正的女汉子都在僧团里。“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讲得出佛法,盖得起木房。”山下的姑娘们有几个能做到的?

16、这一年最大收获和感悟是什么?

 太多了。最重要的是,越来越感受到上师三宝的力量和加持真实不虚,上山后自己都惊讶于自己改变之大,而我每一点一滴的改变都来自上师三宝的加持。很多事,比如出家一年就能下山弘法,这凭借自己现在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或者做不了这么好的。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问我为何感受不到?其实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但是如果我们把门窗紧闭,阳光也是进不来的。所以“信心”其实非常关键,有一分信心就会有一分感应,窗户打开一点,光线就会进入一点。很多人埋怨佛陀不救度现在的灾难。其实佛陀一直在伸着手,试图把我们从火坑里拉上去。但是我们自己不伸出手,佛陀又有什么办法呢?

17、躁动的社会中,怎么让内心归于平静,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次下山,和很多朋友都有聊天。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只要是没有学习过佛法的,都给我们倾诉了诸多苦闷。这个社会里,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苦,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苦,随便拉一个人来,都能讲出一堆苦。
我觉得大部分人苦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不知道知足与感恩。我们从小到大一直习惯不断的往前赶,总是一直盯着自己没有的那点儿东西看,却忽略了自己拥有了多少。这个世界名为“娑婆”,娑婆是“缺憾”之义。在这个世界里,缺憾是无有穷尽的,而人们的欲望无穷尽,因此烦恼也无有穷尽。如果我们不在当下停下来,去欣赏一下一路匆忙赶路的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风景,我们到底有着多少宝贝在车厢里从未被发现,就永远不可能拥有幸福。幸福不在未来的某个点。幸福就在当下,现在的你,就已经很好,就已经足够。其实我们哪里都不需要去。只需要在当下安心。
还有比较根本的一点。现在绝大部分的人,都把快乐和幸福寄托在外境之上,比如工作、家庭、孩子、美貌、男女朋友……有了他们,我们就幸福了。而这相当于我们把快乐的主动权交给了外在,所以一旦外境改变,那我们的快乐就没了,多么不靠谱。而“诸行无常”,外境一定会改变,而我们又对其有执着,改变和执着带来的反差就叫“痛苦”。这也是佛陀说的“有漏皆苦”。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记得:真正的快乐只可能来自于内心。就像佛经里说的:“我们不可能把整个大地铺上地毯,但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穿上鞋子。”意思是我们不可能让外境时时事事都如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让内心不再被外境所转。而如何在内心建立安乐感?就要跟着善知识和道友,去系统的闻思修行佛法,而且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这样,我们才能把快乐的自主权夺回来。
有一句话是:“人生就像开车,不能只会踩油门,还要会踩刹车。”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人生阶段,我们都需要停下来、静下来,自省、观察、调整、补充,再继续上路时,就不至于偏得太远。
 
18、怎么看待之前的生活?现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有什么不同?

一方面其实也感恩之前的生活,一直忠于内心的寻找,让我走到了这里;一方面又觉得之前的时间还是浪费得太多了,如果能再早一点出家就更好了。
不同非常的大。于己,内在越来越安乐、平和,知道如何对治自己的烦恼;于人,可以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利益。当然,做得还远远不够。

19、你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做一个自我评价。
 
我把“以前的自己”定义为09年开始修行之前的自己。
那时的自己内心格外纠结。情绪起伏很大。打开衣橱,都是黑灰的衣服,好像在黑色里自己觉得很安全。现在,你们看,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后来临出家前的我,衣橱里已经没有一件黑色衣服了,都是彩色的。因为希望让别人看见我能快乐一点。以前的自己就是一个“把快乐寄托在外在”的女孩儿。就像莲师所说:“那些不知道因缘之事皆是无常的人,将永远不可能停止哀伤。”

20、你设想或理想中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具足所有的能力、用更多的方式去度化众生,分分秒秒都可以尽力帮助众生。
一方面,是希望让佛法的弘扬年轻化、多元化,打破一些僵化的局限,用更多的形式让大家亲近佛法、了解佛法,与每个人的生活接轨。韩国有一位慧敏僧人,是伯克利的学士、哈佛的硕士、普林斯顿的博士,他也是24岁出家,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他在韩国访谈节目里说(推荐大家找来一看),不想做一个住在深山、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的“高僧”,而希望能做一个“小区僧人”。这也是我的一个目标。佛法在大家的眼里,是一个背着手板着脸、严肃无趣的私塾先生的样子。而我希望让佛法变成温柔的母亲、慈爱的父亲、贴心的姐姐、活泼的弟弟,成为我们可以随时聊天、解惑、分享的亲人。
还有一个心愿,就是一定要广传净土法门,尤其要把净土法门带到更多的农村去。记得出家后,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家乡菏泽某个村庄刚建立起一个寺庙,但是没有出家师父,让我询问上师可不可以派师父过去。上师慈悲,派了寺院的大法师前往,后又亲自去做了加持。
去的师父给我短信说,那个“寺院”,是一个圆形建筑,一进门是佛陀,再往里有玉皇大帝、老子、孔子、土地神……各路神仙全都有,所念修的也都是九天老母一类仪轨,那里的村民善良质朴,盼师父去指导如盼甘霖。接到师父对那个寺院描述的短信,我在山上自己的帐篷里哭了好几个晚上。村民们肯拿出自己的钱来集资建造这座价格不菲的“寺院”,可见他们是多么渴望快乐!然而因为没有遇见正法,他们的方式又那么让人啼笑皆非。乡村里的人,尤其是老者,大都善良淳朴,说什么都易信。但是却没有人去给他们讲。毕竟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啊!看着这些与己相连的亲人,默默来,又默默走,白白浪费了这个宝贵人身,而下次解脱的机缘遥遥无期。所以特别希望自己能把简单易行又无比殊胜的净土法门广传到农村,利益更多善良的乡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才真旺姆       出家)(五明学佛网:才真旺姆       出家)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一章 出家证果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出家包袱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出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