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九种比喻告诉你众生都可以成佛


   日期:2014/3/27 11: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依据《如来藏经》、《宝性论》,以及前辈上师们的窍诀,简单讲一下众生具足如来藏的九种比喻。  

  这九种比喻,你信或者不信都没关系,但你要思考: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皆具如来藏德相,并且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宣说了,这对你有何启发?比喻要说明的意思,你能信服吗?不信的话,你有什么理由?信的话,那这个如来藏、这个光明的心性,从现在直到成佛之间都是存在的,这一点你又如何受持?……  

  下面,我一边讲,你们也可以一边思维——  

  总的来讲,这九种比喻,是分别对应凡夫、声缘阿罗汉、见道菩萨、修道菩萨[6]而说的。  

  其中,第一个比喻是萎花中的佛像:在枯萎的花中,有一尊非常庄严的佛像,天人用天眼见到以后,剥开枯萎的花、叶,显出光芒灿然的佛像。  

  喻义对照:佛像被隐藏着,这代表在烦恼中安住的如来藏;包裹佛像的萎败花叶,代表以贪心随眠[7]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天人代表佛陀,当佛陀以佛眼见到众生都有佛性以后,为其说法,去除如枯萎花叶般的八万四千烦恼,显露佛的功德。  

  一般来说,这个比喻对应未入道的凡夫。  

  第二个比喻是蜂群中的蜜:在千百万只蜜蜂集聚的中央,有一块上妙甘美的蜂蜜,智者发现了这块蜜,便巧设方便驱散蜜蜂,取出蜂蜜。  

  喻义对照:被蜜蜂团团包裹的蜜,代表如来藏;外面的群蜂,表示以嗔心随眠为主的各种烦恼;智者代表佛陀,佛陀见众生都有如蜜般的如来藏,就为众生驱开如群蜂一般的种种烦恼分别,现前证悟。  

  可见,现在我们不能见性,是因为有太多的障碍遮着,但我们都有佛性,这是决定的。所以,从真实意义上说,众生是佛。  

  有人问:“如果众生是佛,那为什么还要受苦呢?”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佛教所谓的“众生是佛”,并不是说现相上是佛,是说实相是佛;而在现相上,众生是众生,佛是佛。  

  要进一步理解这个道理,就要涉及佛性的两种清净: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当说自性清净时,所有众生的本质都是清净的,都是佛,虽然暂时被烦恼、所知二障遮蔽着,还不是真正的佛,但本体上就是佛;虽然本体上是佛,但在离开障垢之前,还是众生,只有离垢了才能成佛,这就是离垢清净。比如冰和水,从本性上讲,水的本性是水,冰的本性也是水;但在显现上,冰就是冰、水就是水,你不能说冰是水,只有它融化以后,才是水。  

  这个比喻,对应已入道的凡夫。  

  第三个比喻是糠秕中的果实:被糠秕包着的青稞、小麦等果实,是不能食用的,想要食用的人,一定要用方法剥掉糠秕,才能享用果实。  

  喻义对照:被糠秕包裹的果实,代表如来藏光明;糠秕代表痴心随眠为主的一切烦恼;而去除糠秕的过程,就好比佛陀转法轮,让我们懂得真理,从而突破种种障碍,现前真实的如来藏。  

  这个比喻,对应资粮道的凡夫。  

  第四个比喻是不净粪中的纯金:有人走远路,不小心把金子丢在一个肮脏的粪坑中,天人以天眼发现了这个金子,便告诉大家,让他们把金子挖出来享用。  

  喻义对照:粪坑中的金子,代表如来藏;而这个不净粪坑,则表示我们非常强烈的贪嗔痴等烦恼;虽然如来藏像纯金沉在坑底一样,本来就存在着,但只有通过了解这一真理,然后去除烦恼粪秽,才能展现它的本来面目。  

  这个比喻,对应加行道的凡夫。  

  第五个比喻是地下宝藏喻:在一个贫穷人的屋舍下,埋着非常丰富的珍宝藏,但宝藏不能说话,而人也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宝藏。只有当宝藏被勘探出来以后,那个人才知道,即使是以前自己最贫苦的时候,宝藏也一直都在自己的家里。  

  喻义对照:地下的宝藏代表如来藏;贫穷人的家,代表声缘阿罗汉的无明习气;虽然我们本自具足佛的相好、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功德,就像自家地底下的宝藏一样,但我们并不知晓,只有在通达无我智慧以后,才能将这一切开发出来。  

  这个比喻,对应声缘阿罗汉。  

  第六个比喻是果中的种芽喻:在灰色的种芽里,有生长大树的能力,当你把它埋进地里以后,借助于灌溉以及阳光等因缘,它会破壳而出,生芽、扎根、成长为参天大树。  

  喻义对照:种芽代表众生的佛性,其中蓄积着无穷的精华和力量;而它的壳,则代表见道所断的烦恼;当因缘成熟时,如种芽一般的佛性,便能借助于福慧两种资粮,破除烦恼、展现本来面目,并最终成就佛果。  

  这个比喻对应见道菩萨。见道者的比喻有两个,这是第一个。  

  第七个比喻是破衣中的宝佛像喻:被臭秽破衣包裹的珍宝佛像,虽然放在路的中央,但无人知晓。在天人的指导下,大家知道以后,撕去破衣,取出宝佛像。  

  喻义对照:宝佛像代表佛性;破衣代表见所断烦恼;就像天人为人指示佛像一样,佛陀为众生宣说妙法,解脱其相续中的珍宝佛性。 

  这个比喻,也是对应见道菩萨。  

  第八个比喻是贫贱丑女怀中的转轮王喻:一个非常贫贱丑陋的女人,无依无靠地住在一个破屋里,因为偶然与人相交,怀上了转轮王。转轮王,相当于现在一般的国王,他以正法教导世人。贫女腹中虽然怀着国王,但她自己并不知道,只有生下了他以后才知道。  

  喻义对照:腹中的国王代表如来藏;贫女无怙而住,代表修道所断的烦恼;众生虽然深陷痛苦,无有依怙,但在每一个众生的相续中都有佛性,依靠这个佛性,将来都可以成佛。  

  这个比喻,对应一地到七地的修道菩萨。  

  第九个比喻是泥模中的金像喻:古代都用泥模铸造佛像,先在泥模中刻好佛像的纹路,再把金子熔化倒入,之后取出时,就呈现一尊完美的佛像。  

  喻义对照:金像代表佛性本自无垢清净;泥模代表烦恼客尘;佛陀善巧说法引导众生修行,就像剥去泥模一样,破除他们的一切障垢,让众生成就佛道。  

  这个比喻,对应清净三地(八地到十地)的修道菩萨。

   [6]凡夫有四种:未入道者、已入道者、资粮道者、加行道者;声缘阿罗汉一种;见道者二种;修道者二种。这九种比喻,就是要说明被这九种有情相续中的垢染所遮障的如来藏性。  

  [7]随眠:烦恼的异名,俱舍颂疏十九曰:“贪等烦恼,名曰随眠,随逐有情增昏滞故名随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成佛)(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成佛)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