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整理关系-父母关系是一切关系之本!


   日期:2014/3/10 18: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与父母的关系是一切之本,在所有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的关系,无论父母是否健在,无论是不是与父母同住都不重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往后与其他人的关系。如果你不是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那这里所谓的父母是指在你心中的地位等同于父母的阿姨、养父母、兄弟,可能是你的姑姑、姐妹、老师等抚养你长大或代理父母职位的人。 你与父母的关系极为重要。如果跟父母之间有任何不满,往后的人生就会一直带着这份不满;如果跟父母的关系良好,就会把相同的赞赏与感谢带入往后的每一段关系里,因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比方说,你憎恨父亲权威、武断的本质, 长大成人后,你会渐渐吸引那些权威的、掌控的,或是会将恐惧加诸你身上的人。
一种可能,就是你会成为你所憎恨的,或是显化你所憎恨的,就如同你会成为你所爱的、显化你所爱的。如果你很爱父亲,你可能会像他,但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讨厌或害怕父亲, 你也可能会变成跟他一样。 父母并不是活在你之外,而是在你里面。 即使你的身体已和他们分离,即使你已长大成人,他们仍活在你的内在。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跟我的关系早就没有影响。也许我小时候曾经受过伤害,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伤痛早已不在。我了解父母亲经历的,也了解他们不该为此负责。”这是典型大人会说的话。但我们内在都有一个小孩,受伤、受惊吓、感到失望的并不是大人,而是内在小孩。这个小孩可能会突然产生非常愚蠢又原始的极度与愤怒,而你会讶异自己的内在竟有这类情绪。关系中的伤痛会使你与较低意识结盟,而较低意识具有破坏性,会让你进入自我破坏的行为模式。但如果这些关系获得疗愈,譬如你与母亲的关系已经疗愈了,母子关系变得很好,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就可以与所有女人连结,因为这些关系都活在我们之内。
巴关说:如果有人向我抱怨他跟老板、伴侣或朋友之间的问题,我会忽略这些,而先去处理他跟父亲或母亲之间的问题。改善你与父母的关系是第一优先。理论上,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你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等等都取决于你与父母的关系,一旦与父母的关系改善了,一切都会改善。生命即是关系,因此生命也反映了这些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与父亲不和,财务可能就会出问题;如果你跟母亲的关系很差,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障碍,因为生命会反映出关系中的问题,生命即是关系……
当这些关系得到疗愈时,人会开始成长,跨越之前认为不可能跨越的障碍。要疗愈伤痛并不困难,只要一份意图、一份实际应用的努力,疗愈会发生在你接受爱或给予爱时。 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开始去体验他们,体验他们内在的苦。一个暴力的父亲可能因为他从小也生长在暴力的环境下,缺乏温暖与爱,没人教会他如何去爱自己的小孩,所以他模仿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去“爱”自己的孩子。一个唠叨抱怨的母亲可能因为她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习惯了用唠叨抱怨去生活。一个不会赞美只会指责的父母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类似的童年。他们是被影响的,不是天生的。他们只是一个“果”,不是那个制造问题的“因”。这样去想你就会学会宽恕和原谅!对“果”去执着是没有用的,“果”是被动的,“因”才是主动。可是如果去追寻原因,你不知道要追溯到家族的多少代,还要追溯时代和社会,这当然毫无意义……
所以抱怨父母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致力于改变自己对父母的想法和评价。人们习惯于去改变他人,但这样会一事无成,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最奇妙的是,你若改变了,只须再等待一段时间,他人就会自动改变。当你改变自己的想法后,你会重新开始链接父母,接纳他们,爱他们真实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他成为的摸样,从而你生命中的一切都会改善。
真心的祝福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关系)(五明学佛网:父母       关系)  

 果煜法师:人际关系的离合 

 惟觉法师: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 

 黄夏年教授:透过“神七”想到的宗教与科学关系 

 徐文明教授:虚云和尚对禅净关系的开示 

 李利安教授: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洪修平教授: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 

 心对境的关系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杂念与四大的关系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禅净密三者的关系 

 程恭让教授:明代太监与佛教关系考述——尤其以明代北京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