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日期:2014/3/9 22: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621集  2014年2月16日讲于香港

【解】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

夜晚,这个人,这人不是个好人,是个恶人,但是他拿了火把在前面照明,晚上走路。我不能因为他是个恶人,我就不跟他走了、“不取其照”了。

【解】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

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解】是故彼经结云:

经上有个总结说:

【解】“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盖谓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识。于真善知识能知能求,故必证菩提也。

我们要认识人!认识人标准怎么定?我听这个老师讲经、教诲,这个老师所说的,跟经的意思有没有违背。如果他讲的是跟经里面意思是相违背的,知见有问题,这个就不能跟了;如果他所讲的跟经上讲的意思完全相应、不相违背,纵然这个老师有什么过失,我们还是要跟定他。过失,有些过失我们见不到,我们以为过失,其实他没有过失,我们冤枉他了。冤枉一个善知识罪很重!老师要发现学生对他有疑惑,一定要化解,否则的话,有疑他得不到法益。亲近老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真诚;第二个条件是清净、清净心,不能有疑惑,疑惑,心不清净;第三个是恭敬。有这三个条件,真正能得法益;这三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我跟李老师学经,他开了个经学班,专门教学生讲经的。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二十多个人,我在旁边看李老师教学,他对学生的态度不一样:有几个学生,老师对他特别尊重,这些学生有过失,老师决口不提;可是另外有几个学生,老师对他有打有骂,见面没有好脸色。我怀疑,我也不敢问。大概两个月之后,老师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间去,房间就我一个人,问我是不是有这个疑惑。我说有、真有。老师告诉我:那个挨打挨骂的,是真正想学的,打他骂他,让他记住这个地方挨过骂的,让他不会忘记;那几个特别好的,那是不能教的,为什么?那些人爱面子,说几句不好听的,他脸上就红了,那会结冤仇,那怎么办?把他当作旁听生。我才明了,原来老师二十几个人因人施教,对每个人教的方法、心态不一样。这高明之处!认真负责。以前我跟方老师,学生一个,没这些问题;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学生也只有一个,没这个问题;老师这次开班,学生有二十多个人,我看到了,才知道老师用心之苦。对我认真教诲,我真正受利益,所以在台中我的进度很快。我除了真诚、清净、恭敬之外,还有两个一般同学没有的:我的记忆力很好,听老师讲一遍,一个星期之内我要复讲的话,大概可以跟他讲的差不多,有这个能力;第二个,理解力比同学们强,我真听懂了、真搞明白了,进度大概是一个月学一部经,小部经。那时候没出家,在台中这个班上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都讲得还不错,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教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三年毕业,六个学期,我才用了六部,还有七部没用上。所以我对佛学院很不满意,学不到东西。你看我在台中一年三个月,学十三部经;在佛学院里面学三年,一部经都不会讲,那不叫浪费时间吗?我真正体会到中国古人了不起,他们真有智慧,教学要让学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能同时学两样东西,为什么?他用心他分心,他不能专就学不好,一定是一部。一部学完了,老师认同了,认同就是要讲一遍给老师听,老师点头,你没讲错,这一部才算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步;老师没有认同,不可以换第二部。那么我在台中学习的标准,学习一部经,至少讲十遍,这一部经才可以告个段落,再学一部。每一部经都讲十遍,到哪里去讲?到同学家里,今天在张三家里讲,明天到李四家里讲,所以我同学、同修很多,轮流去讲。听众一个、二个、三个、四个都可以。一定要讲!不讲不行,讲完之后请同学批评。不肯讲,那没办法;一定要欢喜讲、肯讲,千锤百炼才会有成就。大部经讲比较困难,为什么?它时间长;小部经,最小的三天,就是三次就讲完了;一般的大概五次到七次,到外面去讲五天、一个星期。讲一部小经,这个比较容易。大部,我学《楞严经》,这部经老师讲三年。我找了六个同学,包括我七个人,好像一个小组一样的,那么这七个都是讲经的同学,我们讲经班的同学。老师星期三讲《楞严经》,我星期四复讲,我就找这个六个同学来听,都是学讲经的、都是内行的,给我指正,所以我也圆圆满满讲了一部《楞严经》。以后出去讲经有信心,我是经过六个同学听的,他们对我有批评、帮助我指正,所以出去讲,很难挑出毛病。我在台湾各地一共讲过七遍。当年我学习的概况,十遍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印象才深;一遍、二遍不行,没有根。要欢喜讲,要想尽方法找机会。有人听、有机会、有时间、有地点给你讲,永远保持不要中断,决定不能超过一个星期,超过一个星期就比较麻烦,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一次,次数越多越好,这是训练自己、成就自己。所以这经上说“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我们跟老师比,不如他,智慧、德行不如他,善巧方便不如他。

我们看是不善,在他作为,真的度了那个人。根性不相同,方法就不一样,统统是以利益众生为主。所以“于真善知识能知能求”,你能够认识他、你能够向他求指教,“故必证菩提也。”

【解】《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师,明师必自临事指示。亦同善财于文殊处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

这是为我们举出一个例子。佛教里面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导他善事、明师。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个老师一定是亲自“临事指示”。就像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上发菩提心,发心之后问菩萨行。

【解】文殊亦不具说。

文殊菩萨没有详细给他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见师不善       见父母过)(五明学佛网:见师不善       见父母过)  

 净土法门法师: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