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礼就是告诉我们尺度和分寸


   日期:2014/2/24 20: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直而无礼则绞”,一个人很直,一个人很直好不好?很好,直率。但是假如失去礼节的话,这个绞就是对人会产生一种伤害,一种杀伤力,就会一句话说完,别人很难过,我们自己还不知道。透过这段话我们就了解到,您看恭、慎、勇、直是好的美德,但没有以礼节之就变成缺点了。所以礼就是告诉我们尺度和分寸,不可以过,也不可以不及。

  比方说孔老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就问老师一个问题说:“闻斯行诸”,就是听到一个道理,我要不要赶快去做、去行动?孔老夫子就说:你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去做,意思就是说太莽撞了,你家里还有父亲、还有兄弟,怎么可以都不去考虑他们的存在,你要考虑。接下来又有一个学生,子路就出去了,又进来一个学生叫冉有,冉有也问老师这个问题说:“闻斯行诸”。孔老夫子说:你听到一个道理要赶快去做,不要想前想后,不要深思熟虑想那么久,立即就去做。这个学生又出去了。旁边一个学生叫公西华,他就看得蒙了,很纳闷,两个学生都问一个问题,可是老师的回答却不一样。孔老夫子懂得因材施教!因为子路性格就是很勇敢、勇猛,因为勇敢勇猛往往可能考虑问题就不够全面周详,可能那个行为一出去就会乱了方寸。恰巧这个冉有,什么事情,可能别人都做完回来了,我举例,当然我们不能去评价夫子的这些弟子们,就是生活中我们看到,人家可能这件事都做完回来了,他还在那里考虑,拿捏不定主意,思前想后,没有去做。所以夫子面对冉有这样的性格,就说要赶快去做。公西华就会疑惑,为什么问的问题一样,回答却不一样?您看这里是不是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学圣贤教育,道德仁义,一定要学礼,没有学礼,我们做事情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非常缺乏应对进退的这种分寸和尺度,可能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失误,可能就会带给别人压力、麻烦甚至伤害,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所以你看我们这样了解了,就知道学礼多么重要,就是让我们要人情练达。“人情练达皆文章,世事洞明即学问”,这个就是大学问,需要我们一生去下功夫、去努力,不是我们这么一听了一堂课,可能我们就懂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观照、去磨练,待人处事接物情理法圆融,你时时懂得拿捏那个分寸,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和谐、就会圆满,我们就不会很懊恼。往往觉得我的存心也不错,我做的这件事也是对人有利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这就是不懂礼、不知礼所造成的原因。所以透过我们不断去深入,我们就知道学礼是太有必要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分寸)(五明学佛网:       分寸)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由礼忏法门启开-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的修持问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人天礼忏愿(学习六度波罗蜜的前方便) 

 傅味琴居士: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主礼台南正觉寺佛三开示(80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主礼龙善寺佛七第二天晚上开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主礼龙善寺佛七第一天晚上开示 

 惟觉法师:博学与勤学──导师于中台佛教学院结业暨开学典礼 

 黄夏年教授: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