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佛门规矩不许去拉信徒


   日期:2014/2/8 17: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六、悬缯然灯,散华烧香。缯,帛之总名」,就是丝织品,我们今天中国人讲丝绸。缯,凡是丝绸,总名称称之为缯。「悬缯者,以缯造彩幡悬挂於佛殿」,就是幡幢宝盖这一类的供养佛,悬挂在佛殿上。「《百缘经》云」,这是引经上一段话,「佛在世时,有婆多迦,过去曾作一长幡悬毗婆尸佛塔上。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荫其上,受福快乐。然后出家,得阿罗汉」。这什么道理?就是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他对佛非常诚敬。要知道在古时候这个丝绸是非常名贵,不容易得到的,这些绫罗绸缎服饰的材料,他能用这个造一个长幡悬挂在毗婆尸佛塔上,让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个地方佛塔,就会想到毗婆尸佛。让多少人种善根,让多少人阿赖耶识种下佛的种子,他这个功德是从这里来的。古时候道场里面做佛事,也就是有活动悬挂幢幡,一般的活动是悬幡,讲经教学是挂幢,幢是圆形的。平常收起来挂在大殿上,活动的时候是挂在旗杆上,就是信号,告诉四方大众:我今天道场有讲经。人家看到,喜欢听经他就来了。其他的活动挂幡,悬幡。幡是扁的,幢是圆形的,它是信号。

  佛不许去拉信徒,不可以,但是可以把我们的活动告诉大家,他自己愿意来就很好,不要去劝他来,更不可以去拉他来,一定要他自动。自动是什么?他有诚心,他能得利益,你拉他来是勉强,这是佛门的老规矩,不拉信徒的。为什么?佛谦虚,不敢为人师,招生还得了吗?招生是我可以做你老师,我可以教你。佛不是的,佛决定不招生,你来的时候我们同学一起学习,还请你多指教,谦虚。所以活动用幡幢来代表,这是佛门规矩,决定不能拉人来听经。好像拉很多人让道场人众多,感觉道场殊胜,不可以;道场殊胜,你的心不清净了。佛法重视清净庄严,不在人多少,不是以人众多为庄严,是以清净庄严,是以修行成果庄严。你这个道场有多少得三昧的、有多少开悟的,念佛有多少人功夫成片的、有多少人得一心的、有多少人往生的,这个庄严。你看这个悬幡的人,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荫其上是果报,他以幡供佛感得长劫有大幡覆荫其上,受福快乐,给他遮荫凉,然后出家得阿罗汉果。证阿罗汉,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一集)  2011/5/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11

  演【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这些地方虽然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现在要明了、要学,因为大环境跟小环境是很相似的,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这是一个大道场,我们今天这小图书馆是个小道场。阿弥陀佛虽然有弘愿要接引十方念佛发愿求生的人,他并不谄媚巴结,「你们一定要到我这里来」,不是这样的。你们愿意来,欢迎,你不愿意来,决不勉强,这个是对的,佛心才清净!如果看到你们愿意来了,欢喜,不愿意来就烦恼了,那佛还是凡夫。诸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此地建的无论道场大小也是如此。中国古时候寺院丛林,来学的都欢迎,不愿意来的一丝毫不勉强,决不到外面去拉信徒,决不到外面去撒广告,这是学佛的态度。

  乃至於讲经,讲经的听众也是他自己来的,也不是到外面去拉来的。不同其他的宗教要到外面去拉人来听,佛教没有。佛教只告诉你,我们现在此地有讲经,来不来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告诉你,对不起你!这个机会总要告诉你,你愿意来,欢迎,你不愿意来,也不会怪你。从前寺院丛林讲经,将幢挂在旗杆上,外面人一看:今天这个寺院讲经了。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决不到外头去拉人。这是直心!虽然是弘法利生饶益一切众生,不能把自己的直心失掉,这是菩萨净土;心地清净又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决不失掉自己的清净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57

 今天下午有两位同修来看我,告诉我前几年学佛都在听我讲经的录音带,在家老实念佛,心地确实清净,很自在,功夫也还得力。这两年认识一些同参道友,邀请他参加当地念佛会,一参加就做干部,活动很多,又要朝山,又要到哪里去。有活动就要用钱,他本来不做事了,心地很清净在家里念佛,现在因为活动频繁,到处都要钱、要供养,没有法子,逼得自己再去做事,想尽方法来找钱,苦不堪言,他来跟我诉苦。到我这里来参观我的道场,他说想像当中我们道场一定很大、很庄严,没有想到是这个样子的。我说:我们道场来共修的同修都是平民阶级,富有的很少。我说:我们这里不拉信徒,不找人要钱,我们的心很平静,很如法。他们那些道场要拉人,要想办法找钱,信徒苦不堪言。佛的功德不仅没有过失,三业是无量功德。所以学佛,现在人劝人要修福报,以为那样是修福报。今天来问我:是不是这个叫做福报?我说:你觉得自己有没有福?一天到晚苦不堪言,这哪里叫福!这是愚痴、颠倒。真正的福报是心地清净自在,没有烦恼、忧虑、牵挂,日子过得很平淡、很平安,那就叫有福。不是说有钱有地位叫福,有钱有地位的人没福,我就举例子,今天全世界每个国家做领袖、做宰相,大企业家发大财的,有没有福?没有福,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痛苦,一天到晚勾心斗角,要怎么对付人,要怎么保护自己,苦不堪言,哪有我们自在!心里什么事情都没有,这叫真正的福报,这真正享福。这尊佛,在此地讲不动觉,这个有道理。

  净宗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福慧都在其中。念这句佛号,信愿持名、修福修慧统统在里面,修戒、修定、修慧这个三学也在里面。蕅益大师念佛开示讲得好,不但三学在里面,菩萨六度也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这一句佛号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了,你说多方便!多么圆满!不要再去搞别的了。这是讲不动要紧,不为名闻利养所动,不为五欲享受所动,也不为其他一切法门所动,我死心塌地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就叫不动觉,这非常重要。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六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61

这里讲四种邪命,圆瑛法师《讲义》里面有注解,大家能看得很清楚。

  第一个叫「方口食」。什么叫方口食?一定要搞清楚,这都是讲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是三衣一钵,可以接受人的供养,一定要如法,不如法得来的利养,后来要遭果报的。方口,方是四方,四方去谄媚人、巴结人、讨好人,叫人家来恭敬供养,这样得来的供养,这是邪命,这是要堕落的,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维口食」。你看这都是经上说的,不是圆瑛法师自己注的。用咒术或者是看相、算命、占卜吉凶,这样去拉拢信徒得来的利养,这叫维口食,这是邪命。第三种叫「仰口食」。仰口食是看星相的,也是讲吉凶祸福,讲这些。「仰观星宿,以自活命」,靠这个来得利养的。第四种叫「下口食」。记住,下口食,「种植田地,和合汤药」,这就是出家人不搞出家人的本分,他去学医给人看病,给人治病。你看,世间人说好事,这不都是社会慈善福利事业,这有什么不好?事是好事,如果要靠这种方式去拉信徒求供养,就错了。

  必须要晓得,世间人,包括出家人,各人有各人的本分,不务本分去搞另外一种行业就错了。你要是以医道去救世,你何必去出家?做医生就好。出家人不是做医生,不是给人看病的,出家人不是给人看相的,不是给人算命的,不是给人占卜的,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业,怎么可以搞这些?

  以上这四种,「邪心求利,以活身命」,这是邪命,这是要堕落的。

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九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29

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六个纲目,这六个纲目的意义浅深差别很大,为什么?从初发心,像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修这六个法门,可见得这里面的浅深、境界、广狭的确是不一样。第一是「布施」,我们眼前要学的,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把烦恼、忧虑放下,凡是於道业有障碍的统统放下,这叫布施。佛门里面通常讲要把钱财放下,有没有必要?如果钱财对你修道有妨碍,你真的要放下,不放下,道业就有障碍,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牵肠挂肚的东西统统要放下,心里面只牵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除此以外,应当要放下。你要是真正发心,你把身外之物统统放下,说明天没得吃会饿死,没衣服穿会冻死,可不可能?给诸位说,不可能,一个真正发心的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

  佛教里的护法神是韦驮菩萨,如果我一切都放下,我要是为了修道给饿死了,给诸位说,韦驮菩萨就撤职查办。他干什么的?他就是管我们的衣食住行,照顾我们生活的。如果我们自己放不下,天天去拉信徒,天天去想办法找钱,这个菩萨一看,「他有办法,不要我护持了,我乐得清闲自在,不管了」。菩萨决定不管你,为什么?你自己有办法。所以古人是专心向道,不顾生死,他也没饿坏,也没冻死,有佛菩萨照顾他。你们如果不相信,你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虚云老和尚发心朝五台山的时候三步一拜,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没得吃,而且身上又生病,在急难的时候就有一个出家人来帮助他,送东西给他吃,告诉他路怎么走,这个人叫文吉。以后到五台山一打听,原来这个人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一路照顾他。现在人去朝五台山决定遇不到文殊菩萨,为什么?你身上带的钱很多,又坐车去,交通工具统统准备好了,文殊菩萨一看这个样子,不需要我帮忙了。所以问题就是你发心是真还是假,你真心的时候,确实佛菩萨帮助你,决定感应道交。这是讲第一个布施,你要放下,什么顾虑都不要。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三集)  1989  台湾永和国父纪念馆  档名:01-005-0003

我们净土宗第一个模范的道场,是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的念佛堂,东林念佛堂,现在这个地方还在。非常遗憾,念佛堂的住持果一法师,我跟他没有见过面,通信有好几次,今年年初他老人家往生,这个见面的机会没有了,非常惋惜!远公建立这个道场,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有人想加入的,老和尚要审查,不是信心坚定、愿力深厚的,老和尚不收,习气重的也不收。在历史上很有名的谢灵运,这是那个时代的大文学家,现在《四库全书》里头有谢灵运的集词。他到庐山想参加念佛堂,被远公拒绝,为什么?他喜欢写文章,喜欢作诗,喜欢作词,这个习气很重,老和尚不要他我们道场是专修,你要搞杂的东西掺杂在里面,不要!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要到处要拉信徒;这个地方排斥,不要,不合条件的都不要,他才能成就。我们看到很少的,《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所教导的十二个人,十二个人在一块共修,个个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第七集)  1994/7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14-0007

  【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我们一小段一小段来看。诸位首先要晓得,佛法是师道,实在讲它与一般的宗教不相同。师道,世出世间都非常的尊严,尊师重道。学生要跟老师学,常言说得好,是要求学,我们向老师那里去求,去求学,老师不拉人,不像一般宗教到外面拉信徒,佛教里头没有。佛教,你要想学佛,要求佛才行,求学。求学的心就非常真诚,你才真正能够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因此,一定要有人去启请,就是请法,要有人启请。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我们凡夫不知道,所以凡夫不会去启请他。如果没有人启请,佛立刻就入般涅盘,他就走了;到这个地方来示现,没人请他说法,他只好走了。他不能够宣传我会说法,我来替你们说法好不好?这样佛法就不尊重了。

 四禅天很特殊,四禅一共有九天,九种不同的天,其中五种都是修道之人居住之处。这是常说小乘里面的三果圣人,他们住在五不还天。世尊示现成佛他们知道,於是乎纷纷下来,请求佛住世,讲经说法。这『天人归仰,请转法轮』。

无量寿经  (第五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05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这也不仅是形式。「缯」就是幡幢,佛堂上佛像前面的庄严具。在香港比较少见,诸位常常到大陆上去参礼名山道场,那会常常看到的。幢是圆形的,幡是扁形的。然灯、烧香、散华,这就是香花供养。形式上的供养,功德利益不大,我们要懂得佛经表法的意思,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是宣扬佛法。幡幢,现在的幡幢说老实话,只好挂在佛像前面,没其他用处了。从前幡幢不是这个意思,是挂在庙门口旗杆上的。现在庙门口旗杆也没有了,从前寺庙门口有旗杆。你们看光孝寺那个旗杆还在,风动,幡动,那就是挂幡幢的旗杆。

  挂幡幢是什么意思?今天道场有法师讲经。因为佛教不宣传,不贴广告,不会拉信徒,为什么?佛法是师道,师道是最尊贵的,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自古以来,你们读古书,中国、外国,佛法你们去看经典,哪一次释迦牟尼佛是招生了,有没有?没有;孔老夫子也没招过生,从来没有招生的!没有在外面宣传说拉信徒,拉学生,没这个道理。而是什么?而是学生对这个老师仰慕,慕名而来求见的。所以学生求学是学生自动来求的,不是老师去告诉他、通知他的,没这个道理。所以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不拉信徒,不打广告的。这是如来正法,才能维持道统。

  讲经说法,既然不宣传、不拉人,有人想听,那怎么通知他?这是旗杆上挂幡幢,幡幢一挂上去,外面人一看,今天这个寺院法师讲经,他喜欢听经的,他自动来了。所以诸位要晓得「悬缯然灯,散华烧香」都是宣扬佛法。这宣扬佛法,老师不能在外面宣扬我讲得怎么好,你要来听,这个话说不出口,这个难为情!什么人去说?你们听的人在外面说,「某某法师讲得不错,讲得很好,你们大家一定机会不要错过」,这就叫散华,这就叫然灯,是这个意思,这就叫悬缯。所以只有同学大家去宣传,老师不能主动去宣传,也不能教你们去宣传,教你去宣传,这成什么话?这不成话。佛这么好的德行,这么高的智慧,世间人不知道,所以我们做学生的有义务把这个事实介绍给大众。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第十三集)  1990/7  香港  档名:02-008-0013

现在修行在家女居士第一,在家男众第二,出家女众第三,出家男众第四。从前排的顺序是出家男众第一,出家女众第二,在家男众第三,在家女众第四,现在颠倒了,这说得很有道理。你要不相信你看,所有一切听经法会上,在家女众人数最多。你再看看最近一些往生的,在家女众的确人数最多。

  你看刚才我们讲的两个往生的,将军乡的这个老太太往生站著走的,李继华老居士往生坐著走的,那坐著就不如站著的,女的走的是站著走的,男的走的是坐著走的。而且这个老太太念佛三年,李继华老居士念佛不会少过三十年,这不能比。你看甘老居士说,她那个亲戚也是女众,她坐著走的,预知时至,都不得了。确确实实在家女众现在是第一,我们想一想有道理,为什么?她真的,她知事少,她识人少,她是非少,她心清净。现在出家男众为什么很糟糕?他有个道场,天天攀缘,天天去靠拉信徒,满脑袋的是非烦恼、贪瞋痴慢,他心怎么能定得下来?的确是如此!所以现在出家人不如在家人,你们在家人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要看轻了自己。看清自己,错估了别人,这也是障碍。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要努力来学习。

无量寿经玄义  (第一集)  1989/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014-0001

  怎么个修法?「清净、平等、觉」。你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要觉而不迷,你才能够达到你所求的目标。别人对我们不平等,我对人平等;别人给我一些污染,我不接受,我不接受就染不上,问题是你接受才染上,不接受怎么会染得上?这样就叫觉。一迷就接受了,譬如说别人骂你,你听了马上就生气,接受了!他骂他的,你不生气,我没接受,不接受就没有事,心地还是清净的、平等的,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知道这个世间是幻化无常,缘起性空,没有一样是真的,梦幻泡影,何必去计较,何必去执著!

  可是我们毕竟还是个凡夫,真正不受境界的诱惑,那已经到功夫成片了。还会受外面境界诱惑,那就记住,最好持戒。戒律是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保持你的清净心,清净才会平等,这个要知道,这不是消极。本经说的,这个经是大乘,不是小乘,为什么?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的慈悲愿力都是假的,都会落空,大慈大悲一定要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就。所以禅宗庞居士一家,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庞蕴居士是非常富有,他学佛之后,把他家里所有金银财宝装上一船,船划到江中心,砸个洞,船沉下去了。他搞这一套,实在讲就是教世人一句话,留一句话给后人。

  人家问他,庞居士,金银财宝你不要,为什么不去做好事?做好事不是很好吗?他只留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懂这话的意思吗?好事你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无事心清净,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可以成佛作祖。念佛人心里无事,可以得一心不乱,上品上生。事情多了、烦了,你所做的是世间有漏福报!你做的福报大,将来来生享受人天福报,搞这个去了。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拉拢信徒,佛教是师道,师道尊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教直到近代才拉信徒,做广告到处宣传。从前没有的,哪有这种道理!学佛的人个个都谦虚,你看五十三参每个善知识:我不行!我真的不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个个谦虚。哪敢把你们找来?我有什么能力教你,自己不知道惭愧?所以不敢找人,你们自动来找我,那算是看得起,这是好听的。说的不好听,你得不到,「我没找你来,是你自己来的,不能怪我」,这是真的。

  所以,我在台北讲经,最初在台北讲经只有十几二十个人听,决定不宣传,决定不拉人。他自己打听他自己来的,我讲得不好,得不到利益,那他不能怪我,我没找他来。李老师在台中那么多年,都是这个原则,这是他老人家传授给我的。我们有什么能力给人利益?这个要知道,即使成佛了,佛都是谦虚,你看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谦虚的,这个要知道。所以最好不要搞广告、海报去拉人,更要不得,现在海报上还把照片搞上去,简直有点像电影明星,这作秀去了,实在是难为情!

  我有次在台北,不晓得哪位找我讲经,也是搞那么一套,我都吓坏了。叫他们晚上统统把它弄回来,把照片拆掉。我说你要是照个佛菩萨像,给人看见起恭敬心还好一点,怎么可以把人像搞在里面?不像话,太不像话!太过分!这个不好。

弥陀大愿利生说  (第二集)  1991/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5-0002

  『勿犯道禁』,「禁」是禁止,不应该做的。「道禁」,狭义来说,是佛的教诫。佛教给我们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讲,哪些念头不能生,这个不能不知道。就在这部经里面,佛就说得很多,总要把它记住。广义的来说,包括世间法律、风俗习惯、人情忌讳,都在这个里面。

  像这个道场,我今天在这边吃饭,偶然看到后面桌子上,大概有十几、二十张「美国净宗学会」的会员单子,放在这个后面,这叫「道禁」,这是大错误。怎么可以到人家道场来拉信徒,哪有这种话。大错特错!不可以的。道场当中决定不能拉信徒,决定不能化缘,决定不能散传单。别的道场有什么活动,到这里来撒广告,贴传单,这是不可以的,这都是普通常识,哪有这种作法的!特别是讲经的道场,到这个地方来化缘、贴传单,听经的同修吓到了,下次不敢来了;你把人家的法缘断掉了,这个罪过多重。这都是不可以的、应该要知道的,这都列在「道禁」里面。

无量寿经菁华  (第六集)  1993/8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档名:02-018-0006

 远公大师在庐山成立的念佛堂就是现在的庐山「东林寺」,它的遗址就在那个地方。与会的大众有一百二十三人。我说出这些,古来的大道场,人数几乎都是固定的。人数固定有什么好处?心是定的,没有来来去去的。道场人数不必多,人多就杂了,是非就多了,意见就多了,换句话说,道业的成就就相当困难。所以人数实在讲不必多,愈少愈好,大家心清净,真正是志同道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这一生有成就。人多了是搞热闹,热闹里面,烦恼就多,是非就多,你如何能得清净心?如何能够叫你自己烦恼轻、智慧长?这是道业,所以我们不在乎这些。

  至於道场,一般人常常顾虑,道场要开销,道场要生活,不得已不能不拉信徒,信徒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钱,要有信徒,那你的心都往外跑了,这种观念说老实话就是不信佛。佛法头一个讲「信」,「信」字都没有了,不相信佛。如果真正相信佛,「我绝对不找人,我没有饭吃了,佛送饭来,菩萨送饭来」,你要有这种信仰,你的道心就坚固了,就是清净心了。

  早年,那一年是我四十五岁,夏天,结夏安居,基隆大觉寺灵源老和尚邀请我,在结夏安居当中给他们讲《楞严经》。过去很多人给我算命看相,说我活不了四十五岁,那一年是我四十五岁,我讲《楞严经》讲了三分之一,《楞严经》十卷,第三卷讲完,生病了,心里一想,时间到了,所以不必找医生,也不必吃药,就回家老实念佛等往生,念了一个月,病就好了,也就没事了,那一年我记得很清楚。

  大觉寺的那个小讲堂也不太大,大概比我们这个房子大一点,听众四十多人都是出家众,因为结夏安居是为他们讲的。讲堂的旁边就是天王殿,供韦驮菩萨,供四大天王。因为那个道场的经忏佛事很多,所以我就跟他们说,大家应当在家里研究经教,老实念佛,不要搞法会,不要搞经忏佛事,没得吃了,是韦驮菩萨护法的,如果真的我们修行人一心办道没有道粮了,韦驮菩萨要撤职查办的。我那时候讲这个话,他们听了都心惊肉跳的,「你怎么敢讲这个话?」我讲的是句句实话。我们要相信佛,相信护法神,他真的护持我们,所以我们就可以不要去找人,不要去巴结人,看人家的脸色,那个没意思,正法才能够住世。我说你们今天不相信佛菩萨,不相信护法神,你要去相信那些信徒,那有什么办法!那就叫无可奈何,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你看看佛门自古以来的这些高僧大德,感应不可思议,不要说出家人,在家居士一样。唐朝的李通玄居士,这是一位修持很好的人,他想发心替《华严经》作个注解,想找一个清静的环境,在山上就遇到一头老虎,他对老虎讲「我想找个清静环境来写《华严经》注解,你知不知道哪里有地方?」老虎就点头,他说「好,你替我带路」。老虎就带他到一个山洞里,的确非常幽静,那里头住了一窝的老虎。李老居士一看这个环境不错,很理想,老虎就搬家搬走了,那个地方让给他。他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面,谁去伺候他?他是凡夫也要吃饭,三餐饭、生活谁照顾?当时就来了两位年轻的女孩子伺候他,所有一切需要的东西都给他预备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毫缺乏。老居士一心写注解,两个人照顾他,从没有问过她「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从来没问过,没有说过一句话。到他这部书写完之后,完成了,再去想到这两位女子照顾他这么长的时间,想问问她们叫什么名字,结果两个人不见了,以后到山下村庄去打听,没有这个人。佛菩萨示现来照顾,这在李长者传记里有,记得很清楚。佛菩萨会示现,会变化人来伺候你、来照顾你,不要你操一点心。

  以应身来照顾大家的,像当年国清寺中,文殊、普贤在厨房里烧饭,阿弥陀佛化身来舂米给大家吃,佛菩萨来伺候照顾。你只要真的一心去办道,一切有护法神照顾,有诸佛菩萨照顾,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出家人有诸佛护念、龙天护持,在家人修道也得诸佛护念、龙天护持,佛法没有特别照顾出家人,平等的。我们这个道场四众在一起,一心向道,感应不可思议,一定是感应道交的。所以经典,诸位一定要晓得字字句句里头真实的含义,我们信心才会定下来。

无量寿经大意  (第二集)  1996/02  澳洲布里斯本市  档名:02-029-0002

  当前,自己一定要知道我是凡夫,我不是菩萨再来的,我没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我没有把握往生。在这个时候,什么最重要?往生净土第一重要。弘法利生可以摆到第二、第三,你才是个聪明人,才真正觉悟了。因为生到净土,你的能力恢复了,你可以到尽虚空遍法界弘法利生。如果这一生当中,我现在把弘法利生摆在第一,最重要,往生摆在其次,你一口气不来,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一轮回,这一生所修行的就忘得干干净净,你岂不是大错特错!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人,怎么肯做这个傻事情?所以晓得我们今天是求生净土是第一,换句话说,我们修清净心是第一,其余的这些工作我们附带做的。虽附带做,我们也很认真、也很负责,我们随缘而不攀缘,就是有机会在现前,我们认真努力来做。虽做,记住,《金刚经》上说过的,要若无其事,如果损害我们清净心,宁可不做。古大德教我们的,唐朝庞居士就说过「好事不如无事」。他是个大富长者,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集中船上,沉到江底下。人家说,你那么多的钱,做点慈善事业帮助别人不好吗?他撂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想想这个味道。

  所以,人家找到我们了,我们是要替他做事;他要不找,我谢谢他,我才不去拉信徒,才不去向人化缘。向人化缘,那叫找事做,那叫无事生事,那个错了。人家供养送来了,我们应当替他做。所以多就多做,少就少做,没,最好了,没就不做。事实真相要看清楚,清净心是第一。真的是世界危脆,人命无常,求生净土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事情。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六十九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69

  所以在家同修们,如果要真的发慈悲心,决定护持出家的法师,不能叫出家法师去搞这些世间事务。我讲这世间事务是管理道场,闲杂事情太多了。你要真正成就这个出家人,让这个出家人远离一切干扰。每天电话都是干扰,你们没有事情,打电话给法师干什么?写信给法师干什么?告诉你,破坏法师的修学,无非是打电话给他、写信给他,把他拉回来,拉到地狱去,不让他成就,不就是这么回事情?法师自己烦恼习气深重,居士喜欢这个法师,法师再攀缘拉信徒,落在名闻利养,眼前可以得一点小利,死了以后阿鼻地狱去了。你要晓得那个法师也不是好惹的,到了阿鼻地狱,见了阎罗王,「哪些信徒他来找我的」,把你们统统都拉进去了,一个也跑不掉;「不是他常常来找我,我是个好修行人」,他要到那里去辩论。

  我今天特别提这个话,是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这么一点小成就,我是现代人,值得你们做参考。我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没有干扰;所有一切干扰,居士给我承当下去了,这是真正护持我。早年韩馆长护持三十年如一日,什么事情都不要我过问,所以我有个清净心,每天能读诵大乘,合了经本,思惟经义,这才有个悟处,年年境界不相同,月月境界不相同。我对韩馆长感恩,她成就我的。无论什么人找我,先要通过她那一关;打电话她接,我不接;你们写给我的信件,她拆、她先看,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我不要理。请我讲经,都要通过她那一关,她审察可不可以去。

  韩馆长往生了,真的往生了,这个功德就很大,你们都不知道,她真正成就我,我弘法利生的功德,她要分一半去。她走了之后,李居士承担这个事情,今天每个地方邀请我讲经,我都把这些讯息告诉他,由他来决定,他决定哪个地方可以去,哪个地方没有必要,我在这里听他的。你们供养我的钱全给居士林,那个红包我看都没看过,拆都没拆开过,我也不晓得多少,全部交给他。所以我在这边,依旧是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我这一生才有这么一点成就。你们如果要统统都管的话,也能有我的成就,你比我高明太多了,我自叹不如,我比不上你。我的心是定的,是清净的。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二集)  1999/9/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2

现在人不知道和睦相处,互助合作,我们做出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做出来给人看。要做!

  我到澳洲买了一个教堂,基督教的教堂,这个教堂已经很破旧了,把它整修。整修出之后,可以使用了,我就办了一个敦亲睦邻的餐会,请我们的邻居、街坊邻居,我发请帖给他,请他们来吃饭,来了很多人。我们给他介绍,我们到这个地方来,来做什么的,把我们的理念介绍给他。因为这个小城真正是纯一基督教,没有其他宗教,我们去了,这是外面宗教来了,开始他们也有点紧张,我们把我们跟他一介绍之后,才了解了。我说: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来读书学习。

  大概我们这个餐点做得还不错,他们吃了很满意,吃完之后来跟我讲,他说:法师,你这种活动多办几次好不好?我说:好!既然大家欢喜,每个星期六,每个星期六的晚餐,温馨晚宴,每个星期六。所以跟当地人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打成一片,和睦相处。我们只请他吃饭,只陪他聊天,决不谈宗教,决不拉信徒。这两年下来之后,大家心就很平和了,觉得我们是善人、是好人,这他们肯定的。没想到这世间还有这样的好心人,我们是好心人。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四六集)  2003/7/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46

  最近,中国凤凰电视台要找我去做一次讲演,我的讲题「雍正皇帝上谕」。好像我们这里也印了不少,也已经印出来了,看看你们同学能不能拿到。清朝前三个皇帝,好皇帝!所以国家有一百多年承平盛世。这个盛世怎么来的?教化来的。雍正做皇帝虽然只有十三年,影响很大,他确确实实是好皇帝,以身作则。我们今天讲种族团结、宗教团结,这个宗教团结是雍正皇帝提出来的。那个时候是儒、释、道三教,他说三教是一家,三教是一体,应该三教合一,不要彼此毁谤,这上谕里头讲得很好。所以我是用他这材料来作讲题,符合现代世界上提倡的多元文化。我们宗教要团结,族群要团结,我们中国最初讲团结的是雍正皇帝,三百年前就讲宗教要团结,宗教要和合。宗教都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果说是我们这一个宗教里面有很多派别,这彼此派别互相不往来,那成什么话?这就大错特错。

  我在三年前到日本去访问,日本净土宗也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在欢迎会上我们统统都见面了,我去的时候都来欢迎。散会之后,就有日本的朋友告诉我,他说:他们这些宗派平常都不往来的,法师你今天来,他们能够都来,这很难得,这是盛会。我才晓得彼此平常不往来。日本如是,我们台湾也不例外,很多寺庙里面都不相往来,互相拉信徒,彼此自赞毁他,不相往来。所以我听了之后,我也很难过。

  我离开的时候有个欢送会,他们都来了,欢送会上我就说话,也劝他们大家不可以不往来。为什么?佛教无论是哪个宗派,不要说是我们净土宗,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每个宗派依据的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如果我们彼此互相毁谤,这就是毁谤三宝。我净土宗好,你禅宗不如我。禅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传的?那你毁谤禅就是毁谤释迦牟尼佛,你毁谤禅宗经典,你就谤法,历代依照禅宗修学的人那是僧,你就是谤僧;谤佛、谤法、谤僧,你看看《戒经》里面结罪,你将来果报在阿鼻地狱,错了!

  佛教导我们的是互相赞叹,不可以互相毁谤,你看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的法门不一样,没有看到有一个人说:我这个法门好,别人都不如我。一个也没看到。你所看到的是每一个善知识都说:法门很多,我只懂得一个,你要参学,我不如他们。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不是自己夸张去毁谤别人,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我说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是亲兄弟,不同的宗派我们是亲兄弟。我们自己要不往来,要互相毁谤,就像一个家庭,一个父母生了十几个儿子,儿子彼此都互相敌视、互相不往来,你说那个父母心多难过。我说同样道理,我们各个宗派不相往来,释迦牟尼佛天天流眼泪。我们这后世的学生叫大不敬、大不孝,你学佛还想成就,哪有这种道理!你的成就都在阿鼻地狱。所以我劝他们,我们自己要团结,要常常往来,要常常走动,像一家人的样子。

  对於不同的宗教?不同宗教是我们的堂兄弟、表兄弟,还是一家人,不可以毁谤,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和谐,世界才会太平。不可以敌视,敌视就有斗争,就有战争,就有痛苦。我们现在需要安定,需要和平,需要化解冲突,那就要肯定所有不同宗教是我们的堂兄弟、表兄弟,一家人!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佛,要学上帝。《圣经》里面讲「上帝爱世人」,这句话意思很广!爱世人不一定是基督教徒,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你是人,上帝爱世人。

  我在日本,基督教有个牧师,石井牧师,在日本很有名、很有地位。他来访问我,在电视台,访问在电视台播出。他提了很多问题,这个牧师非常开明,他是大学教授。他最后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我们基督教就是心量太小,不能包容。他问我:法师,你看看这有什么法子能解决?我就告诉他:解决这问题就在《圣经》上。他说:《圣经》,《圣经》哪个地方?我就跟他讲:上帝爱世人。有、有!上帝爱世人,没有说爱基督徒。所以我就跟他讲:上帝爱我。我然后讲:不爱你。他说:为什么?我说:上帝爱世人,我也爱世人,所以上帝会爱我;你只爱上帝不爱世人,所以上帝不爱你。

  上帝怎么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太抽象了,上帝怎么爱世人?上帝一定需要他的信徒、他的神职人员,代表上帝去爱世人。我说这就对了。佛弟子代表佛菩萨把慈悲心给一切众生,你们神职人员要代表上帝爱世人。他服了。解决问题都在你经典上,只要依教奉行,你才是真正神的儿女,众神尊敬。你今天只知道尊敬神,不懂得神的意思,神爱世人,你们不爱世人,你们跟世人对立,神心里多难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要明了。所以石井跟我也交上好朋友了,每次到日本去,我们都会见面。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六四集)  2004/4/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64

  第三个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你决定是有利益,没有妨害的,你就放心了。宗教最怕拉信徒,所以他们对我很好,净土法门法师不拉信徒,从来不拉信徒的,这就放心了。所做的,对大家统统都是有利益的。第四个同事,你们愿意做的,我也愿意做。所以宗教里面活动,不管哪个宗教的活动,他们最重要的日子、最大的活动,我们都参加,他欢喜。好像是二000年,二000年是大日子,新加坡基督教大主教圣诞夜的弥撒,通知我们,我带了五十个出家人,穿袍搭衣参加他的活动,非常壮观。他们的信徒看了很惊讶,怎么来了这么多和尚,跟他们一起做弥撒,这同事。所以,我们的活动他也来参加,我们主动先参加他们活动,然后我们办活动他也会来参加。慢慢就变成一家人,自己家里困难问题也会拿来讨论、来请教。最好的方法是组团旅游,因为这是个机会教育,去旅游至少十几二十天,天天在一起从早到晚,什么话都谈,彼此就熟了,彼此了解了。所以,旅游是宗教团结最好的方法,这四摄法才能把宗教团结起来。在家里,四摄法团结家人,在公司行号里头,团结员工、团结你的顾客。无论在什么地方,四摄法很灵,这是佛陀教的公共关系法,非常管用。摄受众生,所以得手足网缦相。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三集)  2012/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43

  居住在这个地方,跟这个地方的邻居一定结缘,变成一家人。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我跟新加坡九个宗教结缘,一年的时间,九个宗教变成兄弟姐妹,政府欢喜,有助於社会安定和谐。我们得带头干,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一定跟邻居结缘,吃的东西,每天上市场去买东西,买点糖果、买点点心,回来大家分,每家送一点。你每个星期去送一次,一个月的时间那些邻居见到你面都笑口常开,都跟你打招呼,都说你这个人好,为什么这么好。待人应当要好,我们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是很好吗?大家都高兴,时间愈久变成老朋友,真正关怀。我们出门,门都可以不必锁,邻居都替我照顾,你说你多好!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为什么不干?干就有效果。所以佛门弟子无论到哪个地方,要广结法缘,自己生活宁愿节俭一点,清苦一点,多给别人。衣服、玩具,邻居有小朋友,我们看到,到市场随便看到了就买,哪家小朋友喜欢什么,买点小东西送给他。慢慢久了,他就真正发现你们是好人,他就会向你学习,我们就会把佛教介绍给他。他不来找我们,我们不说,一定他先开口,他先想学,我们就请他来听课。我们道场每天讲课,还有早晚功课,他喜欢看我们的仪规,参加我们早晚课,喜欢听讲就进讲堂,慢慢都来了。与他们宗教冲不冲突?不冲突。绝不破坏别人宗教,那你来听是了解佛法、认识佛法,这好事情。我不要求你信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你明白,你知道,所以大家很开心不拉他的信徒。

  他们宗教一些领导都欢喜,净土法门法师绝对不会宣传佛教高於其他宗教,没有,从来没说过这句话,宗教是平等的。净土法门法师绝对不会拉信徒,不会叫人改变宗教。我劝他们来听佛教,来听讲,为什么?求智慧,会提升你的宗教,对你宗教有好处,不会破坏,不赞成改变宗教。我们主张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互相学习。我学他们的宗教,我讲他们的经典。他们来找我,在新加坡天主教来找我,请我讲《玫瑰经》,《玫瑰经》是他们的早晚功课,我给他们讲过一遍,还有光碟,现在在全世界很多天主教的地方都在流通。我讲过《古兰经》,大家欢喜!我告诉他们,我读《新旧约》、读《圣经》,我是最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都呆了,他说为什么?我要不是最虔诚的基督教徒,《圣经》的东西我念不懂,他服了。我读《古兰经》,我说我是最虔诚的穆斯林,不是虔诚的穆斯林,《古兰经》看不懂。我先带头,所以经典我都能讲,我讲不在阿訇之下,也不在牧师、神父之下,我都能讲,他们都很喜欢听我讲。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确实是一家,宗教会带给全世界的和谐,化解一切冲突。这个工作我们做了十几年,做得很成功!

  再过几天我到澳洲去一趟,五天就回来,去干什么?澳洲我居住的小城,他们宗教举行大团结,这好事情,所以我要去参加,看看他们的团结。宗教互相往来,佛教活动他们会来参加,他们的活动我们也去参加。在以前宗教活动,只看到本教,没有看到其他宗教;现在宗教活动的时候,各个宗教面孔都出现。我记得2000年,我在新加坡,天主教圣诞节望弥撒的时候,我们佛教披著袈裟,穿海青披著袈裟五十个人,进入他们教堂一起做弥撒。大家都看得很奇怪,五十多个人很壮观,统统是海青袈裟,政府欢喜。所以我们很多活动都在一起的,他们活动我参加,我们活动他也来参加,每个宗教面孔你都看到,在过去没有过的。大的活动,像联合国的活动,我有这个缘分,我把他们统统都带去。在联合国大会堂,我们手牵著手十个宗教为世界和平祈祷,联合国头一次,从来没有过。我们这个活动之后,联合国对宗教刮目相看,特别成立一个宗教办公室,以前没有。我们这一次活动影响很大,告诉:宗教是爱好和平的,那些少数极端分子那是利用宗教。所以宗教一定要回归教育,宗教一定要教学,信仰宗教人一定要了解它的教义,什么问题都化解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0集)  2012/3/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4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宗教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宗教       净土法门)  

 其它: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惟觉法师: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 

 王雷泉教授:“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