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六部曲修行法为我指明了修行路标


   日期:2013/11/16 15: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佛法难闻,打七不易

末学今年通过传统文化这个根须闻到了佛法,摆脱了多年以来对佛法“迷信、落后”的错误看法,其实末学家里人,妈妈、哥哥、妹妹都已学佛几年,特别是妈妈也时常唠叨,叫末学没事时念念“阿弥陀佛”,末学只是口头应允,哪里肯念,贡高我慢的自己哪里肯喜闻佛法,更别说念佛号了。总觉得学佛是妈妈等那些赋闲在家的老太太们的解闷的活动,自己工作忙碌,即便是有闲暇时间也想用来会会朋友,放松一下自己,哪有时间学佛呀!

机缘巧合,今年经朋友介绍,参加《道德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说他还在讲一门功课叫《六祖坛经》,老师是大德,香港人(在此给老师鞠一躬)。进到《六祖坛经》的课场,末学只听了一节课,就再也不想听了,觉得没有意思。但是太太听得津津有味,持续听下去。又过了几个礼拜,《六祖坛经》会场的组织者给末学太太及其他同修们讲,他有一套《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光碟,可以免费结缘,太太结缘了一套回家,随便放在电脑旁边。又过了2、3个礼拜,太太拿出该光碟在电脑上看,末学以为她在看韩剧,还耻笑她低级趣味,她严肃的告诉末学,她看的不是韩剧,而是一套光盘,末学瞅了一眼,觉得没有意思,便离开了。太太每天晚上在看,有时在笑,有时表情凝重,末学有点纳闷。到了第4天晚上,太太在看时,末学俯下身来也跟着看了一会,觉得讲得非常好,于是把碟取出来,拿到客厅的DVD上看,看了后感触良多,后来又看了《名称删除》、《山西小院》等光碟,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十分愚痴:观念陈旧、保守落后、固步自封、井蛙之见…于是开始涉猎佛法方面的资料和讯息,也开始看《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俞静意公遇灶神记》等文章。读了《了凡四训》,觉得自己没有了凡之德之学,倒有很多了凡之病之慢,得改得好好改!

大德们教导我们从善要从断恶开始,于是开始吃素、持戒,然后放生、行善等。

自已一个人在琢磨修行,总觉得不行,于是到网上搜索学佛、地藏经有关的QQ群,于是便得以进入到广州道场群,发现师兄们都很精进,而且经常会谈论起“打七”,什么是“打七”,于是搜索了解,原来“打七”是一种修行方法,末学看了介绍后觉得心中很欢喜,但是平常工作很忙,有点时间想好好陪陪家里人,特别是学佛以后,做事总要求自己要先为别人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可能一个人放下家人去“打七”,怎么办?要“打七”就得全家人一块去,太太要去,孩子要去,这样末学才能安心去“打七”。末学计划在国庆去“打七”,于是早早就报了名。

要实现全家人“打七”的计划不容易,大人和小孩“打七”不在一个地方,孩子放到一个地方是否安全,吃住是否安心,太太能不能去?其实家里边太太的工作比较难做,因为她虽然已读《地藏经》,但依然认为修行就是读读经就好了,干嘛搞得大张旗鼓,干嘛那么“执着”,而且她怕吃苦…怎么办?

先从孩子开始做起吧,于是末学告诉孩子:人如果不修行造恶他的苦和甜是个定数,人有两种活法:一种是先苦后甜,就是年轻时候,吃些苦,把苦消磨掉,到年老时剩下的是快乐;另一种是先甜后苦,就是年轻拼命享受,把自己的“甜”都享受完了,到年老时只剩下苦了。末学问他选择哪种活法,孩子断然的告诉末学选择第一种活法,末学心中暗喜。于是又跟孩子说,如果国庆七天假末学送你去一个地方既能吃苦,又能和很多小朋友一块游戏,你去不去,孩子说去,末学进一步说不许反悔之类的话,孩子欣然接受。

于是末学开始准备“打七”的用品,在网上先给自己买了2条瑜伽练功裤,又到柜子里看看自己的T恤够不够,觉得一切都没有问题,只差做太太工作了。于是平常有事无事就给她讲,其实学佛要忏悔的,不忏悔所修的福报会有染污云云,但是太太表面上应允,实际上她依然没有接受,后来想干脆末学和孩子都去了,她也只有去了,强行实施吧。

国庆长假日益临近,太太总问末学长假怎么安排,末学说会告诉你的,以此借故拖延。终于到了要摊牌的时候了,也就是在29号晚上,太太又问起国庆的安排,末学说去“打七”,她十分坚决的拒绝了,后来末学又给她做工作,说去看看,反正在从化离家又不远,不适应就回来,就这样末学一家终于如愿以偿,全家人一起打地藏七。

二、辛苦承受,努力精进

末学和太太送完孩子到达道场已是30日晚上9点左右,到达了道场,义工师兄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特别让末学感动的是,那么晚了,师兄还下厨给末学做饭。想到多天追求“打七”的梦想,今日得以实现,心里还是暖暖的。安排住下并简单的吃了点饭之后(师兄做的炒面真的挺好吃)就睡下了。

“打七”的第一天早上有师兄叫早,很不情愿的起了床,4点钟啊,这么多年来除了失眠,什么时候起过这么早?洗漱完毕进入佛堂,发现少荣师兄已在佛堂,并且已有师兄在拜忏了,于是末学也跟着拜了起来,拜忏对末学来讲还行。拜完忏开始诵经,诵经是末学的弱项,在上学时候末学最不擅长读课文了,更何况来道场前末学只读诵了5遍《地藏经》,而且读的磕磕巴巴,很不流畅。

读之前少用师兄强调要尽量跪诵,开始读了,末学才发现末学跟不上,读着读着就跑了,读着读着就读错了,膝盖很疼,但是看看前面的师兄笔挺跪立便不敢懈怠,只是腰疼得厉害,感觉到腰椎要撑不住了,要断裂的感觉。

师兄们说凡遇到疼痛均是冤亲债主在作祟,想想自己伤害过的众生不计其数:有蛇,有啄木鸟、有刺猬,有麻雀,有蜻蜓,有蝉,有青蛙,有马蜂,有蚯蚓,有蚕蛹,有蝲蛄,有鱼,有虾,有蟹,有毛毛虫等等,上面这些觉得多数不是以满足自己口服为目的的杀害,纯粹是为了取乐而产生的杀害,更有多年因为满足口服而造的无边罪业、杀业,不仅如此还有数不清次的故意伤害众生的行为…想起众生的苦,想起众生的痛,这点苦、痛又能算得了什么?于是咬牙坚持,几天后发现腰不疼了。

第一天中午末学问太太感觉如何,太太说末学是她的菩萨,把她引领进修行大道,她说头天晚上来到道场很是失望,比她想象的还差,但是拜了忏,闻了道理后觉得很好,很殊胜!末学心里很舒服!

晚上绕佛,跪了1天的膝盖很疼,晚上又要跪,心里实在不愿意接受,但是又怎么能如此颓废呢?于是勉强跪下来,念佛时心里很不清静,总在想:怎么还不完呢?眼睛总时不时的看那个挂钟。由于有这种想法念佛时似乎口是心非…

第二天拜忏、跪经好了很多,诵经流畅了不少,虽然偶尔也将诸如“四天王天”念成“四大天王”,但是此类错误在减少,心中很高兴。

到了晚上忏悔时间,师兄们很踊跃,而自己在犯嘀咕,因为太太在,自己干得有些破事不能让太太知道,于是决定前几天先不忏,但是太太很有勇气,第一天就上前忏悔了,而且忏悔了对公婆心怀怨恨这件事,末学心里很感动:太太不也是末学的菩萨吗?她不是在鼓励末学也忏悔吗?

大德们说过:忏悔是洗涤心灵,《弟子规》也讲“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末学怎么不明理啊!在师兄和太太的鼓励下末学也走上台忏悔,主要忏悔末学的杀业,美其名曰分步忏悔,实际上是自己怯懦,没有勇气将自己的恶业发露。

第一天的时候孩子打电话过来说是在那边(嘉禾)不错,但是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一直没有打电话过来,末学们打电话过去也没有人接,开始有点担心,于是晚上给当初报名的师兄打电话,师兄宽慰末学说:放心吧,孩子没事。但是自己还是不放心,大约是第四天孩子打电话过来,说他可高兴了,心终于放下了,看来这些担心是多么没有必要,愚痴啊!

第四天放生,这是大家期盼的时刻,此前少用师兄就说放生之后,大家会轻松很多,自己心中疑惑冤亲债主能这么轻松原谅自己?

那天放生主要放的是泥鳅和螺丝,而且放生仪轨和其他地方也大不一样,把物命放完之后,大家异口同声的喊:回来吧,阿弥陀佛!此时末学心流涌沸,末学真正感到对不起那些被末学杀害、伤害的众生,于是末学使劲的喊,使劲的叫,希望已放生的物命早日往生西方,希望被末学伤害的众生能够早日往生。放生结束回到道场,心中好像释怀,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在第五天、第六天末学要求自己要更加精进,所有诵经均需全程跪完,念由心起,行由心示,有此一念,竟能全部跪诵,读经的流利程度也大为改观,心中甚喜!而且在第五天晚上也全面忏悔了自己的罪业,杀盗YIN妄,贪嗔痴慢,逐一发露!之后心情释然。

“打七”结束的时间日近,倍觉机会难得,于是拜忏更加主动,诵经也更加诚意!

最后一天,儿童七师兄打电话过来要末学们一块参加孩子打七的节目,到了嘉禾道场看到孩子很活泼,知道他真的过得不错。孩子们精心排练的节目很精彩,最后一个环节是给父母洗脚,末学本打算让孩子给太太洗洗就好了,可是孩子坚持要给两个人都洗,想到父母养育之恩孩子痛哭流涕长时间不能自已,望着孩子稚嫩的小手,在末学脚上搓来搓去,末学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想:孩子懂事了,孩子知道感恩了!同时也异常惭愧:已到不惑之年的自己何尝想过给自己的父母洗过脚,自己真的不如孩子呀!

孩子不也是末学的菩萨吗?孩子感谢父母的时候不也在教末学要感谢自己的父母吗?于是心想今年春节回家一定要给父母洗脚。

三、点滴感应,些许感受

大德们说学佛不求感应,但是末学的感应不是求来的。有的师兄告诉末学学佛所发生的感应不要跟别人讲,但是末学还是要讲出来,以激励那些和末学一样初闻佛法的人:勤心莫退,日日熏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深信佛法,早成正果!

感应一:“打七”第一天,在诵第二部经时,快要结束时感觉自己很不舒服,由于是跪诵,自己不得不坐下来诵读,诵经结束,站起来十分困难,走出道场,顿感头晕目眩,站立不得,本想回宿舍休息一下,道场离宿舍大概有20米远,但是还是坚持不下来,只能原地坐下来,闭上眼睛,这是眼前出现一团火球,非常亮,象炼钢炉里的火一样,越来越亮,最后变成白色,最后又变成一个花朵。图案消失之后,末学站起来,身体很轻松,在此后的拜忏诵经过程中再无出现类似症状。

感应二:“打七”第一天腰疼的厉害,总觉得腰要断了似的,支撑不住身体,很疼,当时不知怎么办。正好那天末学太太跟末学讲她的右腿也疼得厉害,跪不下去,跪下去站不起来,她暗暗发愿,跪不下去就要硬跪,不让冤亲债主障碍得逞,一天下来,到晚上时腿不疼了。她的感受让末学倍受鼓舞,第二天末学也不理会腰疼一事,不知不觉中,腰不疼了,没有那种疼感了。

感应三:从“打七”第一天开始,末学的背部就一直感觉到很硬,彭得很紧,放松不下来,平常其实就这样。“打七”过程中到下午学习时,得反复调整才能好受一点,“打七”不知不觉疼涨感消失了,末学不知道这是正常的身体恢复,还是学佛感应。

谈到感受,更是良多:

感受一:从攀缘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刚开始闻习佛法时,看了一些视屏,比如国卿居士讲因果,刘素云居士的讲座,王翠明居士讲法齐素云居士等,感觉到他们真幸运,能遇到名师指路,也知道学佛路上各路神通,良莠不齐,暗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遇到名师为末学指路,常常处于想学佛却不知从哪学起,想修行却不知如何渐次习修的困惑…

学习地藏七后,这些事情渐渐明了起来,遵循六部曲修行不就是明师吗,不就是明灯吗?修行之路漫漫且修远,有这么多师兄们的陪伴怎么会感到孤独?有这么多师兄的激励和鼓励怎么会感到失落?有这么多师兄的分享和感悟怎么感到枯燥?

所以由衷的感觉得到六部曲修行就是明师,就是明灯!

感受二修行如同造碗、补碗和洗碗

记不得是哪位大德讲过了,说人生来都有一个大碗 ,是用来装福报的,心量越大,碗的口径越大,装的东西越多。

大德们说修行说先要断恶,断恶实际上就是“补碗”,大家造的恶业就好比腕上漏了个洞,如果不断恶就会使碗的洞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样你修多少功德都漏走了,太可惜了!断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有漏的地方会随着我们的修行慢慢补齐。

忏悔好比“洗碗”,累生累世以来,我们造了无边无尽的恶,恶由心造,亦由心改,忏悔就是承认我们所做的恶业,并发愿从此不再造了。造恶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恶的,忏悔了并发愿不再造了,慢慢就把自己的心洗涤干净了,就好比把装我们福报的碗洗干净了。把这个玩洗干净了之后,我们装进一份功德就是纯净纯善的功德,没有任何染污,如果结合前边的补碗,我们造的功德才会越积越多。诵经、行善、放生、念佛就是往碗里装功德。

环顾尘世,我们发现那些有福德的人往往心平气和,学佛之前总在想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平顺?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是最大的差别是修行修来的差别,面对同样的事情,处理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有的人比较激进,有的人沉默寡言心生闷气,有的人豁达开朗,一笑了之,我们往往会羡慕后者,然而很多时候却做不到,为什么,我们的心量太小,心量小就好比装福德的碗太小了,因此佛菩萨给我们设定了一门功课-忍辱波罗蜜,实际上就是修我们的心量的。心量小的人很容易发火,很容易与人计较,往往会导致“火烧功德林”的后果,将辛苦所修化为乌有。当然心量大首先是能“忍”,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受”,“受”是接受、感化,光能“忍”是把外边的不如意事收回来,不能“化”的话不会是真正的心量大,只有“忍”了并且“化”了,心量才能真正放大。放大心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放弃自私自利的“小末学”,而顾忌“大末学”。

碗补好了,放大了,洗净了,这是我们放到碗里的功德才会越来越多。

点滴体会,至诚奉献,愿闻者受益!

修行,我们在路上,互相勉励、互相鼓励、互相激励,共同迎接佛菩萨来接引。

感恩师兄们的鼓励以遂末学愿!

感恩佛菩萨加持使末学一气呵成!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广州-慧觉

                               2013年10月15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部曲       修行)(五明学佛网:六部曲       修行)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