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在念我


   日期:2013/10/27 0: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在念我

作者:慧菂



末学是个业障深重的烦恼众生,自听闻净土法门皈依三宝后,如同浴火重生,厌恶娑婆欣求净土,在修行中也遇障碍,险些迷失自己,直到现在心得轻安。末学是《净土》杂志的忠实读者,从中获得殊胜利益,曾萌生过想把这段心路历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想法,但又觉得自己佛学知识浅,修为差,驾驭文字的能力欠缺,所以一直未动笔。这次去东林寺受戒后,心情豁然开朗,觉得即使不能有利于人,对自己也是一种总结与鞭策,虽知才疏学浅,还是怯怯地拿起笔写下这些文字。

曾想在心中自拓一方净土

1981年的一天,我们去东林寺游玩,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寺院。记得当我远远地看到寺院那绛红色的围墙时(那时围墙是红色的),心中产生了莫名的好奇,后来还以一首诗《红墙》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像红丝绒的帷幕/遮住了一团神秘/我想轻轻地掀开/让它袒露在我这俗人眼里。”带着好奇我走进了寺院,看到的是佛菩萨像、僧人以及顶礼膜拜的信众。

那时愚痴之极的我没有礼拜。只是当我的眼睛停留在山墙上偌大的净土二字时,心中产生了一种从未经历过的奇妙感觉,为此当年曾写了篇短文,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像干渴的心田得到了甘露;像酷热的夏季获得清凉;像避开了高分贝的噪音来到了幽静山林;像逃离了污浊之地来到了清净之所,顷刻间尘世间的喧嚣与尘埃荡涤殆尽,恍惚间觉得净土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所在。”

记得当年站在“净土”下面作久久地停留不愿离去。何处是净土呢,一个盲聋喑哑的我怎能知晓。也许净土二字给我产生的震撼太大了,后又写了一首《净土》为题的小诗,后两句:“何不在心中拓一方净土呢,筑起一道防噪音的城。”现在想起来也许是自性的“我”在作心灵的挣扎吧。多年来一个被尘埃掩没了心性的我,就这样被痛苦所缠绕,为烦恼所裹胁,觉得自己是一个身有家,心却是一个无所依托的人,总是在心中苦苦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之乡,无法排遣时,就把那些凄凉悲怆的心境寄情于纸上:“我问桃花/桃花伤感地为我撒下片片花瓣/我问夏蝉/它只是‘死了死了’凄厉地唱/我问大江/迎接我的是浑浊的波浪/我问高山/只听见山谷轰鸣回响——你在哪理想之乡?你在哪理想之乡……”结果可想而知,得到的只是心壁的回鸣,带来的却是更多的失落与惆怅。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心中爱描绘美好的图画,当画面被浑波污染、被浊浪亵渎、被现实撕扯得七零八落时,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自艾自怜就成了我的自画像。逆境中悲叹命运的多舛,殊不知这全是业力使然,这样的颠倒众生还想自拓一方净土呢,真乃痴人说梦。

净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之乡

记得一次偶遇一位出家师,那时认为出家人很神秘,就搭讪了几句,后来他送了一本《什么是佛教》的小册子给我,遗憾的是当时对政治和教理类的知识没兴趣,所以也没看进去。但却鬼使神差地写下过“总觉得有一个潜伏的我与佛有缘”的字句。后来女儿念初中时,经常多病多恼,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全部,那种错乱无章的心就想找一个能依怙的地方,这样每年观音菩萨圣诞时会随同信众前去礼拜。那时认为观音菩萨不但是庄严美丽的化身,还是能赐予人平安吉祥的神。那时对佛教的认识仅止于求神拜佛的表象,却不知内蕴着无穷的宝藏。

几年后,偶尔看见恩师传印长老写的一篇序文,觉得他老人家的文笔既有古人的风韵,又有现代人的清新,极为仰慕,又被他那“以净土为归”所吸引,还真有曾使我心灵产生震撼的净土哇,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之乡吗?“有缘幸遇善知识,弥陀圣号作慈航”。知道了“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的念佛法门,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的法门,觉得最适合我这根机陋劣之人了。我佛大慈大悲,只要你真信切愿地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蒙佛接引,虽过十万亿佛土也只是“屈伸臂顷”的事了。自此皈依三宝就成了我新生命的缘起。记得那年正月初八皈依,第二天即我的生日,欣喜之余,写《重生缘》一首:“痴在尘世四十五/皈依三宝新生儿/身在俗地种善果/心追远公念弥陀。”虽然浅陋,却是自己心灵写照。

谈一下当年末学第一次听闻佛号的情景:我向寺院走去,远远地传来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声由远至近,忽然悲从心起,泪流满面,哽咽不止,又怕别人看见。当时不明白究竟,怎会哭成那样,倒有点害怕,后来才知道,经云:“世间人民,得闻阿弥陀名号,若慈心喜悦,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是累世尝行佛道。”这才释然。想到我当初看到净土二字的强烈感受,不懂佛法却写下“总觉得有一个潜伏的我与佛有缘”,初闻佛号泪流不止,想来也许“累世尝行佛道”,与净土有缘、与佛有缘,只是一失足成隔世之迷,又不知所从地在这业海中起伏沉浮。那时不知因果,实厌恶这不堪的娑婆,想舍弃生命的往事不寒而栗,如那样,不但与佛与净土失之交臂,还要堕人那万劫不复之地。

这是佛在念我啊

在我皈依佛门的第二年,因修为太差,疲于应付现前的障境,有过一段心力交瘁的经历,整天沉迷在愁风苦雨中,完全被障。那段时间根本没心思念佛,但每每佛号又会自己从心中升起,我曾对一位同修说:“这是佛在念我啊”。是佛不舍我这业障深重的愚痴众生。我开始告诫自己:“这娑婆多苦啊,你现在的毕生所愿就是净土,即使现在心做不了主,身口的主还是能做的,即使口念弥陀心散乱是没用的,你也决不能放弃!”就这样由佛号支撑着跌跌撞撞地走过了那片荆棘。

末学是外地退休回沪的,工资较低,回沪曾另谋了一份工作以贴补家用,并想做点功德。虽早晚做功课,只有晚上念佛,但经常身在打坐,口在念佛,心会被白天的琐事所占据,念佛一直不得力,自己已到了“渐渐鸡皮鹤发”的年龄了,看莲池大师七笔勾中:“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想祖师那种出世间的超然与洒脱,不正是我们这些佛弟子应效法的吗?可是我辈惭愧,心中自诩是一个出离心很强的人,还被这贪之绳所缠缚。实在不能这样下去了,经济能维持生计即可,功德也可以随力随缘去做,念佛人别因小失大而耽误了念佛的正因。作为一个厌离娑婆欣生净土的佛弟子,一定要坚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语,坚信阿弥陀佛的愿力,谨记祖师大德的劝勉,休生二志,只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虽遥尚易生

东林寺乃净土宗祖庭,近年来,大安法师率领着全寺僧众,续远祖之遗风,创办起东林莲社;圆果公之夙愿,那仰之弥高的东林大佛已巍巍地屹立在山巅之上,看宝相微微低垂着双目,仿佛在慈念着颠沛流离迷失方向的浪子;那永恒不变的右手,似乎在等待着接引随时归来的他们。下方:“回来吧,孩子!”如同慈父在呼唤,使多少迫切希望归家的游子俯首顶礼,泣不成声。

现在东林祖庭已是净业行人云集的念佛道场,也成了我每年必去的地方。在这里能经常接触到一些有修为的莲友,这些善知识的勇猛精进就是我行为的楷模,见贤思齐吧。善导大师云:“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末学认为遇到好强缘,心生惭愧,就能转化为增上缘。在他们的引领下,除了共修外,末学念佛的定课由原来初进莲社一万余声递增到现在的五万余声,礼佛由原来的几十拜递增到二百八十余拜。那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东林佛号也是我的好乐,一位莲友送给我一部录有法师讲经、东林佛号等的播放机,其中一种女声唱的东林佛号,总觉得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西方传来。有时我一个人在家会随之放声高唱,家人下班,我把声音拧小,希望他们也能得到熏习。

这次受了菩萨戒后,如同褪去了一件尘染的衣裳,神清气爽。原来还喜欢看电视里的法制节目,看到那些人性的沦丧发点感慨,已知道虽然有的是被冤枉的,但更多的应是因果律中的业力种子开花结果的必然,何必作那无谓的感慨、浪费宝贵的时光呢。在此我要感恩我的先生为不影响我,他总把电视声音调到最低最低,甚至戴上耳机。感恩我的女儿,她不但对我很支持,更令人欣喜的是她已开始念佛了,而且已有了到东林寺皈依的念头。我对她说:“原来老妈羡慕别人夫妻双修,现在我们母女双修了。”西归之路上有亲人同行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

惰性本是我等劣根者的通病,所以在这里我特别要感恩祖师大德与大德法师们的劝勉,不敢放逸;还要感恩那些用行动激励我的莲友,羞于懈怠。现在妄念的云彩还会经常飘起,与有的莲友相比还差得很远,我还要努力而行之,使自己趋臻圆满。

“空房渐朽应难住”,祖师的教诲,使我们深深地清楚,这四大因缘合和的身体终会朽坏,只要信真愿切的念佛,一定“净土虽遥尚易生”。“信因果至极处则无担忧,信佛力至极处则坦然具力。”相信因果再也不会怨天尤人,当然谁也不愿意遭逢障境,当业力现前时,不管是顺境逆境,就心平气和地让这业报之身承受它该承受的一切吧。“念佛消旧业,持戒止新殃。”相信佛力,坦然地等待着阿弥陀佛的接引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