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应供的意思


   日期:2013/9/15 20: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应供的意思


第二『应供』。「《大论》曰: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以是故佛名应供」,这是应供的意思。佛诸结使除尽,结使就是烦恼,见思烦恼除尽了,尘沙烦恼也除尽了,无明烦恼也除尽了,这就是现在科学所谓的回归零能量点,得一切智慧。理性全现了,就明心见性,他应该接受一切天地众生的供养。

为什么?这个人是福田,供养他有福报,真正有大福报的人。他给一切众生带来了大福德,大福报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所以应该接受大众供养。而佛,只要是开悟都是佛,无论是在家、出家,佛接受大众供养是很有限的。戒经里面说得好,他所接受的供养只有四种,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叫四事供养,这四种供养,其它的不要。

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表演得干净利落,真的是最好的榜样。一生,到圆寂的时候,八十岁走的时候,他在树林里面走的,不是在房子里头,就是在野外。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讲经教学也有不错的环境,像竹林精舍、祇园精舍。

那是国王、大富长者他们私人的财产,请佛到那里讲经说法,佛很随缘,你诚心诚意请他,他就去。他没有接受财产的供养,我常说,佛接受的是使用权,他不接受所有权,财产是主人的。佛这个经讲完了他就离开,别处去了,没有拘束,他太自在了。如果有个地方,他就不能走了,要常住在那里。

佛不会做这种示现,但是祖师可以,祖师不是佛。祖师是什么身分?菩萨的身分、声闻的身分,再比丘的身分。他不是大彻大悟,他不是明心见性,他要在一个安定的环境当中去修行,希望达到佛的境界。安定的环境修行比到处云游要好,而且佛确实是主张,真正修行人、佛弟子,没有开悟之前住阿兰若。

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寂静处,很安静的地方,没有闲杂人来。所以,中国古时候兰若,就是寺院丛林,都建筑在山上。深山以前没有路,要想到那里去很难,不是真正发心参学的,谁愿意走这么远的路?尤其山路很难走。所以佛这一生的示现,我们要了解他的意义,要向他学习。

为什么不建一个道场?一生过着云游的生活,哪里有缘哪里去,居无定所,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的。这表示什么?放下,我们常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释迦牟尼佛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做得很彻底,表演得圆满,到家了。这是四事供养,是应该接受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九集)2011/12/29 檔名:02-037-010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应供的意思)(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应供的意思)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