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佛陀成佛以后开始做什么事呢?


   日期:2013/9/9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得到这个智慧以后,当然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因为他必须有这个过渡,那么佛陀得到中道以后,他就从山上走下来,又开始接触人群了,那么我们看佛陀做什么事呢?转法轮相,那么这一段很长,我们先拢总的把它念一遍。

  经云:释梵祈请,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受菩萨记,成等正觉。

  那么佛陀从一种出离的解脱道经过十一年的苦行,那么跟禅定的修学以后,他在菩提树下觉悟到了一个中道的微妙不可思议的智慧,他觉得说,其实一个人不一定要远离人群的,当然这个是他经过远离以后,又回归的一个从空出假的过程。

  那么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从众生的相状当中来修无量的波罗密的法,所以他开始转法轮,从空出假,那么转法轮的经文当中,我们先从古德的这个科判先大分成两大科:第一个是众生的祈请,众生请法;第二个是佛陀的宣说。先看众生的祈请:

  释梵祈请,请转法轮。在经典上说佛陀成道以后,他得微妙法以后,他没有马上的启义说法,他是入这个真如三昧,他的内心先享受游于甚深法性三昧,他内心当中先安住在空性一段时间,当然他空性,他不像小乘的空性他没有愿力的,他是带有慈悲愿力的空性,那么他干什么呢?等待众生的祈请,这个时候释提桓因跟大梵天王,释提桓因是欲界的天王,大梵天王是三界的天王,这两个是足够代表所有三界众生的。他们两个从天上下来,跪在佛陀前跟佛陀说,你无量劫来行菩萨道,你发了菩提心,你心中所发的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成就微妙法了,不应该自受用,你应该跟众生分享。这个时候佛陀才从三昧当中出来转法轮。

  这点古人就解释了,说为什么佛陀没有主动说法,而等待众生的祈请呢?因为法要有人祈请,这样子才能创造一种恭敬的因缘。如果众生没有请,佛陀主动说法,大家不珍惜,这个时候说法者有过失听法者得不到利益。所以佛法的代代相传都要有人祈请,就是创造一种恭敬的因缘,这个时候说法者很恭敬,听法者也很恭敬,这个时候使之容易感应得到说法的利益。这一段说明众生的祈请,这以下正式说明佛陀宣说。

  佛陀用什么方式说法呢?先看总标,这一段总标:

  以佛游步,佛吼而吼。佛陀说法有两种方式,第一个身业用身体说法,以佛游步。佛陀的清净庄严的威仪,让大家产生恭敬心,欢喜心。在《大智度论》上说它说如果你生长在佛陀的时代,你亲眼看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威仪,它说这个人要你去死,你毫不犹豫就会去死,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百劫修相好,三祗修福慧,其实佛陀三大阿僧祗劫已经成佛了。他为什么还花一百劫修相好,因为要让众生产生欢喜心啦,你就知道佛陀的三十二想不可思议啊。

  那么《大智度论》上说为什么佛陀要现出这么庄严的相状呢?龙树菩萨说,因为佛法的道理都是违背你的思考,我们的思考模式是追求相状的,追求眷属,追求财富,追求房子,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相状是有过失的,所以佛陀的佛法的道理是严重的违背我们的思考模式。如果佛陀一开始不现出庄严的相状,没有办法摄受我们。那么当然这个就是有幸生长在正法时代,能够看到佛陀是他的福报,他能够承受到以佛游步,他能够感受到佛陀的庄严,很快能够生起恭敬心,这就是为什么佛在世的时候很多的比丘,佛陀三言两语就证果了,因为他有佛陀身业的摄受,佛陀的身体还在,他可以采取威仪摄受你,他可以用光明神通摄受你,这个是佛陀的身业的说法。第二个佛吼而吼,佛陀当然主要的透过口业,因为那个时候印度没有文字,所以所有的道理都是从口业,口耳相传。那么这个是一个总标,佛陀的说法是由身业跟口业两个法来交互的运用。这个总标,再看别明。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说明说法的功德,最后再说明说法的次第。我们先看佛陀说法的内容,这个地方讲出了八段:

  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有八段。

  这八段,古德把它切成两块,前面四个是讲众生的学习的过程,后面四个是讲佛陀施设法门的一个善巧。我们先看佛陀这一块,是佛陀说法是采取什么方式,佛陀采取的方式,第一个是震法雷,这个古人叫做法无碍。佛陀的觉悟道理是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体验,他从相状里面先悟到因果的道理,悟到无常的苦谛,再悟到中道的真空妙有,这个道理深妙不可思议。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是一般人能够马上接受的,所以佛陀要施设一些方便门,先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所以佛陀怎么办呢?施设念佛法门,施设布施法门,施设持戒法门,佛陀要示现很多很多的门,让我们慢慢的进入到这个房子里面来,这个雷就是有这个触动你的善根,春雷一打,百花萌芽,虽然我们过去生也有善根,但是这个善根要有这个雷一打才能够触动,所以我们要透过很多法门,有些人你看中国佛教,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唱一唱很感动,就学佛了,这个炉香赞就是一个法门。

  曜法电这个法门的背后有义无碍,所有的法门都有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事修一定有理观。

  每一个法门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道,在引导这个法门的。就象你这个脚一定有眼睛一样,比方说净土门的念佛法门,你创造一个佛号音声这是一个法门,其实创造佛号不难,但是你怎么引导佛号这是理观。净土宗理观只有一个就是顺从本愿,这就是净土宗的道。

  圣道门的道呢,它不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它一定要有一个即空,即假,即中的三观的智慧,空假中的智慧以它为道。所以这个曜法电,电就是光明,佛法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外道做什么事,他只是知道这一个行为,他不知道这个当中有什么智慧来引导,他没有波般智慧所以他不能构成波罗蜜。佛法所做的每一个动作,背后一定有一个道引导你的,所以这是不同的地方,所以它的雷完了以后,它电出现光明,义无碍。

  第三个辞无碍,修行不是简单的,佛陀要创造很多的言词来解释这个法门,来鼓励我们,摄受我们,所以佛陀讲了很多的话来鼓励我们,只要你愿意踏出第一步,你就可以改变。那么佛陀施设很多的言词,就象这个雨来滋润所有的草木,让草木慢慢的成长,言词摄受。

  第四个乐说无碍,佛陀大悲心,你看《楞严经》你看大部的经典,你就会发觉佛陀的慈悲,佛陀讲一个道理绝对不是讲一次,你看佛陀十番显见,佛陀要讲这个真空妙有的道理,用十种角度。先讲第一次你不懂没关系,再讲第二次,你不懂再换一个角度,用十个角度来发明真空妙有的道理。在《楞严经》,佛陀先破妄,七处破妄,破除妄想不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是我们无始劫来攀缘相状沾染了满身的习气,那么破妄以后,显真,有十种角度,十番显见,七处破妄,十番显见。你把这个读完你会觉得佛陀的慈悲心不可思议,考虑太周到了,这就是所谓的乐说无碍。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是采取四个角度,第一个施设法门,开显义理,用言词摄受,最后佛陀重复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厌其烦,这个是约着佛陀这一块来说明佛陀说法的内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