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爱是需要智慧的


   日期:2009/10/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是昨晚在网上读到的一个故事,我一定要与你分享。许多年前,在南方的一所著名大学里,有一个女学生叫夏。夏的授课老师中,有一位年过五十却依然风度翩翩的教授。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谈吐风趣,为人亲切。因而深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女生的喜爱。有的女生甚至视他为偶像,夏便是其中的一个。

有一天,夏约了两个女同学一起去教授家。教授住的是一幢老别墅。她们走到楼前,夏准备敲门的时候,发现门并没有关,只是虚掩着,于是她轻轻地推开了门。这时,她看到了令她极为震惊的一幕。

教授正在拥吻一个女孩,而那个女孩就是他的学生。

看到夏,教授的脸顿时变得像纸一样白,他猛地松开手,表情非常地尴尬。

夏也非常地尴尬。

许多年过去后,说起往事,夏对她的朋友说:“你说我该怎么办?装做没看见转身走掉?走上前去劝说?告诉师母?告诉学校领导?不能。我不能那么做。我如果那么做,教授肯定会身败名裂,家庭也会受到影响。教授一向都很自律,和师母也很相爱。他本人和他的家庭,在学校的口碑都很好。所以,我觉得他是一时冲动,一时糊涂。”

双方都尴尬地站着,仿佛有一百年那么长,其实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几秒钟之后,夏坦然地走了进去。她欢快地笑着,对教授说:“教授,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您可不能偏心哦,请您也吻一下我,好吗?”

教授立即清醒过来。他轻轻地拥抱夏,然后吻了一下她的额头。那一瞬间,夏看见教授的眼睛里有一道泪光闪过。两位女同学也醒悟过来,她们走进去,向教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教授也轻轻地拥抱她们,并吻了一下她们的前额。

一年之后,夏毕业了。离校前,教授给夏寄来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我永远感激你的善良和智慧,是你拯救了我。” 

许多年过去了,教授依然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一个良好的口碑。他更勤奋地研究和著述,在学术上,也成就斐然。



所以,爱是需要智慧的。

所以,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像像鸽子一样驯良,又要像蛇一样灵巧。”不是像蛇一样狡猾,是像蛇一样灵巧。

但是,智慧从哪里来呢?我说,智慧从爱里来。

爱需要智慧。爱里却也可以生出智慧。

夏若不爱老师,又怎么会替老师遮掩呢?又怎么会卫护老师呢?夏若不爱老师,她的智慧也就无从谈起。她既震惊,她也可以失望,不平,以致嫉妒。因为老师也是她的偶像。如果她失望、不平,以致嫉妒,那么,爱慕立刻就会转为怨恨。恨里又怎么生出智慧呢?恨里可以生出谋略,却不能生出智慧。

她爱老师,但她的爱不受私欲牵引,所以,她的爱里就生出了智慧。

智慧比珍珠更美,这世上的一切可爱之物,都不能与之相比。



有句古老的箴言说:“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使徒彼得说:“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遮掩,就是包容。《新约圣经》里有一句“爱是凡事包容。”巴克莱博士认为,这句话也可以译成:“爱能隐蔽一切。”所谓隐蔽,还是遮掩,就是不公开别人隐藏的过错或缺陷。

爱能遮掩。这遮掩还意味着容忍:我的家人或许轻慢我,我的朋友或许背弃我。但我仍然谅解,仍然宽恕。我不公开斥责,我不当众批评。因此,遮掩也是一种爱的表态:我爱你,所以我不计较你的过犯,或你对我的伤害。我爱你,所以我继续接纳你,我继续包容你。

但是,遮掩并不是袒护和包庇,也不是是非不分和善恶不辨。遮掩只是把公开的指责,转为私下的指正。因为我并不盲目。就像夏,她为老师遮掩,是基于她对老师的了解和信任。

爱能遮掩。这遮掩还意味着:我若是不计较人的过犯,上帝也不会计较我的过犯。也就是说,我的爱若能遮掩人的罪,那么,上帝的爱也能遮掩我的罪。或是,当我的爱遮掩人的罪的时候,上帝的爱也一定在遮掩我的罪。

这是肯定的。不然,怎么会有奇异恩典呢?不然,又怎么能叫奇异恩典呢?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缺点和缺陷,我有这么多的恶,上帝却仍然爱我,甚至派遣他的独子来救我。



我读这个故事,我读这句箴言,我就看到人性最良善最优美的那一面。因此,我就像《圣经》里找到钱币的那个妇人一样,又惊喜又欣喜。

我认识一个女孩,长相十分秀美,但右额有个疤痕。倘若露出那个疤痕,她的秀美就大大地打了折扣。所以,她总是留着一排刘海,用刘海来遮掩那个疤痕。有年夏天,一群人去东湖游玩,照相的时候,一个大姐伸手撩她的头发,说,这么热的天,把头发扎起来嘛。女孩立即躲闪,小脸涨得通红。在场的人中,至少有三个人知道她的头发下藏着一个疤痕,但是,没有一个人做声。

这就是遮掩。

你看,人身体上的疤痕,尚且需要遮掩,何况心灵的疤痕呢?何况人生的疤痕呢?这个疤痕,有可能是一种普通的缺陷,有可能是一个凛冽的伤口,也有可能是一桩或几桩令人羞愧的过犯,或丑事。

但是,谁又是完全的人呢?谁又没有疤痕需要用头发或别的东西来遮掩呢?

没有人不需要遮掩,这就如同,没有人不需要宽恕一样。当我宽恕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在被宽恕。当我替人遮掩的时候,我自己也在被人遮掩着。

这世上最有权柄定人罪的那一位,却对那被捉的妓女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撒玛利亚妇人声名狼籍,这世上最有资格轻看她的那一位,却聆听她的倾诉,并视她为朋友。

人生就是一场奋斗,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又疲倦又疲惫,又受创又受伤,当然,也犯错也犯罪。那么,这个时候,当我遇见你的时候,或是,当你遇见我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朋友呢?还是一个批评者?是一个预备理解我们的人呢?还是一个准备审判我们的人?



所以,“爱是不计算人的恶”。(哥林多前书13:5)

所谓计算,就是像会计一样,用一个帐本,把人的过犯或过错,一桩桩一件件地记在上面,生怕遗漏了,生怕遗忘了。

据说,很久以前,在非洲的某个村子里,就有这样的习俗:若是有人得罪了我,或是我憎恨谁,我就在我茅屋的顶上,插一个东西,做为记号,让这个记号时时提醒我,以免我忘记,以免我失去愤怒的热度和憎恨的热情。

直到有一天,基督的声音被传到这里,这个风俗才渐渐消失。

人的本性是牢记人的恶,爱的本性却是忘记人的恶。这个恶既指人的过错,也指人对我的伤害。所谓不计算呢,就是忘记,就是放下。

这是爱的法则,却也是人生快乐的法则。我若要活得快乐,我就要忘记,我就要放下。我若要活得自由,我也要忘记,我也要放下。

有人用一个小故事来比喻这种计算。

一个人正起程前往一个遥远的地方。他要走过许多的乡村和城镇之后,才能抵达那里。在第一个镇子里,他去购买食物,却无端地被小贩侮辱。他很生气,为了记住这份伤害,他就拣了一颗石子放进包里。走出市场不久,他被一个奔跑的人撞倒,那人不仅不道歉,反而恶狠狠地咒骂他。他感到深受伤害,于是又拣了一颗石子放进包里。就这样,离目的地还远得很呢,他就走不动了。就好像要从武汉走到北京 ,他才走到信阳呢,甚至还没走到信阳呢,他就走不动了。因为身上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听这故事的小朋友就说:他也太蠢了吧。

他的确很蠢。但是,我又怎敢确定他就不是我呢?

还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说:“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

倘若夏计算老师的恶,老师恐怕就死定了。倘若上帝计算我的恶, 呵呵,我就是死一百次也不够吧。所以,当我对他人的恶念念不忘的时候,我就该立即睁大我的眼睛,看看自己有多恶,看看自己有多蠢。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当我们不计算人的恶,并愿意为他人遮掩过错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过错,也一定被遮掩了。

(秀,原谅他吧!一直在反省,在寻找答案。秀,如果还了解和相信他,替他遮掩这一切吧,也忘记这一切吧,就像什么都没发生,就像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始终都温柔地对待,好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智慧)(五明学佛网: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章 割爱去贪 

 傅味琴居士:要培养佛弟子爱国爱教和正知正见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