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什么是所知障?


   日期:2009/9/1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多闻与所知障

要享受佛法的好处, 还是得确确实实的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 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们虽然很肯定宗教对社会人心的教化意义,但是他们自己并不信教。他们觉得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但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大部分人来说,宗教可以抚慰人心、安定社会,所以是很好的教化工具。而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不需要宗教的引导与支持。这种现象可说就是‘所知障’或‘知见障’。

‘所知障’是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以这个观念的框架来批评、否定宗教,妨碍了宗教信仰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体验。他们自认为是站在纯客观立场,其实,局内人可能不客观,而局外人不明就理的评论,也未必应能客观。怕就怕所知不多而自以为无所不知。不但对他自己形成了障碍,也可能误导他人而成为信仰宗教的障碍。

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中国知识分子,比较倾向于无宗教的立场,似乎接受个人主义思想的人,就容易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人生并不契合,尤其对于佛教会有若干偏见。比较起来,学理工科学的的除了坚持唯物 史观的人,反而容易接受宗教;所以,也不可说学问好的人就有所知障,就像许多博览群书的人,依旧会选择一种宗教来作终身的依归。

近年来,像这样的风气,不论在国内或国外,知识分子信佛学佛,已经越来越多了。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阿难尊者的自述之词:“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阿难是众多弟子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位,但是他发觉自己对佛法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时常赞美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多闻也是值得嘉奖的。 但是,多闻还要实践,要经验所知的内容,可是一般的人只停留在‘知’与‘解’的层次,就像考古学者考察古代文物,但不会成为古人。所以,要享受佛法的好处,还是得确确实实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不然,在修行的成就上,佛学博士还未必比得上目不识丁的人呢!



噶瑪滇真聽列惹薩解释:

所知障就是所知的障礙,所知的所知來自學習和習染、來自對世界的執取和分別,這就是所知。真正修行佛法求開悟,必須放棄一切所學,淨除所知障。也許你會想,若無這些知識,不懂得分別,如何在現實社會生存?誠然,世俗生活需要知識、常識、學習、分別,要懂得善惡是非。基於世俗的角度,所知越豐富、越能在現實社會生存。但若站在出世間角度,所知越多,所知障相對加重。越不易接納他人,分別心越強。

  未見性之前,一般人心量狹小,尤其常偏私袒護親友所為。譬如自己孩子出狀況,家長的立即反應常是「不可能,我兒子善良又孝順,絕對是人家害他的。」不是緩頰就是為其開罪。為求生存,是非善惡都常顛倒了,更何況正確的善惡標準,也是一時之辨,在某種時空條件下所分析判斷的結果。

达真堪布上师的解答:

所知障有很多种,主要执着三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三轮。我们把三轮都视为真有,然后去执着,这就是所知障。比如说我们吃饭。吃饭,自己是一个轮,所吃的饭是一个轮,吃饭的过程又是一个轮,这是三轮。我们把三轮都执为实有,不知道是空性,不知道是如幻如梦。再比如说我们做功德,做布施,布施者自己,所布施的东西以及布施的过程,做布施的对境,这是三轮。把三轮都视为真有,不知道都是如幻如梦的。这个念就叫所知障。执着法,执着诸法为真有实有,这就是所知障。

我们有两种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本,法我执是所知障的根本。

希热多吉居士的解释:


通俗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觉都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体和不同的见地。由于个体的不同,因此每一个人所在和所处的境遇也不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来看待事物,但是他(她)们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往往都带有狭隘性,不能完全的、客观的看待事物,这就是佛教里讲的所知障。如果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知障。

“所知障”在梵语里是jn~eya^varan!a,在藏文里是s/es-byah!I sgribs-pa,在佛教中对它的解释一般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在《成唯识论》中讲: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huì,指恨、怒、愤)、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可见“所知障”是与“烦恼障”相对应的。(注:萨迦耶见认为在五蕴假和合之生命现象之中,内含一常恒不变的生命主体,为五见之一。其从根本上违背了佛教自作自受的基本原则)

通常影响我们对事物有全面认识的有这样几种“烦恼障”:见(认为所见一定是真)、疑(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惑和疑虑)、无明(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爱(情感觉受导致各种爱)、恚(指恨、怒、愤)、慢(傲慢)。因为烦恼障的产生,障碍我们如实知道事物本具的真如法性,造成我们对事物有偏见、断见、歧见、妄见等等的产生,因此形成了我们的“所知障”。所以所知障又被称作智障、智碍。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所知障”,这里用唐朝慧忠国师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下。慧忠国师,俗姓冉,越州诸暨(浙江诸暨)人,幼时不会讲话,从未踏越家门前的横桥一步。十六岁时,家里来了一位禅师,他远远迎面遥向禅师礼拜,双亲及亲友见了这种情形,都为他的举止感到惊讶不已,慧忠当时便乞求出家。他听闻六祖慧能大师之名,就前往叩谒参学近十一年的岁月。因此在禅林中,他与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神会、永嘉玄觉等四人,并称为六祖门下五大宗匠,与神会同在北方弘扬六祖禅风,批评当时在南方(江西)阐扬“平常心是道”的马祖道一,驳斥南方禅者不重视经典而随意说法的作风,所以慧忠国师平日特别重视经律论的教学。

其后,慧忠国师游历无数名山大川,例如五岭、罗浮、四明、天目、白崖、紫阁、武当等诸山,或者在松下安居,或者在岩石禅定。清风朗月,白日江河,皆能身心融为一境。在参访慧能大师的十一年中间,六十二、三岁左右,中宗嗣圣七年(六九○)时,进入南阳白崖山党子谷(河南南阳),自此长居于此,四十多年不下山,天下的学者风从而至,超过千人。

唐朝代宗即位之后,对慧忠国师礼遇有加,于是迁住光宅寺。有一天,代宗召见一人,自号太白山人,不明真实姓名与年龄。代宗告诉慧忠国师:“此人自认是一代奇人,颇有见解,敬请国师考验。”慧忠国师先看看太白山人,然后问道:“陛下说你是一位异士,请问你有什么特长?”

太白山人说:“我会识山、识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认字,无一不精,并长于算命。”

慧忠国师道:“请问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呢?还是雌山呢?”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山本无自性,更没有雄雌之分,因太白山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答不出来。)

慧忠国师又指着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呢?”

山人说:“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国师又在地上写了“一”字,问:“这是什么字?”

山人回答:“一字。”

慧忠不以为然,纠正他的话:“土上加‘一’,应当是‘王’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前有指地,作为铺陈,其后划一,定有关联。太白山人因忽略前面的铺陈,因此想当然认为只是一个一字。正所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识局部,不识整体)


慧忠国师又问:“现在,我再请问你:三七共是多少?”

山人回答:“三七是二十一,谁人不知?”

慧忠国师说:“三和七合起来是十,怎么一定会是二十一呢?”

(三七可以为加减乘除任一,慧忠国师并无刻意说明用何法,因此各种可能都有,太白山人以己见推测慧忠国师说的是乘法,因此掉入慧忠国师的陷阱)。

生活当中,很多人常常不屑于听完别人在说什么,不屑于看完别人写的是什么,只凭自己主观臆断,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再以这个观念去臆断、揣测、批评别人,因此常常会做出象太白山人那样好笑的事情出来,这些都是所知障和烦恼障的表现。

以佛教的观点看现在的专家学者,绝大部分人都有所知障。因为他们可能长于自己的专一学科或领域,但若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来看,以专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长视角去看这个整体,则必然是不全面和有偏颇的。因此对于专家的话不能盲目听信,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佛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开视界的工具,这就是佛教的思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所知障)(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所知障)  

 所缘境与所知障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合儒法师:什么是法执和所知障?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嘎玛仁波切: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烦恼障重的人选阿弥陀经,所知障重的人选无量 

 化永法师:有没有能去除所知障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