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放下,并不重视“事”上的放下,重在“心”里


   日期:2013/7/20 23: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放下,并不重视“事”上的放下,重在“心”里

 

“憬兴曰:‘从佛无贪善根而现。”

“无贪善根”,我们参考资料在第七页里头,这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下来的。

 “谓于五欲之境。”

“五欲”是“色、声、香、味、触”,这个五种。对这个五种:

“不贪、不着、不爱、不乐。”

这四桩事情很难。

“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

三善根,还有“无嗔善根”、“无痴善根”,合起来叫三善根。几个人真修?

“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五欲”里头第一个是“色欲”,这个“色”是物质,范围非常广大,特别是男女之色,这是属于眼根,眼见色,包括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第二个是音声,耳所对的;第三个是“香”,鼻根所对的;“味”是舌根所对的;“触”是身体所对的。真能放下了,为什么?真正知道这些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放下,并不重视这些事上的放下,重在心里。心里面真的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就真放下了;心里没有放下,把这些事放下了,事上不接触了,闭关了、住茅棚了,与外面完全断绝了,这不就放下了吗?心里头还挂念着,没放下!大乘教里头“论心不论事”,跟小乘不一样。小乘容易,小乘是“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戒好持;大乘戒难持,大乘戒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难!事上,事上接引众生,大乘菩萨衣冠、身上还佩有璎珞,这小乘是不许可的,他度众生,众生欢喜,这就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他心里一尘不染,小乘做不到。小乘在事上没有犯,就是不犯戒;大乘事上没有犯,起心动念他犯戒了、他破戒了。这就是大乘比小乘难,大乘比小乘高,高在这些地方。大乘度众生广,他没有障碍,“贪、嗔、痴”确确实实转过来了。憬兴法师说得好,“从佛无贪善根而现”。

“亦除众生贪浊之心,故清静。”

佛给众生做榜样、做好样子,众生向佛、菩萨学习,也能够万缘放下。弥勒菩萨,布袋和尚教人,这个和尚也非常特殊,跟济公长老差不多,也是一天到晚游化在人间,背一个大布袋。别人供养,统统放在布袋里头。人家问他佛法,他也不说话,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手放下,做出这个样子给人看,人家一看,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把布袋背起来走了,不理会了,就走了。这是大乘,放下之后要提起。提起什么?度一切众生。

……

“道之光明也。道体清净,离一切过垢,照破无明之闇,故曰道光。”

“道体”就是真心,真心没过失,真心没染污。惠能大师见性,第一句话就是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体”。他的五句话,前面两句是讲“体”,自性的“体”,清静、不生不灭。后面两句是讲“相”,“本自具足”,这是“体”的“相”;“本无动摇”,它是寂灭的、它是不动的。这就是为什么要修定,修定才能开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重在心里)(五明学佛网:放下       重在心里)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 

 如瑞法师:从内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