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教入门 六


   日期:2009/8/2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助念的意义与规则
一、前言

  今天我非常欢喜,能见到这麽多人来参加。我希望诸位不是只来听一次开示,而是真正地发心,参加本寺念佛会助念团的实际活动。

  我们的念佛会已成立两年多了,也曾经组成过助念组,但成绩并不理想。原因是:一则参加的人员太少;二则大家恐怕参加以後,常常要到病危病故的人家去助念;三则大家担心晚上回家会太迟。因此,既然诸位今天来参加,我祈愿以三宝的加持力,愿大家能发长远心、发菩萨心。

  今後,我们的助念团会组成数个小组,各小组的组长之间,能相互调配。只要属於本会会员病危病故者,不论在什麽情况下,一定要派人前去助念。


二、本会助念的对象

  (1)以念佛会会员为第一优先。也就是说,莲友中若知道某一位会员病危,或直接接获其家属通知,我们便一定派人前往助念。

  (2)本念佛会会员的近亲家属。如父母、子女及配偶,为第二优先。

  (3)会员的亲属。亲属有近亲及远亲之分,由於本会人力有限,故以近亲如兄弟姊妹、祖父母为第三类对象。

  (4)若助念团之人力不足,则以优先次第,仅为会员本人助念。

  (5)请求助念者,须已加入本会三个月以上,并经常参加本会共修者。会员三个月内未到会共修,除本寺热心之护法外,即失去请求权。

三、助念的意义

  人都会死,但死後往那里去呢?若不解脱生死,便是轮回生死。生死中又有两条路:一是上生天、人、神的三善道;一是下堕地狱、饿鬼、畜生的三种恶趣。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产生的功效。

  对病危者而言,首先要使他知道并相信,只要念佛必生净土。因为,一般人在临命终时,能得心不颠倒、意不贪恋是不多的,而助念者的佛号,声声入耳,正可使病危者避免恐惧、焦虑、舍不得等颠倒妄想,而将念头导入一心向往净土的正念。如果病危者心里尚有恐惧、焦虑、舍不得等杂乱心,便会促使他下堕而难以上生。
  至於佛的本愿力量,根据□[无量寿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最初发愿时,曾开殊胜方便:虽十恶五逆之人,於临命终时,若遇善知识,说法安慰,教令念佛,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彼佛净土。今日的助念者,便是病危者的善知识,劝他念佛,也助他念佛,助他至心称念弥陀圣号,此即是藉著助念者的力量,加上佛的本愿力,而使临命终的人往生净土。如已解脱生死者,临终由人助念,便是和他结净土缘,恭送他往生莲界。

四、助念所需法物

  (1)两把引磬,敲上、下板,不需木鱼。

  (2)准备一尊金色的阿弥陀佛接引像,佛像高度以病危者躺在床上所能看到者为准。

  (3)携带香炉,准备檀香或沉香制成的上等末香或线香。若烧线香,则只需一柱即能使满室生香,长短大小约能燃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为佳。至於蜡烛,则可带可不带,因为现在到处都有电灯。

  (4)若能带些素雅的鲜花最好,如果时间来不及,不带也无妨。

  (5)助念者在一接到助念的通知後,即须心系佛号,恳切至诚,身心肃穆,直到返家为止,不得轻举言笑。出家众衣袍须整齐,在家众则穿海青。

  (6)带供佛的清水及小杯子,以及助念者自己喝的饮水及杯子。

五、助念的方式

  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落:

  第一、对神智清楚者,应先说法安慰,劝导一心念佛,由出家的法师或助念团领众的居士来说。内容为:「某某居士,现在请你什麽也不要想,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生,不一定可喜;死,也不一定可怕。离开人间後,若能够往生西方佛国,最最幸福。现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还不该往生,阿弥陀佛是大医王,他会使你马上恢复健康的。现在大众来为你助念,你能念,就小声地跟著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著我们念的佛号,心里跟著默念。什麽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佛国净土的七宝莲池。」同时,要劝告其家属,助念时不要向病人嘘寒问暖,或让亲友摸头触脚,如果方便的话,家属最好随著我们一起念佛。假如其家属根本不相信三宝,不同意我们助念,则不必强求留下,当即刻离去,只有在心中为其助念。

  另外,当助念者进入病危者的家里,千万不可检视其衣物,或东张西望,或任意闯入其他房间。如此,则万一他们家里丢失东西,我们也惹不上嫌疑了。所以,一进病家的门,供妥佛像,就开始说法助念。
  
  第二、如果病危者已经神智不清了,我们仍然要为他开示佛法。所谓神智不清,可分两种,一是身体虽不能动、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但心里还是清清楚楚,耳朵可能还听得见,所以还是当他是神智清楚的人,可以对他作简短的开示。二是已经断气了,但你不要失望地说:「他已经去了,我们走吧。」既然来了,我们还是要说法及助念的。
  人断气以後,有三种可能,一是造大恶业的人,一死以後,马上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涂。二是净业深厚的人,死後往生净土,禅定功夫深厚的人,死後往生禅定天;又善业力量强的人,则往生人间及欲天。三是随各人的业力,等待因缘而生於三界中的六道。死後与生前的过渡阶段,称为中有身或中阴身。但是,有的人虽已断气,生理上已经死亡,他的神识却可能认为自己仍然活著,或仍守住遗体而没有离开。因此,人死之後十二小时内,不要移动死者的身体;最好不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埋葬或火化,能在一星期之後则更好。在遗体还没有全部冰冷,还有些温热的情况下,不要去摸触、移动,或抚□痛哭,因为这样可能会扰乱亡者的神识。因此我们到达丧家以後,最好能立刻开始念佛。再者,亡者即使已於死後立即下堕、转生或往生,助念仍然有益於亡者的超生、增福及莲品高升。

六、助念的规则

  既然我们相信人死後,神识仍未离开身体,所以正常的助念时间是十二个小时,不可以随便念几句就走了。要分成几组,轮流值班,一组四个小时;或分两组,每两个小时轮流休息。
  怎麽念法呢?不需要唱赞佛偈,一开始就举: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接下来连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如果我们刚到,病患就要断气了,则省略前面二句,就位以後,马上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的时候,自己本身要专注一意,声音要整齐清越,不要太快太高声,也不要悲戚或急躁,以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和谐、安宁的声音,轻轻地念。使得病人能在安详、恬静、怡悦、自在的情况下往生。至於引磬,也要轻轻地敲,不要太用力。
  助念者如果是分成两组,那麽一组正在念时,另一组不可离开太远;吃饭的时间,也由两组轮流交替著助念。能够维持十二个小时佛声不断是最好,如果人员不足,而□能派人去助念两个小时的话,那也比无人助念来得好。 
  连续念六字洪名,每次接替换班时,也维持同样的速度与声浪,直到助念结束之前,始转「阿弥陀佛」四字佛号,然後接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唱毕回向偈,如果病患或亡者尚未皈依三宝,有法师同去时,当由法师为之授三皈依。若仅居士前去,也可代某一特定的法师为之说三皈。为亡者授三皈依时,当请他的全体家人或家人的代表代为接受。皈依词是这样的:

  (1)我某某人(病患、亡者的岫W),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

  (2)我某某人(病患或亡者的岫W),已经皈依佛、已经皈依法、已经皈依僧。(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

  (3)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

  三皈依完毕,接著念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如果亡者的家人不会拜佛,也不懂三宝的意义,应当先教他们拜佛,并略说三皈要义。对於未受三皈的亡者说三皈,乃是必需的,应该列为助念的条件之一。说完三皈回向,就可以离开了。
  现在有人用念佛的录音带来助念,也不能说它没有用,□是录音带是没有心的,所以也没有感应力,以人助念,则可由助念者的愿心、信心,来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录音带也能带动病者念佛,然其气氛及功效与人助念相比,则大不相同。除非不得已,最好不用录音带代替助念。

  另外有一项必须遵守的规矩是:助念的人,不接受病患及丧家的饮食招待,不得收受红包。不仅在家居士没有理由收受红包,出家众也不得因了助念而收红包,否则便成了变相的经忏应赴了。如果,有些人家因为是他们主动请求我们去助念,不给钱,就好像欠了我们什麽,那就告诉他们:为人助念,是我们修行的法门之一,目的不是为钱而来,若有人要为病危者或亡故者作功德,可到寺院布施供养,但那已是另外的事,当与助念无关。有的家属一定要给钱,那我们可收红纸袋而将钱还给他,这种做法成习惯之後,大家便会感到自然。如果出外助念时,既受饮食招待,又收红包作衬,便失去助念的意义了。

  如果经过十二个小时的助念,病危者突然病况好转,该怎麽办?这也正是助念的目的之一,能以助念功德为人植福延龄,岂非更好。佛法本为活人的现实所需而设,岂仅为了人死之後的前途应世?

七、净土法门略释

  最後,我要说明的是,由於农禅寺举办禅七、禅训等的活动,许多人便认为我们专事禅修,跟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是无关的。其实我们一年举办两次禅七,也举行两次佛七。本寺有禅坐会,也有念佛会。而且净土可分为四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不论修禅、修净,其最终目的,皆是常寂光净土。修行而不生净土,岂不是邪见的外道?常寂光净土是诸佛共证同在的大涅盘境,阿弥陀佛称为法界藏身,当然不离四等净土。所以,禅的修行者,既不离弥陀,也必生净土。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主张修持「念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入门)(五明学佛网:佛教       入门)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