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谦卑的人一定诚敬


   日期:2013/6/11 23: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谦卑的人一定诚敬

 

遇到善知识,遇到善知识自己本身具备的条件要足,什么条件?诚敬。绝对不是善知识要求学生对他真诚恭敬,那不是善知识,善知识绝对不会有任何要求。为什么要诚敬?诚敬是性德,只有性德才能够契入心性;不是诚敬,你是妄心,妄心入不了真实境界,就这么个道理。老师取学生,确确实实是这个标准,这个学生,你看他这人真诚、恭敬、老实,这是个人才,他能成就,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会特别照顾。他天天在观察,天天在帮助你,分寸拿捏得非常准确,为什么?过分对你好的时候,你起了傲慢心,贡高我慢心;如果对你冷淡的时候,你心灰意冷,都不能学到东西。所以老师对你一定是不即不离,完全是自自然然的长成。我们过去常常有这种想法,以后遇到的时候,真的,真是这样的。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一个人到台湾去的,跟着军队去的,那个时候不跟军队就到不了台湾,我那个时候二十二岁,只有从军到台湾。到台湾之后人地生疏,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人,很想读书没有钱,缴不起学费。在军中服务待遇非常微薄,仅仅能够维持自己很低水平的生活,这样的困境当中只有靠自修。书本非常缺乏,纵然是有,买不起,怎么办?只有去抄,星期假日到图书馆去借书借来抄,哪有现在这么方便?遇到方东美先生是知道他是安徽桐城人,是老乡,虽然不认识,是老乡,就套着老乡的关系给他写一封信,信里附了一篇文章给他看。目的呢?没有别的,希望能同意我在学校去旁听他的课,那个时候对哲学很有兴趣。信寄出去这是一个试探,能不能有什么后果不知道,也不去想它。一个星期回信收到,他寄来,约我到他家去见面,我到他家里第一次见面,就是我那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见面之后问了我很多话,我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希望能到学校旁听。他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六十年前),你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我听了这句话,就是凉水浇头,希望完全没有了,所以当然表情就很沮丧、很难过。我们这样坐了大概五、六分钟,坐了五、六分钟他老人家又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是作梦都不敢想的,在他家里的小客厅、小圆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跟他学哲学概论是这么学来的。

以后,他的学生很多,大概这种教学只有我一个。所以方老师很多成就的学生,包括香港新亚书院的院长唐君毅,也是方老师的学生,听到之后对我才另眼相看。他说「方老师的眼睛长在头顶上,谁都没看中,他能看中你,单独教你,你一定有长处。」实在讲我什么长处都没有,真正讲长处就是对老师的恭敬,这是从小父母教的,沾这一点光。我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跟李老师的时间长,十年,都是一点诚敬心。没有诚敬,什么也学不到,大概就是我跟一般学生比,我比他们诚敬心要多几分,就靠这个。这六十年过了,我的经历当中,我就非常肯定印光大师的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印祖只讲到这里。我后头加了几句,一百分的诚敬得一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没有真诚恭敬什么都得不到。真诚恭敬要培养,从哪里培养?培养自己的谦虚,谦虚还不够,应该讲谦卑,谦卑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你们去看看《了凡四训》,你看了凡先生他对于一些读书人上京去赶考,他的判断哪个人可以考取,哪个人考不取,都被他料中,他会看相吗?不会。他看什么?就看这个读书人的言行举止,如果真正表现谦虚的,这个人决定考中,他的标准就这么一点点。

《四训》里头讲得清楚,他劝他的儿子要学谦卑,谦卑的人一定诚敬,诚敬的人一定能够契入心性。有一丝毫骄慢就考不中,《了凡四训》也举了一个反的例子,有个人去赶考,自己非常自负,他文章写得好,他对一些同学也瞧不起。他去考没考中,心里很不服,大骂这个考试官没有眼睛,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取?他在那里发作大骂的时候,旁边有个老道在旁边笑笑,笑他。他就很生气,就对这老道,「你为什么笑我?」他说:我笑你,你的文章大概不怎么太好。「你没有看过我文章,你怎么知道?」我看你发这个脾气,就知道你写不出好文章。这个读书人难得,一听之后,老道讲的话有道理,所以马上就谦恭,就在老道面前忏悔,老道就教他,以后他真改过自新,三年之后再去考,考中了。了凡先生看人没有别的本事,他不是一个命相家,他就看人有没有诚敬,言行举止是不是端庄、是不是老成、是不是恭敬,从这里看,连世间法成败的关键都在此地,又何况是佛法?要紧,不是不要紧。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O集)2011/5/19 檔名:02-039-042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谦卑的人       一定诚敬)(五明学佛网:谦卑的人       一定诚敬)  

 傲慢的人损福报很快,谦卑的人得福报 

 净土法门法师:谦卑的人一定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