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我学佛的三个阶段:看山是山


   日期:2013/5/10 17: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佛3年之后,不想讲话了。也不想激动,不想感动,当然更不想悲伤,不再嗔恨。

回想3年学佛历程。刚开始学佛,无比激动,大哭大笑,大悲大喜,大慨大叹,感恩佛陀慈悲,忏悔自己罪障,心生无限责任,誓要弘法利生。我心惊涛骇浪,狂乱蒸腾。因为学了一点经教义理,懂得一点因果报应,心中有了标尺,总拿这把标尺去衡量别人,看谁都不顺眼,总是挑人毛病,动不动就教训人。所以处处与人格格不入。学佛学得众叛亲离,人人反感。成为众矢之的,人人敬而远之,苦不堪言。是为第一阶段。

之后开始宣讲,逢人就发佛法光碟和书,见人就“劝导”别人回家孝敬父母、改过行善、常念阿弥陀佛等等,并声情并茂诉说自己看完《名称删除》之后的“顿悟”和忏悔,以自己的经历来诉说学佛后的感悟、 变化和对佛菩萨的无限感恩,以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度化他人”。见人不理,就心生愠怒,以为他们冥顽不化,没有善根,不懂因果,福慧微浅。而自己俨然佛陀代表,肩担无限责任,要净化社会风气,重建良好道德,并以身作则印经放生,供养道场,编辑刊登佛法文章,甚至拜访领导人,期望以他们的影响力弘法利生。去道场做义工,扫地刷碗,看望老人,捡拾垃圾,见人鞠躬,无论对方信佛与否就说“阿弥陀佛”,为的是“给人种金刚种子”。在道场,看到有的同修喜欢评头论足、聚众言非,就心生傲慢,轻视他人,进而划清界限,以显清高。或者从网上下载法师的开示塞给他们,希望他们“醒悟忏悔”,“希望大家和合僧团”。心中被“爱”困迫,被“责任”驱使,到处宣讲佛法,时时祝福,常常忏悔,处处攀缘。弘法弘得惊心动魄,表面功夫。有人亲近有人躲避,有人赞扬有人嘲笑。以为自己心怀社会,放眼众生,太虚法界,时而慈悲无量,时而悲伤慨叹。是为第二阶段。

自己好在还有点善根,信佛学佛不动摇,在学佛的道路上坚定不移,要走下去。在黑暗中摸索了半生,终于看到了光明,不放弃,不转弯,要一直走到光明彼岸。蒙佛慈悲,走过惊涛骇浪,峰尖浪谷,狂心渐渐回落。

看到很多法师以及法师身边的人,相貌庄严,光彩熠熠却柔和沉默,自己不知浅深,向他们问东问西,高谈阔论,他们笑而不答,或三言两语,或礼貌退让。就以为他们看起来有修持,但实际上可能没有,否则为啥不滔滔不绝开示呢!如今才明白,水平是因为流深,心平才不语。半瓶子水一晃就哗哗响。

三年多了,对佛菩萨的感恩有增无减,对佛菩萨的信心与日俱增,对净土的愿望坚定不移,但话不想再讲了,弘法也随缘而为,行善也见势而做,对同修的看法没有了,对人的行为全都理解,无论何事何人出现都能接受。(深刻忏悔自己因学得不如法障碍别人惹人烦恼所犯的过错。)这样的变化也是渐次而行,不知其中的界限,就有那么一天,突然就不想说了,因为废话说得太多;突然有那么一天,也不想做了,因为刻意做的太多,却发现很多该做的没有做,该做些别的了。是为第三阶段。

想起学佛前就知道的一句著名禅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今终有点体会。没学佛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学佛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学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本来如此,为何要去改变别人呢!德行具足,自然影响他人改变。德行不具足,说的每一句话都毫无用处,甚至会让他人烦恼诽谤。

不知对错,不问好坏,只要方向正确,只管前行,因为有人等待,有人护持,最终殊胜光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学佛历程)(五明学佛网:学佛       学佛历程)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