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毁掉一个修行人的八宗罪


   日期:2013/3/24 18: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自:《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三课》



作为修行人,一旦有了断缘心八无暇的任何一个,那就断了修行的因缘,三菩提的苗芽就会凋谢,以至于离开解脱种性,为此叫做“断缘”。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比暂生缘更可怕,暂生缘只是偶尔影响修行,断缘心却能让你从此无法修行,从解脱道路上完全退失。所以,我们一定要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违缘,有的话,应立即依靠对治来断除,同时祈祷上师三宝:以后千万不要遇到,一旦遇到了,也不要让它留存很长时间。

有些人极其可怜,虽然很想修法,自己也舍弃家庭而出了家,可是因为业力现前,或者烦恼非常深重,违缘出现时,自己没办法面对,最后又被卷入红尘俗世中。所以,学佛过程中,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上师三宝的威力和加持不可思议,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上师三宝确实有力量。因此,无论你在哪个道场,行住坐卧都要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这是真正修行人的行为,大家一定要切记!

下面一一阐述断缘心八无暇:

1、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为了他们的利益精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没有时间去修法。即使偶尔有修法的念头,也很快被种种外境所转,不可能付诸于行动。

许多人从孩提一直到老年,根本没有修行的自由。诚如麦彭仁波切所言:“孩提时随父母转,韶华时随朋友转,年迈时随子女转,愚者恒时无自由。”我非常喜欢这个颂词。现在人的确是这样:孩童时,父母天天都管着,自己也耽著一些玩具,把假象执著为实有,没有修法的空闲;年轻时,始终被亲眷好友捆缚着,修行的时间一刹那也难以空出来;老年时,只有随着子女转,对他们言听计从,更没机会去修法。总之,自己一辈子都在他人控制下,没有修行的真实机缘。所以,前辈的高僧大德舍弃今生,将这一切全部抛之脑后,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今生若一直被这些所转,自己的修行绝对无法成就。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尤其对感情、美色特别执著,以至于带来的损害层出不穷,更不要说能去如理修行了。唐代诗人温庭筠说过:“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时看到他们的荒唐之举,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这些人对无实的虚假幻象,竟然耽著得如是强烈,实在可怜!”

若对今世的一切贪执不舍,这个人肯定没有时间修行,甚至还会为了微薄利益而丧命。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与人勾心斗角、大打出手;鸟儿为了一个小虫尸体,也会互相啄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在我们眼里,这些众生所追求的,实在是利益微薄、不值一提。可是也没办法,“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由于执实不悟,只能沉溺在痛苦的漩涡中无力自拔。

对治: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开启修心门扉》为主的修心窍诀中,都强调第一要看破今世,原因就是:如果对今生的一切能看破,无论居士还是出家人,修行必定会成功;反之,假如对现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别好,也不一定有很大收获。因此,每个修行人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

2、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言行举止没有丝毫可信度,所作所为始终不会有长进。这种人从头到脚没一点好的,就像人们所说: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学佛先要做好人,在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变成好修行人。如果人品下劣、恶行昭著,却妄图在佛教中做出一番大事业,这是不现实的。一个人倘若修行好,则一定是好人,因为佛法融入内心之后,与坏人会有很大差别。反过来说,假如坏人的行为一点都不舍弃,那他会不会变成大成就者呢?恐怕很困难的。

古大德在教典中也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难移。”弟子没有智慧、比较愚笨,倒不要紧,在老师的督促下,只要他肯学,慢慢也会变成智者。但如果他人格特别下劣,那就无药可救了,一两天中你对他教育,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段时间他又会故态复萌。

以前,博朵瓦格西对前来依止的人,首先要观察他人格如何:人格不好的,就算智慧出类拔萃,他也不会接纳;如果人格很不错,但智慧有点欠缺,他还是会摄受的。我们上师如意宝的很多教言,比如《胜利道歌》、《教诲甘露明点》等中,也经常提到人格的重要性。我们平时跟众人接触的过程中,确实对法王和古大德的这些教言深信不疑。正如《格言宝藏论》所言:“劣者无论再改造,性情不会变贤善,煤炭无论再改造,其色无法变雪白。”人格低劣之人,即便遇到佛陀般具有德相、有无限大悲和智慧的善知识,也难以获得上师一点一滴的意传加持,反而会与正法背道而驰。所以,这种人没有修行的机会,可称之为转生于无暇处。

对治:要想对治人格恶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说,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极个别人由于善根、种姓比较不错,刚开始时虽然为人很坏,但后来依靠上师的教言和道友的劝导,也能变成善良之人,这种现象偶尔会有。

因此,我们要好好观察,看自己究竟是不是个好人。凡夫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每个人相信自己是好人,就算是最坏的人,也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假如人人都觉得你很坏,你可能真的是坏人;但若大多数人觉得你不错,那也许只是有些人看不惯你的行为而已。总之,大家不要对自己太相信了,不要认为“在这个世间上,我跟文殊菩萨没有差别,只不过个别人嫉妒我罢了,实际上我是个大好人”,也不能这么想。每个人在所难免都有毛病,故于求法过程中,在上师和道友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智者常会观察自己的不足,而愚者只看别人的缺点,所以要想真正变成修行人,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摄受弟子时如是,自己修行时亦如是。

3、无出离心: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剧烈痛苦,或者人间的生老病死、天人的死堕、非天的战争之苦,或者生存于世所饱受的种种身心痛苦,如果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还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幸福,那根本无法产生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我原来也讲过吧,美国一个道友曾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里特别快乐!美国旧金山多么美丽,波士顿如何如何壮观……”当时我就开玩笑:“你不要天天贪著这些啊,不然,你一刹那的出离心也生不起来。”

的确,现在有些人身体没有病,地位、事业、家庭各方面不错时,觉得这个世间还是很美好,却不知一切有为法皆为痛苦的道理。这些人看三界轮回不像火宅,反而像天堂,由于缺少出离心,根本没有趋入佛法的机会。尤其是缺乏因果观念的人,一讲起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内心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无垢光尊者所批评的,这种人的心真如铁球,或像石头一样没有心[1],已经断了解脱的因缘。

假如没有出离心,我们是否会生起更高的境界呢?这很难说。有些人声称:“出离心是小乘法,我修的是大乘密法,绝不用靠下乘的出离心。”这也有点言过其实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基础的话,你的高楼大厦不会很稳固。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也说:“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意思就是,若没有能力饮用池水、河水,又岂能吞下整个大海?同样,假如不修习小乘法,又岂能学习大乘法呢?

现在很多人看不起小乘的出离心、比丘戒、居士戒,一提起这些就头痛,不愿意听,自认为是大瑜伽士,安住于自然本智中,什么都不执著。但这些人就像电影里的坏人一样,对善法不执著,对恶法却执著得很,由于自己还要干坏事,因而对法律一概排斥。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以别解脱戒或出离心为基础,真的很重要。修行人也应该观察自己,看愿不愿意从轮回中脱离出来,若连这种心都没有,那你学法的方向并没有搞定。

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人,耽著今生的比比皆是,不说无上密法和大圆满的境界,甚至一讲起出离心,许多人也不能接受。所以,凡夫人最好不要高谈阔论、自以为是,平时听到简单的教言若都接受不了,那么更高的见修行果,对你来说更会遥之千里。

华智仁波切的每一句话,希望大家务必要记住。那天学院个别人已发愿背诵《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希望你们一定要善始善终,如果真能背下来,我敢保证你会变成很好的修行人。其实能背诵这个的话,里面所有教言都记得住;如果不能背,光是在书上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其中很深的教言无法深入体会。我经常想:“这每一句所讲的,要是能永远记在心里多好啊!”二十年前我刚听这部法时,就这样认为,现在仍有这种感觉,这里面的金刚语,跟世间的任何语言都不相同。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写的,里面说每天至少要看十分钟的书,让自己的智慧充充电,否则,你的思想会停滞不前。既然世间人都这么认为,希望大家也对出世间这么好的法——《大圆满前行》,每天能看一点、记一点,这样久而久之、长期下来,脑海中就会有非常深的印象。所谓修行,并不是一步登天,而需要长期的熏习,这一点,从那些修行非常成功的老修行人身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4、无有正信:如果对佛陀的教法、证法,还有给我们传讲真实不虚教言的上师,连一丝一毫的信心都没有——比如说,《大圆满前行》的法本来了,你觉得跟一张报纸没什么两样;给你传讲最甚深法要的上师来了,你就随便应付一下:“噢,您来了,要不要吃点东西?好,拜拜!”那显然已封闭了佛法的入门,这样一来,也就不能踏上解脱正道。

在修行的过程中,信心和智慧相当重要。若没有智慧,不可能通达一切万法的实相;若没有信心,则无法趋入这样的法门。正如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所言:“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为慧,前行即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我们才会希求佛法;有了智慧以后,才能通达人无我、法无我,或是佛教中四法印的道理等。而在智慧和信心这二者中,智慧是占主要地位的,因为依此可通达万法世俗谛和胜义谛的真相。但要入于这样的境界,必须依靠信心来推动,就像《宝性论》中所说,殊胜的胜义空性也要依靠信心方可证悟[2]。如果你点滴信心也没有,绝不可能入于佛法之门;假如你信心很不错,像有些老修行人、老居士一样,那即使不具足通达万法的智慧,也永远不会在佛法的光明中退转。

一个人若对上师有信心,五年前在上师身边,十年后还会在上师身边,纵然有时受赞叹、有时挨批评,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但怎么样都能挺过去。假如你没有信心的话,今天上师说你的饭做得不好——“哼,不好?那你就找个做得好的人吧!”马上背着包就走了。其实,依止上师也好、为众生发心也好,心眼不要太小了,稍微说一点点,立即就离开,这样不是很好。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又名具诤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各种争论、你争我夺,不比极乐世界每天都是散鲜花赞扬,故要学会修安忍。有些人忍耐力特别弱,别人稍稍说一点,从此再也不理他了,更有甚者,再也不去那个道场了。有些发心人员也如此,别人说他这样做不好,他马上甩手不干了,把工作交待一下就离开。这种人真的很可怜!

要知道,发心或修行十分圆满的人,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违缘、障碍,最后之所以他能成功,就是因为忍得下来。像法王如意宝,不管是摄受弟子、建立道场、弘法利生,都曾遇到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无端诽谤、说种种过失,但上师只要觉得自己的原则和方向没有错,就不在乎这些。所以,大家今后学习也好、弘扬佛法也罢,有坚强的忍耐心非常非常重要,这也是信心的一种标志。看过《中观宝鬘论释》的人都知道,里面讲了智慧的标志和信心的标志,其中,不会离开法、不会离开上师,就是具足信心的标志。

因此,有信心的人最好不要离开上师,也不要离开法。倘若你今天学这个,明天信心就退了,把法本寄回去,又跑到另一个道场去,如此反反复复、来来去去,终将一无所获,没有多大意义,故还是要长期依止,一门深入。所谓一门深入,并不是只看一部《阿弥陀经》,此外什么都不能看,而是对所依止的法门和宗派不要换来换去。不然的话,你依止一位上师,他的仪轨好不容易学下来了,结果又看见更胖一点的上师——“这个上师多庄严、多可爱啊!我闭着眼睛,对他都有无比的信心。今天一定要在他面前,五体投地皈依、祈祷,他是我永远的怙主!”可一两年以后,这个怙主又变了,这样不好。

5、喜爱恶行:喜爱不如法恶行之人,身口意三门桀骜不驯、刚强难化,远离闻思修行、恭敬供养三宝等一切功德,拒正法于千里之外。

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业力吧,对善法没有多大兴趣,对恶法却兴致勃勃、极有信心,这种习气很难对治。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也说:“喜爱恶行,无以对治。”这种人真的很恶劣,对行持佛法一点兴趣都没有,整天在社会上造恶业,做些不如法的行为,如上网、打麻将、喝酒、抽烟、杀生,甚至吸毒等等。《格言宝藏论》专门有一个“恶行品”,就讲了很多恶劣的行为。

喜爱恶行的有些人,也跟自己的业力有关,今生中怎样也无法调柔。如云:“恶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温顺。”恶人住在寂静的山林也会显得异常粗暴,口口声声说要闭关,跟谁都不接触,可是一接触人,就差点把人家吃掉,哪怕在寂静地方住一万年,性格也没办法变得调柔。而正士即使住在喧嚣的城市里,仍然是温雅又善良,如同骏马一样,纵然身处闹市也非常温顺。

很多恶人好像没有善根一样,所有的罪业、恶行方面,他有能力、有兴趣、有欢喜心,而善法方面,一点希求都没有。按弥勒菩萨《经庄严论》的观点,这种人就是断绝解脱缘分者,如颂云:“一向行恶行,普断诸白法,无有解脱分,善少亦无因。”一心想造恶、喜欢恶行的人,完全断绝了一切善法,从而没有解脱的缘分,善法方面一点因缘都没有。但后来麦彭仁波切解释时说:所谓“一点因缘都没有”,只是低劣加否定而已,说明此人距离解脱极其遥远,并不是他永远不能解脱,否则就有不具如来藏的过失了。

对治:喜欢造恶业、喜爱恶事的人,哪怕来多少佛陀或者善知识,也很难以救度。对于这种人,有没有方法对治呢?阿琼堪布说“无以对治”。我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因为跟这些人怎么讲,他也当成耳边风,觉得自己喜欢的是最好的,所以善知识说了也没用,法本看了也生不起兴趣,这种人还是很难调伏的。一旦我们转生成这样,对佛法肯定无力希求,故也是一种无暇处。

6、心离正法:(刚才是从喜爱恶法的角度讲的,此处是从对善法没兴趣的侧面讲。)对不具备善法功德与正法光明的人来说,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或牦牛面前放骨头一样,对闻思修、放生、听经等正法毫无兴趣,一听上师讲这些就兴趣索然,结果自相续也不会生起功德。

当然,不信佛教的人,我们暂时不谈。而信佛教的人当中,有些得到一个法本,就非常欢喜,好像获得如意宝一样,但有些人得到法本时,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他一点感觉都没有,“没事,就放那儿吧!”这种人即使活了一百年,恐怕也生不起什么功德。《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意思是说,有些人活了一百岁,但邪见伪装的不如法行为,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智慧,倒不如只活一天,一心接受真正的智慧。

有些人活的时间很长,可是每天浑浑噩噩,一辈子没有什么实义,这在当今社会上数不胜数。有时候看这些人,一生只是吃饭、睡觉、与人交往,在轮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一直不断地流转,自己却不知寻求解脱,真的很悲哀。如果我们跟他们一模一样,这叫做心离正法,没有修行的机会,即使你修了,也不会产生任何功德,因为一切功德和境界皆依信心、恭敬心而来,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你今天求密法,若觉得密法是诸佛菩萨宣说的微妙精华,自己有缘听闻极为难得,有这样一分恭敬心,那么依靠传承上师的加持,你的相续定会有所改变;如果只把它看做一般的教言,则什么利益也得不到。不要说正法,连世间参加培训班也是如此,若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一点兴趣都没有,恐怕你只是混时间而已,根本得不到任何收获。

对治:大家首先要观察自心,如果对法信心不大,一定要想方设法对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功德产生兴趣;假如实在生不起兴趣,也要对法产生“这很了不起”的感觉。昨前天有个居士说:“我现在对密法生不起信心,怎么办呢?”我说:“《圣行集萃》[3]中有《密宗大成就者奇传》,还有德钦朗巴的《莲师刹土云游记》,你去看一下。”结果有几个人看了以后说:“哎,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些上师简直不可思议!”我告诉他:“如果你对密宗和密宗大德,不是假装的,而是真正产生‘这很了不起’的一颗心,这就是具足信心的标志。然后慢慢地,你的境界便会出现。”

现在有些人对佛法的功德生不起信心,若能多翻阅上师们的传记、多了解前辈大德的行为,就会逐渐产生仰慕之情,这个时候你的想法,跟原来的想法是不相同的。否则,你天天看电视、看报纸,脑子里装满世间乱七八糟的知识,这对今生来世没有任何意义。

7、毁坏律仪:倘若进入小乘后失坏了别解脱戒,或者趋入大乘后退失菩提心,失毁了菩萨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

破戒之人今生来世都痛苦,且对将来获得佛果有障碍。如《沙弥五十颂》云:“破戒则痛苦,亦障获佛果。”所以,守一分以上的戒律极为切要。受了戒以后,应当尽心尽力地护持,假如没有护持好,自相续很容易与恶法相应。

作为凡夫人,一般不愿意被束缚,没有束缚就觉得很快乐,但这并不能成为功德的所依。《心地观经》中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如果没有守别解脱戒和菩萨戒,那么显宗共同乘的功德无法获得;如果共同乘的功德所依都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密法超胜境界,对你来讲更是遥不可及。所以,一个人若毁坏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自己又没有好好忏悔、重新恢复,则也属于无暇之处。

对治:《前行备忘录》中说,倘若破了戒律,一定要如理加以忏悔。一开始受戒就没有失坏过的人,是树立佛陀法幢者,又是摧毁魔幢者;即使失毁了戒律、但能如理忏悔的人,也是树立法幢者、摧毁魔幢者。

在这个世间上,有些高僧大德、护法居士,不管是别解脱戒、菩萨戒,一直没有毁坏过,这种人就像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非常清净,来世会直接前往清净刹土。而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戒律有所损坏,但自己有惭愧心、后悔心,后于相关所依面前又再次受戒,这也属于具戒者。否则,戒律毁坏若一直没有恢复,就不可能有真实的修行机会。

8、失毁誓言:(这是讲密乘戒。)自己接受密乘灌顶之后,就有守护誓言的要求。一旦进入了密乘,以对自己有三法恩[4]的金刚上师,及同行道友为对境,而破了三昧耶戒,那么不仅会自食恶果,而且也将殃及他众,当然也就断绝了成就的缘分。

密宗的誓言有千千万万,有些教言里说,把石头、土粉等执为自相实有也是破誓言。但有些上师认为,不执著的凡夫人是没有的,如果是这样,那凡夫人中不会有清净誓言者。所以,法王如意宝为主的很多上师说,从不严格的角度来讲,对事物的实有执著不算破誓言。然而,你若对密宗金刚上师有严重矛盾,后来一直没有忏悔,或与金刚道友之间互相抵触,把他当成不共戴天的怨敌来对待,这就叫做破誓言。

这个一定要注意!虽然密宗有无数的誓言,包括身口意的誓言,还有二十七种誓言、十四种誓言等不计其数,但是法王如意宝每次灌顶、传密法时都强调,倘若金刚道友之间发生口角,或者不说话,按理来讲,没过夜之前必须忏悔;如果没有做到这样,平时若有互相不说话的情况,则不能进入密宗的坛城,或者共同闻受密法。

最近我在学院中,也准备给大家讲《大圆满愿文》,在这个过程中,希望道友们应该注意:假如有人互相不说话,情况非常严重的话,最好在这之前忏悔,于法师或其他人面前,彼此把事情说清楚;倘若没有这样,这两个人绝对不能进入密宗的坛城和场合中,对此我今天再次重申。因为这两天就要传法了,人多的话,会不会有这种情况也不好说。虽然在我心目中,我们这里的金刚道友和睦相处,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不过有时候也很难讲。希望我这次传密法,最好不要有;一旦真的有,后来被发现的话,要么我停止传法,要么你当场离开,肯定会这样的。

当然,你跟其他人有没有严重矛盾,这一点也没必要问别人,自己应该最清楚。如果有,你应亲自找他一下:“我们俩是不是不说话?我看见你的时候,你好像经常绕着我走。那天我上来时,你正好下来,一见到我,就从那边过去了,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假如有意见,这几天我俩说话好不好?传完法以后,我们再看看,否则可能听不到法了。(众笑)”的确,上师如意宝一再讲过,尤其对上师和道友有矛盾的,绝对不能听密法,历来都是如此,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

上述这八种无暇远离妙法,也称为“解脱灯灭”,一旦具足这些违缘,解脱就没有希望了。所以,作为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务必要仔细观察,千万不要让这些邪行与自相续并存。若能如此,行住卧一切行为都会快乐,不仅今生快乐,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有任何隐患。如佛经中云:“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法华经》亦云:“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因此,修行好的人,包括他的面容、语言等,都没有什么忧愁,而修行不好的人,始终会有焦虑、痛苦、悲哀、伤心。所以,大家要想尽办法令佛陀的教诲甘露与自心完全相应,这样一来,才会过着快乐悠闲、非常有意义的生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修行人)(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修行人)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作个自在的修行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人的通病 爱清静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行人必须学会管住自己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当代修行人与八相成道 

 仁清法师:修行人应该学会的四点 

 明奘法师:所谓活佛,就是活着的修行人 

 能弘法师:修行人应注意的事 

 心律法师:七夕节话修行人应如何对待情感 

 药师山·紫虚居士:修行人要善用其心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月悟法师:真修行人,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传喜法师:修行人应如何面对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