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钟书荣:禅师的非常手段


   日期:2013/3/23 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弃了科举仕途的道路,二十二岁披剃出家,当了和尚。出家后到处游方参学,有一天,青年和尚来到汾阳参拜名重一时的善昭禅师,禅师一见面,一眼便看出青年和尚利根大器,久后必大有作为,心中甚是嘉许。于是禅师把他留在会下,让他干庙里的苦活,什么劈柴运水,烧火煮米,什么整地平沟,挑粪种菜呀都让他干,禅师从没有对他说过半句禅法佛理,而是一见面就像仇人似的吹胡子瞪眼睛,用脏话粗话狠狠地骂他。两年过去了,青年和尚默默地忍受着,心里难免有些委屈。

   有一天,和尚见到了禅师,就对禅师说:“我到您这里已经两年了,您什么法也没教过我,光是叫我干活,反而使我增添了许多世俗尘劳的烦恼。时光匆匆地流逝,大事未了,己事未明,如此出家又有何益……”话音未了,禅师劈头就骂,举起手中的禅杖愤怒地追打他,和尚正想开口分辨解释,善昭禅师迅速上前,一把捂住了他的嘴,青年和尚刹那间豁然明朗,开悟了,当即说道:“是知临济道出常情。”

   这个青年和尚就是后来开一代北宋禅风自称慈明老人的石霜楚圆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座下弟子开宗立派,创立禅宗黄龙派和杨岐派。

   这则著名的“一捂一悟”的禅宗公案,是汾阳善昭禅师训导弟子的一个典型案例。从这个公案中对我们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一定的启示。

   一是要善于辩机识人。汾阳善昭是具格禅师,别具慧眼,能够识别弟子的根器,他见到楚圆和尚后,很快就知道他是可造之材,日后堪任大用,续佛慧命。于是留在了自己的座下。如今我们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意孤行地逼迫子女参加应试教育,也不管子女是否是“读书种子”,兴趣何在,只是苛厉施压,结果造成孩子高考落第或考不上名校而自杀跳楼的悲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禀赋,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材质打造不同器具。在美国,如果孩子喜欢读书,家长当然赞成,如果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而是喜欢木工,家长也会支持,美国人认为如果木匠做得好能够打造精致优美的家具,是可以和当总统相媲美的,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二是对非常人物,施以非常手段。善昭禅师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大师,他明知道楚圆和尚是难得的人才,可表面上并没有夸奖他,宠着他,捧着他。而是用“不愤不启”的方式严格的磨砺他,对他从没有好颜色好言语,近乎苛刻的让他从事常人难以承受得的脏活苦活,在艰难困苦中琢之磨之。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一旦机缘成熟,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深思。

   三是学人必须具备难忍能忍任劳任怨的品格。楚圆和尚出家前是个士子儒生,读了一肚子的学问,大概也没有干过多少活。出家后也曾遍参名宿,大开眼界。到汾阳会下不仅不受器重,亲受教诲,反而是“每逢必诟骂”,“任之以杂役苦活”。楚圆在两载的寒暑中默默承受,无怨无悔,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如果当日不堪忍辱,愤然离去,则错过大好因缘,庶几沦为凡夫俗子。虚云老和尚曾为自己拟了一副对联,“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凡有抱负有理想的莘莘学子应当谨记。

   2013新年,把这个故事奉献给大家,并送上一份美好的祝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书荣       禅师)(五明学佛网:钟书荣       禅师)  

 圣严法师:神会禅师的悟境 

 其它: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温金玉) 

 王雷泉教授:杨度《虎禅师论佛杂文》提要 

 白云禅师:佛法哲学概论 

 白云禅师:金刚经集义 

 白云禅师:禅林釆风录 

 黄夏年教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魏道儒教授: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徐文明教授: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徐文明教授:楚山禅师论心性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