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


   日期:2013/3/18 2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道证法师讲述

 

   前面说过,有人将菩提心比喻成一盏油灯,灯芯是大愿力,灯油是大慈悲,它的火光是大智慧。灯芯、油和火光合成一体,它的光就遍照一切。话是这样说,而重要的是检讨自己是否和菩提心相应。古大德教我们检讨的方法,也就是首先要了解怎样是随顺菩提心,怎样是违反菩提心,也就是要先知道什么是“顺菩提门”和“违菩提门”,由随顺和违反这两方面来检讨自己是不是和菩提心相应。我们要时时检讨自己的想法、言谈和行动是不是顺应菩提心,如果发现有违反,就得时时调整到随顺。既然我们每天念回向文都希望见闻的人都发菩提心,总不能自己所作所为还去违反菩提心啊!

 

  我们在这里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来分析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检讨菩提心,因为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佛法,随时修正我们的心念、言语、行为,处处发挥佛的精神。如果听经学佛几十年,而待人处处世、讲话、心念都没有改善和进步,这样就是学佛和生活脱节了,变成枉费白学。下面我们照《安乐集》所说的先来了解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这三种我们都要明白并且记清楚,以便随时作检讨。第一是贪着自己的身体。第二是令众生不安。第三是恭敬供养自己的身心胜过恭敬别人。如果有以上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警觉立刻改正过来,就是随顺菩提了。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种违反,就是贪着自己的身体。一旦有了这种贪着就是违反菩提心的智慧门,因为不了解这个肉体并不是真正的我,肉体只不过像大海中的一个水泡,是空的,是一时幻化的影像,真实的我是好比整片的大海。但是我们一向都认错了,错把一个水泡认作是实在的我,而不知整片大海才是我,整片大海才是我的本体——佛性。因为我们没有佛的真实智慧,不了解自心的本体,所以大家都一直执着错误的见解,就宛如整个村庄的人全都错把南边当作北边,若没有人点破就永远不知晓。我们大家几乎全部都认为这个身体是实实在在的我,如果身体死掉,我也就完了,因此所有的人每天都拼命在照顾这个身体,希望把这个水泡般的身体照顾得很坚固、照顾得漂漂亮亮,希望它永远不会破灭。于是就贪吃好的,贪穿漂亮的,贪开好车子,贪住好房子,为了贪爱这个水泡,什么事都敢做,甚至还会去伤害别的水泡,哪里知道其它的水泡原来也是我佛性大海中的水,结果伤来伤去,反而伤到自己,这就是没有智慧,不知道真相。所以祖师提醒我们要用菩提心的智慧,不要贪着这个水泡般的身体,只要稍微有贪着,就犯了基本见解上的错误,也就是违反了菩提的智慧门。

 

  接着再说第二种违反,就是令众生不安。做任何让众生不安的举动,都是违反菩提心的。前面提过,菩提心含有大慈悲,愿让一切众生都安乐,所以任何让众生不能安乐的心念、言语和行为都违反了菩提心的慈悲门。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身上长虱子,有一天半夜里被虱子咬到,又痛又痒,一气之下就把牠抓起来,摔到地上。当他把虱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有一位正在寺院门外打坐的高僧就大喊了一声:「跌伤佛子!」大家听了觉得很奇怪,打开寺庙的门去看个究竟,那位高僧就向大家说:「那只虱子被摔到地上,跌断了左边第三只脚,正在那儿哀叫呻吟呢!」那只虱子也是佛所怜悯的孩子,牠摔断了腿哀叫的声音,在有天耳通的高僧或佛菩萨听起来是如雷贯耳呢!那位高僧说:「假如不信的话,你们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大众听他这么说,就提着灯火去看,果然在地上发现那只虱子,牠左边的第三只脚真的断了,还在那儿挣扎,难以动弹。那位高僧的心很静、很安定,所以可以听到很远的一只虫跌断脚的哀叫声,他知道把虫抓起来摔的动作是会使众生痛苦不安的,而我们凡夫的心很粗又很乱,所以体会不到众生的不安和痛苦。通常我们只知道自己若是车祸摔断了腿会很痛苦,却不能体会到众生被我们摔断腿或切掉腿,牠们也是会痛苦不安的,所以才会去做一些粗鲁的举动使众生痛苦不安。一切的众生都是佛子,以佛的眼睛来看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慈悲的,他们的苦也是佛所怜悯的,如果我们让众生不安,就是违反佛心。

 

   或许有人会说:「是牠先咬我,我会痛,才把牠抓起来摔的。」我们试着想想看,我们体形这么大的人,被一只那么小的虫稍微咬一下,稍微一痛,就忘了佛心、菩提心,就把牠丢出去摔断腿,这样的报复行动会不会太过分了呢!比如,你在搭公交车的时候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只踩了一下,对方就把你抓起来并且摔到公交车外面,让你摔断腿,你一定很不服气,觉得他很不讲理,根本就像是无赖或流氓的举动,甚至你还会去告他呢。同样的情形,被我们摔出去的虫,牠也会去向佛菩萨告我们一状,告我们太过残忍。一只虫咬我们,牠只是肚子饿,或许牠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是什么,牠只是咬咬看到底能不能吃,而我们就生气,要报复,把牠摔断脚。这样的行为严格检讨起来不但是违反菩提心、和佛不相应,甚至可以说这种心简直比跳蚤蚊子的心还要坏、还要低级,也可以说这是一念冲向三恶道的心。我们如果不用心观照,可能会认为:是牠先咬我,我才摔牠,这哪有什么不对呢?假设你是发愿要投身到三恶道去当蚊虫,用这种心当然是很对的,必定会让你满愿的。假如你真决定要去三恶道,也没有人能说你不对。但是如果你是要修菩萨行,发菩提心要成佛道,用这样的心就不对了。倘若医生今天宣布说:「你必须要开刀。」相信你多少会烦恼不安的,因为自己的肉要让人家切啊割啊总是会怕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杀害众生,比如杀鸡杀鱼,都会使牠们很不安哪!或者我们想踩死蟑螂、弄死蚂蚁,也都会使牠们很不安的!甚至于搬走一个鸟巢,使得小鸟飞回来时找不到牠的家,也会让牠们很惶恐、很不安的!

 

   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来讲,表面上并没有明显说不可以吃肉、要吃素食这样的文字,但是如果我们贪爱吃肉就一定会让众生不安,这就违反了菩提心,和佛心就不容易相应。用违反慈悲的心来念佛,当然频道就不容易和佛相应了。一面要念佛,一面又爱吃肉,这已经是两种心了,当然念佛就不容易一心。这是我们讲到菩提心,顺便附带作个检讨。

 

  下面再举个例来说,大部分的人房子都装铁窗,而且出门时都要把门窗锁好,就是怕屋里的东西丢掉,怕有人会来偷窃或侵犯,大家都很怕找不到东西,所以如果不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把他的东西拿来,或者任意移位,令人找不到而起烦恼,这样也是让众生不安,也是违反菩提心的行为。有些佛教徒在佛教团体里面很热心,很肯发心服务做事,对莲友也很慈悲体谅帮忙,但是在自己的家里却很任性,并不用相同的菩提心去对待家人,一向自己要怎样就怎样,所以家人对学佛就很反感。

 

  比如说,他今天自己想要大清扫,就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任意把公用的东西搬移开,也不征求家人的同意,也没有考虑别人的方便与否。为大家打扫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却因为没有先尊重、恭敬别人的意思,就会让人找不到东西,找得团团转而感觉很不方便、很不安,这样的做法虽然是很费力、辛苦,但是令众生不安,也会变成违反菩提心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先了解随顺菩提心的原则,处处用心,注意由随顺菩提的门走进去,这样修行不但省力气,而且又有好结果。

 

  有些人很粗心大意,做事马马虎虎,办个小事也出差错,不但没观照,又不专心,甚至都不用心。假如我们要和这样的人一起做事,是不是会很不安呢?比如说,负责烧开水,中途就忘记,把水烧干了,甚至连茶壶都烧红了还不知道。若是由他负责管火,是不是大家会不安,担心酿成火灾。所以说做事若不用心、不负责任,这也是违反菩提心的。

 

  再比如说,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曾经遇到一些比较粗心的工作人员,他配药时看药名、剂量都随便瞄一下,有时会拿错药,有时药量也看错、差了十倍,有时会把某甲的药拿去给某乙吃。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血型一定要正确,但是有些工作人员一边工作却一边和旁人聊天,不专心,结果把血型看错了,一注射下去就可能会害死人。如果要说他存恶心害死人,他又没有严重的恶心,只不过是习性散散慢慢、胡里胡涂,只一眼没看对,血型A型看作B型就会害死人。我相信如果今天你是病人,遇到散散慢慢又胡涂的医护人员心里一定会很不安,我作同事的人也会很不安。由这里就可以了解,做事如果不用心、很散漫、随便就会让众生不安,这也是违反菩提心。所以,我们不可以小看任何一件事,养成自己马马虎虎、散散慢慢的习惯,这种习气一养成就会使人很不安,使众生不安就违反了菩提心。大家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因为做任何事的心态都和菩提心有关,做事如果不用心观照,就不能开发出观照的智慧,这也算是一种愚痴、黑暗,用愚痴、黑暗的心态要如何和佛相应呢?如果我们自己常这样胡里胡涂、出差错,替人办事也散散慢慢、让人担心,以后因果回报,回到自己身上,可能就会遇到很胡涂的人使我们也很不安。比如说,我们生病时拿错药给我们了,帮我们烧个开水、煮个菜就煮得烧焦着火了,让我们不能吃就得刷锅子。所以我们平常种因的时候就要处处用心观照,才不会违反菩提心,障碍自己成佛,也障碍众生。平常健康时就胡里胡涂的人,到临命终那一刻要突然清楚明白、正念分明起来,恐怕也不容易。因此,平日就要锻炼,用清楚明白的觉性办事,才合乎菩提心。

 

  倘若有人每天脸臭臭的、眉头皱皱的,用很不喜悦的表情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和我们讲话,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很不安呢。所以要反观自己,如果有不愉快、不满的脸色或表情也会导致众生不安,这也是违反菩提心。当我们有病或灾难时,假如别人对我们不体谅,没有以慈悲心来帮忙,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很痛苦不安,所以当别人有病苦或灾难时,如果我们不真心去帮忙,就会令众生痛苦不安,这也是违反自己的菩提心。

 

  再举个例来说,假如有人存心欺骗我们,我们是不是会难过呢,说不定从此以后听他讲话都会不安心、不信任,那么反过来说,我们若是打妄语、骗人,对方也会不安,这也是违反了菩提心。有人做错事以后,为了怕被责备,就会赶紧说一堆不老实的话,希望能逃避责备,殊不知这一念不老实的心就是一片乌云,只会障碍自己的佛光和福报而已。而且这种心念的电波是发射到三恶道的电波,人家一感觉到这种不老实的电波,从此就不会再信任了,而且内心都会觉得不安,他自以为骗得很圆满没人发现,其实佛菩萨都替他担忧。越会骗人的人大家越不信任,结果是别人的心里都清楚,根本没有人受骗,他终究只是骗了自己而已。说实在,骗人之后就要担心被发现,自己内心一定是不安的,这是何苦呢!为了怕一时小小的责备而不肯改过自新,宁愿为了保护一个假相的我,而付出长久痛苦的代价,试想这是聪明还是愚痴呢?其实违反菩提心自己也会不安的。

 

  又比如,我有一位亲戚,很乐善好施,但是因为做生意要应酬,时常会喝酒,他酒量大,所以一向都不认为喝酒有什么不好。我常劝他不要喝酒开车,他都一笑置之,他对自己的酒量和开车技术很有把握。有一次他非常认真地向我说了一番忏悔的话,他说他有一次酒后开车和人家相撞了,对方车内五个人虽然大致平安,但是其中有一位孕妇已经怀胎七个月,对方说要等到胎儿出生后平安无恙才肯和他和解。这一段期间他非常不安,一直等到胎儿出生后完全正常,彼此才安心下来,对方也才愿意和解。他真诚流露地说:万一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让对方全家痛苦一辈子,他还真不知如何是好呢!幸好孩子平安,否则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忏悔、弥补呢。他毕竟是很善良,体会到了喝酒真的会让人不安,所以马上就警惕,放下这种令众生不安、违反菩提心的行为。我们要了解,让众生不安的事回到自己身上一定自己也会不安的。

 

  以前我当医生的时候,有些同事医师会接受药商的招待去应酬喝酒,喝了酒回来值班吐得很痛苦,精神也迷迷糊糊,半夜里和喝醉酒的医生一起开刀,实在是令人为病人捏一把冷汗,万一酒后眼睛看不清,手又一抖一抖的,下刀稍微有偏差,病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家属也会很可怜,有些过失是无法弥补的,相信大家都不敢让喝酒的医生开刀,所以自己也不要喝酒,以免让众生不安。有些人认为有时喝点酒不要紧,只要不喝醉就好了。但是我们试想,一个人喝酒,不止他自己开车危险,也会使得整条路上的人都增加危险性和不安,还会让真正爱护他的人为他的健康而担忧,这是很令众生不安的。还有我们的社会习俗,喜庆宴会常会请人喝酒,其实请人喝酒就是让整条路上的人都增加不安和危险,所以不要小看请喝酒是小事,这可是违反菩提心、违反慈悲的大事哦!每天都有许多酒后开车肇事的悲剧发生,但愿大家能合力来改善请人喝酒的习俗。

 

  又比如说,我们如果不注意礼貌,三更半夜还打电话给人,打搅别人休息,也害得人家的小孩被铃声惊醒,整夜哭得睡不安稳。像这样虽然只是打一通电话,也是违反菩提心的行为。菩提心这个名词不是让我们口头念着玩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行出来、处处替众生设想的,如果做一件事,不用智慧去观察众生的需要,不去了解众生的不安,就会违反菩提心而和佛不相应。同时,也要了解事情并不是做越多就越好,如果是违反菩提心的事,做越多是越不好。

 

  以前当医生的时候,有一晚值班,有一家人全家都被送来医院挂急诊,这家人同时都精神失常、发狂起来,很暴动,蹦蹦跳跳、又哀又叫,不得已要将他们绑起来,否则会发生危险。调查原因,原来他们本来只是稍微感冒、咳嗽,那家的妈妈听说某一种草药很有效,就去煮了一大锅给全家人吃,结果药物过量,就发生这种特殊的状况。幸好当时有一位很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帮忙指导,大伙搞了大半夜才使他们安定下来、恢复正常。像这位妈妈她煮草药给全家吃当然是好意,但是她对药性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正确的用量,一听说有效就胡乱用,这就是缺乏智慧,缺乏智慧的好意时常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人、使人痛苦。当时如果救不回来,是不是就是一锅药害死全家人呢!她本意是要慈悲拔苦予乐的,而缺乏智慧却变成拔乐予苦了,所以我们学佛是不可以缺少智慧的。往往有很多人热心过度,一听说什么药有效,自己根本就没经验也没有研究,随便听一句就四处去宣传、劝人家吃,甚至很好意买去送人。这样的本意是要人家健康,但是不用清楚、明白的心,经常就会在无意中伤害众生。这不仅是违反菩提心的智慧门,会障碍佛性的光明,甚至也会由自己的无知和愚痴带给众生痛苦,结果也违反慈悲。因此我们要特别小心,不要随便推荐自己尚未真正了解的药物、食物,自己不了解就要别人吃,这是胡涂不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是慈悲。种胡涂的因和智慧的佛是不相应的。

 

  下面讲一件有趣的事作例子。在我读医学院的时候,曾经有三位亲戚都时常患肚子胀气的毛病,很痛苦,所以我就介绍他们到系主任于立中教授那儿看病。第一位亲戚去看病时,于教授告诉他三贴药吃一吃就好了,果然,他三贴药一吃完,常年的胀气就全好了。第二位亲戚看他吃得那么有效,就自作聪明借了那张药方去抓药来吃,结果完全无效,后来这第二位亲戚自己也去找于教授看病,教授看了就开另外一张药方给他,他一服用也痊愈了。后来那第三位亲戚肚子胀气的时候,他又自作聪明拿第二位亲戚的药方去抓药服用,结果服了反而很痛苦,要吐又吐不出来,要泄又泄不出去,赶紧去找于教授处理。后来我就请教教授这其中的缘由,为什么同样是肚子胀气,三位亲戚的用药完全不同呢?而且交换药方吃也无效呢?教授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第一位亲戚是女众,她是妇科问题所引起的胀气,所以用的是妇科的药物;第二位亲戚是男众,他根本不明究理,完全没有了解病因,就拿别人妇科的药去吃,这是不是很好笑呢!这第二位亲戚是因为肺结核、肝又不好影响到肠胃引起的胀气,所以用的是治疗肺结核和肝病的药才对,他乱吃妇科的药当然是无效啊;而第三位亲戚虽然同样是胀气,但他是因为要参加大专联考,精神太过紧张才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胀气,却胡乱吃治疗肺结核、肝病的药,当然反倒痛苦不堪。大家听教授一说,都觉得很好笑。我们众生时常都这么胡里胡涂、没智慧,不知道事情当中的道理,也不了解因和果中间的种种条件,就会时常心怀好意,却做不出好事,如果只是闹一些笑话还不要紧,若是闹出人命就不妙了。所以口里说要慈悲、利益众生,必须用有智慧的菩提心,而不能单用好意。

 

  佛有一个名号叫作“明行(heng第四声)足”,有些人读成“明行(xing第二声)足”,也就是有智慧很明白,又有实行的功行(heng第四声)。“明行(heng第四声)足”也就是“明”和“行”两方面都具足圆满,不像我们众生常不明不白地团团转,不知道如何修行才好。我们就好比想拿药给人家吃,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病,也不明白自己拿的是什么药,结果可能反而令人更苦。也好比买鞋子送人,却不清楚对方脚的尺寸,结果人家还得要切掉脚趾头才能合我们买的鞋。我们既然要学习“明行(xing第二声)足”的佛,当然凡事要“明”了才“行”。先要学习用冷静的智慧去观察清楚,而不是路还没有看清楚就拼命地往前冲。有些人一听说吃什么对身体好,就马上四处去宣传,到底吃了是不是真的好,他自己也不明了。或者一听说练什么气功好,就马上去练,甚至还叫很多人一起去练,到底练了好不好,他自己也不清楚,都是不明就乱行一通。或者一听说某某医生很会舒放经络,听了就赶紧带一大群人去排队,而到底有没有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一听说修某种法门很好,或是有某某活佛来为大家灌顶,就立刻要大伙去,到底灌顶是什么意思呢?他也不明白。

 

  像上面所举的种种做法都是出自一片热心和好意,可是却缺乏一份冷静的智慧,所以常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向外追求,跟随人家流行这个、流行那个,结果都没有获得真实的利益,甚至还散播不正确的知见给人,令人浪费最宝贵的生命,像这样不把生命用来老实修行,是会误众生的法身慧命的。所以缺少冷静的智慧,反而会违反慈悲度众生的本意,违反了佛心。以上是举例说明第二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令众生不安。

 

  接着再说明第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对自己的心意比较注重,对别人的心意比较不尊重,而且对自己的身体比较照顾,对别人就比较疏忽。古大德将这种情形叫作“恭敬供养自身心胜过恭敬供养他身心”,也就是说对自己的身体和心意这两方面都比对别人更尊重、更维护。这种情形我们时常都有,只是不太警觉而已,下面举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事来说明。

 

   比如说,人家现在刚好急需要我们的帮忙,请我们出手协助一下,而我们却回答说:「好啦,我正在做什么,你等一下啦!」其实,当时自己手上并没有急事,像这样的心念和回答就表示要先顺自己的意,然后才肯去帮助别人、顺别人的心,宁愿让他等、让他不方便、让他着急。这就是比较尊重自己的心意,比较不尊重别人。虽然这只是响应一句话而已,也是违反菩提心的表现。有时会听到一些老人家感慨地说,他吃年轻人煮的饭,都看得到却吃不到,因为年轻人牙齿很坚固,爱吃硬的、脆的、有弹性的,爱吃刺激的、辣味的,而老人家牙齿不好,粗纤维的菜咬不断,太硬的东西又嚼不动,吃到辣的胃和眼睛都不适应。可是如果向年轻人反映,拜托煮烂一点,年轻人就会说:「奇怪!为什么要吃烂的!煮得烂烂的有什么好吃!」因为年轻人还没老,还不能体谅老年人的苦衷,所以这些老人家很为难,要说嘛,怕人家生气,不说嘛,实在没东西可吃。听到这种感叹,我心中就深深体会,煮一餐饭虽然是有付出力量,也很辛苦,但如果不用菩提心,只任性自己爱吃怎样就煮怎样,不了解别人身心的需要,可能也会令人觉得很痛苦又不敢讲、非常委屈,所以说菩提心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稍一不用菩提心去待人处事,可能就会令人受苦。古大德告诉我们说,让人觉得痛苦又不敢向我们表白,这就是损福的地方。

 

  曾经有一位媳妇向我说:她在家庭中很尽力付出,又去学料理,三餐饭都很认真煮,但是不知怎的,她的婆婆都不喜欢她。有一次和她们一起吃饭时,我就了解其中的原因,这位媳妇确实很会烹饪,每一道菜都煮得色香味俱全,现代的媳妇像她这样认真照顾家庭的实在也很少见、很难得。但是她的婆婆却吃得皱眉头,因为媳妇所煮的都是照她年轻人的兴趣,她爱吃辣的就煮得很辣,也不管婆婆吃了会舌头破皮、流眼泪,她爱吃咸的就煮得很咸,也不管医生吩咐说婆婆的血压高,不可以吃咸。像这样每一餐她的确都很辛苦地料理,却没有一样是为体谅婆婆的需要而煮的,没有一道菜是高血压的老人可以安心受用的,当然婆婆吃得很苦,就欢喜不起来了。所以说这位媳妇即使参加烹饪比赛得冠军,她的婆婆也会摇头不能肯定她,因为她所煮的菜只是表现她自己煮菜的技术而已,并不是发菩提心,在恭敬供养她的婆婆。如果换另外一个人,用另外一种顺菩提心的做法,要煮菜以前先去尊重、请问婆婆要吃什么比较适合,请婆婆指导什么菜应该怎么煮比较好,可能只费很少的力,很简单煮一煮,婆婆就会笑瞇瞇、很欢喜了。

 

  我们再举例来说,如果今天请你上台去讲课,当你上了讲台,看到台下的听众,一个在看外面,一个拿扇子在扇风,一个在说悄悄话,一个在旁边抽烟,一个翘二郎腿,一只脚还在那里晃来晃去,一个在搔头,一个在抓痒,又一个跑进跑出。你在台上讲课,心中会不会觉得不安呢?会不会担忧自己讲得不好?如果我们从旁观察会不会觉得这种听众的态度很不专心,也表现出没有恭敬别人的态度。接着我们再交换角色,反过来体会一下,如果今天是我们在听讲,心都不体谅对方,只顾自己的心意,眼睛爱看东就看东,爱看西就看西,喜欢凉爱扇风就扇风,要抓痒就抓痒,甚至听一半想到什么事要出去就冲出去,完全不体会对方的感觉,也没去体会讲者的感受和心意,这就是只恭敬自己的身心,完全没有恭敬别人的身心,这是违反佛心、违反菩提心的。

 

  《普贤行(heng四声)愿品》第一大愿教我们要“礼敬诸佛”,众生就是未来佛,对人没礼貌、不恭敬就是没有“礼敬诸佛”,就违反菩提心。这对别人的影响可能不大,别人顶多觉得你没礼貌、没水平而已,但是障碍自己修行成佛影响就很大了。我们佛教徒经常要拜佛,拜佛就是要培养礼敬诸佛的态度,学习恭敬别人的精神,也就是在培养菩提心,如果有拜佛却没开发出恭敬的精神和有礼貌的态度,这样就只有拜佛的形式,而没有达到拜佛的效果,也等于是有吃药但是病没治好。拜佛是礼敬诸佛,也是一种觉性的提醒和练习,为什么要时常拜呢?就是要时常锻炼,把拜佛时的谦卑、恭敬、柔软的心带到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拜佛一回事,生活又另外一回事。有人拜佛时是很有礼貌,五体投地,而走出佛堂和人谈话就把头抬得高高的,又爱顶嘴、插嘴、没礼貌,处处只想到自己的意思,不管别人的立场和心意是如何,这就是没有将拜佛那份礼敬的心带到日常生活中,这也是违反菩提心的。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拜佛,是所有的行动言语都会转变的。因为我们一向都只有关心自己,又妄念很多,胡思乱想,所以我们的心不清楚、不明白,当然就看不清别人身心的需要,做很多事都违反菩提门,冤枉费了很多力气,结果却和佛不相应。因此日常生活中练习交换角色、将心比心,用清楚明白的心去观察,是我们修行上很重要的课题,平常就必须老实检讨自己待人处事有没有违反菩提心,才不会将发菩提心变成一句口头禅,或者变成做课完的唱诵用语。

 

  最近,听一位菩萨说,有人送一只猫给他儿子,他儿子很高兴,当要开始养猫的时候,他第一步就先去买一本关于养猫的书回来读,以便了解猫的身心需要和猫的特色,然后用心饲养,而且他们养那只猫都让牠吃素不杀生。那只猫很喜欢和佛像对坐,自己还会去按录音机放佛号,只要有人把佛号关掉,牠就会再去放。我听了以后很钦佩,也有很深的感慨,众生都有佛性,这位公子即使是养猫都会用菩提心去恭敬供养牠身心,都懂得用智慧先去了解猫。如果能将这份心普遍运用到每一众生身上,那修行一定会成功的。一般人不但养猫会随便用一些剩菜或者拿自己不要的东西丢给牠吃,根本就不会先去研究,即使是在对待人方面也是很随便、很任性的,甚至于对父母、师长,对先生、太太,对亲戚、朋友,对儿子、媳妇等都是自己要怎样就怎样,不管别人的心意是怎样,也不管别人身体的需要是怎样。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仔细来体会,凡是我们做失败、费力又让人不高兴的事,详细检讨起来多半是没有用菩提心、没有先尊重别人的心意、也没有先交换角色去体会对方的缘故。假如不用菩提心,连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不能做好,更不用提成佛的大事了。

 

  在这里补充说明,方才举养猫的例子主要是强调我们对待众生要先用心去了解对方的需要,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看书养猫,请大家把握这个重点。因为菩萨戒有规定:受戒的菩萨不可以故意蓄养猫、狸、猪、狗等等,我们要了解并不是佛不要我们对动物慈悲照顾,而是因为世间人饲养动物多半是有其它目的的。比如,养猫是为了捉咬老鼠,养猪养鸡是为了要杀来吃或者卖给人杀来吃,可以说全部和杀业有关系,最起码也有间接的杀生,很少人是纯粹秉者慈悲心来蓄养动物。况且饲养动物心中难免产生贪爱而有挂碍,多少会妨碍我们的道业,因此佛陀教菩萨不可以这样做。

 

  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收到某电台所传送出来的电波,必须把电视机的频道调对,才可以现那台的影像,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必须要将自己心念的电波调得准确,发菩提心就是发和佛相同、觉悟又慈悲的心,这样频道才能相通、相应。佛的电波是充满整个虚空,也洋溢在我们的身边四周,然而,如果我们的频道调得不对,当然就现不出佛的节目、影像来;如果频道调对了,马上就会相应,所有的好节目都会显现。我们平常生活要随顺菩提门,随时改掉违反菩提的做法,才能体会佛的精神内涵,念佛也能相应而吸收到佛的慈悲智慧,犹如吃饭能吃出饭的香气和滋味,吸收到其中的日月精华,每一粒米都让我们增长气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修行)(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修行)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