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素食主义能为城市加分


   日期:2013/3/16 13: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素食主义能为城市加分

 

英国女孩莎拉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她不吃肉,鸡蛋、牛奶、蜂蜜、巧克力也不碰。由于住在上海郊区,素菜馆很难找到,每次去附近的餐馆吃饭时,她都会随身带着一张小纸条,上面用中文和拼音写着“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我不能吃肉、蛋和鱼虾”。“即便我给服务员看了以后,端上来的菜有时也会很可笑,比如冬瓜汤里漂着几片火腿、用猪油炒的蔬菜、豆腐夹杂着少许肉沫、素馅饺子里有鸡蛋……而服务员解释说那不是肉,它们只是用来调味的。”听到这样的回答,莎拉简直是哭笑不得,她对记者说:“当一个素食主义者挺难的,去年我的一位德国朋友就因为吃素不方便回了国。”记者在本地一些外国人网站上也时常看到海外素食者发的“求助帖”,一对美国夫妇这样问道:“我们吃素很多年了,计划下个月来上海旅行,听说中国人‘以肉当家’,我们怎样才能吃到纯正的素食?”

“素食友好”为城市加分
  近些年,素食在西方国家掀起热潮。总人口3亿的美国,有1600万人选择了终身吃素。从20世纪80年代起,很多美国人开始厌荤戒肉,蔬菜、东方豆腐等成了餐桌上的常品。除了五花八门的素食餐厅,大学食堂也都另备一套素食菜单,耶鲁大学的食堂里甚至备有25种纯素食主菜。德国的素食者比例占到总人口的8%,成为欧洲的吃素大国。离不开肉类和香肠的德国人还发明了素汉堡:以洋葱、生菜及豆腐做馅儿,不再放牛肉。各大超市也都能买到豆浆。
  英国则发起了“星期一不吃荤”运动,吸引了大批“弹性素食者”,八成英国民众每周至少吃一两顿素食。世界最大的食品服务公司康巴斯集团正在其所经营的8500家公司和学术单位的餐厅中推广无肉饮食,大批无肉产品纷纷亮相,比如素汉堡、素墨西哥卷饼等。
  为了吸引观光客前往旅游,世界上许多城市铆足全力进行宣传推广。而随着素食的流行,打造一个素食友好之城正在成为一出新招。与环境友好之城相比,“素食友好”的提出更为具体和细致,它代表了一座城市对小众人群的体贴和爱心,更迎合了绿色环保的潮流。美国一家旅行者网站近期评出“全球素食友好之城”,旧金山、纽约、悉尼、新加坡、清迈等10座城市皆以“方便、美味及种类繁多”等理由入选。最令人称道的是比利时第二大自治市根特,它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个实行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素的城市,城市中所有的餐馆都保证在菜单中有一道素菜,某些餐馆甚至保证在每周四只提供素食餐饮。市政府还印制了9万份地图,标示出当地最好的素食餐厅,并发放了素食菜谱小册子和素食样品。
  “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素食者,在美国和欧洲旅游时几乎没有遇到‘吃什么’的问题。发达国家的餐饮行业对素食者相当尊重,有的服务员还会细心问要不要蛋,要不要奶?”姗子和“无肉不欢”的先生一起出国很多次,“最令我惊讶的是每家速食店至少有一道素食菜式,必胜客供应素食比萨、赛百味有全素三明治、汉堡王有素食汉堡包、麦当劳有蔬菜沙拉,星巴克也不例外,有不含奶和蛋的纯素米卷。除了纯素餐厅,普通餐厅也能吃到各种风味的素食,印象最深的是中东法拉费薄饼,一个圆形烤面饼中塞进几个翠绿色丸子,用碾碎的鹰嘴豆混合新鲜蔬菜和香料油炸而成,蘸芝麻酱一块吃,非常美味。”

建设国际化素食环境
  在专门提供全球每个城市素食餐厅信息的网站happycow上,记者比较了一番,纽约有470家素食友善餐厅,柏林近100家,巴黎近70家。中国内地最多的是北京,为57家,排名第二的上海31家。“素龄”4年的上海某跨国公司律师艾丽克斯(Alexa)对记者说:“素食友好餐厅是指荤素皆有,但在菜单上会有素菜选项的餐厅。目前上海本土的餐饮行业对这个还不是太重视,我曾经在一家有名的餐馆里点过葱油拌面,发现是猪油拌的。一些餐馆包括西式餐厅,虽然有素食,但几乎常年不变。还有一些提供素食的中餐馆没有英文店名或是没有英文菜单。”
  一个城市的素食环境存在于方方面面的细节。伦敦的素食餐厅已经有素食/非素食的区隔,就像抽烟/非抽烟区一样。洛杉矶国际机场明年将增设严格素食餐厅“Real Food Daily”,为旅行者提供全新的餐饮选择。在东京的便利店买便当,荤素的成分也会标注得一清二楚。欧美超市里出售纯素啤酒,不再使用原来的蛋白或者海贝制品来过滤。另外,不含动物及其副产品的素食狗粮也很容易买到,这是出于道德、健康等方面的考虑,许多素食主义者开始让他们的宠物吃素食狗粮。
  来自台湾的素食者派屈克(Patric)认为,一个城市应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称得上是“素食友好之城”:方便且多元的素食选择,要有“纯素”与“一般素”的区分,口味上也最好有不同文化的素食特色;既要有正式餐馆,还要提供快餐选择,像麦当劳与汉堡王在内地城市都没有提供素食;航班、铁路上有素食提供,目前国际航班都有提供素食,但国内航班和铁路还迟迟未见;餐厅、菜单及商店有素食国际标识,让不懂得中文的外国人不需询问就可清楚了解;最重要的是对市民的教育和宣传,从观念上接受素食,让大家以“素食友好之城”引以为荣。

上海正改善素食环境
  莎拉说中国人有吃素的传统,她的一些上海朋友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吃素。“其实上海市内还是能吃到很棒的素食,100%不含肉。最大的不足之处是,一些素食的替代品比较难找到,比如豆类奶酪、营养酵母片和由马铃薯淀粉制成的仿蛋类。放弃肉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替代’,而素食越是严格,就越需要替代品,否则就会营养不良。” 艾丽克斯说:“上海比较容易买到蔬菜和豆腐,国外反而是肉便宜,蔬菜贵。这些都是推广素食的有利条件。不过现在当人们口袋里有钱了,要说服他们不买肉不容易,因为吃肉在传统上讲是生活富裕的象征。”
  在沪工作的香港素食者戴维感觉上海的素食环境在改善:“上海的素菜馆之前都是要点菜的,现在也有了外卖的商务套餐。快餐素食是向大众推广的最快捷和最有效方式之一。在香港,一般的素食店都有类似大排档一样的快餐,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像家常菜那样由食客现点,装在盘子里然后称重算钱,主食和汤品、糖水免费供应,也是自己去盛,不限量。”
  不过,相对于一般素食者来说,较真的纯素者遇到的麻烦更大一些。“比如餐馆用煮过荤菜的锅子做素食,那怎么行呢?另外,不使用动物测试(Animal-free)的护肤品,在香港就连屈臣氏都有售,但是这里买到比较困难。因此我常提醒打算移居上海的外国朋友,这些生活细节都是需要考虑好再做决定。”莎拉说。

《环球时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