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受皈依


   日期:2013/2/18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来皈依》,知道了什么是佛法僧三宝,知道了皈依三宝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随顺世缘接受三皈五戒,这样学佛之路自然会容易走很多。因为三皈是信仰佛教与喜欢佛教区别,皈依之后就比较容易坚定信心。

我们明白了学佛关键是信心的问题,明白了皈依的意义之后,大家就先要粗略地知道了一些皈依的含义。今天我们再强调一下为什么学佛要先受皈依。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家庭,不管这个家庭对你来说是什么样子,你都会想起自己的家庭。

所以,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还是什么地方,我们心里想起的总是我们的那个家。不管你的家是多么的富有,还是多么的贫穷,我们都不可能回避我们的家庭。富有的家我们固然会想,贫穷的家我们也是只要有机会就想回去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回归意识。

世间还有种种的比喻来说明我们这一需要皈依的状态。比如说“落叶归根”、“自然回归”、“寻根访祖”等等。因为我们的人生总是缺乏一种安全感,只有到了自己的家,才感觉到非常的亲切、非常的安全,我们的身心才能够真正地放下。这是指我们每一个人世俗的家。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看看,我们为什么都想回家?我们回到家里以后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我们依靠自己的父母,好像对父母特别地亲切,有了痛苦的时候,不管是在天涯海角,不管父母平日对我们的感情是深是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尤其是自己的妈妈。

这就是我们对家的依恋,我们总是依恋着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代表了人间的至爱,代表了人类的真情,父母是对我们无私奉献的代表。所以我们从还小的时候一直到父母还健在,我们都是以父母作为依靠。当我们成了家以后,这种彼此的依赖性就更加的明显。

因为我们将会成为别人的父母,将会有自己的子女。这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使得我们有更加强烈的回归意识。这从世俗的观念来讲,这也是一种皈,也是一种依,时时刻刻都有个归家的要求,时时刻刻不能离开自己所依赖的父母。

这种归属感和依赖感固然是非常的重要,然而它毕竟不能够长久地成为我们回归的对象和依赖的对象。因为世间的家、世间的父母毕竟有时候会离散、会分手、会去世。因为他们总是要离我们而去的,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一世,更加不可能为我们的来生做什么事情。

我们每个人要真正使我们的心灵宁静下来,使我们的身命安顿下来,使我们没有一种失落感,那必须要找到我们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我们每个人能够找到我们的自心,能够明白我们的自心,那我们就有了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够明白我们的心呢?那必须要有一个导师来指导我们,有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善知识来帮助我们。从佛教来说,我们最大的善知识就是佛陀,因为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指出了这些情景。

所以,我们要在皈依我们自己的内心或者说是我们的自性三宝之前找到我的导师,或者说是在真正皈依自性三宝的之前,首先必须要皈依外在的三宝。外在三宝就是佛教讲的住持三宝,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象的东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这就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来的佛、法、僧三宝。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信三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