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一九八O年)


   日期:2009/7/1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日期:一九八0年一月十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那些随顺自己自由意识生活的人,往往会失败;不会作却装会的,也会失败。”
“自以为是,从文字般若上去学佛,而不躬行的人,终为文字所缚,心不得解脱。”

※日期:一九八0年一月廿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念佛,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无其他杂思想,便能预知时至。若还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虽念佛也无法预知时至。”

※日期:一九八0年二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重?”
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接着老和尚对那些信徒开示说:“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今生享受福报,若没有无常的磨难,种种的挫折来刺激,便会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种来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寿尽,便会堕落,反而是福中藏祸。钱是无生命的东西,人则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要会布施,脑中才会清爽息念,才会消业障。否则,整天为钱烦恼,一直绞业障,这就是被钱利用了。”

※日期:一九八0年二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黄昏时,老和尚在大殿外坐,信徒请问老和尚金刚经中“一合相”的意思。老和尚说:“一合相的意思包含很多,例如与人同事共处,和合无碍,也是一合相的一种,常诵金刚经,虽然未行到那儿,也可以开悟出来。”

※日期:一九八0年二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越是当大法师的人,越是处处要谨慎,在任何时候对人都要尊重、慈悲。”

※日期:一九八0年二月廿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女信徒林某某一心一意要上山落发,以了却娑婆苦,老和尚明白地对他说:“不要因为对世俗种种的挫折磨难,产生怖畏厌离,以为出家便可以避开这些痛苦,过清净舒适的生活,事实上,出家更是有各种的挫折与苦难来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会的苦,是生死轮回的业,再如何奋斗、吃苦,仍逃不出六道轮回的路;而出家的种种刺激挫折,却能敲醒我们的觉知性,由其中历炼出解脱的智慧来,终而了脱生死。

※日期:一九八0年三月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的训诫:“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要顺别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事事逞能干,样样要占上风的,最后都会失败。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样样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话,那么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进步的。知识分子总是在思想上转不出来,被自己的思想所缚,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干,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要卑下谦虚,要以大慈悲来待人处事,才不会失败。”

※日期:一九八0年三月十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信徒开示:“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日期:一九八0年三月十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出家弟子开示:“念佛、为常住贡献心力、利益众人,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为众人,以后会堕下去。我也是在为众人,修众人福。”

※日期:一九八0年三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信徒开示:
问:“如何可得解脱?”
老和尚说:“念佛。念佛收摄妄念,能开智慧,便能解脱;不念佛,则妄念纷飞,想东想西,绞业障,如何能解脱?”

※日期:一九八0年三月廿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由于某某师的出家,一直未能取得其家人的谅解,始终郁闷在心,请示于老和尚当如何排解。老和尚说:“既已离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属越是关心我们,那么那层情爱别苦会越缠越深,终至哀哀怨怨,永不得解脱,甚而随之生死轮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爱之心,这是轮回之因,我们应当发愿:对那些有怨仇的债主,要起慈心,有能力的话,尚且要度他们,何况是父母这些对我们有恩的人。虽然,因世俗的观念,父母不谅解我们出家,产生怨隙,我们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气,发愿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后去度他们,如此才是大孝,而不违出家之志。”

※日期:一九八0年四月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日前,一比丘自彰化来,请教老和尚找道场的事。
老和尚说:“我们出家人,寄形天地间,这天地便是我们栖身办道处,还要找什么地方?出家人游山历水,到哪里便算哪里,并不是要去找什么道场,而是看自己有没有愿力,有愿力,林下竹子三两根编纂一下,也可以栖身,也是道场,有愿力克服每一环境的障碍,心便能安定下来,这样,在每一个道场,皆能安心办道。”

※日期:一九八0年四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师对老和尚提及“大弥陀经”中的种种,老和尚说:“大弥陀经中所说的西方胜境,不过是佛以此诱导众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托与目标,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无妄念,而达自性西方,皈入极乐。”
“虽然说极乐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无虚言,临终时只一佛念而无他念,心达一心,照样随佛号往生。”

※日期:一九八0年四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
“若人一心系念佛,则念佛可扫妄念、垢尘。一心念去,至业障消尽,则智慧眼开,心无挂碍,自心则比西方境,以此无垢心境,命终后即感莲花化生,佛菩萨众会一处,经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点都不虚假,佛绝无妄语。”
“但若众生不信念佛有个西方境可去,却偏执于眼前的妄念、业感、种种事相,以为实有,如此不务实修,嘴里虽说要往西方,也只是个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须了尽业尘,没有一切俗缘的牵缠,则生西有望。”
“佛说净土三经,示西方实境,畅演往生的捷径,亦不过是普摄群机,教化众生,令生欣慕坚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达到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日期: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佛光山佛学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在客堂对比丘们说:
“看经书仅是寻一入道门户,而念佛才是切实了生死之行。”
“念佛要具信、愿、行三力,要能引声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种声音入耳,即转成念佛音,而无分别,不被转去,方名一心不乱。”“我们妄念种子深重,念佛时不是头昏,就是被妄念种子牵去,所以念佛时必须小心。”

※日期:一九八0年四月廿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什么事都要学习放下,不要执着,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紧的事,不必去理会别人在演什么戏。否则,自己跟着起烦恼,一起堕到三恶道去。”

※日期:一九八0年六月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一个人若是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会助长他贡高我慢的个性。个人条件越优越,则我相越是显著。”
“修苦行就是对一切粗贱的工作,都要无分别地去做,主要在磨我们的傲气、消业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没苦就没道行可言。”

※日期:一九八0年六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美国度轮老法师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寺参拜老和尚,是日傍晚,老和尚与两位客僧在佛殿旁纳凉,老和尚问:“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神通不是教来的,那是修持到某一程度而自然有的现象,所以,师父常鼓励我们多坐禅。而且,神通并不能了生脱死,不是学佛的根本目的。”恒某师答。
再问:“既然如此,令师教你们修持哪一法门?”
答:“师父除了鼓励我们多坐禅外,也传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
老和尚说:“学佛主要是要打破无明烦恼、舍悭贪而成佛,我们出家,要学粗衣淡饭,吃,随便吃,不挑精粗美味,只要东西能过咽喉,能下肚果腹便可,并不是不要吃,只要不过分,吃得刚刚饱就好,不要贪食而吃得过饱;穿也是一样,衣但能蔽体御寒即可,不择美丑,这样,才能消我们的贪嗔痴,要舍贪欲,佛制三衣一钵的意思,也无非是不要贪。”
恒某师说:“当初佛陀与弟子行托钵,而一群弟子出去托钵,并不是每一位弟子都能托到东西,有些弟子化不到缘,空钵而回,欢喜地告诉佛陀说:“世尊,我今天没有托到东西。”佛陀说:“这样好,托不到东西,你与众生无缘,将来就不必再还人家,而且,你也没有因为别人托到东西,自己没有托到东西而心起分别,生起烦恼,这样更好。”
老和尚接着说:“中国这儿是东土,达摩祖师将佛法东传至此地,此地幸能素斋,持不杀生戒,而西藏是游牧地区,百姓均食肉类,当地的出家僧出去托钵,也是化缘到一些肉类、荤类的东西,他们这样做,并不是表示他们吃了这些肉类,就能化度这些生灵,而是以这些肉类,维持色身的生存来修行,百姓吃什么,他们也随缘吃什么,如果不明白这点,以为出家僧可以吃荤,就恣意地去杀食,这样,不但自己造下杀业、冤业,修行不成,而且将来还会堕到地狱中去。”“若说出家僧食肉不犯戒的,那必须自己修持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吃了肉,有能力超度那些生灵的,才有资格。他们看到一些生灵、禽畜道的众生受苦的情况,必起悲悯,故意将其弄死,超度它们,免去它们的受苦。”
老和尚又说:“我们人道的众生,有我们人道众生的烦恼众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一切贪嗔痴的苦毒逼恼,每天就是被这些无明烦恼业转来转去,而四生道中的众生,不论胎生、卵生、湿生或化生的,他们也是一样,有他们的各种痛苦。”
“我们人道是四生中最灵的,但是,我们往往不懂佛法因果,为了一己的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杀,你看,当我们在杀那些动物时,他们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鸣,而这哀鸣就是怨恨,杀了它,我们就与它结下了冤业,将来冤冤相报,生生相杀,永脱不出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出家受戒要戒杀,即是这道理,戒经中告诉我们,不可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不可杀害生命,要我们去遵守,而在我们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净,完全不伤害到生命时,我们必须持“不故杀”的原则,否则便有过失。”
“你们女人身业障深重,要修五百戒,男人只要修二百五十戒。”
恒某师说:“可是当我们想到法身时,我们知道法身无男相,亦无女相,佛经上记载,龙女是女身,它在佛陀面前,将自己的龙珠吐出献佛时说:“我的成佛,也就象现在将龙珠吐出供佛一样地快。”说罢,便在佛陀前当下示现成就佛道。所以,虽然我们是女人身,可是对于成就佛道,并不感到自卑气馁。”
老和尚说:“龙女是修了好几劫,已经修到了临转男身,才有可能如此,一般女众修行,到最后一定要转成男身,成法师来度众生,行菩萨道,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若要由女身直接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观世音菩萨也是要转男相才能成佛的。”“我们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世界众生那么多,我们幸而能听闻到佛法,又幸而能出家,袈裟披身,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这是我们过去世曾持佛菩萨名号的缘故,有这个因,才有今天这个果。”
“我们今天既然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萨的意思,看一些经典,像金刚经、地藏经等,了解十法界众生的状态,知道各法界的众生是如何形成的,这样,我们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则,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还像在家人一样,争名争利,你抢我夺,互较高下,这样下去,那么此生一过,人身也就难得了。”
“要知道,我们得了这个人身,是要来修行的,是要过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这个人身来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这人身,再造贪嗔痴的业,贪好吃、贪美服、贪享受。贪子女儿孙福,在六根尘中做梦,不知回头修行,那么这番人身过去,四生之中就有我们的份。畜生道中,牛、马、猪、狗等是我们人去做的,饿鬼道也是我们去投的,乃至地狱道、化生类、湿生类,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们这人身所造的各种业去形成的。所以说,我们是在过人身劫,由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业堕四生轮回。我们现在出家了,就该依着佛法,找到一条修行的途径,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轮回,脱离娑婆苦。”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们念佛,念没几句就起烦恼念不下去,甚至听到念佛声,心中起压迫感,好像千斤的石头压在心中一样,这就是没有善根。”
“还是随令师学,比较有内容,较能学到东西。像我这样,每天吃饱没事做,就闲坐在这里,坐久了,也会起烦恼。”
“哪里,这是观自在。”恒某师说。
“嗅!你也会这么说,不简单,很聪明。好了,我们一天说一点,晚板了。”老和尚说完,大众即散去。”

※日期:一九八0年六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清早,老和尚在庭前闲坐,香灯师上前请问:“师父,您看我试着学美国法师日中一食,可以吗?”
老和尚正色说:“你三餐吃饱,身体强健,体力充足,好好给我打钟,打鼓,做常住的工作,为大众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体能是否可以,慢慢试练,自然而然成习惯。若勉强而行,身体无法支撑,疾病就跟着来。日食一餐,还是执着一个我相,执着我在怎样,那只是为自己,没有为他人,我们修苦行的,要利益众人,不必效仿这一套。”

※日期:一九八0年六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课诵结束后,传某师与传某师,就日中一食这问题,再请示师父。
老和尚说:“修行不是在忍饥渴,一天吃一餐,不但体内虚火会上升,身体会亏损,且忍久了,还会沦为饿鬼道的一份子。来这里的美国法师,他们并不是没有吃,你看他们,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吗?三餐的份量并一餐吃,胃肠不是过饥,就是过胀,反而把胃肠撑大,不如正正常常的,三餐只为疗饥,只要不吃得过多,恰恰饱,不去贪着它就可以。现在刚死去的传能师,本来身体很好,就是勉强忍饥,打一个星期的饿七,才把身体弄坏,且难再调复。”老和尚接着说:“行日中一食,或过午不食,那是顺着身体的自然情况,在饱足清净的情况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余的饮食,并不是勉强去行的。像你们现在,还是一身的无明习气在妄动,所吃的,恐怕都还不够体内的消耗,还谈什么日中一食?不变成饿鬼就好了。”
传某师问:“那么,我们应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说:“了生死哪有那么简单,不吃饭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须祛无明习气,要忍辱,忍辱第一道,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日期:一九八0年闰六月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说:“不是这样的,我们出家是在修心思纯一,不杂乱,不与亲友过分攀缘。我们出了家,就是断了家,若父母家人来探望,我们以对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态度,体贴一下对方即可,若是过于攀缘,不但亲情的爱别离苦断不了,且心思会散乱,攀缘到后来,出家不像出家,还俗又不像还俗。台湾的出家众,就是败在这里。”
“这世间,就像一场迷梦,什么都要看破,不但财不能贪,贪财,痛苦就随之而来,名也不能贪,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没有一样我们可留恋的。我们出家人舍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饭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众,心有寄托,则妄念不起,业障自消,心无挂碍,一天过一天,这就是修行。”

※日期:一九八0年闰六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美国度轮老法师弟子恒某师,偕同香港护法某居士来参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其父是虚云老和尚的大护法之一。此番来台,慕老和尚之道风,专程上山参拜。
某居士见过老和尚后,便对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后将一心一意走修行这条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说:“现在民间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萨、神明搞在一起,乱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两样绞得团团转,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沉在迷梦中不知醒一样,这样,要学佛了生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某居土说:“所以我就想早点把担子卸下来,专心走这条路。”
老和尚说:“话是这么说,你还是有所挂碍,你仍是在挂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们投生到这人间来,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这些都是属于四生轮回中的一环,今世父母生我,以后我再生别人,彼此辗转相生,再加上我们的杀业,现在你杀我、食我,以后我杀你、食你,杀业不绝,冤冤相报,彼此相残,如是相生相残,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又沦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来来去去,永无止息,父母亲眷就是我们轮回的伴侣。”
“现在你既然晓得学佛、拜佛,也会供佛、供法、供僧,这也是过去有种善根,学佛了更应知道来拥护佛法。居士在家学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要知所节度,食但饱腹,衣足御寒,一切能过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钱财拿来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个护法,这才是在家居士所应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问:“那我们在家人应修持哪一法门?”
老和尚说:“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现在人学佛,自度尚未成,自身还是一团泥沼,就想度自己的亲眷,结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学佛人自度无暇,还去牵绊挂碍亲眷,这样子,世俗念头不易转过来,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为难了。”
“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着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而这好恶忧乐,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眼根对尘境,在分别取舍。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恶习深重,眼根对境,见恶易随,见善难徙,看到恶的,契合自己的恶性习气,就心生欢喜,恣心纵意,随顺而去;而听到佛菩萨的作为,像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却心生为难,认为那只是佛菩萨们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来,心生退却,对佛菩萨只有空赞叹。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却越染越深,这就是本身没有誓愿力的缘故。”
“我们修行,就是靠我们的誓愿力在成佛的,自古以来的佛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等,无不是靠着他们本身的誓愿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经书,可以了解佛菩萨的意义,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这是我们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饭,为常住、为众服务,做功德,才能开出我们的智慧,才能亲身体会佛菩萨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沉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我们这个人身,实在是很宝贵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们说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类,但是,不论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们这灵灵觉觉、不生不灭的灵性在转变的。我们这个心所行的,是佛菩萨的行径,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贪婪、是愚痴、是嗔恚,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虫类、空中飘浮的微细众生类,均是经由我们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为而转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众生,无一不是经由我们这人身而转化,我们这人身并不是那么轻易过的,事实上,我们是在过这个人身劫。”
恒某法师说:“此番来台,拜见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来,听老和尚开示,下山以后,老和尚的话,就始终在脑海里盘旋而受用不尽。”说罢,与某居士等一再拜谢,欢喜而去。

※日期:一九八0年闰六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台南某寺悟某法师,年八十二岁,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护法,一个月前由台南出发,参访台湾各地的寺庙,于昨日来到土城,挂单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见到老和尚,请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说:“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这条路是比较慢,一心念佛,带业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某法师说:“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种困难、危险的境界都经历了,觉得这些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可是现在出家了,却觉得佛法老是让我理解不过来,请师父慈悲开解。”
老和尚说:“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学这个、搞那个,那是难有结果的,还是什么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紧。我看你根本没有念。”
悟某法师说:“昨天上山来,匆匆忙忙,没有时间念佛。”
老和尚说:“匆忙是我们这个身体在匆忙,念佛是用这个心在念佛,不相妨碍。有念佛的,和没念佛的,来到这里,我一看就知道了!一个有念佛的人,他的举止行动,言谈间会流出阿弥陀佛来,我看你来到这里,心里根本没有带半句佛号来。”
同来的护法居士问:“要怎样念佛?”
老和尚说:“念佛就念佛,还要怎样念。”
老和尚问悟工法师:“你在常住担任什么职事?”
“香灯。”悟某法师答。
“担任香灯是最好利用来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最好的。”老和尚说。
“可是,这样子我会弄乱、会搞错。”悟某法师答。
“这怎会弄错?你身上穿的这件僧服,你就不会把它穿颠倒。”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0年闰六月十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下午,士林一位尼师——德某法师,与其兄、嫂、弟、妹等眷属一行数人,来参见老和尚。德某尼师向老和尚介绍过其俗家眷属后,请老和尚开示在家修持的法门。
老和尚说:“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来度他们,也就够了,也最适合的,不必我这老人再来多话。”
“高僧大德的一句话,胜过我说千言,还是请老和尚慈悲指示。”德某尼师说。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说。
“念佛该怎么念?”再问。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学佛要念佛,我们出家学佛,也要念佛,再学一些种菜、捡柴、劈柴、煮饭、扫地……,像从小学生学起一样。”
“学佛要有像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的誓愿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愿吃的苦,这样,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萨的,往往都是那些让人家看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请老和尚告诉他们,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德某尼师说。
“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老和尚答。
“……”
“我们来这世间,就是须要生活,衣食住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赚的钱,吃能吃得饱,穿足够穿得暖,基本上过得去便可以,不要贪,剩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功德,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挥霍、享受,随心所欲,不知节制,不会做功德,这就变成坏人。”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0年闰六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时间,今天又是如此,等某某师走后,老和尚就对传某师说:“别人来与你谈论是非,我们唯唯诺诺就好,不去参与,则对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别人走错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老和尚对佛学院男众开示:“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仍是生灭法。年轻出家人,要好好努力修行,要提起重振佛法的志气。”
晚殿后,老和尚在大殿旁纳凉,某某师对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在俗家时,父母兄弟六亲眷属朋友等,均以情份相牵系,而出家也有师父、师兄弟、十方僧众法侣等,若是起分别心,而有亲疏情份在,这是否也会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说:“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分别的心在度众。俗家人不晓得这道理,凡事论好论坏、分是非、别爱憎;而我们出家人,不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表面但唯唯诺诺,应付应付,不管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别,不去执着它,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还一天到晚,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论是论非的,这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我们说别人不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的眼睛看出去,耳朵听到,在分别好坏,而这种分别,直接通到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起烦恼。”
“说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如果我们不去分别,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够心理明白,而不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功夫。”

※日期:一九八0年闰六月十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出家,主要在演‘忍’这场戏,演得过,就是佛菩萨。”
“所谓带业往生,乃是佛菩萨诱导众生念佛之饵,令众生为了要带业往生而精进念佛,等念到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没有妄想,没有恶念,则心达西方境。否则,带业仍要转人身。
“带业往生借由这个饵,即能使众生达一心不乱、一念不生的真正西方境,这是佛菩萨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出家人不贪执往生不往生,出家人要发愿度众生,这就是佛菩萨。”
“有所贪着,就有所挂碍,贪名利就挂碍名利之事,不会清净。”

※日期:一九八0年八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说:“师父在时,要好好体会师父的意思,师父不在时,自有人会领导大众修苦行,智慧自然会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无明尽。”
“别人说我们,不论自己是对是错,还是被冤枉,都唯唯诺诺,以不辩应之,心中不起烦恼,则智慧生,若是执理与人辩白,则无明起矣。”

※曰期:一九八0年八月十三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俗家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静坐昏沉是意识烦恼心所致。如果还有妄想,想要到哪儿,都还是业障。”

※日期:一九八0年八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出家人要与众生广结善缘,信徒来,我们要好好招待,这项行得圆满,到后来自会开出我们的福慧来。所以,广结众生缘,对我们出家众是非常重要的。”

※日期:一九八0年十月十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别人对我们越是不好,我们越是要发慈悲心善待对方,要对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结怨仇,出家人心要无嗔。”

※日期:一九八0年十一月廿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忏云老法师与缁素四众一行十多人,于佛七圆满后上山,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在客堂对众说:“世俗人耽于根尘的欲乐中,到头来难免先乐后苦,而出家修苦行,虽然吃很多苦,但终究是先苦后乐。”
“看经讲法,如果自己不实修,还是他人的东西,等于在数他人的家宝,仍然不能脱出生死牢。”
“万法归一宗,到最后还是要念阿弥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练不倒单,先要从淡泊两字开始学起,等到衣食住都能无碍,贪嗔痴也都消灭了,这样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谈到禅定功夫。”
“以前的祖师总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无名,越是少攀缘,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缘,则意根散乱,心多骄满则易失败。道业若不成就,也枉费我们来出家。”
“如果我们真为修行,龙天护法自然拥护,自然身心无所畏惧,外物亦不能伤害我们。真正有修行的人,心无种种心,众生皆乐见,人人皆有缘。”
忏老又问老和尚,他水里(水里是地名)的大殿盖好后,该如何做利生的事?
老和尚说:“不必挂碍那么多,盖好也是这样,不盖好也是这样,要办自己的事。我这承天寺也是一样,盖好也好,不盖好也好,我也是这样,想走也就走。”

※日期:一九八0年十一月廿三日冬至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静坐,是坐无色相,不是滞静。离一切相,心无所着,才是静坐的意义。由这清净空无色相中,行、住、坐、卧寻得一不着一切的法,心无所贪恋、爱着,而走出生死,入解脱之道。”

※日期:一九八0年十一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香灯师与某某师开示:“修行人绝对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脱出人我的限囿,离我相的一切颠倒想、贪想、愚痴想,以及因执私我相,所起的种种烦恼,也由是渐渐得解脱,自性中无量三昧渐现前,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为前提,一切以脱众生苦厄为怀,则自身无事,心胸渐宽。
“我们打鼓时,念‘公事办,公事办,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私人的事,若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的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乃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早晚两堂课诵若能专精,则身心渐定,智慧得开,能成就祖师,不可忽之。观世音菩萨也是精熟课诵,再发心入厨房当饭头,知道如何将厨房的劳务化为功德之事,作为佛事之修持,否则,经咒不习,一味贪着自私,不能将厨房事化为佛事功德来修持,虽煮一辈子的饭,也难出头,因为因地上不正确,只会徒增烦恼。”
“出家人一切无事,住在自己的寺庙,安住自己的本份,随缘利益众生,否则即超越本份。若与信众牵扯,虽名为度众,实为尘劳之事,这样的度众方法,不但永远度不完,且本身亦会被牵入尘劳烦恼中。”
“心若至诚,则念佛时,不但有异香华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为香柱,也会发出香味来,佛菩萨是遍满虚空的,不只在寺内,心至诚,就与佛相应。”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净,则一切无碍,度众亦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尘劳,但住一处,即可随缘度众生,也不必专择知识份子,一切众生——胎、卵、湿、化四生都要平等度之,没有分别,贫贱、愚痴、颠狂之辈,亦须度他们。”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一切法门中,以专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对六尘的贪欲,解脱色身之束缚,不着五蕴的色相,坐无相禅,若着有相坐禅,或有形式的用功,则会增长我慢贡高,执有一个我在做什么。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出家要有愿力——愿成佛度众生,依这个愿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则,出家没有愿力,不会有什么结果。念阿弥陀佛,也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信徒开示:“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门修净业,在茫茫红尘中,为声色所役,为物质等欲乐所缚,贪嗔痴业造得越多,命终后,堕得越深。”
“既然知道进佛门,听了佛法,便当多念佛、拜佛、布施,将来才有个好去处。学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纷纷扰扰的六根尘中,寻出一条超越生死轮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长,才不会随妄念业障流转,才有办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并非单纯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种子,善根利的人,将来还会有因缘入佛门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还须受种种的病难与劫厄,以消宿世来的业报,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种种的劫报,方能成就佛道。释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经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个中缘由,谓出家人修行,也是病苦,也是灾厄,也会这般死法。殊不知这色身外表的病痛,与外境上的灾厄,虽然与世俗人等受无异,但是这灵性的昏与明,则大不相同。世俗人这般病厄灾难后,命终时,灵光昏昧,为业所牵,仍不免堕落四生轮回中,而修行人却能舍下这一身的业尘,一点清彻灵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这是大殊特殊的。”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历练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方能得到解脱,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对于耳闻、眼见、鼻嗅、舌味、身触、意念等,不去分别挂碍,则能得到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意思。”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十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某某师请示师父,如何用心念佛?老和尚说:
“现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声是念佛声,鸟声、车声、人声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摄一切音声、一切现象界入佛音,勿为所转。”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某某师请问老和尚:“如何能五蕴皆空?”老和尚说:“要达五蕴皆空,必须持戒、忍辱、勇猛精进,改脾性,必须打破无明,随缘都好,如果起无明烦恼,人我斗争,那就可惜了。”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廿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出家弟子开示:“出家人若无戒律的约束熏习,则与俗家人无异。如果在人与人之间,仍起人非我是,则是未发菩提心,是犯戒。”
“离俗出家,若不能舍掉俗缘,仍挂碍家里的人与事,则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离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门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舍弃比较胜负的世俗习气,一切言语事务中怕吃亏,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争执,仍是俗气未脱。”
“修行乃是舍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萨道。发菩提心,发大愿力,粗衣淡饭,一天得活,便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挂碍明天的事,万事随缘。”
“四生之中,每一生类各有其习性、规律,其中以人道为最灵,余三生类灵性较钝,但人类所为却是四生类中,最糊涂不智,行事也最无规律的。”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厨房对众开示:“在大丛林,当家、知客、库头有权统领,他们说的话,不论对或错、是或非,只有听从,没有第二句话。”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若计人我是非,还是属于世俗生死烦恼的况味,不是出家解脱的境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则智慧渐明,当事一触,智慧则通,知道该怎么做,所谓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砺出来的,由此更能引发出神通。”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有一天会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砺它,不要太顾惜它,以祛对这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己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
“既已出家,当思解脱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种西方莲池的种子,切不可随他人的业障烦恼而转,否则,业障越绞越深,将来堕落得也越深。”
“在厨房是在行普贤行愿的,以前,观音、文殊等诸大菩萨,都是从厨房中苦行出来的。在厨房要惜福,米泔莱叶不可轻损,不要说丢了可吃的食物没有因果,戒神、监斋菩萨可都把你记入帐里,将来还得做鸡、鸭、猪、狗来吃这些。”

※日期:一九八0年十二月卅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除夕,老和尚对众开示:“在大陆丛林,知客是压制性的,他叫你坐,你就坐,叫站就站,不问对或错,这为的是消业障。”
“丛林执事人是寺规的代表,是磨练无明的善知识,这些人,往往都以恶人的姿态示现,以种种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无非是要消你的分别业识,只有唯命是从,才能免去烦恼脾气,消除贡高我慢,生卑下心,照这样,才能消业障、开智慧,方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然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哪里,韦驮菩萨自然拥护你到哪里。要尽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福慧,否则一辈子不能了脱。”
“如果生死已了脱,能弘法利生,届时,虽然我们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会跟着而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广钦       行持)(五明学佛网:广钦       行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行持律仪 

 李志夫教授:普贤菩萨之行持特色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宝王三昧念佛法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传喜法师:精勤行持莫失正念 

 传喜法师:精勤行持莫失正念 

 传喜法师:行持法华修自心——法华法会第四天开示 

 传喜法师:精勤行持莫失正念 

 其它法师:戒学庄严(广钦老和尚) 

 常善法师:关于般舟行持过程中踏的参考要点 

 传喜法师:精勤行持莫失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