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纯祥法师:人生最紧要的事就是获得往生决定


   日期:2012/12/21 16: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闻”(信)名号不可思议功德,从自力转入他力
十八愿的成就文是说我们在佛的劝导下,生起愿望现在就开始修行,修行后才发现靠自己不行。二十愿的念佛是“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就是念佛一定可以往生,但是这个念佛不是指“自力”,“自力”不能往生,只有“他力”才能使你成就“即得往生”。我们在没有“即得往生”之前的念佛,都是“自力”,不是“他力”。“闻其名号”包含了发愿、自力念佛,然后从自力转到接受他力的过程。你接受他力的同时就有了信心,因为“信”的就是他力。信阿弥陀佛名号有不可思议功德,这才叫“闻其名号”,“闻”不是“念”。“其名号”是指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对我们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让你接受,我们念佛主要是接受。用“闻”来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闻”是被动,我是听闻的一方,佛或善知识跟我说的就是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其实“闻”就是接受他力。
 
接受他力是自我否定的过程
如果往生愿望不强,那他力只是佛的承诺,将来你能获得大安乐,因为你并没有因此而付出,相信这个不难。但是对于真正想要得到的人,他就无法欢喜起来,因为他没有得到“即得往生”,光知道并不行。“即得往生”通常有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你会发现根本不了解自己,原来自己有这么深重的固执和傲慢,轮回的业力牢牢地操纵着你,贪心和嗔心从未止息过,而且变得越来越强大,就象水火的两条大河拦住了你的去路。你接受他力变得非常困难,往生变得越来越渺茫,得不到往生的心象一块大石头压迫着你,这时你能欢喜得起来吗?这时你会发现得到往生就是接受他力的过程,也是接受净土的过程。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的“回向发愿心”里讲到“三定死”。是说你接受他力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在信心开发过程中,是努力接受他力,要怎么样才能接受他力?有些人感觉接受他力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我们说相信别人很容易,事实上相信就比较难,真正的信任通常要经过很多观察。就好比你要跟人做生意,你要经过很多考虑,然后才会把本钱投下去。而我们往生的本钱是什么?是“命”,你要皈命,这个愿就是你要把命皈向净土,这就是为什么“往生”就像死了一把。你说把自己都投上去了,那容易吗?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你相信阿弥陀佛,口里相信很容易,但真正要把自己全部交出去,皈命他,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舍不得、放不下。念佛的人会想“为什么我已经念了佛还没有往生呢?名号里有不可思议功德吗?如果有我怎么感受不到呢?他可能是不要我了?这时你的怀疑心、计较心全部都涌现了出来,皈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对于不是很想往生的人来说反而不会计较,因为你自己并没有真正地去投入。
 
不要被自己局限的认识给欺骗了
愿生起来后接受他力,接受他力的那一刻,你就获得了往生决定,同时开显了信心(业成),你就真正闻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一连串同时发生的事情。
我之所以更注重发愿过程,是提醒大家,如果你没有在经验上“即得往生”,你就没有真实信心。有些人有认识上的局限,如果你问他“你相信佛吗?”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我怎么会不相信,我相信”。如果你问他“你有愿吗?”,他也是很肯定地回答你说“我当然有愿了”。这些地方容易成为凡夫认识的局限,有可能你的“信愿”跟业成的“信愿”并不是一回事,这就是佛法超越的地方。“闻”是获信的用心方式,信心不从念来,是从“闻”入。你要接受对方(佛力),“闻”到佛愿,你才会发愿,这只是因,可以叫本。如果你的愿不真切,虽然你闻到了,等于你还没有接受全部。所以“闻”在真宗的解释里面分得很细,有人闻知了,但是不信;有人虽然知道了也信,但是没有得到。这个地方提醒大家不要被自己欺骗了。
 
 净土三部经都在劝你发愿
成就文的核心是“闻其名号”,净土三部经都是讲“闻其名号”。我们获得成就也在“闻其名号”上。名号总摄了佛发愿、成就的过程和我们发愿、成就(机受)的过程。净土三经简单讲就是劝你发愿,然后业成。你愿往生相信了他力,也就是闻到了名号。你发愿了,阿弥陀佛是他力,你接受下来,那你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了。如果你不是这样,你就还没有真正闻到名号,说明你听经到现在为止,只是有了点愿望。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往生,得到往生的利益是今生安心决定,来生成佛。
 
人生最紧要的事就是获得往生决定
凡夫一直生活在不安之中,人生充满了恐怖、忧患和无常。自己和周围的人总会遭受各种苦难,更要命的是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都无法预料,更无法控制,只能接受。如果你获得了往生决定,那你就得到了大安心,得到了佛法的究竟利益,就像那些开悟的人一样,万斤的重担从此放下。往生决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只要你能获得往生决定,其他的事情就都不重要了。当你往生的愿生起时,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真的很无常,唯有诸苦,无有真乐,你的愿就越发真切。发愿对我们来说很难,你要有幸能“闻”到佛愿。佛对我们很慈悲,无量寿经先讲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给我们找好归属,让你生起愿望,后面接着讲这个世界的各种苦痛。通过极乐与娑婆的对照,让你生起真正厌苦欣乐的愿望,然后发起追求,乘佛愿力获得究竟的利益。
 
光明名号中不可思议的力量成就你的往生
“闻”是没有疑心,古德解释说“闻其名号”就是接受他力。他力是指光明,光明能破除我们根本的无明和黑暗。我们念佛不仅要“闻”到愿,还要“闻”到名号中的光明,光明是愿果(他力的果)。他力超越了道理,光明遍照十方,你接受他力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具有不可思议性。我们现讲自力、他力,这是道理,还在思维分别。你真正愿意往生,愿到了极处的时候,就不是你的心力所及了。为什么接受他力叫全体皈命呢?本来我们的心分了几个层次,有显用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没有显。皈命他力不仅是显出来的部分皈命了,就连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那部分也都皈命了。那怎样来形容呢?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皈命和接受他力的,那是不可思议的,那就是名号光明力量的作用。到那时你就完全相信了名号是光明的,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是遍满虚空法界。所以光明叫宿善开发也叫他力,因为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才能对每一个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感受到光明你才会没有怀疑心,完全接受了他力,你就有了真实信心。
 
即使获得了往生决定,对法体仍有不了解的一面
古德在解释“闻”的时候,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是从机受上,一是从法体上。从机受上来说,就是没有怀疑,在感受上面,不怀疑他力,不怀疑佛的功德,不怀疑佛的誓愿,接受了佛的誓愿,这是机受。但同时“闻”还有另一层,就是我们虽然已经接受了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但是对法体还是不了解,并不是信了阿弥陀佛,对他就什么都了解,所以“闻”是获“信”的方法。你获得信心,你是不是就很有智慧了呢?那也不一定。二十五有的众生,得到信心都是一样的,都得到了往生保证,接受了阿弥陀佛的救度,接受了他力。但是你的智慧程度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千差万别。由于我们对法体还有不了解的一面,对于真正的阿弥陀佛还有不知的一面。这里是两面:一是我们往生决定了,没有怀疑,二是我们还有怀疑。有的人说,我有了信心,我没有一点怀疑,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你即使是往生决定了,难道你就真的很了解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并不是这样,你还是不了解。很多道理不是我们现在能了解的,只有莲花化生,阿弥陀佛现前,那才能够真正了解。“闻”是成就信心即得往生的地方,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发愿、往生全在“名号”中
参禅是闻自性,而我们念佛就是闻名号,它和禅用心正好相反。参禅是念念观自己的心,也是用“闻”的功德力。而我们是“闻其名号”,都是用“闻”。闻名号是听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参禅是向内,念佛是向外,参禅是纯自力,“闻”不能跑到心外去找,一切都归于心。而净土法门是纯他力,你不能跑到名号之外去找,往生都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中。你发愿和往生都在“名号”中,净土法门全部摄入名号,所以你要“闻”就全心集中在名号上。开悟有爆炸的体验,而我们是怎么样呢?我们是接受了,往生决定了,两者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是一个成就。净土法门的成就更有经文依据,释迦牟尼本师跟我们说的“即得往生”。你在轮回的当下就获得了往生决定,而且是住在不退转的位子上面,这是经说,是佛语,这比开悟的成就还更有保证。
 
离了“往生”找“信心”会误入歧途
现在的很多问题就出在“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这个地方,有人想要找“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的体验。刚才说了信心,你接受了他力,同时“信心”就开显了。“欢喜”按亲鸾大师的解释是信心的样子,信心的显相,因为内在有信心,外在表现为欢喜。但是欢喜的相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欢喜时哭;有的人欢喜时笑;有的人欢喜时外表平静。佛是对着二十五有的众生来回施信心,如果你想找“欢喜”的样子,哪能找到同一个样子呢?所以不要去找信心的体验,如果你去找信心的体验,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净土法门是为了获得往生,如果你离了“往生”去找“信心”,那就可能会偏离西方。发愿往生,愿力的完成,必须是你接受了他力,才获得往生,往生一定会有信心。所以不能偏离了往生而另外去找信心,离了往生去找信心那就偏离了净土教的宗旨和目的,发愿往生,获得往生。如果愿都不真,光在果上找是不管用的,那肯定找不到果。闻其名号,你接受的是阿弥陀佛的因果,发愿获得了往生,这是连在一起的。
 
信心从“名号”而来
信心是本愿力回向,是从名号来,这是“闻”的次第,也是经文的次第。“诸有众生,闻其名号”,因为你接受了名号,信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信由功德名号生出来。由名号本愿力的回向,你被佛的光明摄取,被救度了,“信心”就开发了,你才有信心。信心并不是在你自己的心里找,一定要依“名号”,从“闻其名号”上获得。
 
没有接受他力之前,你的念佛都是自力
依本愿念佛第二十愿有自力的执着,“植诸德本”就是在自力的这边,而你自己这边是靠不住的。因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反而产生了自力和他力的对抗,哪怕你只有一点自力你都不能接受他力。所以念佛有两种:自力的念佛和他力的念佛。你自己不一定真正了解,发愿后之所以不能获得往生就是因为你的自力。你在本能中觉得要相信自己,要靠自己,但自己正是虚妄不可信靠的。一旦接受了他力,你就获得了往生,获得往生才是真正的念佛,真正的皈依了佛。在你没有接受他力之前,念佛都是在自力中,虽然念佛的真义是他力。念佛是佛把他的功德回向给我们,“南无”是你皈命,即是佛“发愿回向”给你的意思。只不过你不接受,因为你有自力的执着所以接受不了,转他力为自力了。佛力显现在我们身心上就变成是我在念佛修行,植诸德本,明明是佛的功德,你却不知不觉中当成了自己的善根、善本、德本。因为自力不截断所以你就得不到佛的果,你一旦接受了名号功德,那么你同时就获得了佛给你的信心,就没有怀疑了。
 
净土教是“闻名号”,不是“闻体验”
再解释一下“信心欢喜”,你不要去找什么欢喜。欢喜只是一个相,信心是内在获得了名号功德的救度,有了信心。欢喜是信心之感受相,千奇百怪什么样都有,你不用特别去找欢喜。获得的信心中就具有欢喜,因为信心是我要成佛了,往生决定了,我要离开娑婆世界了,那我一定是大庆喜。理虽如此,但众生身心颠倒不实,欢喜感受并不一致。所以不要专门去找什么信心体验,名号是佛的,更不要把体验模式化,每个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还要去找体验的话,那就成了“闻”体验,而不是闻其名号。我们念的是佛,不是哪个人,佛经的义理不是我们凡夫所能轻易了知的,释迦牟尼佛说连弥勒菩萨也不了解阿弥陀佛,所以净土法门是信心之法,就是接受他力。我们是凡夫,无能之辈,阿弥陀佛让你发愿往生,你接受了,你就得到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纯祥       念佛)(五明学佛网:纯祥       念佛)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