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念佛有感


   日期:2012/12/10 13: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演 德
 
一 我与阿弥陀佛

    我是末法时代一凡夫,也是无量劫前法藏比丘发愿救度的众生之一。以此因缘,我在永劫生死中流转至今,终于重遇佛法、再闻佛音,得知当年发愿度我的法藏比丘已于十劫前究竟成就,号阿弥陀如来,他已经如愿为我们建立起净土;我还知晓,依法藏比丘当年的誓愿,过去、现在、将来都有无数众生得生净土——我也将是其中之一。
    当年的我,因愚痴而惑乱、因惑乱而受苦、出生入死、如环无端,这本是自作自受、法尔如是。但这无意间施出的“苦肉计”,竟激励起法藏比丘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永劫修行,竟成为他建立净土的缘起,成为他救助我们的理由。无量劫中,他纵使身止诸毒苦中,仍修行精进忍终不悔;十劫以来,他每每唤我: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我虽不闻,在外糊涂多年,但仍不失生于净土的资格;他就耐心地停在我的对面,随时设法令我接住他的兜罗绵手——一旦手拉手,永远心连心;必得超绝去,往生极乐国! 
    这是何等的恩德!每念及此,怎不感动、感叹、感激!

    有人说,烦恼没有伏住,不能登上愿船。我问,烦恼六品、二十随烦恼,伏住多少,才配上船?
    有人说,平生作恶多端,临终十念便得往生,岂有此理?我问,你我永劫以来,所作之恶无量无边,纵使今生尽形寿勤苦修行,可曾于所作恶补救万一?永劫为恶,一世修行便得往生,又岂有此理?

    阿弥陀佛不是冷漠的食品商:只要你没有钞票,哪怕饿死在我面前,也不可能得到一点儿面包屑——因为我是商人,我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行规!
    我们当知,阿弥陀佛无时不刻欲主动救度众生,而并非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过期不候。
    我们当知,阿弥陀佛是父母,每当闻及子女有难,总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救护;阿弥陀佛是施主,每当闻及众生贫苦,总会不设条件地给予帮助。
    如果必须“如此这般”,才配得到接引,那么阿猫阿狗、疯人傻子植物人就活该倒霉了?即便是我等,尚知为从未听闻过佛法的亡灵念佛。“你们没有‘如此这般’的心行。我管不了你们。”——有这样的阿弥陀佛吗?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不是“有量光佛”。
    阿弥陀佛是不请而来的施主,是将我们托出轮回的再生父母。面对他的故事、他的召唤、他的悲心,我们感叹之余,更要勇敢地接住他伸出的手,续写这段穿越无尽时空的因缘。

    没有舍病势深重者而去的医生,也没有自愧病情严重而无颜就医的病人。医生为病人而存在。
    阿弥陀佛于我们也是如此。他为我们而修行、而成就,他就是为了我们而存在。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自惭形秽——人们说,放下一切,才能见性。返观我们,除了烦恼、恶业,除了“一切有为法”,还有什么?放下它们,也放下自设或他设的各种局限,敞开心扉,勇敢地迎接他!——“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和你在一起!”
    不必追求“随之而来”的喜悦。凡夫的喜悦是不可靠的。又,“放下一切”了,还有什么喜悦不喜悦的?

    某次曾自问自答:“某某!”
    “在!”
    “听说你以信心而念佛?”
    “是的!”
    “你信谁的心?念哪个佛?”
    “我信阿弥陀佛救我之心,念救我之阿弥陀佛。”
    “有人说,阿弥陀佛寿半阎浮提微尘数劫灭度,后观音补处;观音灭度后,势至补处。阿弥陀佛都不在了,试问那时你又信谁的心、念哪个佛?”
    于是了解,阿弥陀佛为我而生,我亦为阿弥陀佛而生,如两根互倚而立的芦柴棍。

    盖“南无”者,我等众生、烦恼生死、痛苦秽浊也;“阿弥陀佛”者,彼佛如来、菩提涅槃、安乐清净也。“南无阿弥陀佛”者,佛凡一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
    迷则有人我佛凡之别,觉则心佛众生一体。迷则有我有弥陀,觉则我与弥陀同归一真法界。
    尊贵无比、韵味无穷的“南无阿弥陀佛”啊,难怪印光祖师叮嘱我们反复撕提之!
只要还有一丝无明,那就任你我修行得大地震动,抑或折腾得天翻地覆,都逃不出“南无”这个机;纵使你我的“南无”能上天入地,也甩不掉后面的“阿弥陀佛”。

    如影随形的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阿弥陀佛!与我同生共死的阿弥陀佛!
    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局限于“我”与“他”的对立呢?为什么我们就不敢捅破那层隔绝“南无”和“阿弥陀佛”的窗户纸呢?
     勇敢地拥抱他!就如正负电子的相遇,消失的是有生有灭的形相,得到的是一片光明!

     南无阿弥陀佛!


       二 自力他力辨 

    往生靠自力?靠他力?靠自他二力?我赞同“全仗佛力”一说。
    为此,我们不能不作自力他力之辨。 

    何谓自力?顾名思义,修行人自身的能力。
    末法时代凡夫,自力修行中究竟有多少“清净的东西”?不过是烦恼随着烦恼,不过是“清净”外套里妄想着的灵魂,不过是“利他”面具后的自得——“无相”帮助众生的感觉真“爽”啊,不过是把“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远大理想跟个人私利计较的近视追求相结合的四不象。扪心自问,“自力修行、闻法思维”的程度,是否已经成为我们自抬身价、表明自己与众不同(尤其是与“坏人”和“愚人”不同)的标志?当我们拉上经典和祖师大德言教出去“咄哉阿难”的时候,心中除了自是和愤怒,对对方可曾有一丝怜悯?因为我们不曾真正发心无条件帮助过别人,所以总是口头上赞叹弥陀的同时心里却在想“哪有那么便宜?我历经艰苦修行尚且遇不上如此好事,你这么差的人更不可能”。
    这就是我们凡夫的“自力”,确切地说,就是我的自力。要它何用?

    何谓他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力。
    往生全仗他力,是指我等凡夫依阿弥陀佛之力而得闻佛名,依阿弥陀佛之力而能生净土,而有净土可生;在往生过程中,依阿弥陀佛之力能于一念顷到达彼国。

    所以,净土法门法师说:“我们自力不行,要完全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靠山,要靠定了他,才能成就”(《大乘无量寿经讲示》);“净宗法门靠佛力,不是靠自力”(《种善因 得善果》)。

    从理论上讲,再怎么自己努力,都是阿弥陀佛光明加持的结果;从事相上讲,净土行人则需要努力听闻,建立信愿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锤炼,正确理解生活-念佛-信心-往生的关系,最终“打成一片” ,真正舍弃自力(凡夫的“自力”除了烦恼颠倒妄想的计较,还能有什么?),一心皈命于佛力的接引。
    强调他力,并不是要我们舒舒服服地躺着睡大觉,或任由烦恼支配而恣意妄为,然后等着天上掉下馅饼。
    知道他力接引,知道佛力的可贵、难遇,更要精进闻法思维,顺天理,尽人伦,勇于自我解剖,勇于直面自我的丑陋,勇于改过,勇于反省,勇于舍弃一切,在佛光的照摄中历经打磨,真正舍弃有关往生的种种颠倒妄想,舍弃以为果真能自饱的虚伪画饼,舍弃层层伪装和面具,最终赤条条面对阿弥陀佛,老老实实依佛愿力、乘佛愿力。至此才能明白这“全仗佛力”绝不是嘴上随便说说的空话,绝不是懈怠放逸的借口,更不是自己骗自己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心路历程、坦坦荡荡的真心表白。

    既要舍弃自力,又要精进用功,这岂不矛盾?
    比之于他力,则自力属凡夫,他力属如来;自力为弱,他力为强;自力常见、为显,他力不常见、为隐;自力如梦幻泡影,他力随弥陀常存;自力为幻,他力为真。《圆觉经》说:“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如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既要舍弃自力,又要精进用功,正是以幻修幻;待到“灰飞烟灭”之时,方知出于自身颠倒妄想的自力“修行”并不可靠——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以“高尚的”贪爱替代“可耻的”贪爱的过程而已。惟有阿弥陀佛之力,才是我们的依怙。认识到舍弃自力,全仗佛力,就是净土行人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若说,净土宗是“自他二力法门”——在阿弥陀佛慈光摄受中,历经一番寒彻骨,终于明白一心依怙佛力,而不是依怙自己的“功力”往生,我以为是可以的。但是当知,若没有他力的摄受,就不可能有“一番寒彻骨”的故事——不信?你我试念念其他如来的名号,纵使信愿行具足得如圣人一般,看看能否往生?
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往生大事中有自己一半(或一小半)的功劳呢?

    故曰:往生全仗佛力,
    今生更应努力,
    努力消除自力,
    梦幻泡影尽弃,
    好个清凉世界,晴空万里!

        三 信心决定与念佛、善行

    净土宗以信为首要大事,是以人们常常谈论“信心决定”。窃以为,对于“够得上”信心决定的人而言,“有信心决定”和“无信心决定”都能得到往生。

    月光虽无所不照,惟停留于仰望者心中;阿弥陀佛虽无时不刻设法接引众生,惟有信心者能够得救。——此语激励我们建立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力的变幻莫测、忘记了舍弃自力的计较、忘记了一心依靠阿弥陀佛;进而不知不觉地将“信心”变成了对自己心理状态(是否有坚定信心)的信心,而不是对阿弥陀佛无碍接引能力的信心。

    是故,我们提到“信心决定”、羡慕别人的“信心决定”时,应当明白,不是因为我们对往生、对接引、对佛力有坚定的信心而能够往生(不是因为我们的自心、自力,不是因为我们心理状态的缘故而得往生),而是因为阿弥陀佛无论如何——无论我们是否对他有决定、坚定的信心,只要我们愿意接受他的接引就够了——也要接引我们;所谓“信心决定”者,他感受到了这个。

    不是“我有信心得到往生”。试问:若是沉睡中忽然身首异处、或是正于巨大刺激的吸引而“全神贯注”之时忽然被“血滴子”摘去脑袋,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无碍的接引、决定的往生在哪里?有把握否?
应该是“阿弥陀佛有信心让我往生”。

    既然无论信心坚定的程度(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何,都将得到接引,那有信心和没信心岂不一样?
    试以禅宗打个比方:禅宗人开悟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悟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开悟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悟前悟后虽说看的是一样的山水,可又不一样——他经历了一个将悟境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过程。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者能知。
    我们也一样:一开始是嘴硬,从理论上认为即使没有决定的信心也能得往生;继而经历了信心体验,认为因此必得往生,而没有决定的信心则不得往生;再后来进入 “真信心”,方知无论(自己的)信心决定与否,就算自己没有决定的信心,一样必得往生。虽说前后都讲“没有决定的信心”,但若是真的过来人,便知其中滋味不同:我们经历信心体验后,也有一个在学习和生活中磨练的过程(但切勿坠入自力修行的圈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感受到自力的无力、自身的浅薄与丑陋、疑心的浓重,也将进一步感受到阿弥陀佛的鸿恩:“除了南无阿弥陀佛还有谁能救我、敢救我?”在此间,我们信心中“嘴硬的成分”将逐渐减轻,我们将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不是“我”有信心去干成什么事,而是阿弥陀佛有意愿、有能力接引“我”;“我”出于自力计较的诸行以及“我”有无决定的信心、有无信心往生,与事实上能否往生无关;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才与“我”能否往生有关。我以为,这就是真信心,也就是信心决定。
    成天把“学雷锋”挂在嘴上的人,不见得是真学雷锋;没讲“学雷锋”者,其中固然有不肯学的,更有真正学雷锋的。

    信心不是自己骗自己、自己给自己壮胆的口号。信心的培养、体验、升华是一个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辩证过程”。真信心决定者不可能“因为阿弥陀佛无论如何都要救我”而必然抛弃戒行和善业。试问:禅宗祖师们常常苦口婆心告诫我们要放下一切才能见性;而观诸他们,是义无返顾、如弃鄙履般地抛弃了戒行和善业?抑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地一定要守戒行善才心头好过?
家中的事,家人方知啊!

    信心决定了,还常念佛否?“杂善”还行否?
    有几种误解:念佛是佛念我们,所以不需要我们经常念佛;既然信心决定、往生决定了,所以只要以报恩随便念念就够了;不要精进念佛,那是自力的表现;既然阿弥陀佛专救我这种恶人,那我明知是恶而随波逐流也可以,甚至主动为恶;为了表现对佛力的信心,主张临终胡思乱想——我纵使心不在焉,他也能接我——我就有那么大的信心!
    凡敢于如此行事者,都不过是“癞蛤蟆垫床脚——虚起的劲”。

    净土法门,信心为本,念佛、善行为标。信心与念佛、善行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通过形式而表达,形式则因为内容而丰满。
    念佛是内心感激的表现,是内心欢跃的表现;念佛是吟味:“南无阿弥陀佛!我和阿弥陀佛!我即阿弥陀佛!众生即阿弥陀佛!真是难得的与佛同体啊!”
    念佛不为什么——不为追求往生,不为降妖伏魔,不为入三摩地,不为求福求寿,更不为高人一等……念佛是行人下意识的流露:“南无阿弥陀佛!某某先生你好!”
念佛又为一切——因为内心喜悦,因为彷徨无主,因为风和日丽,因为有人受难……念佛是行人下意识的流露:“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南无阿弥陀佛!悲哉!”
念佛以无义为义。

    善行是真信心者的标签——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接引的对象,也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尽管秽浊愚钝,但既然领受了阿弥陀佛的爱,就要把爱传遍四方;既然命终能够魂归净土,活着就要利益众生。
    一位先进如是说:“佛的光明、慈悲如同浩瀚的大海,掀起拍天巨浪,将我席卷而去,这愿海既温柔如抚摸、如阳光、如乳汁,慈祥细腻地滋养我,充实我;又强劲如台风、如海啸、如雪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了我的一切,包括我自己。
    “但万万没有想到,失去自己竟是这样的快乐!
    “更加奇妙的是, 不仅没有了我,也没有了弥陀,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多么快乐的南无阿弥陀佛!
    “而最最奇妙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之中,又有弥陀,也有我,也有和我正在交谈的善知识,还有许许多多众生。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心佛众生本是一体’,并且不由自主地对一切众生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着爱、赞叹、怜悯、同情……它使我有了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一切众生。这种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我恨不能分身千万亿,立刻飞往十方世界去普济诸贫苦。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佛菩萨甘心为众生舍弃身命,实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巨大推动力呀。什么是无缘,什么是同体,为什么称之为大,为什么佛菩萨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平日里纳闷不解之处,在此时都豁然开朗了。”(安虹•《南无阿弥陀佛的笛声》)
    谁见过“没有蒸汽升腾的沸水”?

    总之,信心之人,将越发念佛精进,越发仁人爱物,越发讲究“一心正念”,越发不惜身家性命也要自信教人信、难中转大难,以对佛恩。他们早已超越“自力他力”之辨、“真假信心”之别、念佛功夫深浅以及“是否需要守戒行善”的清谈,过着与人为善、与佛为善的生活,是故身为凡夫而心在净土。
    何以故?“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念佛)(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