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周瑞金先生:一代宗师的教化:感念南怀瑾先生(下)


   日期:2012/12/8 16: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周瑞金先生:一代宗师的教化——感念南怀瑾先生(下)

 

【南怀瑾老师手书天下为公

 

*****************************************************************************************************

 

作者:周瑞金(《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教育以成功做人为目的

○○○年,八十三岁的南师在考察了杭州、上海、苏州等地以后,来到太湖之滨吴江庙港镇,眼前赫然开阔,太湖一望无际,水边林下长堤,正是读书修行地。南师为之动容,遂决定落脚庙港,建设太湖大学堂。历经六年建设,大学堂终于在南师八十九岁那一年正式启用。

十几年前,南师亲历亲为,投资数千万美元合资建设打通浙西南大通道的金温铁路,轰动一时,也开了股份制合资建设国内基础设施的先河。铁路通车时,南师作了一首诗:“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南师功成身退,一分利益不沾,把铁路股份全部还路于民。他毕生都在修一条人走的大道。区区一条人间铁路算什么。现在这个地方,我是为了继续修一条人道之路○○六年初夏,就在太湖大学堂启动时,南师如是说。

从台湾到美国,再到香港,南师一路奔波数十载,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深感人才的匮乏。而人才成长靠教育,中国百多年来新旧交替的教育,文化分科越分越细,为求职应试而学习、为知识专业而教学,离培养人的品德、心性越来越远。南师对这一套教育理念、方法很不以为然。

○○六年七月,南师以禅与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为题,在太湖大学堂开办了为时一周的首期讲习班,向来自国内外八十多位学生开讲了最新的科学与禅学关系的话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参加讲习班后,深有体会说:南师的教导让我找到心的宁静,使我不为个人得失忧虑,一心去追求我所认为的真理。朱校长认识南师后,开始探索科学与禅学的关系,提出了发现现代物理的主流学说,正如释迦牟尼佛两千年前所说的,二○○九年他又在世界佛学论坛发表题为《物理学步入禅境》的演讲,为此遭到一些人的抨击。但他坚定地说:一个彻底的科学家,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发现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人类只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阶段。科学家要找办法突破这种极限,首先必须提高大脑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而佛法能让人在禅定状态下,安静地思考。这个状态下,大脑成了超导体。许多同学听了南师的课,都有类似朱校长这样的启悟。

数年前,王财贵博士在拜访南师的时候,谈起经典读诵教育的实验,南师大加赞赏并进一步做了完善,提倡中英算一起来的儿童基础教育。也即对孩子实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经典与科技基础教育,其内容包含:中文经典(以宋代以前的经典为主,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经典)、英文经典(西方文化的基本经典)、珠心算(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方法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每天只需抽出二十分钟时间(时间多了孩子可能反感,而培养兴趣是关键的),大人带着孩子一起大声诵读东西方经典,这些经典本身有着音韵美,因而诵读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不知不觉间,这些诵读的内容,耳濡目染,就烙印般储存在孩子们的心里。等于给孩子从小储备了无形的财富,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人文与自然科学,造福人类,做了基础教育的铺垫。

南师鼓励王财贵、李素美、郭姮妟、宏忍尼法师等等,分别到内地推广这种教育。徐永光、陈越光等人也积极响应推动。逐渐的,两岸三地多地推广这种教育之后,无数孩子与家庭受益。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记诵了很多别人不懂的东西,不少人开始骄傲起来,看不起人。甚至很多人以为只要诵读了经典,就一切都好了,也不需要接受现代教育,孩子会自动懂得做人做事了。也有的每天大段时间给孩子们做这个教育,把孩子们弄得很疲累,产生了反感。

面对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南师在九十一岁高龄,下决心创办了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做小学教育的全面实验。南师亲自指导,李素美、郭姮妟母女具体操持,李传洪借在台北办薇阁学校的经验予以师资等多方面的赞助。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可用三个合一来概括:文武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

○○八年,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第一批招收二十九名学生,吃住学习都在学校。学生们每天六时三十分起床,练习武术半小时;早餐后,诵读经典,像唱歌一样,不求理解;午饭后散步,并安排静定课程,那是按《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原理,所安排的修身养性课程。具体有呼吸练习、静坐、传统养生操等内容。随年级升高,还要学会采集食物、烹饪、野营、采中药、野外自救等生活技能。学校采取大带小的学长制,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哥哥姐姐,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同吃同寝,同学间亲如手足。还规定孩童不许用手机、电脑,远离互联网世界,一心饱读东西方经典。

根据南师的教育理念,这座国际实验学校在知识教育同时,更重视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培养孩童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能力、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做人做事能力。平日学习,还涉猎东西方礼仪、风俗习惯、中医药、生物、传统武功、现代运动、野外求生、食物制作、科学思维、建筑设计、工艺美术书法、诗词歌赋、戏曲音乐等等。这么多的内容,却编排得法,寓教于乐,几年时间让学生在没有沉重精神负担(也没有考试)情况下,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这个学校,学生由开始的几十名到现在两百名。教师则有五十余人,由台湾教师、内地教师、外籍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很多是南师著作的爱好者,他们尽责尽力,做出了很多牺牲。他们日夜守护着、陪伴着、培养着孩子们。他们不是以职业的心态,而是以事业的心态来做教师的。南师曾多次表示对这些教师们的尊敬和感动。南师还经常亲自示范为孩童上课。来拜访南师的各界精英,有的临时就给孩子们上一课,增广了孩子们的阅历见闻,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了全面成长的坚实基础。

有家长担心这些孩子毕业后,能不能与外面的体制接轨。事实证明,今年首届二十九名毕业生,绝大多数以优异成绩考入外界的理想初中,许多学生以个人优秀的综合素质,被学校争相录取。南师给学生家长们也讲了很多次课,谈教育的问题与家教的重要。强调教育首重家教,家长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一辈子的榜样,家长的身教言传,对孩子的熏陶影响至关重要。时下社会把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的倾向,是严重错误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分管教育的领导,都来过这个小学观查,给予了高度评价。去年,中央文明办还请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七个小学的校长,来观摩学习交流教育经验。下面我引用山东淄博市一位小学校长的观感,看一看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给他们留下的难忘印象:

【二一一年八月四日,我们有幸来到太湖大学堂和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培训学习,为期四天的学习给我带来一次次的震撼。

学习感悟:太湖大学堂和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是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位于苏州太湖畔,校区湖光山色、环境幽雅,没有塑胶跑道,有的只是大片的草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小朋友在天然、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与学习。学校将体验式教育与国学经典诵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经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经典。全新的办学理念、融洽的师生关系、彬彬有礼的师生、多样的课堂、中外经典诵读的做法一次次的冲击着我的教育观,我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不断更新,尊重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们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体魄健全、心智健康的孩子。

(一)多彩的课程

通过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郭校长的介绍和几天的观摩,我了解到该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设置的,学生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学校就开设相应的课程,课程除了传授语文、数学、英语、经典等知识外,大多数是培养学生生活的技能,如建造房屋、制作面点、陶艺、刺绣、中医、茶道、园艺、钻木取火、礼仪、武艺、划船、跳水、自制玩具、瑜伽、心灵课程等等。现在的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匮乏,更多的是生活技能的缺失,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太湖国际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节之处见文明,细微之处显真情

走在太湖大学堂的路上,你见到的每一位师生都彬彬有礼,迎面走来他们主动退居一旁问好,等客人通过后再走,即使保安人员都不例外,莫大的校园你见不到一张废纸、杂物,人与人交谈时都温文尔雅、面带微笑,用餐时学生先背诵《幼学琼林》中关于用餐的诗句再用餐,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经典,坐立行走也是一样,包括我们观摩的中、外经典诵读课、中医课、科学课、茶道课、静定课等都围绕一个主题将经典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体验中再读经典。如在中文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天人合一这个主题结合中国节气立秋,让学生到校园中感受一叶知秋,再回到教室诵读相关经典。七夕节的晚上学生的活动室内张贴了所有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教师自编自演为学生再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观察星象,再齐声诵读诗句。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们对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喜欢学习、能接受新概念、慢慢的改掉陋习走向文明。

太湖大学堂里,处处都有关爱,我们一同来的一位校长胃不舒服,从到校的第一天一直到离校,学校的校长、老师一直关心他,特别是郭校长的母亲李老师每天都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准备药,包括我们学习静定时也不忘问他的状况。与学校的校长、老师交流这件事情时他们丝毫不例外,大学堂里这很平常,学校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身体状况他们都非常了解,这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大学堂里师生之间的关爱。

(三)一节户外活动课带给我的感动

八月五日下午三点,我们与学堂十一名夏令营小朋友一起参加了跳水、划船的活动,担任本次活动的教师是来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师,还有几个协助教师。感动一: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事,必须做,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跳水时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孩特别害怕无助的哭了起来,从三米的平台上跳入太湖,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看着一个个孩子先后跳入湖中她哭得更凶了,如果换做我们可能会怕孩子发生危险让他放弃这项活动。可是户外辅导老师先是对孩子耐心疏导、鼓励她,孩子仍然鼓不起勇气,最后老师抱着孩子完成了动作,第二次小女孩自己完成了动作,孩子战胜了自己。感动二:教师的合作意识、向心力、互助意识很强。划船时,每艘船上的教师,耐心的教,让孩子玩好,岸上的教师不是双手胸前交叉,做旁观者,而是在岸上打气、拍照、加油,几个教师自发的骑上自行车在岸边沿着我们的路线,看我们是否安全,这里没有校长的命令,每位教师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功课用心地完成。一个老师的课这么多老师热心的协助,在我们的校园是很难看到的。感动三:教师的奉献精神难能可贵,跳水时,几位老师一直在水里负责保护,他们一次次的把孩子送上岸,再回到水中,整个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没有一个教师上岸,他们始终面带微笑。感动四:教师善于自我反省。每天晚上九点三十分--十一点学校的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反思自己今天活动的失误,分享自己的快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的前夕,南师作了一小时临别赠言的演讲,这是南师生前最后一次演讲,对学校实验教育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国际是个名称,就是要把国际的文化精华吸收过来。实验什么?因为不同意这一百多年来的小学大学的教育方法,我们主张文化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旧的合一。实验的是这个。

你们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生活的教育,什么是生活教育啊?你们都很娇贵的,娇养惯了。尤其是父母的观念错误,要想孩子们考好学校,将来出人头地,换一句话就是家长们把自己一辈子做不到的愿望,交给孩子身上去负担,害了孩子们,这是我最反对的。你们到这里以后呢,不同喽!生活在一起,学会了怎么样吃饭,怎么样拿碗,怎么样拿筷子,怎么样吃菜,怎么样睡觉,怎么样自己洗衣服,怎么晾好衣服,怎么样铺被子,怎么盖被子,怎么与人相处,怎么处理事……听说你们很晚了还有老师在旁边陪你们睡,指导你们,这个是生活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你只学会作诗,会写字,你功课怎么好,我都不在乎你们。因为那个容易啊!但生活的教育难,可是你们做到了。这次到台湾,台湾的大人们,社会上的人们,对你们印象非常好,大家很钦佩。

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的文凭,有个博士学位的,那并不能算成功。你们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你们把这些年的基本生活教育的精神带到社会上,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是顶天立地的人,与众不同。只说哪个程度好一点,哪个会作诗、写字,那当然是生活的技术,不是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一句话:做人。你们这样出去做人,一定可以影响社会。千万要记住我今天的话,你们不但是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毕业这一条资格,你还有一条资格,很难的,你说我当年还只有十一二岁六年级毕业,我那个南老头子九十五岁亲自给我讲过话,这个资格别人买不到的,只有你们有。记住不要给老头子丢人哦!

我今天对你们临别赠言,记住,你们将来是不是念名校,有没有拿到硕士、博士,那都是虚的。怎么做一个完整的了不起的人,怎么做一番事业,对社会有贡献,才是你们的目标,千万要记住!

谁也想不到,这临别赠言,竟成了南师对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师生们极为珍贵的永别赠言啊!

事师如师在,道业永相续

南师祭奠告别仪式的那天晚上,师从南师多年的赵博士一再叮嘱我,要我在代表南师中外学生致辞时,一定要把事师如师在,道业永相续这层意思表达出来。我很理解也很珍惜赵博士这种心情,这也是我们所有学生在告别南师时的共同心愿。

谈到大家最关心的传承问题,陪同南师度过人生最后八年多的马宏达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的学问是儒释道三家,诸子百家都通的,不限于任何一家。我们暂且借用佛家来说,释迦牟尼佛走了以后,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是佛经,就是经典,他一辈子智慧的结晶核心在于经典。他走后由五百罗汉来结集,然后留传到后世。虽说佛像、寺庙、出家人或者在家的居士,也是重点,但是没有那么重要,一切都围绕着经典。其实老师比释迦牟尼幸运,因为他在世的时候,自己可以主导,出版自己的讲课纪录,或者自写的书。在老师走前,他的著述大部分已经集结出版完成了,只有一两本他要出的书尚未出版,而尚未出版的这一两本书,他已经亲自审查完稿了,即将出版。其中一本讲《中庸》的,他早已亲自写好稿子,准备放在最后出版的。这是比释迦牟尼佛幸运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说是南师高明的地方。因为提前结集了,而且经过他本人的认可,认定过了。佛经后来的结集,有好几次,争议很多,因为佛陀不在场,无法给予最权威的认定。这是讲传承的核心在经典著作,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对老师的课、老师的书,同样适用四依四不依原则,也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其实读任何书或文章、听任何人讲话或讲课,都适用这个原则。这才是智慧之学,否则要么变为盲从与迷信,要么纠缠于细枝末节而不见全体。

马宏达先生还谈到,老师在世时,就有人当面提出来说,南门以后要如何发扬光大,南门弟子要如何传承老师的学问。南师当场表示反对这些观念。他一直强调,道是天下的公道。他一生的学问,是来自于读古今中外一切经典书籍,以及他一生的经历,跟一切人从一切事中学到的东西,所以才能如此渊博,而且不困在书生气上。如果困在门户门派之见,那就太有限了。所以他数十年来弘扬文化,从不以自己是袁太老师门下大弟子或维摩精舍的名义来招摇。他还引用过:佛教徒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道士是老庄的罪人,儒生是孔孟的罪人。他认为一旦设立了门户,学生们一代代传承下去,难免把自己的意思加在前人身上,或把前人神话、偶像化,难免曲解、误解、歪曲、误导,直至失败。

再说,历史上诸子百家的任何一个大家,自己说过要开一个宗派吗?孔子说过我是儒家吗?老子说过我是道家吗?都没有。那是后人加上去的。所有的圣贤,他们是海纳百川,没有门户之见,所谓君子不器,没有边界的,这样才能成其大。老师也没有什么南门”“南学等等观念,这些观念都太狭隘了。真正的圣人,他的胸怀,他的学问,是没有边际的;没有设定门户,也没有设定学生和非学生的界限。天下人愿意读他的书的,愿意接受他教化的,都是他的学生。他说一个人如果不尊师重道,那是混蛋。可是如果把自己当做老师,那是自己昏了头。听到有人在外面以他的学生、弟子为名招摇,老师反复讲他没有一个学生。听到有人在外声称是他的关门弟子,他听了笑说自己从未开过门,何来关门弟子。老师对学生定的标准非常之高,可以说无人能及。同时老师也非常谦虚,与大家都是朋友,他永远不居于师位,而是永远处于学人之位,向一切人学习,也声明不要把他和他的学问当做标准。他说谁有心得,谁心里清楚,不必搞形式上的师生这一套,这些俗套后患不少。

我很赞同马宏达先生传达的南师这些看法。真心诚意要向南师学习的人,最好是诚诚恳恳效法南师君子不器”“自强不息”“无我利他的精神,认认真真学习领会南师的著作经典,切切实实按照南师的精神和品格去践行修炼,老老实实遵照南师的教导做人做事!

当越来越多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点亮自己的心灯,共同努力修筑着、维护着人间大道,我们仿佛看到南师那如中秋明月般饱含慈悲的微笑……

最后,我用一副挽联作为本文的结束:

世外高士儒释道禅净密宏深誓愿圣绩远播救度无边众生堪称当代维摩;

域中奇人军政经教科文筚路蓝缕甚多建树造福中华子孙史载功业千秋。

(全文完,原文刊载于《文史参考》、《新周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一代宗师       南怀瑾先生)(五明学佛网:一代宗师       南怀瑾先生)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魏承思教授: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南怀瑾先生推动 

 宋道发教授:宁可侧重行履工用不可取于狂慧知解——南怀瑾先 

 南怀瑾先生:教育孩子和种花一样,肥料太多反而害了好苗 

 20万字的《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先生究竟说了什么? 

 南怀瑾先生: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 

 南怀瑾先生:“打坐”的好处 

 南怀瑾先生:何谓佛教? 

 南怀瑾先生:佛教 佛学 佛法 

 南怀瑾先生:“空”究竟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子女教育 

 南怀瑾先生:有名有钱,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