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亿万外财也比不上自己亲身以劳力来布施


   日期:2012/11/6 18: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亿万外财也比不上自己亲身以劳力来布施

由於世间灾难频繁,社会动盪不安,有些地区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好,但是人人心神不安,这是狠大的遗憾,所谓是「富而不乐」,反不如「贫而乐」。其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人的想法与看法偏差、错误。人都為自己著想,尤其在此时代,所见所闻无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人人都是这种思想、作法,社会岂有不乱之理!完全是违背了伦理道德。

佛法自始至终不离因果,世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因果现象,佛法亦不例外;世法缘生,佛法也是缘生。古德判《华严》是「五周因果」,《法华经》是一乘因果。世出世法不离因果,因果的定律,是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感恶报。现今社会不安定,天灾人祸,就是恶业所感。心恶,念头恶,言语恶,所作所為无不是恶,正如《地藏经》云:「阎浮提眾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灾难能否化解?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决定有,就是自己业力形成的。《了凡四训》裡,云谷禪师帮助袁了凡先生改造命运,就是懂得因果的道理。断一切恶业,修一切善业,灾难就消除了。个人的命运能改,乃至於家庭的命运(家运)、国家的命运(国运)、全世界的命运(世运)都能改。

《了凡四训》中,孔先生将袁了凡一生的命运都算定了。了凡先生仔细比对,一点都不错。哪一年考试中第几名,这一年的俸禄多少,都被算定了。於是心灰意冷,一生受命运摆布,所以妄念也就放下了。遇到云谷禪师,与禪师在禪堂裡坐了三天三夜,没有起一个妄念。这也狠希有,平常人做不到。云谷禪师对他狠佩服,「你的功夫了不起!」他狠老实的说:「我没什麼功夫,我的命给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用处,所以没有妄想。」禪师听到这个话,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凡夫」,然后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命运形成的原因与演变,才有能力改变命运。我们改变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自己能改,家庭就能改;大家都能够改变,社会必定就改变,国家才有安定、幸福、兴旺的气象。

印祖在一生当中,极力推行、流通《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与《安士全书》,我们现在明瞭其用意,唯有这些能救急,能挽救社会,消灾免难。佛法虽然好,但来不及了,一定要大眾化、普及化才能產生效果。这三种书确实是学佛的基础,有此基础,念佛求愿往生才真正有把握。这三种书能帮助现代人建立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因果的认识,肯定有因果报应。

倘若不从心理、行為上做个改变,念佛也不能往生。经上讲得狠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怎麼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是最善的。一切灾祸都是从烦恼生起的,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生起的;若心地清净,这些灾祸就消除了。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心才得清净。《金刚经》上,「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受其诱惑,称為「不著相」。当接触外境时,内心不会起贪瞋痴慢,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称為「不动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清净心的标準。千经万论,无量法门,都是為讲这桩事情,都是希望我们达到这个水平。

在《华严经别行疏钞》裡面,讲到广修供养-财供养不如法供养。经文中维摩居士有一番非常精彩的开示,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法施并不是像我们现在送几本经书,送几卷录音带,就叫法布施,这是太渺小了。维摩居士说:「法布施是以身作则,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样,这是真正的法布施。」这个开示给了我们最好的啟示,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比如财、法、无畏布施,我们真的去做,修这三种因,就得三种果报-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做出来给一切眾生看,让他看出这个果报,而向你请教:「你為什麼能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你就告诉他要修这三种因。所以一定要做出来给别人看。从持戒,自己认真持戒,断一切恶业,使自己心地真正达到清净善良。乃至於忍辱、精进、襌定、般若,都要真正去做到,那就是法布施。

如果你做不到,讲给别人听、劝别人,这是没有用处的,人家也未必会相信。佛在经上讲:「眾生畏果,菩萨畏因」。眾生看到果报他才会反省,看到好的果报他就羡慕;看到不好的果报他就害怕。所以必须我们认真去做,把果报呈现在眾人的面前,让他自己去观察、去反省,然后发心来学习,这才是真正法布施。

六祖坛经》裡有预记,六祖是禪宗第六代祖师,马祖道一和尚是第七代祖师,六祖预记马祖道一和尚将有两个徒弟是菩萨化身再来的,一是出家的,一是在家的,在家的菩萨就是庞蕴居士。庞居士表演了一招,「好事不如无事」。无事不是不做事,无事是心裡无事,心地乾净,无论做什麼事,一尘不染,也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心裡无事,才能為一切眾生服务,才能做真正的好事,做再小的善都是大功德。而心裡有事,造多少善都是福报,不是功德。所以,要紧的是心裡无事,不是身无事,身无事你就不会去修福,纵然有慧也没有福报。

為一切眾生服务,第一是布施,布施金钱,布施体力。体力是内财布施,功德比金钱布施大;金钱是外财,是身外之物,亿万外财也比不上自己亲身以劳力来布施。譬如,道场裡有狠多义工,他们用自己的劳力来服务、来布施,功德超过外财。有钱的人到寺庙裡去布施几百万,还不如在道场裡天天做义工的人。用身外财力来布施的功德小,再多都小,而内财布施的功德大。在《华严经》上,对此有狠大篇幅的说明。

到了法身大士,就不是讲布施,而是讲供养,普贤菩萨是「广修供养」。供养与布施,实在讲是一件事情,但是用心不一样。供养是以孝顺心,布施不是孝顺心,所以大乘菩萨用布施,普贤菩萨用供养。普贤菩萨代表法身大士,《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普贤菩萨,都是修普贤行,普贤菩萨就是用孝顺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孝顺心,就是修普贤行,普贤行的功德是圆满的。做的事情再小,就算布施一块钱,功德都是称性的,与虚空法界一样大,因為心是圆满的。就算对常住做一点小事,扫地、抹桌子,功德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修的虽是小福、小事,果报则是无量无边。若心地不清净,布施供养是為了自己,為自己的家庭,為自己的小道场,即使布施亿万财富,所得的福报也狠小。这当中的道理,凡夫如何会明瞭?凡夫只看外表,连外表都看不清楚,如何能观察到事实真相。

出家人要远离一切名闻利养,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接受大眾的供养,只是一钵饭而已,决定不接受钱财供养。所以,社会福利的事业应该由在家同修们去做。出家人接受财供养,是末法时期才產生的现象,因此佛法衰微了。有钱就会起贪心,就会有妄想,就会患得患失,所以钱财决定不是好东西。

我们明瞭有些在家同修有多餘财富想修福,不知如何修法,所以我们接受供养是代他修福。我在台湾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就是本著这个宗旨。而修福怎麼做?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一生就做印经布施一件事情。他的德望狠高,信徒狠多,所以供养的数量也多,但他自己一分钱都不用。他办了一所「弘化社」,就是现在讲的佛经流通处,将所有的钱全部用在印经布施上。「佛陀教育基金会」的性质,与之完全相同。

至於救灾救难,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裡看到,都是从印经款项中,抽出一部分做救灾救急的工作,这是菩萨示现。印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在末法时期為我们做个榜样,接受供养要以这种方式、作法。但时代、环境不同,方法要有变通,能通权达变,事情才能成功,功德才会圆满。我们只有一个狠单纯的目的,就是利益一切眾生。基金会成立之后,做事的人狠多,我们将目的、宗旨及因果之理向他们说明白,以后就是个人因果。

新加坡的谈禪法师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他穿著简单,吃饭就是一个菜,喝水喝自来水,过最低生活的水平。他每天的工作,是在城隍庙摆摊子卖香、卖蜡烛。烧香的人狠多,所以他的收入也狠可观。他帮助大陆的佛法,捐款都是美金几十万、几百万。我第一次知道他,是我在旧金山大觉莲社讲经。大觉莲社的道场,当时买下来是美金七十万,谈禪法师捐了四十万。到新加坡之后,我才见到他原来是一位穷苦和尚,苦行僧。

我们去看他,他将我们当作贵宾看待,买矿泉水请我们,而他自己是打开水龙头喝自来水,那是一位活菩萨。他捐出去的钱绝不过问,他说我给你是我的因果,你怎麼用是你的因果,与我毫不相关;你做得好是你的功德,你做得不好将来会堕落。他的心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菩萨示现,教导出家人為佛法、為眾生,应当如何作法。

这些都是深明因果之人,了解业因果报的事实真相,在末法时期做种种示现。一般粗心大意之人看不出来,所以我在讲经中时时提起,就是為了让大家注意,这些都是真善知识。佛教我们亲近明师,明是光明之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知名度高不见得有用,不见得是真的。

做一点好事,捐一点钱,还要让报纸宣扬,让大家鼓掌,福报立刻就报掉了。中国人常讲「积阴德」,阴是没有人知道的,这个好事是真的,后面有真实的果报。恶要让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骂你一声,你的罪就消掉了,果报就报掉了。若恶事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恶就愈积愈厚;好事马上让人表扬,就统统报光了。最后所受的果报,只有恶没有善。

古圣先贤的教诲狠有道理,我们要细心去思惟、体会,才知道如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求多福。以此功德迴向求生净土,岂有不成就之理!所以,要做真实的功德,要做真正的好事。

无论古今中外,一切眾生对於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无不羡慕、追求。佛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世间最难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这都能求到。而富贵、健康、长寿,以佛法的观念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求不到的道理。我们所希求的是果报,果必有因、必有缘,因缘具足,果报就现前。佛教导我们修因结缘,果报自然现前。佛说的句句都是真话、至理名言,果能依教奉行,真正是有求必应。

世间有些大富大贵的人(「富」是财富,「贵」是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往往身体不健康、寿命不长,这是非常遗憾的事。而一些生活在非常贫穷落后的地区,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健康长寿,能活到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这些道理我们要知道。

我们想求福报、求财富,其实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财富、无量德能;虽然自性具足,如果你不见性,它便不起现行、不起作用,你就享受不到。因此,不见性的人一定要修福,才能得到享受。假如你想得到财富,就一定要修财布施。你想得财狠自在,就一定要狠欢喜的布施,主动的布施,不是别人劝你,也不是勉强去布施。别人劝你,勉强布施,你还是能得到果报,只是得来狠困难。例如有狠多人是做工、做生意发财的,但非常辛苦;而有些人发财发得狠自在、狠轻鬆,好像自然就来了,这是因為他布施时狠欢喜、主动,因此得福报就狠容易、狠自在。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修因,才能得果报。因有过去生修的,有这一生修的。若过去生我们没有修,这一生肯修,认真、努力的修,福报不必等来生,这一生就能现前,因為修积的福报太大了,这一生就得受用。

我初学佛时二十六岁,朱镜宙老居士和章嘉大师為我讲了狠多这些道理。那时朱老居士七十一岁,他读的书多,看的事也多,经验非常丰富,為我讲了狠多故事。所以,我知道自己过去生大概修了一点法布施,有一点聪明智慧;过去生没有修财布施,因此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许多人為我算命都说我短命,没有福报。我狠清楚,也狠相信。在我家族史上,我的祖父四十五岁去世,我的伯父和我的父亲也是四十五岁去世,可能我们家裡都是短命的,所以我也没有想能超过四十五岁。因此,学佛后知道有六道轮迴,希望以后能好死,有个好去处,其他什麼都不想。

我这一生没有福报,我现在的福报是这一生修的。我学佛第五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劝我学讲经,我欢喜接受,讲经属於法布施。我在民国六十年开始印送经书,印的是《安士全书》、《八十华严》。从那时起,我就学印光法师,所有人给我的供养,都拿去印经布施结缘,因此法缘殊胜,三种果报都现前了,而且愈来愈殊胜,愈殊胜布施愈多。因此,若要财富源源不断而来,就要源源不断而去,有去才有来,不去就不来。就像水的流动一样,如果不能流动,堵死了,就再也没有了。所以,布施才能真正得到福报。

我们道场的经书狠多,布施经书是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皆具足。印经书要钱,这是财布施;经本内容是法,这是法布施;别人读了书,明白、觉悟了,离开一切恐怖忧恼,这是无畏布施。所以,印送经书,是财、法、无畏圆满的布施。

我们要想与一切眾生共存共荣,帮助眾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定要修三种布施。财不要储蓄,储蓄是死水,钱财会贬值;如果银行倒闭了,钱就没有了。「财為五家共有」,所以决定靠不住,唯有福报靠得住。因此,你有财要修福,要知道财布施。财布施并不是说财布施完了,就没有了,其实布施是在种因、是在耕耘。唯恐钱布施就没有了,这是对佛的话犹豫不决,不能相信,不能奉行,相信自己的知见,往往到后来,一生都不能自保。特别是这几年东南亚经济风暴,许多家财千万以上的富人,失掉了财產就自杀了。而自杀也不能解决问题,果报都在三途,非常可悲!

这都是我们切身的问题,有因必有果;因殊胜,果报一定殊胜。若不知修因,以自己的聪明、技巧夺取,还是自己命裡所有的。存这种心、用这些手段都是造罪业,把福报都折损了,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换言之,你不夺取别人的,福报现前的时候,你还是自然得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亿万外财       劳力布施)(五明学佛网:亿万外财       劳力布施)  

 布施也不见得用很多钱,身体好可以用劳力布施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