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齐雯:了解因果才能趋善避恶


   日期:2012/10/14 18: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借着节日的假期,拖着疲惫的身心终于辗转地回到家。上学两个月来,忙碌的生活让我没有空闲思考,顶着压力全盘转的我,感觉好累,好盼望回家躲躲,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其实妈妈学佛很久,虽然我不反对,但我并不相信。对于什么鬼啊、神啊、轮回啊、转世啊,我总是一笑了之。这回好了,佛堂开在我们家楼下,父母天天泡在里面,我去也不是,待在家里也不是,“逼”得我也走投无路,跟在佛堂里“混”饭吃。就这样,我也随着大家诵起了佛经,起初对着长达一个小时的佛经,我真的没法专心,脑子里各种各样的念头,努力使自己集中,却总是迷迷糊糊盼着时间早早过去。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可以集中了,不知什么时候起。我能感觉到我有几瞬间头脑放空,达到一种没有杂念的状态,内心平静了,舒服了。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学佛,我很难理解到底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我开始把诵经、拜忏当成一种学科来学习,我总觉得佛学不仅仅是什么诵经念佛,迷信鬼啊、神啊、西天啊、往生啊这一类东西,它之所以可以流传几千年,肯定有它的道理。意识到这点,我开始不反抗了,开始想要了解它了

  每个人都想要快乐,远离痛苦,都想趋善避恶,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痛苦呢?为什么快乐是那么短暂呢?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追求。当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的时候,那种快乐仅仅持续了几天,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烦恼,是新的目的……我应该是快乐的,因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但我为什么这么身心疲惫呢?我才意识到并不是我设定目标的问题——那种满足感、快乐感是短暂的,是无法延续的,不是永恒的。

  佛经中似乎说,有一种比快乐更快乐的状态——那就是极乐,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懂我们不想要痛苦,只想要永远快乐,可是快乐是比较出来的,当你停留在永远快乐的程度上,没有了比较,你也就不认为那是快乐,那样烦恼也没有了。所以我猜测,佛经中讲的极乐是一种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也没有快乐的状态,是一种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是一种超越快乐的境界,是佛说的涅槃之乐,一切皆空。试想在宇宙中总有那么一刻,没有恒星,没有行星,没有物质,没有运动,更加没有地球,没有人类,什么都不存在——一切皆空……其实佛学就像哲学、物理学、生物学一样,都在研究规律,万物的本质。它们都是一体的,互相证明的,只不过表达的方法不同罢了。佛学在研究的万物的本质时,不执迷于表象,从人的内心入手,认为一切由心生。物理、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则是通过现象来研究本质,通过事物的表象来研究问题的起源。

  因果教育是佛学中很重要的思想,认为万事有因必有果,我们所有的表象都是果,我们只有了解因果,才能知道怎样趋善避恶。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我原先很难理解怎么一个小小的蝴蝶,可以引起大洋彼岸的强烈暴风,其实我们的意念就像蝴蝶一样,我们常常低估它的威力,甚至忽略它的存在,可是每时每刻我们的想法,不论善恶都有着巨大的威力,这就是因。我们起一恶念,虽然可能一念即过,但是这个想法会在念起的一瞬间潜移默化地从你的行动或眼神中表现出来,接着引起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当时机成熟,它就会变成一个果,呈现在你面前,也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一切大事小事,都是由我们的念头集结而来,是由我们的心感召来的。就像是同样是帮助一个乞丐,有的人的念头是善的,是下意识地真心帮助他,可是有的人的念头是恶的,怀疑的,施舍的同时还在怀疑这个乞丐的真实性,那么他们的心念是不同的,他们给钱的一瞬间的眼神也是不同的,那么他们传递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乞丐所接受的信号当然也有差异的。我相信如果我们请化学家们、心理学家们来控制变量,进行试验,那么善意施舍的人周围会有一种好的磁场(也许是散发出来好的化学物质),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像空气一样,影响着每一个人。这个影响是那么的微妙,以至于我们无法察觉,但是这就是佛所说的善因,那么必然会结出善果,这个善果也可能是微妙的,不容易察觉的,也许是别人的一句赞许,也许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也许是多年后乞丐的报恩。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人周围的磁场是柔和的、舒适的、美妙的,那么美好的事都会向他靠拢。我们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很平静,温和,坐在他们身边总是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让人没法对他们产生恶念,当然更不会想要伤害他们,这可能就是善念的堆积,潜移默化地驱逐一切不好的事物。

  所以说佛经中,告诉我们因果,让我们平和,不要做恶事,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心平气和,让每一念都是善念,从而改变周围的环境。道理明白做起来好难,我20多年来养成的为人处事的习惯已深深扎入脑中,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我诵经拜忏持戒守戒,天天提醒自己要起善念,渐渐地形成自然反射,当遇事遇人,便可下意识,不经思考地去做,去想。那么这样的心就是真诚的,不掺杂的。这样达到一定程度,那就是不必动念便可做。就像佛经中讲的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错。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事中不动念,自然流露,那样将是多么好的一个状态,没有动念,便没有烦恼,没有比较,就不会担心,那么时时都可以浸泡在宁静祥和的状态里。

  其实佛在印度语中是觉悟者的意思,我们都是一尊尊佛,被迷了本性的佛。学佛,就是学习佛的为人处世方式,从而达到快乐、圆满,进而学习佛的思考方式,达到万物皆空的思想状态,这样自己也可以成为佛,充满智慧,看清万物的本质,从而生活在极乐的世界。万相皆由心生,同样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看同样的事物,为什么有的人看到的都是丑陋的,肮脏的,有的人看的确是美好的,欢快的?这都是我们心态的问题。我认为转心至少对我现在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我们了解因果,调整心态,那么万物都会随心变换形态,呈现出快乐积极向上的状态。怎么才能调整心态呢?佛经说,一切事都是梦幻泡影,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幻、充满表象的世界里,我们所听、所感、所闻都不是事实的本质,都掺杂了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分辨心,所以我们都被我们的六根(意识,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等表象)蒙骗了,就像活在海市蜃楼的映像里,沉醉在自己臆想出来的世界里,所以才有痛苦,悲伤,快乐,满足……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是我们大脑掺杂的影像时,心就转了,把所有事都看淡了,看轻了,就不会困惑、随波逐流了。我猜想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也就能达到永恒了,因为你已经空了,那时,时间就停止了,意志也没有了,那就永恒了。当然那种境界也只是我的猜想,但我坚信我们是可以达到那种境界的,不过在达到这种状态之前,看清真相已经足以让我们在世间里保持身心愉悦健康。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因果轮回之说,如果一直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那么我们永远意识不到真相,便在这个世间无尽地轮回,在经历着我们自己所种的种种果并且时时播撒着善因恶因。

  释迦牟尼佛是个伟大的、智慧的佛,他通过佛经的方式,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和修身养性的方式,从而让每个人都可以活在自己的极乐世界中。我常常不能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寓意和宁静以志远的胸怀,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我竟然理解了,竟然懂得了,达到这些快乐并不难,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念转,则事事转。

  感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趋善避恶)(五明学佛网:因果       趋善避恶)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