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中国人民大学演讲


   日期:2012/7/7 14: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们:
  晚上好!很高兴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跟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的个别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


  一、藏传佛教的生活观
  
  所谓的藏传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从印度传入藏地之后,在雪域高原形成的一个佛教支系。对整个藏地来说,藏传佛教是藏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已融入了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宗教学、医学、生命学等每一个领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相当于西汉至清朝之间汉地的儒教思想一样。
  
  前段时间,我跟藏地及其附近比较有名的几所大学——四川西南民族学院、甘肃西北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民族大学的350多位大学生和个别老师,开了一些佛教研讨会,用了七天时间深入探讨佛教的有关思想,以及当代人们极其关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欣慰地了解到,尽管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但藏地好多大学生跟汉地的大学生相比,仍然有着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人生观来看,99%的藏地大学生都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他们从小就祈祷观世音菩萨,懂得一些佛教的道理。长大之后虽然前往不同的高等院校学习,但平时看见乃至一只蚂蚁以上的众生,脸上也会自然浮现出悲悯之情,竭力维护它的生命。
  
  在价值观方面,这些学生大多数不是以追求金钱为人生目的。大家都知道,现在汉地的许多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盘算今后的人生之路——“我从学校毕业以后,怎么样买房子?怎么样买轿车?怎么样成家立业?……”他们把成功与金钱划上等号,觉得有了财富,人生就很辉煌;如果没有钱财,那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因此,他们对金钱有着特别强烈的贪著。
  
  而现在藏地的很多学生,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虽然也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改变,但他们最希求的并不是金钱,也不是外在物质。那是什么呢?是想把本民族有价值的思想文化,继承并加以弘扬,同时,对自己内心的慈悲、智慧、知足少欲也极为重视。
  
  所以,从我接触的藏地知识分子来看,他们希求的快乐,不完全建立在物质上,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应当从内心去寻找。在这一点上,藏传佛教的确功不可没。



  二、藏传佛教给人类带来的利益
  
  1.具有无与伦比的内在科学
  
  那么,藏传佛教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提倡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种思想对整个人类的意义不可小觑,尤其在内在科学方面,藏传佛教有着极大的贡献,并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认同。美国哈佛大学的赫伯特•班森博士(Herbert Benson,M.D,1935-),就曾明确地说过:“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这即是藏传佛教。它对心智影响身体的潜力之了解,西方是望尘莫及的。”鉴于此,国外不少人都抛弃了自己的工作、抛弃了成功的事业,前往雪域高原钻研藏传佛教的教义。
  
  而今在汉地,不管是汉传寺院,还是学佛的信徒,也都特别希求藏传佛教。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汉地有数不胜数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藏地求法。我以前编过一部《智海浪花》,就讲述了125位知识分子学佛的心路历程,其中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和大学生。通过他们的学佛经历可以看出,现在相当多的人对藏传佛教极有信心。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东西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物质的畸形发展已经生厌,转而对藏传佛教日益重视起来。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索曼博士(Robert A.F.Thurman,1941-)曾说:“藏人今日对世界的最大献礼,就是他们无与伦比的内在科学知识,以及由此推究出来的整套人类心智转化术。”
  
  像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的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1939-1987)将藏传佛教带到了美国,成为藏传佛教弘扬欧美的第一人。他在美国创立了那若巴学院,使藏传佛教在该地迅速风靡。随后又以此为基地,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成立了一百多个禅修中心。1993年我曾去过那里,见到不少外国人都在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这些中心的生活与修行方式皆不相同,上至美国总统府,下至吸毒的嬉皮士,当时都在那里学习,接受藏传佛教的教义。后来第十六世噶玛巴也应创巴仁波切之邀,前往西方弘扬佛法。
  
  所以,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看,藏传佛教有许许多多使人内心健康、幸福、快乐的殊胜妙药,这些妙药从世间层面来讲,则被称为最先进的心理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寇曼博士(Daniel Goleman,1946-),也曾宣称:“在西藏佛教里,有整套富丽堂皇的内在科学。”“我确信在东方心理学中,西藏佛学是最优异的例子。”
  
  我以前在读书时,对心理学就非常感兴趣,但翻阅了大量书籍,也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我专门买了郭沫若历时15年翻译的《生命之科学》,有厚厚的三大本书,涉及了生物学、心理学、植物学等方方面面……当然,那个时候自己思想不成熟,对很多问题想得特别简单。直到后来学了佛,通过对比世间和出世间的理论,才发现藏传佛教对心理学的揭示最为透彻,依靠它的指导,定会给人类带来真实的利益。就像现在的一些佛教徒,或者研究佛教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认真研究和修行,通达了佛教的甚深内涵后,内心所得到的快乐、平和,远远超过了外在物质上的刺激。
  
  2.不可思议的虹身成就
  
  当然,藏传佛教还有许多更甚深、更神秘的领域。假如你有机会前往藏地,修学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者加行修法,对你带来的利益会无法言喻。不但今生的各种压力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甚至当你离开这个世间时,还有可能成就特别殊胜的“虹身”。
  
  虹身成就,恐怕你们有些人从来也没听说过,但它所表现出来的神奇,令东西方各国的研究者惊叹不已。1955年,甘孜州德格地方有一位老人,他对三宝的心非常虔诚。由于家境贫寒,他每天靠刻观音心咒勉强维生。虽然白天他整天工作,但晚上还坚持禅修,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后来他在德格的玛尼冈果去世,7天之后,家人惊奇地发现,除了指甲和头发留下外,他的肉身竟然没有了,已经虹身化为光了。这个现象被当地许多人亲眼所见。
  
  还有1958年,当时正逢解放期间,藏地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位法师叫才旺仁增,他被关在监狱里,有一天要拉到会场上批斗。有五个当兵的把他从监狱中押解出来,因为他腿脚不便,只能骑在一头牦牛的背上。快到批斗现场时,突然刮起一阵猛烈的狂风,士兵个个睁不开眼睛。狂风止息之后,士兵们定睛一瞧,牛背上早已不见法师的身影,他在几朵彩云的簇拥下飞升入空,空中传来他诵莲师心咒的声音,声音越来越远、越升越高,直至最后消失在虚空中。后来,这些人在批斗现场不敢明说,只好说人在途中死了,尸首也已掩埋。
  
  目睹这一事件的人,有些到现在还活着。我们学院有一位慈诚罗珠堪布,就特意从四川赶往青海,一个一个去专门采访。这些人都感到特别稀有,但当时因形势所迫不敢承认,到现在才坦白地把事实讲了出来。
  1998年,新龙也有一位阿曲堪布,成就了无余虹身,圆寂后连一根毫毛都没有留下。我们学院的法师也亲自去了那里,对现场所有的人都作了采访,最后证实这一切真实不虚。
  
  当然,这种现象在藏地来讲,非常司空见惯。很多藏族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虔心修持佛教的法理,以后出现各种瑞相、各种成就相都不足为奇。而在汉地,像济公和尚这样的成就者比较罕见,所以人们对他的行为感到新鲜,进而褒贬不一,有正面的赞叹,也有反面的评价。可是在藏地,具有如是稀有成就的人非常非常多,好多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也不排除有些人明明没有这种境界,却故作高深、装模作样,为了赢得名声或获得财富,以种种目的做不如法的行为。尽管如此,这也是他个人的问题,而不是佛教的问题,真正的藏传佛教是没有任何弊病的。
  
  如今汉地很多寺院的高僧大德都承认,藏传佛教存在着非常深妙的讲辩著、闻思修传统,可令我们有系统、有次第地修学佛法。如此传承圆满、历史悠久的佛教体系,至今在雪域高原上完好无损,以此也吸引了无数佛子。就拿我们佛学院来说,每次开法会时,汉地来的知识分子特别特别多,有时候管理起来都比较困难。
  
  不过,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希求的目标,跟一般老百姓或不信教的群众完全不同:第一、他们对理论的研究能力相当强;第二、他不可能轻易相信任何一门知识,除非有确凿可靠的依据,自己才会试着接受,并贯穿于生活实践中。
  
  所以,现今很多高校的教授、大学生,将目光投注于青藏高原这片神圣、清净、古老的土地,也不是心血来潮、无缘无故,而是它确实有种吸引力。什么样的吸引力呢?藏传佛教中,既有无上的智慧,也有无偏堕的慈悲,这种大爱不分国界、民族、地位、贫富。只可惜有些人因为福报、信心等关系,不一定愿意接受它而已。


三、我们每个人应具足正见
  
  在座的各位,不管你修学藏传佛教也好,还是对它只停留在研究层面上也罢,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见解。《涅槃经》说过:“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一个人光有信心、却无智慧,这种信心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无明愚痴;光有智慧、却无信心,这种智慧会成为傲慢的资本,最终只能增长无边的邪见。因此,“信解圆通,方为行本”,只有具足信心和智慧这两者,才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只有智慧而无信心,由于缺乏因果观念的约束,听说学校里有人动不动就自杀;或者在大学毕业之后,不择手段地谋取自利,不但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损害了许许多多的人,最终自己也是锒铛入狱,坐一辈子牢。这种人就算有再过硬的技术、再绝伦的才华,可是因为不相信因果,最后所学的知识也全部成了邪慧。
  
  还有一种人,对什么都有很好的信心,但却没有智慧进行辨别、取舍,这样的信心只能称为迷信。这种迷信,不但人们对佛教会有,对科学也常常有。
  
  北师大有个田松教授,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文字不多,道理却讲得很实在。文中说:尽管很多迷信与宗教有关,但宗教并不必然等同于迷信,相反,很多宗教是反对迷信的。所以,对于烧香、念佛等很多行为,是否是迷信,不可一概而论。其实,把自己不懂的东西推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才是真正的迷信。但让人不愿接受的是,现在人们对科学的态度,正是一种迷信。有些领导在向农民推广化肥时,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的化学细节,但仍底气十足,这就是一种“科学的迷信”。这样的迷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应舍弃这种盲目、无知,树立起一种颠扑不破的正见。


  伟大的佛学家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里就曾强调:“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也就是说,假如在毁坏戒律与损坏正见之间必选其一,那么宁可毁净戒,也不应坏正见。为什么呢?如果你拥有正见,戒律毁坏后尚可忏悔并恢复,可是正见若受损了,那就无可挽救了。因此,我们的见解千万不能出问题,否则,内心如果充满了颠倒邪见,就会不害怕后世、不害怕因果,什么恶业都造得出来。
  
  所以,大家一定要建立真实的正见。《华手经•正见品》中也说:“正见生长时,令愚痴损减。”当你的正见产生时,贪、嗔、傲慢、嫉妒、焦虑等烦恼会慢慢消减,就如同太阳升起来时会驱走黑暗一样。当然,若想建立这样的正见,一方面要依靠善知识的引导,同时,自己的观修也很重要。
  
  记得在佛经中,有一则依佛像而消除邪见的故事:久远劫前,当时住世的佛也叫释迦牟尼佛。佛陀入灭后,有个王子名为金幢,傲慢邪见,不信佛法。一天,有位定自在比丘向王子建议:“佛塔中供有佛像,由众多珍宝所装饰,王子可前往瞻仰。”听了比丘的话,王子便去佛塔瞻仰佛像。
  
  见到非常庄严的佛像,王子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对定自在比丘说:“佛像尚且如此圆满相好,更何况是佛陀的真身了?”定自在比丘回答:“王子今日见到佛像即使不能礼拜,也应合掌念南无佛。”于是王子就听从他的建议,合掌称念“南无佛”。
  
  金幢王子返回王宫后,仍系念佛像的相好庄严,所以晚上睡觉时梦见佛像。他醒来后十分欢喜,原来的傲慢彻底断除,从此舍离邪见,皈依三宝。以此因缘,他在多生累劫中不生邪见、不堕恶道。
  
  可见,有些人以偶尔一个因缘,命运便会从根本上转变。比如你遇到一位上师,听了非常好的开示;或者遇到一个好老师,接受了他的教育,这些都可能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对一个人来说,拥有正见非常重要。前几天,我在复旦遇到有些非洲和美国的同学,他们说来中国的原因,并不是想学其他知识,因为这在别的地方也学得到,来这里主要是想学东方文化中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的禅宗等思想。这一点我听了很赞同,如果他们在一生中有了正确的信仰,就会为生生世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藏地,不管是高僧大德还是学者,都经常引用伟大的文学家、佛学家龙树菩萨的一句话:“世间之正见,谁人若具足,彼于千劫中,不会堕恶趣。”此偈说明了具足正见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因受“进化论”的影响,没有善恶有报的观念,觉得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间,做什么好事、坏事都不会有报应,以至于各种邪行特别可怕,最终定会毁灭自身、毁灭人类。反之,假如谁具足特别正确的见解,那么他在千百万劫中,也不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好好研究佛教,以树立起正确的见解!

四、佛教的见解经得起观察
  
  也许有人怀疑:佛教的见解是否经得起科学观察?其实,科学所得出来的结论,大多数是通过仪器测量,但如果过于相信这些仪器,而没有从内心方面入手,这不一定会对人类带来正面作用,也不一定能揭示佛教的伟大。
  
  那么,佛教在什么地方展现它的伟大呢?一个是慈悲,一个是智慧,这两方面确有不共的优势。
  
  就慈悲方面来说,佛教不仅要求对人类心存大悲,而且这种心应扩展到所有的生命。佛陀告诉我们,如同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珍惜、爱护那样,所有的众生也是如此,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们的生命。这种慈悲的范围,在其他任何宗教、学说中都很难发现。也许有人乍听起来不太舒服,但你如果真正去深入研究,就会懂得它的甚深意义。
  
  然后,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体现在无有执著上。人类一切的痛苦,追根究底全部来自于内心的耽著,而佛教却可帮我们摆脱这一切。具体来说,佛教最强调的是三主要道:一是出离心,二是菩提心,三是无我的智慧。所谓的“出离心”,是看到轮回万法皆无实义,对此贪执只能招致无量痛苦,故应当从中获得出离。而要出离的话,不能只管自己、不管众生,其实我们任何一种痛苦都源于自私,倘若对自己没有耽著,完全是开放性的博爱,就不会有丝毫苦恼,这便是“菩提心”。而在爱众生的过程中,应以无有执著的心态进行摄持,这称为“无我的智慧”。如果能生起这三种境界,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就已经证得了明心见性;从世间角度而言,则是达到了自由洒脱的最高境界。
  
  当然,这些不可能以仪器进行探测,唯有通过自己的实修实证才能证明。一旦你达到了这种境界,在面对科学时就会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藏地著名学者根登群佩(Gendun Chophel,1903-1951)也曾讲过:“佛教不管是探究事物的本源也好、道的修行也好、果的功德也好,在科学面前不但不感到羞愧,反而会给科学打下稳固坚实的基础。”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也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
  
  还有近代科学家沈家桢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由此可见,佛教的观点与科学并不冲突。佛教所揭示的很多道理,就算以前无法从科学中完全得到印证,但到了后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最终仍可以证实它的正确性。


如今有些人对佛教排斥、蔑视,实际上这是他自己无知的表现。虽然信仰是自由的,不愿意信佛教的话,就算佛陀在世也不会勉强,但你若认为佛教的观点不合理,那可以跟我们展开激烈的辩论。尤其在藏传佛教中有许多辩论场所,大家通过互相探讨,很多疑团可以当下解开。所以,我经常会想:汉地的高等大学最好能采纳藏地的辩论模式,如果有了这样的辩论,把许多问题开诚布公地摆在桌面上,最后很多人决定能生起非常清净的智慧。
  
  结文
  
  近来,世界上发生了以日本地震为主的很多灾难,在这些灾难面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当怎么样面对呢?每个人可能要有个思想准备。
  当然,我倒不是说人类会有什么毁灭性的大灾难,这种说法是种恐吓,在佛教中也不赞叹。只不过由于人们造业日益严重,以佛教的因果观点来解释,发生各种天灾人祸的频率会大大加强。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面对灾难的态度,也是考验一个民族道德与修养的试金石。就像这次日本地震,日本人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素质和坦然,这与他们平时的教育和训练有着密切关系。还有以前玉树地震的时候,我曾去那里救援,发现当地人由于从小就有因果观、无常观,明白轮回时时处处不离痛苦,故在灾难面前显得异常坚强——没有人自杀,没有人痛不欲生,即使家破人亡,也有活下去的勇气。当时,来自各国的很多心理学家、专家见后,都感到非常稀有。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有藏传佛教的信仰,对生死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修行。
  
  对我们人类来说,《2012》电影中虚构的末日情节,尽管不会真正发生,但编剧之所以把诺亚方舟的制造地安排在青藏高原,也许正是象征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坚不可摧的精神诺亚方舟。随着人类内心迷茫、全球自然灾难的不断升级,有智慧的人应该开始反省、深思,并将眼光慢慢转向藏传佛教,从中寻求答案。相信,藏传佛教中智慧和利他的理念,今后必将越来越展现出它的光芒与辉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藏传佛教       现实生活)(五明学佛网:藏传佛教       现实生活)  

 温金玉教授:五台山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 

 蔡惠明居士:藏传佛教在国外的传播 

 于凌波居士:揭秘中国藏传佛教传入美国之经过 

 陈士东居士:修学藏传佛教发心澄清宝珠论 

 道坚法师:什么是藏传佛教的“法王”? 

 雪漠:藏传佛教要做到“九个面对” 

 本焕法师:本焕长老向仲巴等十二位藏传佛教的弟子传法开示语 

 灵山居士: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另类加行 

 其它: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欧阳镇) 

 侯松蔚教授:藏传佛教不仅是密宗 

 觉真法师:现实生活需要佛教伦理 

 理净法师:“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