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自然中自然相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一旦狂歇歇即菩


   日期:2012/6/9 11: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自然中自然相 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我们看底下经文,『一旦』,「指某一剎那际」。「因此无上是行不到处」,无上表这个意思,「故无行程可计」,你没有办法计划,无上是行不到的地方,那是明心见性,「即无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这个很有味道了,那个无上有没有办法达到?有,要在无心三昧中。这什么意思?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叫无心三昧,起心动念就不行。不起心、不动念,我们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宇宙法界不见了。什么时候这个境界现前,整个宇宙没有了,自己身体也没有了,可是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现象都没有了。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能想象得到,为什么?那常寂光的境界。自性有没有?有,自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寂的。我们只要看到有现象存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没有断。前面我们所说的,相似相续相,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好像看电影,你只要看银幕上画面都在,它在动,它没有定下来。如果一定下来,画面没有了,画面没有了就是银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自性现前,那就叫见性。见性之后,不动是见性,动还是见性,为什么?你透彻了解了!动与不动都不放在心上,二边不住,中道不存,那个作用叫妙用,妙用是清净安乐。清净安乐四个字你没得到,妙用就没有,你的用会生烦恼,凡夫的作用生七情五欲。菩萨起的作用生智慧,决定没有七情五欲,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见性没有行程可计,也没有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高峰禅师的话,「突然触着碰着,摸着向上关捩子」,这个东西比喻,就好像保险柜上那个号码一下调对了,这一对了马上一拉就开,很轻易,一点障碍都没有,「剎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你不要有希望,有希望就是障碍,那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随它去,自然就碰上,那就非常有可能。我们自己要具备什么条件?具备一心。我们常常讲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叫一心,就有这个机会。那我们在应酬怎么样?有一个好方法、妙方法,也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你看见什么人都是阿弥陀佛,你看到什么事都是阿弥陀佛,这就不妨碍了。看见我喜欢的人阿弥陀佛,看到冤家对头阿弥陀佛,把一切分别执着全打掉,我六根所接触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样念佛,纵然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大彻大悟,给诸位说,二、三年功夫成片是决定成就,有功夫成片往生就自在,什么时候想去就去得了。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什么原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里头最重要是情执,这是最严重的。名闻利养还比较容易放下,情执太难了,破除这个障碍的方法,确实观念改变过来。
  这一切人是不是真的阿弥陀佛?你说是真的,他就是真的,你说是假的,他就是假的,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做主宰。不是别人做主宰,别人做主宰就困难了,要自己去做主宰,所以这个事情不用问人,你问佛菩萨也没用处。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叫你去找别人,反求诸己就对了。「剎那相应」,这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道在哪个剎那你一下碰上。每个人的机缘都不一样,我们从《五灯会元》里面去看,一千七百则开悟的例子,没有两个人是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念念都不相同,没有相同的念头。哪一个念头的缘跟你相应,一下就通开,迷关就打破了。所以平时心愈清净,这种机会就愈多;心不清净,妄念很多,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开悟,心一定要清净,念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心地接近清净,这个方法非常之妙。
  「故云:一旦开达明彻。开者,心开」,真心出现了,心开了。我们现在的心是闭塞的,被什么东西闭塞住?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要有这些东西,心就开不了。心一开,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你看到清净,真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过去所谓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生不灭,妄心生灭。阿赖耶有染污、有生灭,本性是本自具足,阿赖耶里头没有具足功德,具足烦恼习气,具足一切落谢种子,它具足这些东西。自性本无动摇,它确实是净定的,所以净定是真心;阿赖耶是动的,念念生灭。真心能生万法、能现万法,阿赖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阿赖耶能够变万法,让这些法产生变化,它不能生,它也不能灭,但它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它有这个本事。所以,六道轮回从体上讲跟一真法界无二无别。我们真正做功夫,功夫的核心,我们讲修行,修行功夫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这两个字「净定」。
  八万四千法门,这佛说的,每一个法门都是修禅定,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全都是修禅定。禅定是什么?就是净定,净是真心,就是本自清净;定就是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我们修这个东西,就是找真心,把真心找出来。妄心暂时放下,真心就暂时现前,你放下一分钟,它就现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净定安乐;你放下十分钟,你就得十分钟的净定安乐,那对于身体健康有大帮助。一个人二十四小时忙碌,能够有十分钟的净定安乐,他这个疲劳就可以恢复。然后你就晓得,释迦牟尼佛跟这些菩萨、罗汉、祖师大德,他们为什么能够不疲不倦?没有别的,他心净定,他享受的就是安乐。我们今天心不安,心不安身就不安,心不安是妄念多,身不安是病痛多。道理我们真搞清楚,我们真正相信,不怀疑,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那对我们有大利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个地方讲,讲得真好,剎那相应之后,「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全是在此地。心开了,『达』是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
  下面,『明』是明白,「如《信心铭》曰:洞然明白」。『彻』是透彻,亦指彻悟。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意思深,自然中自然相在哪里?就在面前,阿罗汉见到,菩萨见到,佛见到。我们凡夫没见到,为什么凡夫见不到?凡夫能够把起心动念、妄想执着放下就见到了。见到是什么?见到还是这样的。你所见到的,六根接触到的六尘境界全是自然中自然相,为什么?没有丝毫做作。我们观察一个鸡蛋,这个大家很清楚,它为什么能孵出小鸡?打开鸡蛋,里头是蛋白跟蛋黄,找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孵出来的小鸡有眼耳鼻舌身,里面有五脏六腑?怎么变现出来的?科学家也做不到,自然中自然相。你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里面的现象,体、相、作用你完全通达明了。还有更微细不可思议的,一粒尘沙,前面在经上我们读过,尘毛,尘是物质现象,最小的物质是微尘;毛是什么?我们汗毛的毛端。毛的尖端,这是讲正报最小的,用毛端做比喻,依报里头微尘做比喻。前面我们读过,古大德说毛尘之微点,毛很小,尘也很小,它是很多很多微点聚集成的,微点当然比毛尘更小。黄念老在批注里面讲,近代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的中微子,大概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极微之微,没有办法找到更小的,发现中微子。多大呢?他用一个电子做比喻,电子就很小,肉眼看不见,电子是绕着原子核转的电子。中微子的体积只有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那么小,这么小的一个东西,它里面具足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听了这个话才想起来,《心经》上常常念的「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应该是指这个,我们都没想到。「度一切苦厄」,你要是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所有一切妄念全放下,苦厄不就没有了吗?苦厄从哪来的?不善妄念生的。不是别人给你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给你,都是你自己生的。这个道理要懂,我们不会怨天尤人,就不造这个罪业,不去责怪别人。只要自己在境界里学不起心、不动念,真修行,真功夫!
  自然中自然相,念老在此地,还举《楞严经》一个公案,「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这就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比喻得好,《楞严经》上这段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是给富楼那尊者,答复富楼那尊者的问题、提问,解答里引用这个例子。富楼那问得好,无始无明是什么时候起来?为什么我们还有无始无明?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会起无始无明?所以佛经上这个无明上加个无始,无始是什么东西?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是什么意思?假的,不是真的。真有开始、有终结就变成真的,有始有终。没有开始,所以举「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公案来证明,演若达多他迷了,头不见了,到处问别人,我的头在哪里?这个比喻我们换个例子,诸位就更好懂。我们小时候,正是跟日本人打仗抗战期间,那个时候我们念小学。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高年级就有军训课程,这在平常时候决定没有的,五、六年级接受军训课程,学校里穿制服要戴帽子。上学的时候先上操场,有教官,教官那个时候都是低阶军官来担任,多半是排长来做我们的教官。叫我们紧急集合时间三分钟,哨子一吹三分钟,服装整齐,大操场集合,队伍排起来。就发生迷头认影的现象出来,有同学身上穿得很整齐,帽子也戴在头上,到处问别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帽子?慌慌张张在找帽子,别人指着你头上: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如此。这叫自然中自然相,你说这个迷有开始吗?是有原因吗?没有,如果我们讲,可能他太紧张出现这个现象。在紧急集合这种事情常有,常见的。
  佛就举这个例子,迷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戴着帽子找帽子,到处问别人有没有看见?人家指着你头上,那戴在头上。所以「一旦狂歇」,一下明白帽子就在头上。「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歇即菩提,就像《法华经》上世尊所说的「止止不须说」,放下便是,不用说,你把你想说的、要说的放下就是,你说什么!禅宗里头有两句话,「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就这个意思。你开口动念就是狂走寻觅,就不自然,为什么?你念念所求的,它就在当下,就在面前,只要你把起心动念放下,它就是的,何等的自然。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哪里?就出在起心动念想去找,想去得到。帽子戴在头上不知道,想去找,想赶快戴上,没有晓得本来就在头上。你想求智慧,你放下,智慧就现前;你想求福报,你放下,福报就现前;你想修德能,放下,德能本来就是,不用求。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精彩的表演,人人都求,求不到,他什么都不求,一切现成的,五祖就选上他,为什么?他狂歇了。别人,别人狂没有歇,还到处在乱找,在乱钻,而不知道本来就是,这个真妙!所以说是「何等自然」,这句话讲得太好,能所不二,什么都是现成的。
 
 「又如古德悟时曰」,开悟的时候,开悟他说什么?「原来师姑是女人做的」,师姑是比丘尼,你何等自然。「又如: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这都是禅宗开悟的时候说的话,灯跟火是一不是二,饭熟是什么?就是觉悟。你本来觉悟,不是现在觉悟,为什么?根本就没有迷悟。迷就是迷头认影,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所以真的本来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比丘尼是女人,灯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自然是性,第一个自然(自然中)是性,第二个自然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真如自性在哪里?就在事相上。在哪个事相上?一切事相上统统都是,没有一个事相不是。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每一法里头都是,你还找个什么!自性在哪里?自性在我身上,自性就在桌子上,自性就在这个房间里,没有一法不是。把这个人切成肉丁,自性在哪里?在肉丁里,每一个都是,每一个细胞都是,每一个原子都是,每一个小微子都是的。这个小微子实在不可思议,它的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不是一百万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一百亿个中微子组成一个电子。这个中微子具足色受想行识,那个色就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来的?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没有受想行识就没有物质现象。
  如来问弥勒菩萨问得好,「心有所念」,这个念里头有「几念、几相、几识」?弥勒菩萨的回答,「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色,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意念的现象,就是受想行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个有机体,就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有物质现象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都跟着人的意念在产生变化。这个《还源观》上讲得清楚,《还源观》讲本体,哲学里讲本体没有它讲得清楚。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本体,它起二用,二用是什么?一个变出来宇宙,第二个变出自己,自己跟宇宙是同时出现的。就像作梦一样,你有没有记得哪一次作梦没有你自己?你想想,有没有作梦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肯定有自己,自己是正报,梦中环境是依报。佛告诉我们,先有正报,后有依报,就是作梦时候先有自己,然后有梦境。但是它太快了,好像同时出来的,其实还是有先后的。梦中确实,你要知道作梦的时候,那梦外面境界就随你的意思去转,转得可快了。这种现象在催眠的时候你很容易看出来,催眠时候你是清醒的,你有没有看到有山?他一会儿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它就转了,念头转的!你有没有看见菩萨?我看见了。你不提醒他,他说他不知道;一提醒他,他就有个念头,这个念头马上就现相,证明了境随心转。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头一个控制自己身心健康,清净安乐,这可以做得到的,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控制自己了,无意当中,你自自然然的,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我们居住的这个环境控制了。控制什么?这个地方没有灾难。纵然有灾难,我这个地方灾难不严重,譬如地震,你心是定的,别人家地震的时候,墙壁东西都倒下来,桌上玻璃杯都掉地下去。你也是一样感觉得动,你家东西都没动,桌子上摆的东西没有移动,你感觉得有地震,但是你家里好像平平安安,没有出什么事情,那是什么?你这个小区不动。如果你的功夫大,你修行的功夫得力的话,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一里、二里的范围没有大难;功夫再高的,我这里十里、一百里的范围不受灾难。完全看你的定力、看你的功夫,真正有功夫、有大福德的人,他居住的地方不会有灾难。道理就是境随心转,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定的,所以你得的果报是安、是乐,安乐是果,净定是因。然后你真正明白了,万事万物无一不是自然中自然之相也。
  下面还都是禅宗的话,「又如未悟者」,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凡夫。觉悟的人呢?觉悟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也是幻相,水也是幻相。正如科学家他看山是什么?无非是一些原子、电子,他看到这个东西,看水呢?看水也是这个东西。随着他心念,他看外面境界就不一样。「彻悟者,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为什么?恒顺众生,你们说是山,好,就算是山吧,你们说那是水,好,就算是水吧。不必去相争,相争没有意思,每个人说的都没错,你站在某个角度看,你站在某个程度看,当然是一样的。彻悟的人晓得,你看的是一面,不是面面都看到,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大腿,象像什么?像柱子;摸到耳朵,象像什么?象像个畚箕;摸到尾巴,象是什么?象像个扫把,说的都没错。没有看到整个的象,他只摸到一部分,你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对。这彻悟之人。
  「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这个意思,念老说「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这个话不是真正彻悟说不出来,旧时人是谁?真如自性,能现能变从来没有改变过。万事万法是它所现所生的,所现所生的只是幻相,剎那不住,不要以为它真有,没有!真有的是自性,永恒不变,永恒不染,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这个身心是它变的,山河大地是它变的,所有一切众生是它变的,我们认为这个是自己。如果你认为能变的是自己,所有现象都是自己旧时人。旧时行履处是什么?就是自性现相作用,丝毫没有改变。我们今天看到有前后、有过去、有未来、有十方、有远近;真正觉悟之后,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存在了,那就是不改旧时行履处,同一个时空。只是仍旧,这句话说得好,只要仍旧,你就不会起心动念。仍旧是什么?肯定了真性,真性在起用,起用里头有觉迷,觉是佛法界,迷是另外的十法界。真正通达明了的人告诉我们,迷悟不二,迷悟一体,这是圆满的回归自性,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
  「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实相」,下面举个例子,「山水、男女、今时、旧时」,旧时是过去,「等等,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那是什么?全是实相,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当相即道」,这道改一个字,大家就很好懂,当相即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个道就是性。「即事而真」,这个真也是讲的性,一个意思,即事就是性,这真正明心见性了。「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也」。这是你用清净平等心,看到清净平等的宇宙,看到清净平等的法界,这个法界里无佛、无众生。为什么?佛、众生都是假名,都是我们给它安的名字,它原来没有名。正像《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一真法界。
  是我们迷了之后起了分别执着,把它区别这么多。譬如地球,地球就一个地球,分什么这个国、那个洲,不都是人干的事情!分就分吧,分了又打架。界线没有了,架不就不打了吗?只要有界线就打架,全都是人自作自受。不分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一分就不自然,毛病就出来了。人与人要是不分,那都是相亲相爱,就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那多么圆满。这一分可麻烦大了,一分就搞对立,就发生冲突、发生矛盾、发生斗争,完全都是不自然。所以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的,你只要肯顺自然,顺自然就是顺着大道走。谁肯顺自然?给诸位说,觉悟的人顺自然,愈是觉悟就愈随顺。诸佛菩萨随顺自然,所以诸佛菩萨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佛菩萨绝对没有跟一个对立的,没有,不会跟一个人对立,不会跟一个事对立,也不会跟一个物对立。他完全是圆融的,他的心永远是净定的,所以他永远是安乐的。佛如是,一切众生无一不如是,佛给我们讲真话!所以自己要自爱,不要糟蹋自己,不自然就是不自爱,不自然就糟蹋自己,所以这个自然多重要。大乘佛法没有别的,不就学自然吗?这段经文里头出现八个自然。
  下面跟我们解释,『根本』,根,「根本者,本体。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论,哲学家在找宇宙万法的本体,找了这么多年,找了这么多代,到现在没有结论。有很多种说法,没有一个说法能令大众心服口服,没有,没有一个,说得都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是听了都不服。实在讲把本体讲清楚、讲明白,真的就是大乘经。连今天的科学、哲学都讲不清楚,但是我们很佩服他,已经慢慢可以接近,愈来愈接近了。今天科学家能发现佛所讲的阿赖耶,阿赖耶识从真起了个妄,也就是我们讲真心、妄心,科学家把妄心找到,但是妄心怎么来的,就是妄心的本体没找到。他只说这个妄心是无中生有,就是意念,他们讲意念。佛法讲得更清楚,受想行识,佛法讲四个字,他只讲行识,讲意念。这个东西确实是从自性里面出来的,自性是空的,但是自性不是无,因为它能生、它能现,它不是无。可是自性空寂,自性确实没有一切现象,所以说它无、说它有也不为过,也能讲得通,它确实有这个现象。它什么都没有,说它空,不能说无,你说它无又不能说它空,这妙!所以讲要很细心去体会。它是一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一切法是从它而生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歇即菩提)(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歇即菩提)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