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日期:2012/5/22 14: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这是讲五力,这两条我们合在一起讲,这是讲五根五力。《弥陀经》里面也讲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都是三十七道品里的科目,我们下面会讲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首先我们来看信根,五根也好,五力也好,首先讲信,信根,信什么?在《重订教乘法数》里头是这样解释,信根是指「於诸谛理,信忍乐欲」,这也是本经所说的「深信坚固」,本经所说的『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这第一条是讲信根。所以信什么?信的是谛理,谛理就是指真理。什么是真理?佛所说都是真理,我们能信。不但信能够很坚固,而且能够忍住,安住在这个信当中,这叫忍;不但能忍,而且还能乐於这种信中,能生起对佛的教诲一种深信不疑、爱乐的这种心。信确实是学佛的根本,《华严经》里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信是道的源头,功德的母亲。母亲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功德,能养道,能长养善根,一切佛法首先要强调的是信,信是最重要的。

  我们这次跟师父上个月到北京参加世界汉学大会,也看到不少的汉学家,有的对於佛法也很有研究,所谓佛学家。但是谈了之后,总觉得他们对佛法还是并没有深刻的体认,后来师父讲说他们是搞佛学的,他们没搞学佛,我就明白了,他们没学佛。学佛第一个讲的是信,他都没信佛,他怎么可能体会到佛法的真实意义?道元功德母他没有,他没入道,还在门外,所以他没信,没信,他所学的只是皮毛常识而已。所以要信。学净土的人,我们都很了解往生极乐世界三资粮,就是三个条件,第一个就讲信,信愿行。你看信是非常重要,不仅是净土宗,哪一个宗派确实都是以信为前提才能入。

  信什么?就拿我们净土宗来讲,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六信。首先得信自,他叫信自,不是自信。现在人说很自信,你看我找工作表现得很自信,那个领导就很喜欢我,那不是这里讲的信自。蕅益大师讲的信自是信自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这个信,这是六祖开悟以后第一句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开悟以后他也说了一句,「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两位佛,见性成佛就是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讲了四句话,要我们信自。众生(也就包括我们自己)都有如来智慧德相,跟佛平等平等,没有差别。六祖也是,六祖成佛了,五祖给他印证,六祖成佛以后也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有,众生都有。所以五祖就给六祖印证,说你能够识你的本性,那就是丈夫、天人师、佛,你就是佛。成佛了,他的观念就是首先他明白了,他证明了宇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点不缺。我们虽然不能证入这个境界,但是首先得相信,所以信首先得信这个,信我本来是佛。

  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这么可怜?生老病死的折磨;爱别离,喜欢的要不到;怨憎会,讨厌他的人他偏偏在我面前;求不得,想要的要不到;每天还受五阴炽盛身体折磨,心情又不好,为什么这么可怜?这是因为什么?我们现在迷了,迷了怎么觉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话就回归本性。在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很容易就成佛。所谓成佛也不是有个佛的果给你成,就是让你明白,原来我自性具足万法,这个宇宙就是我自性变现。你能够真正证明了佛所说的话,那就叫成佛。所以我们现在得仰赖阿弥陀佛帮助我们成佛,我们得相信他,相信阿弥陀佛,他能够有四十八大愿,真的,他接引法界众生到极乐世界去。

  极乐世界真有,经上讲的距此世界十万亿国土,真的,一点不假,绝对不是这是个理而已,不是,事相上真有,要相信。相信因,相信果,因,尤其要相信《华严经》里讲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修这个净因,将来感得往生净土的果,这是因果丝毫不爽。不仅是说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个就非得相信不可,那个都不相信,不可能再相信「念佛成佛」的因果。这是大因果,能够相信,这样才肯念佛,因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在作佛。念这一句就是一句,就是我念这句阿弥陀佛那个当下就是在作佛的时候,你不念你就不是佛,你念的时候就是佛。你这个念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真的是净念。所以因果是同时,念佛的刹那际就是成佛的刹那际,一下又不念了,不念就堕回无明,那你就是凡夫了。

  那要相信什么?事、理。真有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之事,真有,这不是假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真有。《无量寿经》里讲的,原来阿弥陀佛过去生中是法藏比丘,国王位都不要了,出家修道,后来成佛,建立一个极乐世界,这个事都有。虽然是有,但是我们知道这些事都是我们自性所现的,这是理。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真理。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极乐世界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所以我们要往生,其实是在我们心性当中往生。你去极乐世界,在相上讲是有十万亿国土这么远,在理上讲其实不隔毫末,一个毫毛的距离都没有,为什么?都在你一念当中,这一念心变现出来的净土。我们的念头从染念变成净念,然后睁眼一看,原来就是在净土当中。当然这是理,我们明白了就好,不能够觉得「原来这么简单,不念佛也无所谓,到时候把念头一转就完了」。转不过来,那得下死功夫,因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太重了,你不肯死心念佛你那个念转不过来,所以净土还生不了。

  所以蕅益大师的六信,真正信了你就有根,你有根你的心安住,就不动了,那就有力。所谓信力,你深信坚固就产生力量,所以《教乘法数》上讲「信根增长,能破疑障」,这是讲五力里的信力。你有信的根,当然你的根往上长,这颗树就有力量,能够破疑障。疑真的是很麻烦,特别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如果有疑念,怀疑,你的心就不能清净。怎么样来破疑障?我们修信,信心坚固,这疑就破掉了。当然信要深,我们要明理,我们不明理信很难深。有一种人那是上根利智,什么?他是老实人,老实人你告诉他「念佛好,你就求生极乐世界」,就给他两句话打发了,他就回去老老实实干。像师父常举的锅漏匠那个例子,他真老实,一点怀疑都没有,他本身信根、信力就具足了。

  我们现代的人不可能,很少见这种上根利智,都是什么?中下根。什么叫中下根?怀疑很重,佛讲的是这样吗?我们师父讲的可靠吗?疑心重重。再给别人在耳边吹吹风,疑心更起来了。极乐世界真有吗?阿弥陀佛真能接引众生吗?法界宇宙这么大,众生这么多,阿弥陀佛去接引众生不是累死了吗?你看这些都是疑心,这疑障,是对教理不明白。所以还得要学经教,懂得在净土上面学三经,起码是《无量寿经》、《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最破我们的那些疑虑的,特别是知识分子、爱转牛角尖的、问题很多的,那都是疑心很重,学这个帮助我们破疑生信。

  这是讲信根和信力。真正信心清净,《金刚经》所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这是明心见性。信心真的精纯了,清净了,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时候这种心就是净心,清净心。清净心现前,真的你能够悟(就是开悟)、证入佛法界,实相你就见到了。

  底下第二根讲的进根,进是指精进,在《重订教乘法数》里讲,进根是「信诸法故,倍策精进」,这也是本经经文里所讲的「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底下的「精勤匪懈」。所以,精进就是讲我们不懈怠,精进建立在信根的基础上,如果你都不相信怎么可能精进?叫你念佛,你都搞不明白念佛是怎么回事,念佛干什么?有事我去享受一下不好吗?念佛多枯燥。你看他不明白,他不信,怎么可能精进?他得明白了,真正深信不疑,没人督促他他就肯精进。所以要信,就是刚才讲的蕅益大师的六信都具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个信不是表层的,真的是骨髓里他就是这个观念,他就能够精进起来。

  精进什么?看破放下,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在这方面精进。就是我们这里所讲到的在十善业上面精进,在四摄、在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前面讲的四无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方面去精进。一般初学来说,这些名目很多,好像记都记不住,你让我怎么在这上面精进?你记不住也没关系,就教你一条「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总能记得住吧!六个字都记不住,那就「阿弥陀佛」四个字,这总能记得住。你就记住阿弥陀佛就成了,那就叫精进,时时处处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的是放在心里,念头不会移开,总放在这句名号上面,这叫真精进!有了这种精进,这个根产生力量这是所谓「精进力」,精进力他讲的是「进根增长,能破懈怠」,有精进当然就不会懈怠。

  第三个,五根五力的第三条讲的是「念」,念根、念力。念根《教乘法数》里面讲说「於正助道,忆念不忘」,也是本经所讲的「常无迷忘」,就是他不忘。什么东西不忘?於正助道,正道和助道两方面他不忘,不忘就是总挂在心里,他心里头老有这个事。什么叫正?什么叫助?每个法门里面都有正行和助行,正就是为主的,助是帮助你,帮助正的。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都明了,正修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是正,正道,正修。助修就是指断恶修善,像《观经》里讲的三福,还有师父所提的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度(菩萨的六度)、还有普贤十愿,这是我们师父给我们开出的五个修学科目,都属於助修,助就是帮助我们。这些前面还要特别点出,《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这三个儒释道的德行基础科目都是我们的助修。

  你光有正道没有助修也很难成就,除非你真的是老实人,真的助修都做圆满,真的念念就阿弥陀佛,念念不移,那你就念这一句够了,助修都圆满了。但是我们念头还不净,还夹杂,还起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助修非常重要。有念根的,就是他在正助道忆念不忘,就是不忘念佛、不忘修善,在断恶修善的时候,心里还是挂著阿弥陀佛。怎么叫挂著阿弥陀佛?就是心里真有。这心里真有,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举了一个生活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什么叫心里真有?像老母鸡生蛋,生蛋孵小鸡。现在我们在城市里的人,看不到母鸡生蛋孵小鸡是什么样?鸡蛋都是超级市场货柜里头的。我小时候是在农村,所以我对这个事情很知道。老母鸡生蛋,生出来之后就得整天孵著蛋,为什么?保持那个蛋的温度,用它的体温保持它,不能冷了,冷了小鸡就死在里面。老母鸡它也出去找食,找食它不能出去太久,出去太久蛋冷了就不行,所以它出去一下又回来,找了食又回来,总是保持著蛋的温度。你看老母鸡心里真有,真有那个蛋,它口里可能没有老念著蛋啊蛋啊,它没有这么念,可它心里真挂著这事。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得这么样,比如做事情,你要修善,比如说做善事,要动脑筋,要动我们的身口意,都要去造作,佛号暂时放下。放下了其实还有,为什么?我们老记挂著念佛,求生净土,这事我们不能忘,一辈子不忘。等到一没事了,我们这事又提起来,又念佛了,这是心里真有。

  不是口里老是念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老想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哪个是假的,没有用处。要心里真有,这叫念,念根,忆念不忘。有了这个根之后就产生力,就是「念根增长,能破昏忘」。你这个力量就是能够破你的昏迷,你不迷了,你心里老挂著这件事情,往生净土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这事不能忘。所以昏忘没有了。

  底下第四条是「定根」,定根是指「摄心正助,相应不散」。摄心就叫定,也是指本经的『寂然调顺』,把心摄住。为什么?因为我们念纯一了,心就摄住,摄了心就得定,它不散乱。相应是指跟实相相应,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与实相相应,心就得到寂然,自然心就得到清净。「调顺」,调是指身体很轻安,顺是指心情很快乐、很顺心,这是得定了的法喜。他就能够「定根增长,能破散乱」,他有定的根,他就不散乱,我们说得禅定,念佛得功夫成片。

  最后第五根是「慧根」,「以观自照,决择分明」,这是《教乘法数》上讲的,对应本经的『断诸烦恼』。慧怎么起来的?观照。观照功夫能够帮我们增长智慧,增长智慧表现在决择分明。我们选择,知道哪个是善,哪个是恶,断恶修善;能够破迷开悟,他就能够断一切烦恼,这个慧就有根。有根之后产生力,慧根增长就能破愚迷,真正智慧现前,愚痴迷惑颠倒就没有了。所以五根、五力就是告诉我们,信进念定慧这是修学的次第,首先要信心,然后精进,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念头纯一,修念佛法门,最后得禅定,得了禅定开智慧。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今天讲得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十善业)(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十善业)  

 其它:浅析“十善业”(邹相)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 

 周叔迦居士: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邪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