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2)


   日期:2012/5/19 15: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蒭(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刚才已经念了,佛说不许任何人造口业,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人造口业都不可以,就是世间也不允许人造口业。比如邻居啊,有点什么恶事了,不能出去说。父母的事情能不能说呢?不能去讲。“哎呀,父母怎么怎么不好啊,怎么怎么的,有什么过恶。”这不能讲,父母的事你不能讲。

 

而且,兄弟的事情能不能讲?也不能讲;包括自己孩子的过失都不能讲;邻居的不能讲;师长的不能讲;就是村子里,就一般的,傻乎乎的人,就这个人的过恶,都不能讲。世间法都不允许讲,何况我们出家了,知道众生即是前生父母、未来佛,哪个都不能讲。既然是未来佛,所以说所有的众生都不能讲。

 

有人不是讲了一句话吗?现世现报,那真吓人哪!有只鸟叫得不好听,“呱呱呱”的。几人正好在那说话,它使劲喊使劲叫。有位师父,一看那鸟叫得挺难听的,就说:“这怎么叫得这么难听呢!”

 

当时我就想制止他,因为还止语呢,就以手比划一下子,意思不让他说,那都来不及了。他刚说这一句话,那鸟“噌”一下飞了。等他知道不应该说的时候,当时马上就明白过来——不应该说,但那时候都已经晚了,那鸟都“噌”一下飞了。鸟永远会记住你诽谤它,将来非要受果报不可。你觉得那鸟听不懂啊?这一下他受了教育了,他以后应该再也不敢说众生的过失吧。由鸟这一回事,他绝对不敢讲了。那真吓人,确实教育人哪!(编者注:师父当时在本溪茅蓬闭关)

 

你想,就一个旁生,其它类的众生都不可以诽谤,何况诽谤僧人,等于诽谤自己的父母一样,那是法身父母,更不能诽谤。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知道。你看说鸟的过失,因为我们听不懂,而说了那鸟,都有这么大的果报。何况我们有的说僧人过失,说尼众的过恶,这是犯罪无量啊!

 

另外,僧人有的可能是为烦恼所覆,有时犯了禁戒,行了一些恶事。所谓的恶事,就是行了些世间法,与佛法不相应。但是还能为天、龙、人、非人等做善知识。因为他已经出家了呀!而且,他只不过犯了世间的习气和毛病。但是最主要的,他的僧相在那。就没有那个僧相,我们都不应该说,要隐恶扬善的,何况有僧相在,谁敢说啊!

 

我过去给大家常讲,在五台山时遇上那么一个人,虽然有着种种不算是太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见到他来,从来都是恭恭敬敬。我见到他来,我就起来,就站在床边。他一看我起来,有时候理我,有时候不理我。但是我还是看他坐下以后,我再坐下。

 

他知道我在恭敬他。等我临回东北的时候,他就非要和我照相不可。我倒不是喜欢这种照相,就是人的这片心。由于我的恭敬,获得了他一片的真心。我并没有说什么,他偶尔过来,我都要站起来,要恭敬他。我恭敬并不是恭敬他这个人,我是恭敬他的僧相,还有他在僧中担任的职务,更何况恭敬也包括他这个人。(编者注:在僧中担任职务,办事时即代表僧团,代表常住)

 

恭敬他这个人,倒不是恭敬他某一种不太好的行为,不是这个意思。虽然他有些行为不如人意,但是由于我恭敬他的这个僧相,和他在常住中的职务,而使他有所改变。究竟有没有改变,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举个例子。

 

有个人起嗔恨心,那嗔恨心大得不得了啊!就想找理由打人,走路也横晃。那种气势啊,人一看就明白了,嗔恨心就是了不得了。我遇上这人怎么办呢?我就站在旁边,恭恭敬敬的。不仅不说他的过失,而是恭恭敬敬的,用心去恭敬他。恭敬以后,我还觉得对不起他。因为啥?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有难处什么的,我得帮人家。

 

所以说,那天过斋的时候,我又特意到他跟前去行堂,本来我不行堂的,这次去给他行堂。哎,他乐了。他虽一句话没说,能感觉到我在特意为他行堂。我非常谨慎的,一点点地给他打饭,非常恭敬他,用那种慈悲来化解他的嗔恨。

 

但是由于我做得不好,做得没到家。后来还是发生了过失。他与别人争吵起来了,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是他终归没有出更多的事情,包括人命啊。后来,他也圆满地受了戒。

 

在没受戒之前,我曾上他那去一回。他可客气了,什么都想帮忙。实际上,我整个来讲,没说安慰什么的,几乎是没说过话。就是用心去感应,去恭敬,完全是一种恭敬。那天正好表坏了,我想去修表,实际上是电池没有电了。他一看那表,说:“你过来。”我过去了,他说:“你怎么了?”我说:“这个可能是坏了,可能没电池了。”他说:“你交给我吧!我会修理。”实际上他哪会修理呢,就想替你做点事情。

 

你说为什么能这么好呢?就是用心去感应。心去感应,就有这么大的果实,就有这么大的好处。反过来,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说别人的不足,我们会怎么样呢?有说过失的一念,我们都会失去功德的。所以说大家修行中一定要克服这个漏洞。

 

上面简单地说了这一点事情,接着看下面这一段。

 

如是苾蒭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苾蒭就是比丘的意思。就是这位比丘,虽然不是证果的人,而且是犯戒恶行,但是由于他现在剃发、披袈裟现僧相,他和那个圣人,表法的功德是一样的。因见他故,而识圣人,这样的话,“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

 

你说出家人呢,不用说互相说话啊,就是见一面出家人的相,都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会使很多的善根增长起来。包括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的时候,因为在皇宫里非常闷,就走出城的四门,看到了生老病死种种的苦。完了以后,他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这时候呢,就看到一个出家人,比丘从这路过,拿了一个锡杖过去。就这一过去后,佛就决定出家了。没有说话呀!就看到出家人从那过去了。当然了,这个出家人是天人变现的(当时世上还没有比丘)。但是就见到出家相,释迦牟尼佛就决定出家,最后成佛了。所以说“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什么叫能开示呢?就僧人这个形象就能开示。这个僧人的形象就能开示这么多。僧相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僧相能指导你怎样修行,你的路应该怎么走。所以说僧相,那就是我们回家的路,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说,一点也不允许任何人说三道四。所以佛言:

 

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就是说,无论持戒的僧人,或是破戒的,甚至没有戒的僧人,也不允许国王大臣以国法,以世间法来制裁,都不允许的。你在别的地方,除非不穿这套衣服(还俗以后),穿这套衣服,就不允许制裁。(编者注:没有戒的僧人:出家后还没有受戒,或出家后,受戒时因某种外缘不具足而没有得到戒。)

 

过去哪个大臣如果犯了过失,你看清朝那个经常演戏的场面,首先打掉什么,帽子上叫什么翎?(弟子:顶戴花翎。)先打掉顶戴花翎,然后这才允许制裁的。你要直接制裁的话,等于乱了国法。你制裁的只是罪人,刑法不能制裁大臣哪,是不是?你只能制罪人。

 

所以说他出家,有僧相在那块,他不是罪人,那是僧相。至于他犯了过失(若违犯国家法律),必须让他还俗以后,离开这个僧相,这才能制裁。所以佛讲,不能以世间法来制裁比丘。你就觉着世间法如何如何的,要制裁,这都不允许的。包括你打骂一个犯戒的比丘,就等于出佛身血。这么厉害!

 

如是破戒恶行苾蒭,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昨天讲了,对破戒的比丘,“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就是破戒的比丘你都得守护,“恭敬供养”。“我”,这是佛说的,“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你如果对比丘进行打骂的话,会使很多人对僧失去信心。第一个,首先是坏你心,谁动手谁坏,因为你嗔恨比丘。他只不过做了一些世间的事情,你认为不如法,你是按照这个佛法的要求去那么说的。所以说你起嗔恨心,首先坏其心。

 

坏其什么心呢?就是坏了你内心中的僧相。因为我们对僧相有个崇高的认识,无瑕的那种认识。因为僧相是完美无缺的,是放大光明,他是佛的化身。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要追求今生今世成为一个真正的比丘。一个真正的比丘才是我们人生解脱的根本。所以说,你心中认为他是比丘,如果你要动手去打比丘,那首先坏你的心,坏你的法身,将令你永远失去善根,而堕落地狱。

 

再一个就是,你如果将出家人,给关起来拷打以后,会使很多人,因为听到比丘的过失,或是因为你的拷打,而不再尊敬出家人,会使很多人失去信心。你知道,一旦对一个比丘失去信心,等于多生多劫地堕落苦海。由于这件事互相辗转传闻,会使很多人堕落苦海,这个罪可就大了。

 

而且,佛法中绝不允许这么做。因为佛法本来是完美无缺的,是无瑕的。但是由于个别人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点过失,造成了一点影响,这都属于魔和外道的作用,并不是说佛法真有那么个行为。佛法僧没有这种现象,这都是一些魔在作祟。我们有时候不认识。

 

比如我们在修道中,有时,人还是你这个人,但是魔已经进入你的心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时候你会产生种种的情绪,包括忧伤啊、起烦恼啊,甚至哭啊、甚至笑啊、甚至生气、起嗔恨心等等。你不知道这是魔已经侵入你的心肺,它在鼓动你。明知道不对,但是你非得要那么做不可。守不住啊!实际上为什么那么做呢?是魔已经在你的心里呢,它起作用,它鼓动你。像发脾气似的,大点儿发吧,哭,使劲哭。明知应该别哭、别哭,哭伤身,干吗要哭呢?这边想着,那边却哭、哭、大哭不止。哎,魔跟你这么较劲。

 

所以你认为,都是自己在起作用。实际上你不知道,那个是魔。如果当时你要认识:哎,这不是魔吗?我哪能这样呢?我自己能控制自己呀,我本来不是这样啊。

 

你当时要是马上一念觉的时候,这个魔就像一张画面似的。咱看过《画皮》那本书。那个故事中,脸上贴一张假画面。等你要识破的时候,就像把这张假画面突然撕下去,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露出来了。当时你还伤心得不得了,嗔恨得不得了。可当你要识破的时候,啥都没有了!

 

所以说这种幻境太吓人了,你要不亲入其境,没有这个体会的话,永远不相信是魔在你身上起作用。你以为,(是外界的)他给我造成了烦恼,他这句话引起了我不高兴,或你在事相上乱找原因……实际上呢,没有用。因为事相,它永远是个事相的东西,本来是一个无情的东西。为什么无情变成有情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在起心动念。

 

比如一个柱子,它就是一个木头,它有啥好坏呢?但你就能看出好坏来——圆不圆啊,方不方啊,色泽怎么样……这些东西哪来的?是你情感外加上的。是你心里动情了,有所想法,所加上的。所以说外界的一切情况都是无情的,是我们心里有情才引起了外境的变化。所以你怨谁呀?说是他惹我烦恼了,他不对了。根本就没那回事儿,我给你说,根本没那回事儿。

 

包括最普通的一个道理,你看看风,每天自然的风。有时候天热了,小凉风吹来了;哎,天冷了它刺激你皮肤啊。就这个风,它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根本就没有个风。哪来的?是你起心动念而来的。你不信,你心如果有了定力,风就减弱。因为你没有细心地观察,所以说不知道这个秘密。

 

像磕大头,你要一努力,这个风就感觉不出来。并不是感觉不出风来,而是风对你不起作用。并不是你磕大头克服了风,而是你心里的业力在消除,有了定力,风对你不起作用了。因为你的情不是那么多了,所以风对你就不起作用。它随着每个人业力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你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你若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能看得破呀?是不是?

 

所以说,给大家讲这些,就是通过这个,我们就看破了。所以我们不要被外境转,一切要看住自己的心,这是真实,这是真理。心为外境所转,那属于外道,外道才那么看呢。他被相转啊,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或者是凡夫才那么看呢。作为一个佛弟子,那么看都是错误的,没有实际意义。

 

好,这里特别讲了不能打骂这个比丘。不管他是破戒,或者如何的,都不能打骂。因为你要知道,他现在破戒了,甚至下了地狱。你看他下地狱是不假,但是他上来也快呀!一旦消除了业力,从地狱爬起来,那很快成就的。这个道理你可不能不知道!所以说,佛讲:受戒破戒,能成佛道。你不受戒永远成不了佛道。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五明学佛网: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八 无念才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