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容人之过


   日期:2012/5/15 1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容人之过。】

  这是包容别人的过失。安士先生在发明当中用孔子的话,「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又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自求其过耳。自求其过,则时时反己,无暇责人矣」。这是孔子说的,攻其恶,就是攻击过错不是去攻击别人的过错,那是攻谁的过错?攻自己的过错。所以我们读圣贤的典籍最重要的是反求诸己,不是用这些教诲来做为量尺量度别人的过错。对别人的过错我们要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有耐心等待他来改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真能改他就是个大好人。这些话都是对如何包容别人来讲的,不是对自己讲的,如果对自己,自己犯了过失,「哎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这过错也是正常的。」这样子就大错特错。责人不可以严格,要会包容,但责己那就得严格,严以律己,对自己一点过错都不可以姑息、纵容,誓要把它杜绝而后已。有时候我自己因为也在学习这些圣贤典籍,看到这些修养的书,看到这些佛法中讲的戒律,很惭愧,自己也是说到做不到,所以对自己真的是天天忏悔,有时候自己都打自己嘴巴,真的是很不像话。师父常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自己表演的是什么样的样子?带领众生,把众生指引到什么样的方向?自己无意当中如果松懈了,那么就造成极重的罪恶。所以常常有这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心,要想到我能不能够为佛法、为圣贤教育树立一个好的形象?现在我们都是佛门中人,假如把佛法形象破坏了,这个罪业就造得重。所以常常反求诸己,严厉的自我批评、改过自新。孔子下面又说,「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如果自己能够责备自己,重重的责备,这个厚就是重的意思,对自己不能够苟且,不能够放逸,小过都不能看轻,那么责备自己重了,自然责备别人就轻,就薄责於人。因为真正修行人,改自己的毛病都改不完,哪有闲工夫去看人家什么毛病?所以师父让我在这边带一个班,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真的不足以为人师,不足以有这个资格带班。我把自己是做为什么?这班上的一名学生,不敢对人有任何的管束,最多是提倡一点,大概是听经比较多一点,知道的道理可能会稍微多一点,跟大家可以分享一点这些经验,人家怎么做不能够去管人家,你管人家,老看人家的毛病,没想到自己满身的毛病。所以用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就好好的自己成就自己要紧,人家愿意学的他自然会努力学,不愿意学的,你鞭他、打他,也没用,所以这个心就平了。我们就真正集中精神、力量改自己的毛病,自己改好了,别人看到,你进步了,对他就是一种震动,那他就能够上进,这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所以下面讲,「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自求其过耳」,你看这句话多重要,圣人讲了这么多,讲来讲去讲什么?就是让我们自己自求其过,自己挑自己毛病,改正自己的毛病,不是让我们去求别人的过,老看别人的过失自己过失重!所以六祖大师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之人怎么会心里老看著别人有什么过失放不下?凡是看别人过失都是自己有过失。弘一大师他举了一个例子举得好,他说我们看人过失就好像什么?自己鼻子上有一个墨点,你去照镜子,发现镜中人鼻子上有个墨点,於是你在那里批评,在那里嘲笑、指责,你怎么一点不卫生,你脸上有个大墨点都不知道,骂那个镜中人,我们看人家过失,不就是等於这个样子吗?别人都是镜中人,都是你内心中的反映,这佛法里讲得太清楚了,「一切法由心想生」,外面的境界统统是你心的反映,你有这个念头,外面就有这个境界,心境是一不是二,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当下自己就有个过失。所以要怎么做?看到镜中人鼻子上有墨点,解决的方法是拿条湿毛巾把自己墨点给擦干净,然后再看镜中人,他也没墨点了。所以真正圣人,自求其过,自改其过,到最后他一看,外面没有凡夫,全都是诸佛菩萨。释迦牟尼佛成道了,他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看一切众生就跟他一样都是诸佛,印光大师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自己就是菩萨,当我们看别人都是凡夫自己就是凡夫,你是什么样的境界,你看到外面的境界就是什么样子,你鼻子上有墨点,你看到镜中的人也就有墨点,就这个道理。

  所以这下面讲,「自求其过,则时时反己,无暇责人矣」,自己一天到晚就是反省、检点、忏悔、改过,时间都不够用,哪有闲工夫去责备他人?底下又说,「人有有心之过,有无心之过。无心之过易恕,有心之过难容。然学者有志容人,偏要从彼有心处容起。有心者尚容,况无心乎?」这个有心之过和无心之过程度不一样,就像《弟子规》上讲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有心犯过的,故意的,这种就是恶,恶劣,无心犯的过失也是有错。但是我们要容人之过,不管有心、无心,无心的过当然这容易包容,你能理解,他不是故意的,这容易理解,容易宽恕,有心之过就难容,他要是有心给你造的,故意刁难,你可能马上就跟他对立,你不肯包容他,那就是你不能进步。所以学者有志容人,你真正有这个志气学习圣贤,从哪里学起?容人之过学起。容人从哪儿容起?偏要从有心处容起,就是别人故意来刁难你、毁谤你、陷害你、障碍你,你要能包容,这就是佛家讲的忍辱。有心者尚容,他有心来刁难你,来陷害你的,你都能包容,况无心乎?无心来障碍你的,不是故意的,那你当然也能包容!所以修行要从难处下手,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这样提升就很快了。

  好,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容人之过」这一节还没讲完,明天我们继续。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安士) 

 净土法门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节要 

 寿康宝鉴悔过案六,施送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华亭人张某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与白话文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8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7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6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4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