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悭贪及偷盗的果报


   日期:2012/5/14 9: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悭贪及偷盗的果报

作者

 

  末学至诚忏悔无量劫至今生的悭贪及偷盗。《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贪心不去,六道轮回难出。

 

  使骄且吝

  末学从小悭吝心特重,东西都舍不得给人,记得小时候算是有福报的小孩,因排行最小,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不愁吃穿,而且比同龄的小孩吃得好、穿得好,零用钱也多。

 

  当时姐姐时常给我做漂亮的衣服,或者买漂亮的衣服,但总是舍不得穿,想留到过年才穿,妈妈以为我不穿,就把大部份的新衣服都送给邻居小朋友穿,当时放学后才发现衣服不见了,就只剩下几件衣服,因此又吵又闹,说妈妈没经过我同意就把衣服送人,内心生起瞋恨。妈妈说你不穿明年都穿不了了,妈妈解释好久都难平息自己小气的心量,只好用钱来赔偿,我才开心不闹了。但是即使衣服变小,末学还是舍不得送人,真是悭贪啊!妈妈的美德是节俭,一生都穿那几件旧衣服,时常教我们不要乱花钱买东西,家里多的东西妈妈就送人,所以家里东西很少。但每次东西要送人时,末学心就不开心,舍不得。自己善根薄,无量劫来没修好,从小就带着悭贪的习气,这一生也没学到母亲的慷慨布施,真是可悲啊!《论语》里头孔老夫子说,假如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的美,但是他「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一个人傲慢、骄傲、吝啬,其它的不要谈了,那种才华是假的而非真才实学。

 

  见钱眼开

  爸爸妈妈如果叫末学去田里帮忙,末学都会先和爸爸妈妈谈好价钱,拔一行草或菜要多少钱、或买多少糖果饼干。如果没有报酬就不愿意帮忙,想想真不孝啊!有时邻居田里需要帮忙,妈妈说一天可以赚多少钱,一听到钱多就心动,不管太阳多大都可以去帮忙,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唯利是图的心从小就滋长。小时候想钱想到作梦都时常捡到钱,非常高兴,可是醒来才知是一场梦,无比的失落。后来想着以后作梦捡到钱,要先去买东西吃饱才醒来,才不会可惜,而不知人生如梦啊!

 

  其实从小我的私房钱就多,因为父亲四十八岁才无意中生我,所以像爷爷一样疼我。哥哥姐姐共五位,年纪都比我大十几岁,大部分都工作赚钱了,因此过年给我的压岁钱比同龄小孩多,猪公都养的肥肥的。连自己想吃饼干、糖果也舍不得买,叫爸爸去买,花爸爸的钱。哥哥姐姐们都笑我是小金老鼠,有进无出。要吃水果也叫哥哥姐姐们去买,自己只知道存钱愈多愈好。小时候有一个善愿就是存钱长大后要盖老人院及孤儿院,所以自己也舍不得花钱。记得有一次有人开车来卖东西,妈妈给我零用钱去买糖果,自己买了一点点东西,花一点钱,却偷了一大包蜜红豆。一次得逞之后,下次他们来卖时又偷了几次。现在回想真是可怕啊!没行善之前就先造地狱业了!

 

  贪婪无厌

  不仅如此,自己从小就有占便宜的心,觉得不花钱的东西比较好吃,有时跟着二哥去田里偷西瓜、在西瓜田里,两人像小老鼠一样,吃饱后回家时再拔几颗带走。还有偷哈密瓜、香瓜、花生、玉米、几年下来为数不少啊!后来自己胆子大了就自己跑去偷隔壁的龙眼、西红柿、芒果、番石榴。

 

  记得国小时有好几次,妈妈叫我拿东西去给隔壁八十几岁行动不方便的老婆婆吃,婆婆家门前种很多龙眼、芒果,婆婆就给末学龙眼、还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吃完了还不走,美其名是陪老婆婆,其实是还想吃龙眼,眼睛直盯着龙眼,所以回家时婆婆给我带龙眼及好吃的东西。有些东西是婆婆的儿子及女儿孝敬她的,末学实在不应该吃的,损福报啊!记得有一次,婆婆家里没有摘下来的龙眼,她自己无法摘,所以给我吃其它的东西,我回家时还趁着她不注意时偷了她家门口种的龙眼及芒果回家,还撒谎说这是婆婆给的,回想起来真羞耻,小小年纪如此贪心。犯了「贪冒于财,欺罔其上。」索取无厌曰贪,昏昧无耻曰冒,甚至买东西有时拿母亲的零钱,不汇报就拿去买东西吃,其实自己有很多钱,就是舍不得花,师父上人说钱是通货是要流通的,不能积在那里,末学一直有积钱的习惯,可能是过去无量劫养成的坏习惯,把小猪养的肥肥,就是怕他变轻了,有时还怀疑哥哥会不会偷我的钱,在学校上课都心不安。真如《十善业道经》中所言犯偷盗者,常忧损害,而且不怀施意。看到银行存款数目不断增加就很开心。二哥向我借钱要买水果,他说买来水果分你吃,等我有钱再还你。但我还是舍不得借。他说加利息,我才心动,要占尽便宜才借他。果报是他一直都没钱还我,这就是贪的果报。

 

  临财毋苟得

  末学更严重的业是为了贪财去造杀业,当时有商人来乡下买蜗牛,听说是转卖给餐厅当作一道佳肴。所以一下雨,末学就和小朋友一起去捡蜗牛,当时一公斤蜗牛才卖一、两元台币,末学年纪很小就视财如命,不管雨下多大都一定会去捡蜗牛,末学很熟悉蜗牛会躲在哪里,别人捡不到锅牛,末学都可以捡很多,一、二十公斤是少的,很高兴拿着二、三十元,却不知这是多少生命换来的钱。印象中每次都是满满的一大卡车蜗牛被运走,眼看着这么多蜗牛自己却无动于衷,怎么会如此没有慈悲心呢!为了钱而造下杀业。这样持续好几年,所伤害的蜗牛无法计数。在此给蜗牛菩萨深深忏悔自己的恶行!

 

  上班后也常用公司的东西,如笔纸,影印、传真私人用品都没有经过老板同意,不予取即是偷,甚至公司的车私用。只想占尽公司的便宜,处处不想吃亏,因此稍微受点损失,或不平的待遇,心中就过意不去,生闷气好几天。还想方设法少缴一点税,且不怀施意,常有占人便宜的念头,去市场买菜也时常跟小贩说这菜可不可以算便宜一点,一点不知农夫的辛苦,只想自己少花钱。买东西时常要杀价,甚至人家说货比三家不吃亏,末学不只是货比三家,有时可能都到十家了,为了买最便宜的东西,浪费了不少时间、体力,而不知「寸金难买寸光阴」,损失更大啊!这贪念处处显现,真是一即一切,一贪一切贪啊!且不能慷慨大方布施、小气。大部分都是同学请客,直到学佛后才慢慢改变一些恶习。结婚后窝藏私房钱怕先生知道,如果与先生吵架,事后和解就要先生精神赔偿,像八国联军一样,割地赔款,先生只好花钱消灾,自己占一点便宜才开心不闹。

 

  钱财贬值

  钱存到三十几岁都舍不得花,直到有一天妈妈说你小时候还有一只猪公很重,藏在衣橱里,钱都已经变旧币了,要不要拿去换新币。其实已经贬值十倍都不止了,当时一毛钱可以买好多糖果,现在一块钱掉在地上,人都懒得捡呢!古诗云:不结良缘与善缘,日贪财利苦忧煎,岂知往世金银宝,借汝权看几十年。小时候的善愿,存钱要盖老人院及孤儿院也没实现,学佛后才知道布施要及时不能等,如果当时随缘布施给老人及孤儿,也累积不少福报。自己因悭贪及偷盗省下来的钱也难以受用,因此告诉妈妈把它留着吧!当作警戒。

 

  悭贪及偷恶报

  长大后常忧损害的心更重,邻居家很多小朋友来家园玩,不小心弹珠就打破玻璃。种的芒果、番石榴,杨桃等水果时常被偷,当时自己很小气,很不高兴,其实这就是果报还自受。而且怕顽皮的小孩子来破损自己的房子,甚至家里就遭小偷了,门窗上了几重锁,但还是被打破了,虽然钱财才损失一百多澳币,但却花了二千多澳币去修窗户及门,如果窗户及门不上锁还不会被打破,损失还比较少呢!犯偷盗,就如同经上云:「资财纵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皆能散灭。」真是咎由自取,而且时常心不安、担心。工作赚钱困难,寿命、健康、能力有缺,不安乐。真应验《十善业道经》中所言犯偷盗者,财命色力不安乐,辩才不足有缺。因为偷别人的东西来养自己的色身,哪能身体好,越吃越消瘦罢了!且处众有畏:胆小、害怕。讲话言辞有碍,时常成语组合颠倒。

 

  诸苦尽从贪欲起

  因为一生的贪念、贪行、果报是福德不自在,随欲难物备。夫家偷偷分财产,不让我知道,而且分完半年后才知道没有我们的份,当时自己很气愤,没分到也无所谓,但为什么隐瞒我呢!一点也不受重视。而不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有先生偷偷瞒着我去买股票赔了一万元美金。其实这些都是给我示警,教我要改过。但我不但不反省自己,还因此当作与先生吵架的资粮,说他的不是!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言:自己「干求不遂、便生咒恨。」以瞋恨心造作了大量的口业,不知道折损了多少福报,也不知道造作了多少地狱之因啊!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自己所受的一切恶果都是自己感召来的,愚痴无知怨天尤人,终究不能改变厄运,如果明白行善积德,明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自己的命运一定会更好。

 

  因自己的小气吝啬,先生如果给婆家钱,末学都会闷闷不乐,岂不知先生是在给自己种福田的机会,回想自己不开心、与先生吵架都是因为自己的爱计较,小气、悭吝、贪心重,所以虽然学佛十几年心量还是很小。清凉《钞》云:「欲为苦本者」,《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诸苦』,可以说是一切世间苦,从贪欲来的;贪名、贪利、贪爱五欲六尘,「欲」是指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对这些东西起了贪心,贪而无厌。因贪则造业,因业就受报,六道轮回就是这样变现出来的,可悲啊!

 

  学佛多年虽然也学布施,但都是有求的心,知道佛门舍一得万报,求功德、求福德、求消业障,就是没求作佛,真是大错特错。虽然钱财增多,只是享人天福报,没有舍下悭贪二字。章嘉大师的开示,「看得破,放得下」。从布施学起。如此身心世界能放下。如果想成佛,应布施做到三轮体空,不要想到有能布施的我,不要想到有接受我布施的人,不要想到我布施的这些物,叫三轮体空。这个布施心才清净,才没有染污。可惜自己都是着相布施。净公恩师开示,最重要的是把分别放下,执着放下,妄想放下,那成就就快了,心才真正能得到清净。在我们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心尽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虽然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绝不着相,绝不图报。《感应篇》里面教给我们,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仔细反省学佛多年功夫不得力,就是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从这里下手,把悭贪的心舍掉。所以都在佛门外,进不了门,这是非常严重的障道,自作自受啊!现在努力从不着相布施开始。

 

  在此至诚忏悔,给无量劫至今生因自己的悭贪及偷盗所恼害的一切有缘众生忏悔,也愿一切众生引以为借鉴,悭贪是苦本啊!末学愿好好修学,将一切功德回向,因自己的悭贪及偷盗所恼害的一切有缘众生,同生西方极乐世界。

惭愧末学 诚敬 至诚顶礼忏悔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日

 

【注 一】

  犯偷盗。得成十种不可保信法。一资财纵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皆能散灭。二多人不爱念。三人能欺负。四十方毁谤。五常忧损害。六恶名流布。七处众有畏。八力不安乐。辩才不足有缺。九不怀施意。十命终恶趣。

 

【注 二】

  犯贪欲。不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不净。诸根不足。二财物不自在。一切怨贼能夺。三福德不自在。随欲难物备。四王位不自在。珍奇难皆奉。五所获劣物。非本所求。

 

【注 三】

  「遗教经曰。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故知人能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平夷。对境无侵。常行知足。」

 

【编后语】

  佛家有一句话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求得到,求财富得财富,求智慧得智慧,求长寿得长寿。看看《了凡四训》就明白,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这一套方法,他学会了,果然得到。生财有大道,不能勉强。命里财从哪来的?前世修的,前世要没有修,这一世就没有;前世修得多,就发大财,前世修得少,生活能过得去,平平安安,都是过去世修的。现在继续再修,它就提升。

 

  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也能得到,那是命中所有的。譬如你是一百年的财富,寿命有一百年,一百年的财富用不正当的手段把它一下提出来,五十年就花掉,五十年就死了,要把生命的代价付出去。所以得大财富不是好事情,把后面像银行存款全提出来,花光就没有了。

 

  聪明人了解这个道理,财从财布施来的,愈施愈多。可是要记住愈多要愈施,那这个财源就永远不断。决定不能留,留了就是死水,留了就是祸害。要把钱用掉,用在需要钱的人,这世间还有很多可怜的人,前世不懂得布施,生活在饥饿、病苦、死亡的边缘,这些人要救他,要帮助他。帮助这些人,不但有财布施,还有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长寿。再用好的方法去教他,劝他断恶修善,那里头还有法布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就是这个方法搞一生,要是能如法,都能明心见性。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法都能成菩萨、都能成佛,问题就是要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